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曹操为什么要放弃洛阳?原因是什么

2024-06-02m.verywind.com
~ 汉灵帝病逝后,为了掌握在朝廷中的主动权,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与宦官集团展开了激烈交锋。在这场生死博弈中,大将军何进被杀,宦官集团被灭,握有雄兵的董卓趁机废黜少帝拥立献帝,成了东汉朝廷的实际掌权者。董卓的悖逆行径,不仅给了各诸侯势力割据自立,合众讨贼的借口,也为洛阳带来了一场空前浩劫。
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兴兵讨贼,董卓在仓皇应战之余,下令焚烧皇宫及洗掠周边百余里内官舍、民宅、商铺,搜刮财物,强制迁徙献帝刘协、文武百官及数十万户民众迁都长安。对于年幼的汉献帝刘协而言,此次迁都并不是终结,只是一个开端。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在长安被诛,凉州集团发生内讧,长安城变成了一片废墟,饥民遍野。无奈之下,献帝在部分大臣的保护下,离开长安返回洛阳。
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在杨奉、董承及众人的保护下,汉献帝刘协开启了东归之旅。这一段看似简单的旅程,众人却足足走了近一年。令刘协没有想到的是,历经千辛万难才回到洛阳没多久,便被曹操挟持来到了许昌,才算安定了下来。那么,曹操为什么一定要将刘协迎接至许昌呢?与洛阳相比,许昌对曹操又有何特殊意义呢?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在献帝第一次被迫迁往长安之时,洛阳城遭到董卓集团的大肆破坏,已经残败不堪。据史料记载,董卓迁都后的洛阳城,方圆两百里之内一片废墟,不仅皇宫、民宅被悉数毁坏,土地荒芜、人迹罕见,就连皇室及王公贵族的陵寝都被洗劫一空。在混乱的局面下,想要从一片废墟上进行重建,仅凭曹操的实力根本无法实现。
其次,洛阳的地理位置并不利于曹操对汉献帝的控制,该地也并非是曹操集团的控制范围。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洛阳的东面是张杨所占据的河内郡,西面是马腾占据的关中,洛阳城中又有杨奉和韩暹实力虎视眈眈,曹操难以控制洛阳的局势。曹操将汉献帝迁至许昌,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此时的许昌位于颍川郡内,地处兖州西南。兖州是曹操集团起家的根据地。经过多年经营,该地已经完全处于曹操的控制之下。将汉献帝迁至许昌,可以远离张杨集团、马腾集团,对于实现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方针非常有利。
第三,许昌地区交通便利,气候适宜,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在两汉时期就是农业、经济与文化的发达地区。虽然该地受到了汉末烽烟的波及,在各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其独有的地理环境优势依然存在。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在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之后,充分利用的许昌地区的地理环境优势,采纳了谋士枣抵的建议,以许都为中心,采用了民屯与军屯双管齐下的方式大力发展农业与经济,为曹操集团四方征伐,平定天下奠定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第四,在许昌地区定都,对曹操广纳人才非常有利,尤其是对颍川及汝南地区的人才吸引。在东汉时期,颍川与汝南地区都是豪族汇 集、名士辈出之地,其中,又以颍川地区为最。曹操帐下庞大的谋士团队中,以颍川籍的豪族名士为主。自荀彧加入曹操集团后,不断地将该地区的荀氏、陈氏、钟氏、杜氏、辛氏、赵氏、郭氏等名门望族中的子弟推荐给曹操。其中较为知名的,例如荀攸、钟繇、陈群、杜袭、辛毗、赵俨、郭嘉等人,这些人都是当地士族中的精英人才,而且在曹操谋士团队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
相对于汝南地区的名士而言,曹操与天子远没有袁氏兄弟的吸引力大。袁氏一族在汝南地区家世深厚,袁绍、袁术集团利用家族背景将汝南名士大都吸引在帐下效力,曹操在许昌定都初期所得汝南名士不算多。另外,自从曹操迎献帝在许昌定都之后,此地便成了名义上的全国政治中心,汉末时期为了避乱而流散在外的许多名士,也纷纷历经千难万险回归许都为朝廷效力。再加上曹操不拘一格的用人策略,这些人后来大部分也都成了曹魏集团的立国支柱。

  • 曹操为什么不想定都在长安或者洛阳这两个地方?
  • 答:其实倘若洛阳与长安此时状况稳定,也不一定是最合适的选择。因为洛阳与长安在此时的地理优势不复存在,曹操最大的竞争对手袁绍在河北一带,其势力直面威胁的就是这两个地方,轻松跨越黄河就能够侵犯到曹操的领地,所以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下,曹操不会硬碰硬。而许昌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象,许昌靠近中原腹地且...

