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有关音乐的诗帮我找几首,急需!!!^_^ 请高手帮我想一段有关音乐的诗词歌赋,谢谢!

2024-05-30m.verywind.com
请各位大姐姐大哥哥们!帮帮忙!我有几首唐诗!不知道怎么找背景音乐!请大家帮帮我!谢谢!如下!!~

推荐班得瑞的专辑《仙境》,还有《变幻之风》、the best friends、平和花园、endless horizon等等
枫桥夜泊——天上之父或琵琶语
游子吟、杂诗、回乡偶书三首用清澈海洋、芭蕾女伶、真实的一天、my song
for you、laterna magica几个自己斟酌吧,个人品位不同
早发白帝城、登鹳雀楼——火战车或出埃及记中间的一段

  写音乐写的最好的有以下几首:
  《琵琶行》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李凭箜篌引 》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
  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坤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听颖师弹琴》韩愈
  妮妮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以上三首是唐诗中写音乐最为经典的,分别描写了琵琶,箜篌,古琴的演奏情景,演奏者表演精彩,诗人写得更是精彩。不愧移人、泣鬼、动景之褒扬。

  另外,还有不少是写音乐的佳作。

  刘长卿《原诗》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杜甫《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

  《春江花月夜》是先有的诗,后人附会的曲。

  还有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还有几首诗,中间体到了笛子。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
  江城五月落梅花。

  嘈嘈切切错杂弹

  ——浅说唐代三首描写音乐的诗

  序曲

  唐代是诗歌的时代,音乐的时代……
  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描绘音乐之美的作品不少,天才的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向我们创造了一个金碧辉煌、光彩奇夺目的艺术境界。使这听之有声、视之无形的音乐之美,跨越时空的界限,流芳千古、泽遗后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我们不妨在这一组宏伟的交响乐中撷取几首,再领略一下这其中的韵味。

  第一乐章: 琵琶声中的出怨
  ——白香山的江上琵琶
  元和十年(815)六月,李师道派人前来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当时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虽然身非谏官,但还是首先上书切谏,请求缉办凶手。结果遭到政敌的残害,被贬为江司马。正如他自己所说:“妨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这次打击给白居易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创伤。此诗作于被贬江州的次年秋。诗人历经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凉后,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恰巧与“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琵琶女相遇;听了他很有感情的弹奏,压抑已久的感情便奔涌而出,谱写了这一曲千古绝唱。诗人触景生情、因事起意,寓自己的身之感于琵琶女的不幸遭遇中,借琵琶女以抒发幽愤。进而揭露了封建社会种种不合理现象,表达了对琵琶女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社会的愤慨。
  《琵琶行》最为突出成就,在于对音乐的描写。作者是如何把难以捕捉的音乐形象借助语言表现出来的呢?他运用了四种手法:
  一是多方设喻。
  用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以表现琵琶曲中复杂、细微的音响变化。“急语”喻大弦繁音粗节,“秋语”喻小弦的细碎绵密,珠落玉盘喻乐声的和谐悦耳清脆怡人,花下莺语喻乐声的流转和宛,冰下泉流喻乐声的幽咽若凝。把美妙重复的旋律和节奏表现的鲜明可感。
  二是以声传情。
  把琵琶声的变化与弹奏者和听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声情交融。诗中,那时而欢快流转,时而高昂激越,时而暂时休止,时而低沉幽咽的音调中,含蕴着琵琶女或欢乐或忧愁或沉痛或悲哀的情感。而且声声琵琶,又是演奏者与听者构成感情交流的媒介。演奏者曲中传情,听者闻曲动情。构成曲调中有情、“倾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情”、“满座重闻皆掩泣”。却让人感到乐中有琵琶女的形象,也有听者的共鸣。象这样,声情结合,以情绘声,不仅使所描写的音乐更具艺术魅力,而且也有助于诗歌主题的深化。
  三是虚中见实。
  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都是无声衬托有声,用休止来强调乐曲的效果。如果篆刻艺术的“计白以当黑”,戏曲艺术对舞台的运用。这种虚中见实,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传统特点,和王维的“深林人不知,明日来相照”有异曲同功之妙。
  四是巧用动词。
  运用准确的动词,表现演奏者纯熟的指法中的“拨、拢、捻、抹、挑“的动词,准确的表现了琵琶女演奏动作的变化有度,把多变指法化为视觉形象,加深了读者对琵琶女娴望的弹奏技艺的印象,更使音乐形象具体化。
  白居易是位大诗人,平生写了三千多首诗,精于乐理,对演奏技巧有独特的体会。他通晓琵琶、笙、筝、筚篥、琴、箜篌等乐器,对民间音乐和外国音乐都有研究。他特别喜欢演奏七弦琴。他说过“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自弄还自罢,亦不爱人听”。颇有点乐此不疲。在写《琵琶行》之前,就多次描写过弦索乐的弹奏。如“四弦不似琵琶声,乱写真珠细撼铃”(《春听琵琶兼简长孙司户》)。“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冷冷,夜鹤忆子笼中鸣。”(《五弦弹》)。这种描写使人想起《琵琶行》那段最精彩的文字。此外如《听李士良琵琶》、《琵琶》、《听琵琶伎弹略略》等,都说明他接触过琵琶演奏。佳句传神,绝非偶然。因而写出了极品《琵琶行》,这种对音乐形象的描写,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不只在中国,而且在世界文坛上,都是十分杰出的。所以方扶南的《李长吉诗集批注》说其为“摹写声音之至文”。

