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需要关于教导总队的各种资料,重点是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的作战表现 南京保卫战时期中国与日本的武器装备水平到底怎么样,个人感觉在...

2024-06-01m.verywind.com
南京保卫战资料~

1998年长江的抗洪斗争,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几百万军民英勇奋斗,取得了全面胜利。当前,全国人民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整治长江。这不仅关系到长江流域人民的长治久安,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一个巨大项目。为此,两院组织部分有关院士和院外专家,对有关资料和各方面的意见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以下报告。

一、对1998年长江洪水和抗洪斗争的认识

1998年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本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据初步资料,1998年和1954年相比,上游的洪峰流量和洪水量与1954年接近;由于中游洪峰流量不具备可比性,以最集中的30天洪水量相比,1998年汉口以上总来水量较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下游的洪峰流量较1954年少1万多秒立方米,洪水量少500多亿立方米。1931年由于资料不足,只能作粗略比较,上中游可能较1931年略大,下游较1931年小。

应当说明,在上个世纪和更早的时期,长江都发生过比本世纪更大的洪水。据考证,自1153年以来,宜昌站洪峰流量超过8万秒立方米的有8次(1998年为6.36万秒立方米,1954年为6.68万秒立方米),其中1860和1870年的洪峰流量分别达到9.25万和10.5万秒立方米。

当前,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虽然洪水没有1954年大,但为什么1998年的长江干流洪水位,除武汉、黄石段外,都高于1954年。洪水位抬高的因素当然可以列举很多,但是最关键性的还是分蓄洪量比1954年大量减少。1954年,由于中下游堤防围垸的抗洪能力较低,许多堤防围垸自然溃口,为了降低洪水位,保住重点地区,除了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外,又在很多地方扒口分洪,总计分洪和溃口的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其中起到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约为700亿立方米。根据1998年的洪水来量,如果要维持1954年的水位,需要有效分蓄洪量约为400多亿立方米。但是1998年的分洪溃口总量仅约100亿立方米,其中有效削减洪峰的容量估计约50多亿立方米。这样,减少分洪量约350亿立方米,约相当于减少洪水淹没面积700万亩。换言之,1998年的抗洪斗争,是通过加强防汛抢险,争取抗御较高洪水位,以加大泄洪量,减少洪水淹没损失。例如:1954年,在运用荆江分洪工程的情况下,荆江大堤沙市的最高洪水位为44.67米。按长江防洪规划,为减少荆江分洪工程的运用机遇,将荆江大堤的设计洪水位提高到45.0米。1998年,为了避免运用荆江分洪工程,将荆江大堤超设计标准运用,沙市洪水位达45.22米。又如:洞庭湖的出口莲花塘站,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达1.85米,这是因为,在1954年,莲花塘以上洞庭湖区的绝大多数围垸、莲花塘以下长江干流两岸的绝大多数堤防包括洪湖大堤,都已溃口或扒口分洪,而1998年,莲花塘上下溃口和分洪的堤垸远比1954年少。

应当说,这是1998年抗洪斗争中的一个重大决策,也是在1998年特定条件下作出的十分艰难的决策。1998年抗洪斗争的工程基础是:按长江中下游防洪规划,完成了部分水利工程。除建成了汉江、清江、沅水、资水、修水等支流的控制性水库外,还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较1954年提高0.5米左右),完成了荆江大堤、武汉市围堤、无为大堤等长江干流重点堤防和洞庭湖区、鄱阳湖区重点围垸的加高加固工程。这些都为1998年抗洪斗争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堤防没有按规划完成,特别是平原分蓄洪区工程的安全设施,在原规划中考虑不够,在实施中又没有落实,给抗洪斗争带来了极大困难,使抗洪斗争的决策处于两难困境:如果按原定规划分洪(按提高了的设计洪水位,仍需有效分洪量200亿立方米),将遭受很大损失;如不按原定规划分洪,将使堤防经受超过设计标准的洪水位,承担极大风险。考虑到1998年洪水比1954年小,以及军民团结抗洪的巨大潜力,中央毅然决心进一步抬高洪水位、严防死守、力争减少溃口和分洪损失。这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策,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当然,也应当说明,这是在1998年超额洪水比1954年少300多亿立方米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做到。如果1998年发生的洪水和1954年洪水相当甚至更大,不分洪还是不行的。

