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上海市语文试题课内文言文核舟记

2024-06-03m.verywind.com
~

1. 上海市语文文言文中考篇目

一.文言文文章:

1.陋室铭(刘禹锡)2.爱莲说(周敦颐)3.橘逾淮为枳(《晏子春秋》)4.伤仲永(王安石)5.周处(《世说新语》)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7.卖油翁(欧阳修)8.核舟记(魏学洢)9.黔之驴(柳宗元)10.黠鼠赋(苏轼)11.狼(蒲松龄)12.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13.公输(《墨子》)14.庄子钓于濮水(《庄子》)15.曹刿论战(《左传》)16.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17.小石潭记(柳宗元)18.孔孟论学(前四则《孔子》后两则《孟子》)19.淮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郑燮)20.黄生借书说(袁枚)21.问说(刘开)22.卖柑者言(刘基)23.岳阳楼记(范仲淹)24.醉翁亭记(欧阳修)25.记承天夜游(苏轼)26.陈涉世家(司马迁)27.出师表(诸葛亮)28.桃花源记(陶渊明)29.捕蛇者说(柳宗元)30.登泰山记(姚鼐)

二.列为课文中的诗词曲:

3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32.望岳(杜甫)33.饮湖上出晴后雨(苏轼)34.黄鹤楼(崔颢)35.山居秋暝(王维)36.送友人(李白)37.登高(杜甫)38.卖炭翁(白居易)39.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40.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41.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42.如梦令(李清照)43.一剪梅(李清照)44.诉衷情(陆游)4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状词以寄(辛弃疾)4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47.四块玉别情(关汉卿)48.天净沙秋(白朴)49.天净沙秋思(马致远)50.水仙子 咏江南(张养浩)

三.每周一诗:

51.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52.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53.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54.凉州词(王翰)55.书愤(陆游)56.过零丁洋(文天祥)57.观书有感其二(朱熹)58.观猎(王维)59.生查子元夕(欧阳修)6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要求背诵篇目:(按上述序号排列)全文:2.6.7.9.11.17.23.24.28.31~60

部分:8(第二.三段)15(第三段)18(前四则“孔子论学”)26(第一段)

29(第四段)

2. 200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文言文(诗)考试课内篇目H版

H版七——九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陋室铭 *扁鹊见蔡桓公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少年中国说(第三段) *桃花源记

*核舟记 *曹刿论战(第三段)

*山居秋暝 *四时田园杂兴

*游山西村 *如梦令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山坡羊潼关怀古 *唐雎不辱使命

*论诗(各领 *** 数百年) *出师表(第五、六、七段)

*书湖阴先生壁 *岳阳楼记

*泊秦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观沧海

*过零丁洋

3. 上海市中考课内文言文历年考过哪些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课内规定默写的篇目H版七——九年级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陋室铭 *扁鹊见蔡桓公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少年中国说(第三段) *桃花源记 *核舟记 *曹刿论战(第三段) *山居秋暝 *四时田园杂兴 *游山西村 *如梦令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山坡羊潼关怀古 *唐雎不辱使命*论诗(各领 *** 数百年) *出师表(第五、六、七段) *书湖阴先生壁 *岳阳楼记*泊秦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观沧海 *过零丁洋2008年上海市初中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课内规定默写的篇目S版七——九年级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扁鹊见蔡桓公 *狼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登泰山记(第三、四、五段) *论诗 *游山西村 *咏柳 *观书有感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少年中国说(第三段) *曹刿论战(第三段) *捕蛇者说(第四段) *周公诫子 *山居秋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望岳 *琴诗 *古从军行 * 元日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新教材)考试课内篇目七年级(上)*卖炭翁* 书湖阴先生壁 七年级(下)* 论诗(其二)八年级(上)* 曹刿论战 (背第三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八年级(下)* 陈涉世家 (背第一段)* 小石潭记* 梅花绝句(陆游)*蜀相* 步出夏门行(其二)九年级(上)* 孔孟论学(背前四则)* 黄生借书说* 醉翁亭记* 天净沙·秋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九年级(下) * 唐雎不辱使命 * 出师表 * 桃花源记 * 捕蛇者说 (第四段)。