  第二乐章: 琴声中的潜意识
  ——韩愈《听颖师弹琴》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文公有一首著名的描写音乐的诗“听教师弹琴”。此篇最能反映韩诗的风格“奇崛险怪“。这篇“摹写声音之至文”,曾引起过笔墨官司,文忠公(欧阳修)以为所非琴而为琵琶,宋人蔡攸、许彦周(《西清诗话》、《彦周诗话》)却以为是琴诗,并誉之曰:“退之深得其趣”,“善琴者此数声最难工”。
  我们也认为此篇的确为听琴,而且听出了、也描绘出了琴声之妙。这琴声中也传达出了作者当时的共鸣潜意识。
  我们不妨也来领略一番。
  琴声响起来,卿卿我我,思思怨怨如少年男女情话,温馨、柔美,充满面柔情蜜意;继尔划然一响,变作男高音,成了战士进行曲;一队队勇士雄纠纠、气昂昂奔赴战场;一会儿又变作廖阔天地间的柳絮;接着又百鸟争鸣,朝凤孤唱;最后又作攀登高峰,手足并用,步履维艰、分寸难上;忽然失势一落千丈,琴声戛然而止。似断而非断,绵绵渺渺,余音绕梁。
  显然,作者先用一连的比喻(十句、七个形象连喻)描绘琴声的美妙的旋律。琴声的变化节奏,忽高忽底,忽缓忽急,忽滑忽涩、忽隐忽约尽在不言之中。而其中更多的则是运用通感的手法,化过耳即逝的琴声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这种连喻乃为韩愈的大开法门。如他的《南山》一口气用了十一个新颖的比喻。又如《 寄崔二十六立之》中“连年收科第,若摘颔下髭”;《 啄灯花同候十一》中“黄金排金粟,钗头缀玉虫”;《镜潭》“鱼虾不须避,只是照蛟龙”。都是嘎嘎独造二新奇之喻,此篇亦然。
  李白也写过《听蜀僧睿弹琴》。全诗只用了三句,二个形象,“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相形之下,一个如工笔画,一个如山水画。浓的极有极致,淡的也恰到好处,各有各的妙处,未可轩轾。
  这种以形喻声的写法,在清末的《老残游记》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刘谔笔下的白妞唱歌的声调高到三四节后,人们仿佛看到攀登泰山的情景,真是“愈翻愈险,愈险愈奇”,这段描绘可以看作“跻攀分寸不可上”的诱发,其艺术性、生命力,由此可突窥一班。
  然而此仅一端,韩诗的高妙之处,不仅在于写出了琴声之妙,而且在于听出了琴声之妙。作者感概万千、起坐世态、泪湿衣裳,“止之”不让再弹,以免“冰炭置我肠”,冷热交加,如何禁受。这一方面,无疑是言过其实(有意夸张),言其琴声感人之深;另一方面,作者从具体感受中,烘托出性灵的共鸣。琴曲的主题也似乎倾诉了韩愈的心声,韩愈的生平。因为诗人结合到他那个时代和他半生身世,政潮起伏,宦海浮沉。尤其是由琴声想起他的被斥、受贬、远谪、准备死……的过去的日子。这不正是时代的投影在诗中的折射吗?我们分明可以从作者的弦外之音中,感到一种当时心灵颤动的潜意识存在。
  这也许正是苏轼掂出他的分量,定其为琴诗中最好的原因吧。