关于1998年长江流域的灾情。根据卫星和航空遥感对长江中游地区所进行的多期和系统的监测与分析:湘、鄂、赣三省最大受淹面积约为1586万亩,由于统计口径不同等原因,比三省统计数小很多。据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统计,中下游五省共溃口分洪1705个围垸,淹没耕地295万亩,受灾人口230万。以上数字表明,溃口分洪的多是较小围垸,平均每个围垸不足2000亩,灾情统计中绝大部分受灾农田是由于内涝。1998年的死亡人口为1432人。这与1954年除保住荆江大堤和汉口围堤外,其他地区大多受淹,死亡人口33169人的灾情,是差别很大的。与1931年中下游一片汪洋、汉口街道行舟、南京市区被淹、死亡人口14.5万人的惨况,更是完全不同。因此,1998年的抗洪斗争,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

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是,长江洪水位的抬高是否是由于长江河床的淤高。根据长期观测资料,长江干流河槽基本稳定,与黄河根本不同。由于某些因素,局部河段有冲淤变化,最明显的是荆江以下的监利-洪湖河段,这一段受下荆江裁弯工程影响,裁弯河段以上有冲刷,以下有淤积。据长江水利委员会资料,其代表站螺山站,低水位时由于泥沙淤积,水位有所抬高,但高水位时,因淤积面积占行洪面积的比例不大,抬高趋势并不明显。螺山站1998年的洪水位比1954年超过1.78米,据查证主要是由于1954年在螺山以下蒋家码头扒口分洪和老湾等处溃口,使洪水位大幅度降低。

关于湖泊淤积情况。洞庭湖1949年以来因淤积减少的湖泊容量约40多亿立方米,由于1949年以来围垦了1600平方公里,大约减少容量近100亿立方米。鄱阳湖的淤积量很小,但1949年以来围垦了1400平方公里,损失湖泊容量约80亿立方米。湖北省的两岸湖泊由于全部封闭,减少面积5700平方公里。1949年以来,湘、鄂、赣连同苏、皖五省,因围垦共增加耕地估计约1400万亩。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和泥沙情况。在长江上游100万平方公里的流域范围内,根据调查统计,地面固体物质的年均侵蚀量为15.68亿吨,长江干流宜昌站的年均输沙量为5.3亿吨,输移比为0.33。这与黄河有所不同。因为长江上游主要是岩石山区,其地面侵蚀物质主要是岩石风化物,颗粒较粗,一般以山前坡积、洼地淤积、沟口洪积扇以及塘库和中小支流的淤积等形式,在短距离沉积,不能被河流远距离输送;而黄河的地面侵蚀物质是黄土,颗粒极细,几乎可以全部输送到黄河干流。宜昌以下,汉口站的年均输沙量为4.3亿吨,下游大通站为4.68亿吨。宜昌和汉口间的差值,在平水年主要淤在洞庭湖区,洪水年淤在洞庭湖区、河道的州滩及溃口的围垸内。大通站的输沙量,绝大部分送入东海。宜昌各年的输沙量,因暴雨分布情况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例如,1990~1997年8年的年均输沙量仅3.8亿吨,属于少沙年;而1998年6~8月的输沙量即达6.05亿吨,超过1954年的同期输沙量(5.27亿吨),属于多沙年。据初步分析,1998年泥沙的主要来源是金沙江和嘉陵江,这是很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现象。