  • 为何曹操放弃繁华的旧都洛阳,选择定都小小的许昌呢?
  • 答:首先还是跟洛阳有关,虽然曹操不能继续选择洛阳作为自己的都城,但是也不愿意真的全部放弃洛阳地方的好处。 毕竟当时汉室还是正统,而洛阳在天下士人和忠于汉室的人心目中的地位仍然崇高。如果曹操真的将都城定在完全远离洛阳的他自己的大本营兖州,必定会受到天子读书人的口诛笔伐。 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两者兼得。选择了许...

  • 为什么曹操要放弃繁华的汉朝旧都洛阳,而定都小小许昌?
  • 答:首先是许都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其次是许都人才济济还有是当时的洛阳毕竟曾经是汉室的天下。当时曹操在彻底控制了朝政大权之后,强迫天子放弃了繁华的洛阳城,来到了许都,将这里定为了国都。很多人都对此不理解,认为曹操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其实在曹操的内心中,选择许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许都的三面环...

  • 曹操为何不定都西汉长安或者东汉洛阳呢?
  • 答:曹操之所以没有定都长安和洛阳,而是选择了许昌,其中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彼时长安和洛阳遭到了严重破坏,化为了一片焦土,在此定都势必要大兴土木;(二)许昌地理位置极佳,三面环山且远离对手的势力范围,更有利于自身发展;(三)许昌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在此定都根基更为稳健。长安洛阳...

  • 为什么曹操不选择洛阳呢?
  • 答:首先,曹操最初和最终的选择都是洛阳,许昌只是作为临时或者战时的首都,相当于抗战期间的重庆。魏文帝曹丕称帝的当年就迁都洛阳,这肯定是曹操预先安排好的,或者说父子俩和群臣早就议定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曹操最后的一年 曹操去世的前一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的春天正月,西部前线总指挥夏侯渊战死...

  • 选择定都许昌的曹操,没有迁回洛阳是何用意?
  • 答:但是如果将汉献帝继续留在洛阳,自己则是距离敌人太近。一旦发生战事,根本来不及逃跑。同时也不利于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的实施。所以洛阳不得不选择放弃,董卓的的教训,曹操肯定懂得。洛阳原本就是帝都,如果来到洛阳,那么自己肯定也会成为众矢之的。乱世奸雄的曹操,肯定不会做傻事。2、 许昌乃...

  • 曹操迎接汉献帝后,为何要定都许昌,而不是洛阳呢?
  • 答:1、曹操打算“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三国中曹操最初就是打算“挟天子以令诸侯”,只有把天子放在自己的地盘上,他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如果强行把皇帝放到洛阳,只会引起其他诸侯的争斗,曹操很有可能会陷入被动状态。当时曹操的力量已经很强了,他迁都许昌保护皇帝也是名正言顺。在这样...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都城怎么没选长安或洛阳?
  • 答:东南有袁树,南面和西南分别是刘表和张秀,东面是吕布和刘备,曹操选许昌作为都城,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出于军事战略上的考虑,而且当时的曹操实力是远不及袁绍,如果依然以洛阳为都城,与许昌相比,洛阳更靠近袁绍的势力范围。事实上,袁绍手下的谋士田丰等人,就曾建议过袁绍偷袭许昌夺回汉献帝,袁绍之所以犹豫...

  • 为什么曹操不定都洛阳或者长安,而选择许昌呢?
  • 答:到了公元196年,在谋士荀彧(xun yu,并不叫狗货)的建议下,身在许县的曹操派曹洪迎接献帝入许,立宗庙。从此,曹操如鱼得水,霸业开展。而曹操之所以要放弃已经作为东汉一百余年国都的洛阳,偏偏要跑到又小又破的许县当首都,主要地位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一个原因是洛阳本身的问题。洛阳自打董卓死后...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