  第三乐章 : 箜篌声中的神奇王国
  ——李贺《李凭箜篌引》

  诗鬼李贺不愧为苦吟诗人。“暮衣断碎赵越秋,吟诗一夜东方白”。他的《李凭箜篌引》,以别一各方式,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神奇斑澜的音乐王国。其艺术性之高,远在他同时代的顾况的《李凭弹箜篌歌》、杨巨源《听李凭弹箜篌二首》之上,前人亦称之为“至文”并非过誉。
  这首诗描绘音乐的出色成就,不在于状其内容的丰厚,旋律的优美,节奏的明快;而是以典喻乐,通过各种神话传说,来描绘音乐的效果;塑造了一个天上人间、神仙人物交织而成的艺术境界。把读者带入五光十色的神奇的音乐王国。他这样描写箜篌的声音:清脆如昆山玉碎,嘹亮如凤鸣九天,凄切如荷花泣露,喜悦如香兰含笑。这声音使鱼跳蛟舞,连月宫里的吴质也被感动的不能成眠;仓穹被箜篌的声音震破;女娲补天的碎石竟化作秋雨。
  虽然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化用了种种美丽动人的传说、故实来表现神奇的音乐境界。其以典喻乐的艺术成就有三:
  一是暗用活用。
  这首诗以典喻乐,灵活多样,明用、暗用连类不穷。比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暗用《列子、汤问》所载,秦青“拊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的故实;“素女愁”典出《汉书、郊祀志》为暗用;“梦入神山教老姬”暗用了《搜神记》载成夫人能弹箜篌的事;“老鱼跳波瘦蛟舞”,则有暗用了《列子、汤问》瓠巴鼓琴的典故。至于“石破天惊”、“江娥啼竹”、“凤鸣”、“兰笑”化用故实,更是水乳交溶,几乎无迹可求。但是有一点是清楚的,作者于史海中随意调遣,入于笔端,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是为表达需要而精心推敲的。本篇取典喻乐,多属音乐方面的故实。作者浮想连篇,才思渺渺,由此可见。甚至连请出女娲,专家也别有一翻见解。以为李贺诗中的“逗秋雨”,不能不使人想到,师旷弹琴大雨随之的故事(《艺文类聚》)。这里以“雨”作比,说明李凭弹箜篌,也能呼风唤雨,具有师旷的水平。为了夸张雨之大,便想起了天破了,才是大雨倾盆而泻。又由天破联想到《淮南子•晓冥训》所载女娲补天的事;反过来,石破天惊又大大地加强了雨的声势,这就是人感到,李凭的威力似乎还超过了师旷的大雨随之,弹艺之高由此可见。但是赵翼却以为此句虽险而无意义,只觉“无理取闹”,笔者以为未免失之偏颇。“石破天惊”已为成语,说明它的形象还是足以动人心愧的。
  二是一事多义。
  除一般的用意外,故实的作用都有多元的信息储存。一般的用意是虚拟的,带比喻性的,表明不寻常的演奏效果。说明李凭可以同秦青悲歌、江娥喜瑟、素女愁怨、师旷弹琴、成夫人弹箜篌、瓠巴鼓琴相比类,甚至超过他们。由于活用,其作用就不仅限于此。有时还能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如“空山凝云颓不流”,既像是李凭弹箜篌时,空寂凄清的真实环境;又象是乐曲的音乐效果。这种“响遏行云”的虚与音乐效果的实交相晖映,含蕴丰富。即使非直接产生音乐的典故,也都含有多种意义。“二十三丝动紫皇”是写实的。李凭弹箜篌的确感动了皇上,这有案可稽。但我们也可以想象,李凭的箜侯感动了道家所说的太清宫中的紫皇,影响极于神仙世界,这也未尝不可。前者不外以虚喻实、以神喻人,后者又化实为虚,以人喻神、韵味无穷。其它如诗中的“秋雨”、“吴质”等典故也都有异曲同功之妙。
  三是富于感情。
  李贺是富于激情的浪漫诗人,他的诗感情炽烈,激情澎湃。而诗中的许多典故也都染上了厚重的情感色彩。愁云凝空,秋雨骤作,江娥啼哭,鱼龙起舞,仙人不寝,鬼神动情,玉碎凤叫,花泣兰笑都是感于心,而露于形。正如姚文燮《幽谷诗注》说的“天地神人、山川灵物、无不感到鼓舞”,如“老鱼跳波瘦姣舞”,化用典故,内涵丰富,老的鱼和瘦的蛟,总使人感到无力飞跃,然而他们却跳波起舞,何也?音乐感人之深是也。“凝云颓不流”变“响遏行云”的被动为主动,云成了有感情的东西,箜篌使他怀想恋恋,以致不想流动。可见在这首诗里不管是人、是神、是鬼、是仙,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他们或颓、或愁、或啼、或泣、或笑、或惊、或舞、或跃,都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洋溢着诗人的激情。
  李贺也是个精通音乐的诗人,“凉馆闻弦情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爱好音乐,竟至治病,有了这样的生活基础,再加上神奇的想象,箜篌的音乐王国就不同凡响。想象的翅膀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呼唤风雨雷电,驱遣人神鬼仙,奴役草木成鱼,调动日月星辰,创造光怪陆离的音乐世界,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苏轼就深得其中三味,其赤壁赋中状洞萧之声,“舞幽谷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不能不说是学习李贺的结果。正如杜牧所说,“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第四乐章: 嘈嘈切切错杂弹
  -------三首诗对比欣赏