以上情况说明,长江流域的水旱灾害所以严重,除了气象方面的客观原因外,主要的还是由于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失调,集中表现为:在人口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开发。在山区,毁坏森林、陡坡开荒;在平原,盲目围湖造田,占用行洪洲滩。这些都招致自然界的报复。在长江流域,山区水土流失对当地的危害,比黄河更大。这是因为,长江流域为岩石山区,表土层很薄,经过一定时期的冲刷,表土冲光,岩石裸露,形成“石化”,使当地人民完全失去生存条件。贵州省已有不少“石化”山区,令人触目惊心。

平原的盲目围湖造田和占用行洪洲滩,是近几年来长江洪水位抬高的主要原因。从长远的自然规律看,江河的冲积平原就是由江河挟带泥沙淤积而成。中华民族的经济也是在开发七大江河冲积平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如果开发利用不当或开发过度,就会受到洪水的惩罚。现在,在开发利用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土地上,就面临着这个问题,不仅洪水位越来越高,防汛负担越来越大,而且防汛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我国生态系统失调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要进行生态系统的重建,必须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以综合提高生产力为目标,并注意发展、改革和稳定三方面的协调。我们认为,中央提出的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是完全正确的。
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根据以上认识,从生态系统、林业建设、工程措施、新技术运用、加强领导及统筹全国水利等六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进行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重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失调,是由于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不能简单地恢复原状,而是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在综合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一方面,要以1998年的抗洪斗争为契机,大张旗鼓地宣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必要性;同时,又要制定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具体规划、步骤、政策和措施,使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和平垸行洪真正落到实处。

1.通过全面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对全流域的土地进行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把整治河山、重建家园纳入流域生态系统重建的总体框架,因地制宜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在山区,退耕还林要和积极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退耕还林的关键是真正解决当地职工和群众的生产出路。要具体划定必须退耕还林的地区,制定解决生产出路的具体规划,定期限、定步骤,并确定责任单位,予以实施,并定期检查和验收。当前,要首先制止和防止新的毁林开荒和陡坡开荒。特别要注意防止在三峡移民中造成新的生态破坏,严格按照“三峡库区的生态功能分区”,规划安置移民。

对可以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农业。推广坡地改梯田、坡地绿篱、横坡种植等措施。有条件的地方,扶持进行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开展山区的小流域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全面布局,综合开发,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起来,这是改善和恢复山区环境,使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大力发展种草养畜。在雨量和湿度较高而坡度较陡的山地、海拔过高的高原区、不宜造林的坡地和干热河谷,应种植牧草,发展畜牧业。这也是改善生态环境、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3. 在湖区,退田还湖要和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
长江中下游1949年以来开发湖区耕地1400万亩,连同过去一千多年来已开发的共计数千万亩土地,不仅是中下游五省的农业基地,而且发展了工业和交通,建设了繁荣的城镇,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要看到,根据长江洪水的规律,对于这些已开发的数千万亩土地,不可能在任何洪水情况下都不被淹没。洪水不太大的年份,可以全部或大部保住;特大洪水年份,必须牺牲相当部分才能保住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退田还湖的难度很大,因为围垸内的大量人口需要迁移安置。就蓄洪的有效性来说,控制蓄洪比自然蓄洪更能有效地削减洪峰流量,需要的蓄洪容量也少得多。因此,湖南省提出的,对蓄洪垸实行“空垸待蓄,低水时耕种,高水时蓄洪还湖”,在技术和经济上都是合理的。但必须切实做好蓄洪围垸内的安全建设,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保险制度,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得到可靠保障;同时,还要制定与“低水耕种,高水蓄洪”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方针和加强管理的具体措施,才能保证高水时及时开放蓄洪。对一些地势低下、排水困难、1998年水毁严重的围垸,应坚决退田还湖,或将封闭型的围垦种植改为半封闭型的筑圩养殖,实行“退田还渔”。

