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对屈原投江的理解 对屈原投江的看法

2024-06-01m.verywind.com
对屈原投江的看法是什么???~

屈原是我国战国末期的楚国人,利用楚国方言创立出新体诗歌——楚辞。毫无疑问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其"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更是反应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代表作有《离骚》、《天问》等。但是对其投汨罗江自杀却褒贬不一,主要有一下两种观点:

1、赞扬屈原投江的大无畏精神:
(1)屈原投江时期楚国矛盾重重,屈原投江其实是对楚国,国内的奸臣小人的无声指控;
(2)屈原投江,有利于促进楚国国内的民族觉醒,因此是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3)屈原投江,也是不甘与奸臣小人同流合污,是独善其身的表象。

2、批评屈原投江是消极避世的表象:
(1)屈原投江时期,虽然楚国矛盾重重但是还没有亡国。如果屈原能够因势利导楚顷襄王,不是态度过于强硬。也许能够挽救楚国衰败的局面;
(2)认为屈原这一时期的投江行为,主要还是因为楚顷襄王罢其官职、政治主张不能实现,因此是接受不了这一打击的表象。
3、我认为,不管怎么评价,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是不能否定的。其投江虽然有消极避世的寓意,但是其不畏生死,为国为民的事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的。

简单摘录,详细请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1646.htm


屈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回答者: hjfhhq - 进士出身 九级 9-17 13:18

屈原是我国战国末期的楚国人,利用楚国方言创立出新体诗歌——楚辞。毫无疑问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其"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更是反应出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代表作有《离骚》、《天问》等。但是对其投汨罗江自杀却褒贬不一,主要有一下两种观点:

1、赞扬屈原投江的大无畏精神:

(1)屈原投江时期楚国矛盾重重,屈原投江其实是对楚国,国内的奸臣小人的无声指控;

(2)屈原投江,有利于促进楚国国内的民族觉醒,因此是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3)屈原投江,也是不甘与奸臣小人同流合污,是独善其身的表象。

2、批评屈原投江是消极避世的表象:

(1)屈原投江时期,虽然楚国矛盾重重但是还没有亡国。如果屈原能够因势利导楚顷襄王,不是态度过于强硬。也许能够挽救楚国衰败的局面;

(2)认为屈原这一时期的投江行为,主要还是因为楚顷襄王罢其官职、政治主张不能实现,因此是接受不了这一打击的表象。

3、我认为,不管怎么评价,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是不能否定的。其投江虽然有消极避世的寓意,但是其不畏生死,为国为民的事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赞扬的。



屈原投江

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想重新和齐国联合。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很客气地给楚怀王写信,请他到武关(在陕西丹凤县东南)相会,当面订立盟约。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不去呢,怕得罪秦国;去呢,又怕出危险。他就跟大臣们商量。

大夫屈原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不止一次了。大王一去,准上他们的圈套。"

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却一股劲儿劝楚怀王去,说:"咱们为了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死了好多人,又丢了土地。

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推辞人家呢。"

楚怀王听信了公子子兰的话,就上秦国去了。

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怀王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在会见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楚怀王没答应。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押到咸阳软禁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才放他。

楚国的大臣们听到国君被押,把太子立为新的国君,拒绝割让土地。这个国君就是楚顷襄王。公子子兰当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

楚国人因为楚怀王受秦国欺负,死在外头,心里很不平。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愤。他劝楚顷襄王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

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了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

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

楚顷襄王听了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 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父,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

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父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

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

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献给屈原的。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划小船改为赛龙船。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屈原死后,留下了一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认为屈原是一位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

屈原(约前340~约前275年),我国最早的大诗人,名平,字原,战国楚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
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被谗去职,顷襄王时被放逐,游
泳于沅湘流域。都城郢被秦兵攻破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汩
罗江自尽。《史记》有传,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不巧作品传世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
灵均,出身楚国贵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前339~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
灵均,出身楚国贵族。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
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简单摘录,详细请参考:
http://baike.baidu.com/view/1646.htm

屈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是对现实的无奈,即对楚王的极度失望,自己作为大夫而没有使楚王接受自己的意见,使自己无能的表现,作为人臣而没有尽职,自己无脸活.

