移动学习网 导航

论《诗经》中的暗讽

2024-06-01m.verywind.com
~ 自古以来,每个朝代最不缺的就是文人怨客,虽然他们大部分无缘朝堂,但是他们对于帝王的言行举止,行事作风有着非同寻常的洞察力。因而,暗中讽刺的诗词从未断绝,这一点从《诗经》中就可以窥得些许……

在《诗经》中,周朝的诗人怨客们虽然少有能如唐朝魏征那样能直言纳谏,但暗讽曲指却是首开一面。例如《鹑之奔奔》,如果单从这首诗来看,并不难看出它所叙述的故事:一名女子唾弃那个自己对他心怀敬重的人,骂道:“人之无良。”这表面上是一位怨妇错把禽兽当君子,它把男人的无耻败坏突出的淋漓尽致,还用鹊和鹑的爱情与男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映了女子内心激烈的情感。但细细品味,我们又不免猜测《鹑之奔奔》中的“人之无良,我以为君”的“君”是否指国君,而非君子。再观《诗序》,谓此诗为“刺卫宣姜”之作,这让人几乎可以断定《鹑之奔奔》讽刺卫宣公之实。

其后又有《新台》又用比兴的手法明夸耀卫宣公筑的新台宏伟华丽,其下的淇河之水浩瀚丰盈,但是实际上是暗指卫宣公的表面功夫,而被夺的姜氏也被迷惑。卫宣公夺儿媳姜氏,先造新台,如同唐明皇欲夺杨玉环,先让其入道观,这样事情仿佛就合法合理了,但事实上都不过是假象。

哪怕是从现代人角度来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周朝的文人们的语言艺术,他们不用担心写出去的诗会给自己招来“文字狱”,又毫不留情地用肚子里的墨水嘲讽了一把品行不端的国君,不得不说这是个缓解愤懑的好方法。并且,我们不知觉地就能体会出周朝的文化精神。

一方面,我们从《鹑之奔奔》中可以看出其通过比兴的手法所反映的国君的令人厌恶,一名国君的所作所为甚至不如鹑鹊之行,可见他做出了多么荒谬无耻之事。但是人们只能用诗暗讽其行,而无法责其心,后来的君主尚有大臣劝谏,周朝的国君竟只有暗讽诗责行。因此,可见在周朝国君对其领土的掌控力之强,还有周朝文化中森严的等级制度,这是早已认定的社会共识。因此,哪有人敢直言纳谏,君终究是君,民怎敢言君之过,只有到了周朝衰弱的后期,才出现了君不君臣不臣的现象。

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从《新台》得出周朝的社会伦理观,《新台》中体现了不正常的公媳关系,国君要求子民严守礼教,自己却卑鄙无耻;要求子民恪守规矩,自己却为所欲为;要求子民忠贞不二,自己却荒淫无度。这是属于上层社会的道德沦丧,人性扭曲,可见封建社会统治者的虚伪,约束方案对上不对下。

此外,无论是《鹑之奔奔》,还是《新台》,它们都反映了周朝时候人们所向往的爱情观。《鹑之奔奔》中鹊和鹑的双宿双飞,不离不弃;《新台》中姜氏所追求的郎才女貌,琴瑟和鸣的幸福生活。这样的爱情是古往今来人们所共同期待的。

《诗经》中的暗讽不在少数,它反映的不仅仅是文人对国君的不满,或者是社会伦理的荒唐,更是周朝的文化。

  • 简析评价《诗经》的观点“思无邪”
  • 答:他赞同近代学者郑浩的解释:“夫子盖言于《诗》三百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愁女,皆出于至情流溢,直写衷曲,毫无伪托虚徐之意。”因此,李泽厚的翻译便是:“《诗经》三百首,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不虚假。”(《论语今读》p50) 李零从《鲁颂·駉篇》着手解释,认为该诗中的八个“思”字是“祝辞”,“思”表示...

  • 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情都以暧昧模糊为美?
  • 答:而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就在文学作品中一步步的流传了下来。古人以含蓄为美,它不是不表达而是换做了另一种可以引人思考,引人入胜的方式去传递思想感情。如果说的太过直白,那么既没有营养,又不会令人铭记。 1. 含蓄是一种浪漫 《诗经》是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的表达方式大都为婉转的说明。它大都是先...

  • 诗经中的怨妇形象分析
  • 答:《诗经》中的弃妇诗,刻画了一批善良、勤劳、温顺、软弱的悲剧女性形象,这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男性喜新厌旧的本性暴露。《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殷周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诗经》的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体系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

  • 诗经•氓》中体现了怎样的一种爱情价值观?“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 ...
  • 答:《静女》中的静女,就是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整个诗歌可以看出,静女不仅仅是静,“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可以看出,是静女主动邀请男子到城墙边缘,“爱而不见”描述了静女躲藏在暗中的姿态。表面上是写静女的静,害羞,但同时也有一点点俏皮的意味。搔首踟蹰,可以看出男子等了很久,也就是...

  • 对《诗经》的认识和理解是什么?
  • 答:《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

  • 《诗经》又称《诗三百》译文与赏析
  • 答:孔子曾概括《诗经》的特色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并教育弟子诵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极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那么何谓“思无邪”呢?后人注疏说:“盖言诗三百篇,无论孝子、忠臣、怨男...

  • 举例说明《诗经》的现实主义特色
  • 答:要想论之有道,须先言之有物,而《诗经》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它的创作源于人民的所见所闻,这不仅丰实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可读性,更以浓厚的生活气息描叙了当时纯朴的风貌。《诗经》的内容的确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刘操南在《诗经探索》中将其按题材和内容划分为五类:1、情歌婚姻诗2、劳动歌诗,3、卫国战争诗,4、...

  • 分析从《诗经》到《迢迢牵牛星》,牛郎织女在诗歌中有什么变化?
  • 答:最早关于牛郎织女的记载是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但《诗经》中只是将牵牛与织女当作星象写入典籍。用来隐喻男不耕,女不织的现象。并以此来暗讽当时的周天子不体恤百姓,只知吃喝玩乐。另外在古籍《礼记》则记载了七月初的黄昏可见到织女星,意为此时夏季已过,秋季来临。此后织女星便成为了参考节气的...

  • 孔子是怎样评价诗经的
  • 答: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译文:《诗》三百,用一句话在概括它,就可以说,不胡思乱想。没有学过诗经,连话都不会说。孔子对《诗经》有很高的评价。对于《诗经》的思想内容,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对于它的特点,则“温柔敦厚,诗教也”(即...

  • 诗经《陈风》译文与赏析
  • 答:作者通过优美的言语营造出月夜朦胧的意境,将对女子的深深思念融入这溶溶月色之中。《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它所描绘出的迷离清濛的氛围和对那位美丽佳人的深深思念让人充满了想象。此诗一出,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千百年间,见月怀人的诗作总让人有一淡淡的忧愁之感,想必无论哪个时代,...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