5.要坚决平垸行洪。这些围垸建在长江和洞庭湖洪道的洲滩上,成为行洪障碍,保护面积不大,但对大局影响很大,应当坚决清除,退田还河。

建立生态经济核算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鉴于生态工程的长期性和全局性,要通过政策和立法,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进行扶持。国务院正在建立林价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这些都是必须的,应尽快加以实施。同时,对草地和湖泊、洲滩和湿地的管理也应作出切实可行的规定

淞沪会战爆发之前,国军有一个整军规划,计划装备60个德械师,在整军过程中,对各种不同编制的部队有着不同的名称,主要有整编师、调整师、整理师、新编师等四种称谓。至1937年7月抗战爆发前,整军计划一共进行了两期,计20个师,第三期10个师正在进行之中。实际在已完成整军的20个师中,其接受德式装备和德国顾问的训练程度也各有不同,实际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只有下述各师: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淞沪战场上,德械师打的很好,损失也较大,但必进淞沪参战部队总体装备水品太差,很多参战部队不管士兵素质和装备还停留在军阀混战时期,仅有的一些中央军精锐不可能扭转战局.淞沪会战结束后,退守南京,南京保卫战参战部队:第2军团(第41、第48师)第66军(第159、第160师)第74军(第51、第58师)第78军(第36师)第83军(第154、第156师)德械师有87,88,还有教导总队,约10万员名,凡事不能看表面,这些部队是哪来的?淞沪战场上撤下来的,人员是临时补充进去的,有的师原先满编8000人,淞沪会战打完剩下不到2000人,战斗力呢?当时我国还没有预备兵补充制度,临时补充的新兵(绝大部分都是田间地头征来的老百姓),谈不上训练水品如何,会不会打枪都是问题,战斗力可想而知,当时南京本来就是一座孤城,背靠长江,无险可守,当时国军已经准备和日军进行长时间的战争,不想去因为一城一池拼个两败俱伤(我们伤亡要大过好几倍日军)中国能打的部队有数,会放枪的士兵有数,死一个少一个.如果和日军硬拼,正中日军下怀,也不可能拖到日军投降,守南京是唐生智提出来的,一个是首都对全国抗日士气的影响,一个是中山陵在南京,所以有必要象征性的一守,最后折中,还是守了,本来也就没打算守住,何况根本就不可能守住,即使南京暂时守住了,但是能守对久?从抗战的大局出发,毫无意义.从抗日战争各次会战总体上看,上峰的决策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只是部队太不经打,当时国家比较困难,部队连一天两顿饭都保证不了,即使能保证,但是吃什么也是问题,士兵从小在家就营养不良,在部队超负荷行军打仗,身体就更吃不消,当时外媒形容中国士兵:精神恍惚,表情呆滞.有时候在白刃战中,3个士兵都制不住一个日军,好多小兵还没有上了刺刀的中正步枪高,看待抗日战争要全面去看,要身临其境的去看,要结合实际情况去看,要负责任的去看.不能单方面的去看,不能片面的去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顶住了,而且还和日军耗了8年,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如果当时的小兵还活着,现在也该在家喝喝茶,享受一下晚年,但是,他们死了.!!为了我们现在的一切,他们死了.!!即使没死的,也因为头顶帽徽的区别,一个阵营的士兵,一个阵营的英雄被抹杀了,只能在坐在枯灯下背着严重的历史问题孤苦伶仃的等死.有谁来管他们,他们只是做了当时一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经此而已

在南京保卫战中覆没。

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顾名思义就是隶属于中央军校的教导部队,教导部队在国军军语中有一种示范性质。中央军校为蒋介石事业之始,所以蒋公非常钟爱这个学校,最新的装备、训练课程与部队编装往往先由军校实验。而军校本身也一直维持一支有实战能力的团级步兵教导部队与若干连营级特种兵教导部队。从北伐开始,军校就有以教导部队编成实战部队参战的习惯。甚至五期、七期有将学生编成混成团参战的记录。军校五期因此有大量学员在龙潭战役中阵亡,成为早期军校毕业生中较少的一期。