  • 屈原为什么要选择投江自杀呢?为何不归隐山林?
  • 答:屈原之所以要选择投江自尽,而不是归隐山林,是因为他深爱着自己的祖国,不忍心眼看着楚国就此国破家亡,所以毅然决然选择了自尽而不是归隐。一、屈原为何被流放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 278年),战国时期楚国重臣、著名诗人、爱国志士。屈原出身楚国贵族之后,但他自幼苦读诗书,满腹经纶,同情...

  • 屈原的殉江和司马迁苟活写的史记 谈谈看法
  • 答:九歌、离骚已经把他要说的话都说完了,除了死他已经没有别的了,反正活着也遭罪;司马迁自幼的梦想就是史记,自身已经腐刑遭遇,如果再不能将史记完成,他就更失败了;其实我更想说得是:没有人愿意死,屈原司马迁都一样;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屈原想活着,但是只有死亡---用投江才能表达他对自己被...

  • 屈原怀石投江是什么意思
  • 答:他的决定不是出于盲目的痛苦,而是表达了他的无限忠诚和爱国精神。他的行为向后人传递了一种哲学思想:即便是在绝境之中,也须绝不屈服于命运的挑战。他的行动表达了对忠诚和爱国的伟大尊重,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鼓励个人应该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奉献自我、不屈服于压力的杰出典范。屈原怀石投江事件对...

  • 你如何理解屈原投汨罗江殉国这一壮举?
  • 答:民间故事 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 有一天夜里, 屈原故乡的人都做了相同的梦,梦见屈原回来了, 衣冠整齐, 和生前一样。 乡亲们很高兴, 都围上去询问。 只见他一边行礼, 一边对乡亲们说: “谢谢大家的一片盛情, 楚国人民这么爱憎分明, 还能记得我, 我死而无憾了! ”在谈话间, 大家发现屈原...

  • 对屈原投江的看法是什么???
  • 答:1、赞扬屈原投江的大无畏精神:(1)屈原投江时期楚国矛盾重重,屈原投江其实是对楚国,国内的奸臣小人的无声指控;(2)屈原投江,有利于促进楚国国内的民族觉醒,因此是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3)屈原投江,也是不甘与奸臣小人同流合污,是独善其身的表象。2、批评屈原投江是消极避世的表象:(...

  • 屈原为什么投江?他是一位怎样的人物?
  • 答:自卑与自恋自傲的碰撞,对国家无可奈何的悲痛,别人的流言蜚语给他的伤害。基本是他投河之前的状态。至于他的人物形象,上面基本也可以概括了:爱国、执着、自恋自卑、耿直(不怎么会处世)、聪明好学、孤高激烈。参考书目《我看香草美人——对屈原的精神分析》 金道行 著 ...

  • 对于屈原的抛石沉江,你有什么看法?提示:屈原究竟为何而死?这种死有没...
  • 答:不久又下沅江,人洞庭,渡湘水,到了长沙附近的汨罗江,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自尽了。这一年大概是前278年,顷襄王二十一年,屈原当时66岁左右。此后,楚国日衰,于前223年,为秦所灭。屈原是一个热爱祖国的诗人,他在效忠祖国、抵御强敌方面是和楚国人民一致的。虽然他...

  • 屈原为什么要投江自尽
  • 答:正是这种对理想的苦守,使屈原超越了现实。 关于屈原为什么投江,在谭家斌著《屈学问题论》里,概括了十种说法:愤世说,殉国说,洁身说,尸谏说,谋杀说,救主说,殉道说,政治悲剧说,殉楚文化说……我觉得跟殉国同样悲怆的,是殉自己的理想。屈原也是在殉国,只不过殉的是自己的理想国啊。他理想中的楚国,跟现实中的...

  • 你如何看待屈原的抱石投江?
  • 答: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沈汨罗江,以身殉...

  • 屈原作为楚国的重臣,究竟为什么要含恨投身汨罗江?
  • 答:谈到端午节,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吃粽子、赛龙舟,同时还有一个妇孺皆知的目的,那就是纪念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可是作为这样一个伟人,本可以归隐山林,或者屈居他国,为什么要抱恨投江呢?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屈原对这个国家爱的深沉,在国家惨遭灭亡之际,...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