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屈原列传的虚词分类 屈原列传中的实词虚词及重点句子

2024-06-02m.verywind.com
~ 屈原列传》

1、争宠而心害其能 因而
2、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 表示承接
3、王怒而疏屈平 因而
4、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因而
5、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因而
6、而齐竟怒不救楚 但是
7、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承接
8、以一仪而当汉中地 表目的。来
9、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递进
10、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承接
11、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第二个而)转折却
12、何故而至此 因果,因而
13、而能与世推移 并且
14、而自令见放为 却
15、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中耳 承接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表示承接
2、以事其君 目的
3、以刺世事 目的
4、以浮游尘埃之外 并列
5、以深入击秦 目的
6、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目的
7、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目的
8、以其弟子兰为令尹 用
9、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目的
10、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11、又安能以皓皓之白 把
12、遂自投汨罗以死 而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主谓间
2、谗人间之 他
3、虎狼之国 的
4、复之秦 到
5、俗之一改也 它
6、吾闻之 这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于是

(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 《九歌》、 《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这部书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中有《离骚》一篇,《九歌》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居》《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九章》九篇(《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天问》一篇等等。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抱大石投汨罗江而死。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 屈原列传虚词整理
  • 答:屈原列传虚词整理如下:而 1、争宠而心害其能,因而 2、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表示承接 3、王怒而疏屈平,因而 4、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因而 5、楚怀王贪而信张仪,因而 6、而齐竟怒不救楚,但是 7、愿得张仪而甘心焉,承接 8、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表目的:来 9、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

  • 请帮帮我吧,关于《屈原列传》的虚词!!!
  • 答:3、 复音虚词。(1)“何如”,用在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者“什么样”。如:今日之事何如?如太行王屋何?(2)“何以”,即“以何”。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的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如:荣禄待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4、 同“呵...

  • 屈原列传重点实词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
  • 答: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动词。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动词,隶属,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动词,掌管。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名词,类,这些人。 吾属今为之虏也 名词,用在人称后面,表复...

  • 屈原列传中的实词虚词及重点句子
  • 答:属 屈平属草稿未定 动词,zhǔ,连缀,引申为写作。 亡国破家相随属 动词,zhǔ,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嘱托,动词。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动词,隶属,属于。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动词,掌管。 有宁越……之属为之谋 名词,类,这些人。

  • 急需古文虚词(之、乎、者、也、而、焉)的归纳
  • 答:(《屈原列传》) 10.【焉】 (一)兼词。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

  • 文言文虚词18个详解
  • 答:(《屈原列传》) 2.指示代词,这,此。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二)助词。 1.表示领属,“的”。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②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逍遥游》) 2.取消句子独立性,位于主谓之间。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②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 文言文高考虚词18个有哪些?意思分别怎么翻译?
  • 答: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 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举例
  • 答:1.依照,根据。①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②变法者因时而化。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依靠,凭借。①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③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屈原列传》)3.趁着,趁此。①不如因而厚遇之。(《鸿门宴》)②...

  • 文言文的十八个虚词
  • 答:(《劝学》)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①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②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古代文言文虚词字的用法
  • 答: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我们按照文言文虚词的作用把它们分为四组。一是起指代作用的:之其、何、焉、然、斯、安、者、所;二是起连接和组合作用的:以、为、于、因、;三是起关联作用的:而、则、且、虽、乃、则;四是起加强语气作用的:也、哉、矣、乎、焉。 下面提供两种分类整理文言文虚词的基本思路。 1、...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