  一九三○年五月,中央军校编成一支两旅六团制的教导第二师,是早期教导部队的极盛期。这个教导师将所有军校的新锐武器都编进去,其特种兵有两个炮兵团(即军校的两个教导炮兵团),再加上骑兵连、工兵连、辎重连、学兵营与战车队,可谓精锐尽出。在中央军之中战力仅次于冯轶裴的教导第一师。教二师战后改为著名的第四师。

  在中原大战结束之后,军校以德国顾问的规画开始编组教导总队,这个总队成立于一九三一年一月,最初编制两个步兵营及炮兵连、工兵连、骑兵连、迫炮连、特务连及通信连。部队由原教二师特务营、炮兵团、工兵团、骑兵团各一部、军校卫兵队抽出考编。这个团级部队主要用于德式步兵团编装之试验以及新武器的研究。总队长唐光霁少将为保定军校毕业的原西北军军官,擅长训练,北伐之后在中央军校任职。总队附朱宗海为炮兵教官,张铎为原教二师的参谋处处长,主持总队的参谋业务。两个步兵营规模不大,而且缺乏实战经验,主要用于编装实验;炮兵连操作德造卜福斯山炮;工兵连以新配器械演练架桥、筑城、爆破(铁材、木材及混凝土之各种类型);骑兵连逐渐操作机踏车辆;通信连以有线电之布设为主。

  一九三二年三月,总队长改为朱宗海上校。九月,改为保定六期毕业的高级教官章履和少将。在此期间这支部队都只是纯示范性的实验部队。

  一九三三年六月,总队长改为桂永清少将。桂氏到任之后立即发挥其著名之组织长才,大力扩编教导总队成为一支野战部队。桂氏首先编出一个完整的司令部,两位总队附周振强与张坤生都是其军校一期同学,参谋处(主任温祖诠)、副官处(主任张炳东、金声)与经理处(主任王汉英)一应俱全。部队则改为第1团,辖步兵3营、步榴炮连及通信连,团长周振强。总队直辖军士营、特务连、骑兵连、工兵连、通信军士连、军官教育队、卫生队、军乐排、汽车队。总队编制完成之后调防孝陵卫,再度成为正式的战列部队。

  一九三六年总队扩为三团制,参谋长为符昭鶱。辖第一团周振强、第二团胡启儒、第三团张坤生(后易马威龙)、军士营、炮兵营、骑兵营、工兵连、通讯连、特务连、37高炮连、自动车队、卫生队、军官教育总队、军乐排、修械所,并列为一九三五年第一期整训部队。

  教导总队的第一仗是西安事变时的渭南战役。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三日消息传到南京时,教导总队正在举行运动会,总队长桂永清将军宣布停会,召集全体官兵宣布消息,全总队营长以上军官集体要求进攻西安。十五日,教导总队就在南京煤炭港上车,开赴郑州。十七日到华阳。十八日,教导总队步行到渭南东乡。

  十二月十九日凌晨九时,教导总队向渭南攻击前进,炮兵向渭南后方延伸射击,破坏第一○七师后方交通线,交辎学校战车营战车在第一线展开,掩护教导总队第一团与第二团进攻渭南,骑兵团侧翼推进迂回。上午九时攻占渭南县城,叛军向西安退走。此役总队阵亡士兵三十九员,负伤五十余员。何应钦接报后急电桂总队长事变可盼和平解决,教导总队于是兵屯渭南。这是教导总队及战车营的第一仗。