4. 08年上海中考古文新教材要考的课内文言文有哪些篇目(是试卷上第二

做一个声明1.《点击》上不是都要考的,每年考得不一样2.我发的这个表应该是对的,但是错的不要找我哟3.你没有说你哪个版的,我把三个版都发上来了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课内规定默写的篇目H版七——九年级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陋室铭 *扁鹊见蔡桓公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少年中国说(第三段) *桃花源记 *核舟记 *曹刿论战(第三段) *山居秋暝 *四时田园杂兴 *游山西村 *如梦令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山坡羊潼关怀古 *唐雎不辱使命*论诗(各领 *** 数百年) *出师表(第五、六、七段) *书湖阴先生壁 *岳阳楼记*泊秦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观沧海 *过零丁洋2008年上海市初中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课内规定默写的篇目S版七——九年级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扁鹊见蔡桓公 *狼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登泰山记(第三、四、五段) *论诗 *游山西村 *咏柳 *观书有感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少年中国说(第三段) *曹刿论战(第三段) *捕蛇者说(第四段) *周公诫子 *山居秋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望岳 *琴诗 *古从军行 * 元日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新教材)考试课内篇目七年级(上)*卖炭翁* 书湖阴先生壁 七年级(下)* 论诗(其二)八年级(上)* 曹刿论战 (背第三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八年级(下)* 陈涉世家 (背第一段)* 小石潭记* 梅花绝句(陆游)*蜀相* 步出夏门行(其二)九年级(上)* 孔孟论学(背前四则)* 黄生借书说* 醉翁亭记* 天净沙·秋思* 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九年级(下) * 唐雎不辱使命 * 出师表 * 桃花源记 * 捕蛇者说 (第四段)2008年中考文言文课内规定的实词数量(120个)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好号还惠及极计加假间简见节竭尽进居举具聚类临虑论漫灭明命谋难平戚强请穷求取去全任入塞少舍生胜师实食使属说素汤痛亡为徙鲜向效信行形许寻业遗异易诣益阴盈余缘远责章知止致众专走足作坐布衣 菲薄 间隔 交通 绝境 阡陌 驱驰 问津 无论 牺牲。

5. 上海市中考课内文言文历年考过哪些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

课内规定默写的篇目

H版七——九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陋室铭 *扁鹊见蔡桓公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少年中国说(第三段) *桃花源记

*核舟记 *曹刿论战(第三段)

*山居秋暝 *四时田园杂兴

*游山西村 *如梦令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山坡羊潼关怀古 *唐雎不辱使命

*论诗(各领 *** 数百年) *出师表(第五、六、七段)

*书湖阴先生壁 *岳阳楼记

*泊秦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观沧海

*过零丁洋

2008年上海市初中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

课内规定默写的篇目

S版七——九年级

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扁鹊见蔡桓公 *狼

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桃花源记 *小石潭记

*醉翁亭记 *登泰山记(第三、四、五段)

*论诗 *游山西村

*咏柳 *观书有感

九年级(上) 九年级(下)

*少年中国说(第三段) *曹刿论战(第三段)

*捕蛇者说(第四段) *周公诫子

*山居秋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望岳 *琴诗

*古从军行 * 元日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

(新教材)考试课内篇目

七年级(上)

*卖炭翁

* 书湖阴先生壁

七年级(下)

* 论诗(其二)

八年级(上)

* 曹刿论战 (背第三段)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八年级(下)

* 陈涉世家 (背第一段)

* 小石潭记

* 梅花绝句(陆游)

*蜀相

* 步出夏门行(其二)

九年级(上)

* 孔孟论学(背前四则)

* 黄生借书说

* 醉翁亭记

* 天净沙·秋思

* 冬夜读书示子聿

* 观书有感

九年级(下)

* 唐雎不辱使命

* 出师表

* 桃花源记

* 捕蛇者说 (第四段)

6. 有谁能告诉我上海市2017中考普陀区和奉贤区语文一模课内文言文考了

默写部分:

1、回看射雕处,()。

2、(),一点飞鸿影下。

3、关河梦断何处,()。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沙鸥翔集,()。

诗歌部分:

考查了水仙子咏江南,具体考题内容请看尾句。

课内文言文部分:

考查了醉翁亭记

考题:

1、文中“醉翁”即“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从“()”一句可见作者不胜酒力,但其将“()”寄托于酒中,表明其“乐”中带有淡淡的忧思。

更多关于上海市2017中考普陀区和奉贤区语文一模课内文言文考题及答案您可以搜一下《2017年普陀区初三期末一模语文课内文言文》这篇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7. 语文 文言文 核舟记 翻译

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头,雕刻宫殿、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人物以及石头。

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我一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原来是苏轼泛游赤壁。

船从头到尾大约有八分多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船舱的两旁开有小窗户,左右各四扇,一共有八扇。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关上窗子,就(看到)右边(窗门)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窗门)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胡须浓密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他的右边,黄鲁直位于他的左边。