  当我们欣赏了这几首优美动人的乐曲之后,我们深深为诗人们高超艺术而折服。这种艺术的再现,又仿佛是我们聆听到了唐王朝音乐艺术家们美妙乐声,也似乎目睹了他们的光彩夺目的风采,这是再现的艺术。诗与音乐,原是一家,都能表达感情,塑造形象,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但是艺术是相通的。诗人以其卓越的才华,再现了神奇音乐的艺术,我们也不妨听一曲他们的交响,反过来,看看其再现的艺术。
  奥地利汉斯里克《论音乐的美》中说,“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或者是错误的”。表现音乐往往是比喻性的,这一点他说的极是。《礼记•乐记》说“歌者累累乎,端如贯珠”。孔颖达疏“声音感动于人,令人想形状如此”。马融《长笛赋》也说“听声类形”,意即在此。所以我国的诗歌在表现音乐时善于运用比喻的。这三首诗当然也不例外。虽然都是写音乐的,题材相同,却用了比喻,但由于诗人的构思不同,写法有异,意境风格也就迥然有别。
  首先,比喻的侧重点不同。
  白诗重点以声喻乐,韩诗重点以形喻乐,李诗重点以典喻乐,当然不可一概而论。其中 笔法互用,显而易见,只是侧重不同而已。这一点上已说明,此不费述。
  其次,塑造艺术形象的材料不同。
  在《瑟琶行》中,描绘瑟琶女动人的演奏,用“嘈嘈急语“、”切切私语”、“间关莺语”、“幽咽泉流”等一连串形象的比喻。这类比喻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从而可知诗人白居易形象思维活动,是在现实生活土壤之中,人们熟悉的事物范围之内,因而他的比喻切贴易懂,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却用神话的材料来描绘动听的音乐,诗中的“江娥啼竹素女怨”、“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都是超现实的情景。诗人以他丰富的想象,神话的色彩和新奇的意境引人入胜;而韩诗又不同于前二者,作者描写音乐,不光用各种音调来比,像儿女语,鸟语,还用勇士昂扬的气概,柳絮的飞扬,跻攀坠落的动作来比,这在修辞上属于通感,正如《通感》论中说韩愈的描写“那才是心想形状如此”、“听声类形”,把听觉转化为视觉。并且说“也许不但听觉通于视觉,而且听觉通于肌肉运动觉。随着声音的上下高低、身体里起伏‘抗’、‘坠’、‘扳’、‘落’的感觉”,可谓一语中的。同样是描写曲调由低到高的骤变,白诗用“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来比喻;李诗则从“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来描写,而韩诗又以“划然变轩昂,勇士赴疆场”来摹拟。同样是写感人的艺术效果,白诗里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是写眼前实景,曲终乐止,朗月在天,美妙的演奏吸引了多少江上的船只,感动了多少船上的听众。李诗里的“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则是写箜篌余韵感动了天庭,连吴刚也被陶醉,忘记了清霄露冷,倚桂树而不眠,神思飞扬,幻想生翼。而韩诗却从“推手遽止之,无以冰炭置我肠”的切身感受出发,烘托出了性灵的共鸣。