  抗战军兴,教导总队由副总队长周振强率领参加淞沪会战。周振强以一个团攻击公大纱厂日军阵地,该团猛攻三日伤亡过半,调到南京整补。桂永清当时正在英国参加英王加冕,闻讯急忙回国。九月桂永清返抵国门,晋见何应钦上将,何上将谕知桂氏将调教导总队入川扩编成为第二期准备军,固守长江上游。桂永清返回总队之后召集营长以上官佐开会,慷慨陈词:“摆在我们面前有两条路,一是到后方扩军,大家升官,我升集团军总司令,你们营长升团长,团长升师长,旅长升军长。另一条是到前方作战牺牲。长期以来,其它部队拿国难薪,只有我们拿全薪,论装备我们是全新德式。现在全国部队纷纷请缨参战,我们却到后方扩编,虽属命令,扪心自问,能无愧疚?别人一定说我们怕死畏战。养兵千日用在一朝,我现在请各位表决……”。结果全体军官一致要求上火线。桂总队长马上报告蒋委员长及何部长,蒋委员长乃将总队三个团调到湖南扩建,总队主力调入淞沪战场。

  十一月六日总队到达上海,直接投入苏州河畔八字桥阵地接替第一军阵地,桂永清与参谋长邱清泉均在第一线巡视,教导总队死守阵地,日军敌前以橡皮艇强渡,被杀的血染河水。直到十一日金山卫被突破消息传来,总队才奉命撤退。

  在作战期间,教导总队奉军政部命令扩为三旅六团制甲种师。教导总队此时已有的三个团完全是德械装备与编装,步兵团有三个步兵营以及第十连(步榴炮连。编有IG18-75轻步兵炮,三排六门。射程5400m),第11连战防炮连(47奥造平射炮),第12连通信连,第13连输送连(次序或有误)。步兵营辖步兵三连、重机枪连、82炮排及通信排。总队原本即储藏大量装备,所以扩编的六个团有三个团以干部在后方整训,仅三团参战。

  总队在南京战役时序列如下:

  总队长桂永清中将,副总队长周振强少将,参谋长邱清泉上校,参谋处万成渠上校 (余不详)

  第一旅,旅长周振强少将,参谋主任马连桂中校

  第一团,团长秦士铨上校(后易周石泉中校)

  第二团,团长谢承瑞上校

  第二旅,旅长胡启儒少将,参谋主任廖耀湘中校

  第三团,团长李西开上校

  第六团,团长刘子淑上校

  第三旅旅长马威龙少将

  第四团,团长睢友兰上校

  第五团,团长马威龙少将(兼)(后易邓文僖上校)

  炮兵团,团长楼迪善少将

  工兵团,团长杨厚彩少将

  辎重团

  骑兵团

  通信营、军士营、特务营、兵工连、小炮连(连长严开运少校)

  其中第一、三、五团即为德械步兵团,第二、四、六团也赶在南京战役时参战,损失甚大。第二团团长谢承瑞殉职(谢上校系法国炮校与兵工大学之高材生)。

  教导总队原本奉命直接撤到湖南,结果唐生智找何应钦吵架,吵到蒋委员长面前,硬是将教导总队留在南京。十二月七日,日军攻抵南京光华门前,教导总队奋起抵抗。八日守军第二团吴幼元营长被日军空袭重伤,第二团团长谢承瑞亲临督战。桂总队长闻讯,亲率医官到光华门火线救护吴营长,并要求第二团官兵效法岳家军精神,不为日寇捍动。教导总队主战场在紫金山,守军营长阵亡五员,伤亡殆尽。第五团邓文僖团长退出紫金山之后率部坚守最后阵地天堡城,桂总队长亲到天堡城督战,宣称与阵地共存亡。左右皆劝桂将军撤离,桂将军坚决不肯。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一日下午六时,唐生智召集守军各部队长,下令撤退。桂永清离开阵地赴会,会议结束之后桂氏派人通知各团长撤退,自己就先前往下关渡江。这是大家争议很久的桂氏临阵脱逃的说法。其实桂氏亦坚持到最后一天,部队由团长掌握撤退亦在情理之中,桂将军可能也不知道撤退会如此惨烈。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教导总队初试啼声,整整一年之后这支众所公认国军最精锐的部队在长江边全军覆没,回顾前史,能无浩叹。