苏东坡和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卷的右端,左手轻按鲁直的背上。

鲁直左手拿着画卷的左端,右手指着画卷,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略微侧斜,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隐蔽在手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佛印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袒露胸脯,露出 *** ,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黄二人不相类似。他卧倒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着他的左膝,左臂挂着一串念珠靠在左膝──念珠子可以一粒粒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撑船的人。位于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仰着面,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

位于左边的人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扶着火炉,火炉上有把茶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的声音似的。 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船背上面刻上名字,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字的颜色是黑的。

还 刻着一枚篆字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八扇窗;篛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图章上的篆字,刻的字共有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狭的桃核雕刻制的。

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8. 初二语文《核舟记》的相关课外文言文

苏轼的《赤壁赋》与此文是对比阅读,如题:

阅读《核舟记》节选和《赤壁赋》节选,完成17~21题。(共12分)

甲 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核舟记》)

乙 文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节选自《赤壁赋》)

1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或短语。(2分)

(1)峨冠: (2)不属:

(3)比: (4)共适:

(5)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9、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 B.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

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 D.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

20、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谈谈理由。(2分)

21、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苏轼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请比较两句表达含义有何不同。(2分)

参考答案:

17、(1)戴着高高的帽子 (2)不相类似 (3)靠近 (4)共享 (5)只有

(2分,写对2个得1分)

18、(1)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2分,意思对即可)

(2)这是自然界的无穷无尽的宝藏。(2分,意思对即可)

19、A(2分。作者的主要感情是慨叹人生无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景都是感情的客体,由变与不变来比喻自己的身世)

20、这十六个字是《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的描述它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2分。言之成理即可)

21、(1)孔子感慨的是时间像流水一样流过,要大家珍惜时光。

(2)苏轼是认为世间万物都在变化,慨叹人生之无常。(2分。言之成理即可)



  • 核舟记文言文
  • 答:《核舟记》是明朝文学家魏学洢创作的一篇说明文。全文如下: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

  • 核舟记翻译及原文
  • 答:《核舟记》是明末的魏学洢(约1596~约1625)所写的说明文言文。出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古诗原文 核舟记 [ 明 ]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

  • 文言文核舟记
  • 答:梳着椎形发髻.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巧,特殊精湛的技艺.2、能以径寸之木:径寸,直径一寸,用来形容圆形物的细小.3、为宫室、器皿、人物:为,做.这里指雕刻.4、罔不因势象形:罔,无、没有.因,根据、依据.这里指就着.象,模拟 .5、尝贻余核舟一:贻,赠.盖大苏泛赤壁云:泛,乘船浮行.7、舟首尾长约八分...

  • 原创新课堂八年级上语文23课核舟记答案
  • 答: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

  • 文言文《核舟记》知识要点
  • 答: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著的《虞初新志》一书,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说明文。 2.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课文中提到的“大苏”即宋朝的文学家苏轼。 其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鲁直”即他的好友、...

  • 有关核舟记的文言文
  • 答:1. 初二语文《核舟记》的相关课外文言文 苏轼的《赤壁赋》与此文是对比阅读,如题: 阅读《核舟记》节选和《赤壁赋》节选,完成17~21题。(共12分) 甲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

  • 急!!!初一文言文点击现代文品读《核舟记》课内部分题目和答案~拜倒...
  • 答:一、1 对立 2 尚、还 满 3 说话 4 缓缓地 5 同横 6 类似 7 平 8 奇特 余数 二、1、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2、(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三、C (不知道对不对。。)四、嘻。。到最后 翻译 啊!技艺真...

  • 上海中考文言文整理
  • 答:2. 上海市中考课内文言文历年考过哪些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课内规定默写的篇目H版七——九年级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陋室铭 *扁鹊见蔡桓公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少年中国说(第三段) *桃花源记 *核舟记 *曹刿论战(第三段) *山居秋暝 *四时田园杂兴 *游山西村 *如梦...

  • 上海中考文言文
  • 答:1. 上海中考历年文言文考过哪些 2008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学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文言诗文课内规定默写的篇目 H版七——九年级七年级(上) 七年级(下) *陋室铭 *扁鹊见蔡桓公八年级(上) 八年级(下) *少年中国说(第三段) *桃花源记 *核舟记 *曹刿论战(第三段) *山居秋暝 *四时田园杂兴 *游山西村 *如梦令九...

  • 人教版课内文言文
  • 答:1.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 要求两篇文章均出自课内 (一)《核舟记》与《口技》选段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