  再之,在诗的结构和表现方法上,也各有特点。
  白诗是一篇完整的叙事诗,诗人先写与瑟琶女相见,再写其精彩的演奏,最后写其诉说身世及自己的感慨。写瑟琶女的演奏也是从调弦定音写起,接着是“低眉信手续续弹”。最后“曲终”把演奏的全过程,曲调变化,演奏者的神态,音乐效果,顺次作叙写,人物和音乐形象的描绘,是在抒缓宛转的画卷里平铺开来,脉落分明。李诗从写法则完全两样,全诗十二句除起首两句把时间、地点、人物和乐器作了必要的介绍外,主要的篇幅用来描写音乐的演奏和艺术效果。诗人没有任何叙述和说明的文字,只有一幅跳动着的形象鲜明的画面,如“昆山玉碎”两句,上句写大弦高弹时激越清脆的声响,下句是写小弦低弹时幽咽和缓的曲调,“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尽管没有外在的纽带,但全诗脉络贯注,内在的韵律联系很紧,诗中的画面往往是跳路式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如影视手法蒙太奇。而韩诗又是别一种方式,他一口气写了十句,连用七个比喻,以形类声,状写演奏时声律的曲折变化,化无形为有形,让读者从具体景物中体会到音乐的韵味,诚如洪迈所言“韩苏两公文章,用譬喻处重复联贯,至有七八转者”(《容斋三笔》卷六)。然后作者则敛回笔来,着重描写自己的切身感受,从侧面来烘托音乐的艺术效果。相形之下,三首诗都以出色的音乐描写见称于世,但一在情理之中,一出意料之外,一融事理之内。即是意象相同的事物,也构成两种不同的写法,如韩诗写凤凰叫,“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把凤凰的叫声从百鸟中突现出来,李贺则不然,他把“凤凰叫”同富有神话色彩的昆山玉碎、天上紫皇、女娲炼石、江娥啼竹融合起来慕写了一奇幻的世界,更带有浪漫主义色彩。
  最后,风格有别。
  白居易作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他崇尚通俗平易,自然流畅的诗风,所以自成一格,他的诗“多是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赵翼《欧北诗话》)。李贺写诗,惨淡经营,呕心沥血,却能自出心裁。想象丰富,常常不受形式和音韵的限制,是个大写“自由诗”的人。所以吟情写性,味浓意足,幻想连篇,构思新巧,时时显出他云烟飘渺,远水长流的风姿。诗风凄清幽冷,哀怨悲愁,造成冷峻怪诞的风格。其上承屈宋亦有发展。杜牧曾说李贺的诗“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得,辞或过之”这很有见地。与白居易相对的韩愈,别是一派,他主张“陈言务去”,不蹈袭前人,讲求推敲文字,好用奇字,造险句,押险韵,以文为诗,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因而形成了奇崛险怪的风格。司空图在《诗品》中曾以形象的语言对韩诗的艺术做了描述,“韩吏部歌百篇,而驱驾气势,若掀雷抉电,掌扶于天地之间。物状奇怪不得不鼓舞而徇其呼吸也”。叶燮《原诗》里也说“其力大,其思维、崛起特为鼻祖”,不失公允之论。结合这几篇状写音乐的作品,我们也不难看出其风格的迥异。