  教导总队自南京撤退之后,即转往武汉整训,路续收容流散官兵,新募人员,以原本储于后方仓库的武器装配新兵。在沪战时原本有一个系出湘军两旅四团制的第四十六师损失太重,残部拨入第十一师与第六十一师之后师部到湖南整编。一九三八年一月,军政部就以第四十六师师部及少量官兵与教导总队合编,成为新的第四十六师。

  第四十六师师长原为戴嗣夏将军,此后即调军政系统,抗战时累官到军训部东南区督训处中将处长,一九四六年三月退役,一九五一年四月镇反中被处决。第四十六师原本已有一定之中央化,副师长为军校一期之孙常钧将军,参谋长为四期的黄华国将军。而第四十六师原来的官佐水平甚高,戴将军本身是保定九期、陆大九期之高材生。他底下的旅、团长也多是保定同窗,素质整齐。

  一月合编之后师长改为桂永清,副师长李良荣(原航校特务团团长)、周振强。二月桂氏升任第二十七军军长,师长由李良荣将军递补(标准的连升三级),所属第一三六旅旅长鲁渭平(保定一期、陆大特四期)、李昌会;第一三七旅旅长曹典江(保定三期)、李蔼堂均为老第四十六师班底;由马威龙将军率领的第一三八旅则为原教导总队。

  第四十六师整训近半月,稍复元气即开往兰封作战,伤亡五千余员,旅长殉职一员重伤两员。战后桂永清、李良荣均免职,第二十七军番号撤销。第四十六师只剩三千残兵,往昔宣赫一时的教导总队基本上已经消失了。

  第四十六师的残部以同学关系跟着胡宗南西撤,所以理所当然地由胡宗南整编。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正式委胡系将领黄祖勋将军为师长,辖第一三六旅王翰卿、第一三八旅王隆玑。后来跟着刘进第二十七军到太行山打游击,颇为狼狈。一九四四年一月纳入第五十七军。十二月第五十七军空运沾益。一九四五年二月华南国军整编,第五十七军裁撤,第四十六师也随之裁撤,充编第八师,成了第五十四军的一部份。教导总队至此完全终结。



我父亲是原教导总队第三旅的重机枪兵。1936年17岁时从江苏徐州入伍。参加过上海八字桥战斗,失败后撤到南京后守卫紫金山第二峰。1937年12月12日夜随部撤退i穿过南京城,拥挤通过挹江门时亲见谢团长被踩死。13日黎明到下关,在混乱中见有三个小火轮从浦口驶来想接人过江,亲见第一只船到下关后因上人过多转弯时翻船沉没。第二只船见状停在离岸约二百米处,第三只船停在更远的江中间不敢过来。我父亲时年十八岁,曾在在教导总队军体运动会万米跑中名列前茅。凭着良好的身体素质,见状跳入江中游向第二只船,游到后被一人手挎步枪皮带拉上船,刚上船,船即转头开向江北。到江北浦口后见日本飞机已在下关来回轰炸扫射,场面惨不忍睹。从现已知资料可知,我父亲可能是从下关乘最后一只船逃离南京的幸存者之一。后在安徽临淮关车站找到部队收容所归队,撤到洛阳编入46师。兰封战役后父亲到湖南长沙进入军政部驾驶兵教育团成为汽车兵。抗战中在川滇东路运输局当驾驶兵,参加过滇缅抗战。1949年随部在甘肃酒泉参加解放军,驾车运兵第一批进新疆。1954年转业到新疆运输局。1985年在新疆昌吉州运输公司离休,2004年4月1日病逝。父亲在世时曾多次说,我1936年加入国民党军队,1949年成为解放军,其间只和日本人打过仗,从未和共产党军队见过面,我无愧于国家民族。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

|
|
-/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 <>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_)↗┗━┛ ↖(_/
、,

桂永清是 队长吧 南京保卫战中 打的很勇敢 嫡系中的嫡系了 可惜 无法 力挽狂澜 加你好友 可以不 我也喜欢研究这方面的 历史

不知道那些数据,但是我知道它们的历史意思!虽然它们都苏了,但它们告诉*一个是焚烧敌人计划。一个是告诉民族意识不抵抗就会被屠杀!

  • ...随便选一位抗日英雄的资料 把她的故事简要的写下来 快快快点啊啊...
  • 答: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任司令员。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队和广大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编后的回民支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战斗力不断...

  • 中国是哪一年解放的?
  • 答:1951年解放的。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951年西藏解放标志着全国解放进入最后阶段。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

  • 一·二八淞沪抗战的资料?
  • 答: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又称"一·二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的起因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田中隆吉与女间谍川岛芳子策划...

  • 日本全面侵华,为什么要先在上海打淞沪会战,然后再打南京。是必然还是偶...
  • 答:首先在打淞沪会战之前,日军在上海驻有海军陆战队的3000人,而且上海离南京实在是太近了,为了首都的安全,国民政府也不可能容忍日本人在上海有这么一支部队的,而且当时蒋介石手里有着刚组建的3个德械师,这可都是中央军精锐中的精锐。况且当时七七事变刚过,民众一致要求政府抗日。看待一个历史事件既有...

  • 国民党第88师资料,尤其是南京保卫战!
  • 答:南京保卫战里88师有264旅和262旅还一个补充旅,264旅守雨花台,补充旅和师部在中华门,262旅在中间,264旅撑不住后,262旅和部分补充旅过去支援,最终雨花台失守,264旅副旅长廖奇龄带一千余名伤兵工兵于12日下午成功撤离南京,262旅旅长朱赤在金陵兵工厂断后(牺牲),当日傍晚唐生智下达撤退命令,88...

  • 淞沪会战中,战绩最优的十个师是哪十个??指挥官是谁?
  • 答:此役国军投入战场多达七十五个步兵师 九个步兵旅 税警团 教导总队与特种部队,总数超过六十多万人,日军参战部队约廿七万人,至于伤亡情形,日军于金山卫登陆前,其伤亡即达四0六七二人,其中阵亡九一一五人,受伤三一三五七人,国军则损失惨重,但因各军师伤亡资料多未往上呈报,至今仍无正式伤亡统计,各家估计数字仍有蛮大之...

  • 关于抗日战争的资料
  • 答: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

  • 南京大屠杀资料
  • 答:蒋介石的卫队中央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的郭岐营长于南京沦陷后三个月逃出,著有《陷都血泪录》,连载于1938年8月之《西京平报》。战后,郭在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出庭作证,对质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为“南京大屠杀”的疯狂刽子手。郭写到∶“有人说兽兵刚进来头三天总是放枪奸淫烧杀的……结果过了一礼拜不见停止,过了...

  • 国民党德械师的装备有哪些
  • 答:因此,在所有整编部队中,接受德式装备训练最彻底的,除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外,当为87d、88d、36d。在这3个“调整师”中,87d、88d前身为蒋介石的中央警卫师,36d是1933年由87d、88d的补充旅发展而成的,所以,这3个师“血统”纯正,可谓“中央军”里的“中央军”,嫡系中的嫡系。依照1935年所制定的调整方案,只有中央...

  • 教导团是什么意思啊
  • 答:教导团,由若干个教导营(或连)及勤务保障分队组成,担负新兵、士兵骨干等训练任务的团级教导部队。由来:1962年开始,全军战斗部队中,团编轮训队,师编教导队。1972年以后,为加速干部轮训,战斗部队中师、军两级均编教导队或教导大队,配备一定数量的教员和工作人员,辖若干个学员中队。轮训连、排长...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