  尾声

  唐代不但诗歌发达,音乐也十分发达。许多诗人都精通音律。李白、王维、白居易、李贺等等。他们的艺术素养很高,因此也就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广阔的音乐天地,这天地色彩斑澜,光怪陆离,美妙动人。也正是这一首首绝妙的音乐之诗,才构成一组宏伟的交响乐,也正应了《琵琶行》中的描写: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愿我们都是识珠者,从中领悟人生的艺术的真善美。

  附:
  1、 琵琶行
  白居易
  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二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平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常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口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

  3、李凭箜篌引
  作者: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 王维关于音乐的古诗句
  • 答:王维的诗歌列表: 王维简介 山中(溪清白石出) 杂诗三首(家住孟津河) 山居秋螟(空山新雨后) 杂诗(双燕初命子) 山居即事(寂寞掩柴扉) 杂诗(君自故乡来) 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 杂诗(朝因折杨柳) 秋夜独坐(独坐悲双鬓) 杂曲歌辞·少年行四首(新丰美酒斗十千) 青溪(言入黄花川)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

  • 比喻音乐好听的诗句
  • 答:帮助的人:30.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关于好听的音乐的诗句 2. 关于音乐好听的诗句 关于好听的音乐的诗句 1.关于音乐的好听句子 歌声悠扬如清晨带着微点露珠的樟树叶。 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细细听来,一种深沉却飘然出世的感觉会理科占据认得心头,仿佛一切尘嚣都已远去,只有这...

  • 关于赞美唱歌的诗句
  • 答:这些还不够,用心聆听,我似乎还听到了歌声中隐隐流露出一种矛盾,有激励、伤感、眷恋、遗憾,以及幻想。 4. 赞美别人唱歌好听的诗句求大神帮助 赞美别人唱歌好听的诗句听的诗句: 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出处】:唐代诗人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

  • 急急急急急~!有没有什么关于音乐的诗!写音乐的,赞美音乐的!
  • 答: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人称“诗魔”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

  • 关于形容天籁之音的诗句
  • 答:24、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 6.天籁之音 造个句 天籁泛指自然界的声响,风声,鸟鸣,泉涌,种种凝聚天地,日月精华的声音:后世称诗歌不饰雕琢,得自然之趣者为天籁 现在通俗用法为形容声音好听。 例句1:天簌之音如果只用语言来表达是很难让大家深会体会到的,我给大家说几首天籁...

  • 与琴有关的优美诗句
  • 答:帮助的人:30.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关于琴的优美诗句 关于琴的优美诗句 1. 形容琴声优美的古诗有哪些 1. 《琴诗》 ...唐诗里也有很多描写音乐的诗,但就以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这三首诗脱颖而出,把音乐诉诸于文字,将文字变成...

  • 关于歌声的诗句10
  • 答: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关于歌声的诗句,要10句、 (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2)我舞影零乱,我歌月徘徊。 (3)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4)闲将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5)战...

  • 帮忙创作一手关于音乐的现代诗,要自创的!!!最好可以押韵
  • 答:钢琴:【想要听你的钢琴曲 有关你的一切 就在你的世界 没有人会晓得命运如何转动 只有你钢琴发出的声音 像我心上 关于你的希望 小提琴:【你是我的女王 你说过你会爱我 就像她说过她是女王 你提琴发出的声音 总想在炫耀自己的 功绩 我不相信你是女王 我只相信我的忧伤 因为钢琴是乐器之王,小...

  • 关于心中有歌的诗句
  • 答:1. 心中有歌,不断律动,乐章永存。2. 群山之间,心中有歌,唱着自由和力量。3. 心中有歌,倾听自然,世界清晰。4. 春风徐来,心中有歌,唱响春天的旋律。5. 夜幕将至,心中有歌,唱响勇者的决心。6. 心中有歌,浩然正气,无畏困难。7. 夜色渐深,心中有歌,唱响侠客的豪情。8. 充满希望,心中...

  • 关于音乐美术的优美诗句
  • 答:帮助的人:11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有关于音乐的优美诗句 有关于音乐的优美诗句 1.形容音乐的优美句子有哪些 1、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我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 2、琴声里有一幅鲜明美丽的风景画,幽泉自山涧叮当流出,汇成一泓碧玉...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