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西汉名臣主父偃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4-06-01m.verywind.com
~

作为汉武帝的智囊,主父偃曾为大汉帝国的巩固和强盛多出良策。他天资聪慧,博学通儒,成为汉武帝倚重的贤臣,官职一年四次提升,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但是主父偃虽然才识过人,也为大汉立下了很多功劳,但是其人品却胸狭心险,趋利贪婪。当他掌握权力、身登高位时便倒行逆施,收受贿赂,且行事不顾后果,与同僚关系不睦,一旦落难施以援手者少, 落井下石者多,最终因为受贿而导致族灭的下场。可以说,主父偃是汉武帝诸多智囊里最耀眼的一个,但也是结局最悲惨的一个。

一、其人其功

1、建议实行推恩令,彻底解决了困扰西汉王朝数十年的诸侯王国势力

“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彊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彊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 ”

针对西汉诸侯王国尾大不掉的局面,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主父偃非常清楚王国势力对中央的威胁,但同时他也吸取了汉景帝时晁错削藩操之过急而使局势激化的教训,以自己过人的智慧提出了自己的新策略。他寓阴谋于阳谋之中,通过“推恩”仁孝之道这面大旗,让刘氏宗亲在欢呼声中自己动手肢解了自己的王国。推恩的结果就是大王国变小王国,小王国变侯国最终小到一城之地,再也无力与西汉中央抗衡,一举解决了困扰西汉王朝数十年的政治危机。而在这个过程中,主父偃也充分展示了自己高明娴熟的政治技巧。

2、迁天下豪门于茂陵,实行强干弱枝政策

战国时代旧贵族的余孽、汉初暴发起来的新庄园主和商贾巨富共同构成了豪门大族势力,这些豪门大族凭借其雄厚的财力和深广的社会影响,与王侯以及地方官员相互勾结,欺压百姓,横行乡里,目无王法,且明里暗里与王朝中央相抗衡,成了诸侯王国之外又一股威胁王朝统治的势力。

对此,主父偃趁武帝陵墓刚刚完工正需迁民起邑之机,向武帝建议:“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兼并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猾,此所谓不诛而害除。”(《资治通鉴》)这是一种强干弱枝的策略。各地的豪强大族无非是依仗当地的关系网才能横行无忌,一旦让他们背井离乡搬迁到天子脚下,便失去了赖以逞威的地理优势,实力大受削弱不说,气焰也会受到打压。而在京师治安机构的严密监控下,他们也很难再翻出浪花来。对此,武帝欣然采纳: “上从之,徙郡国豪杰及赀三百万以上于茂陵。”

二、其人其过

1、揭发齐王府事,逼迫齐王自杀

主父偃为了打通齐王府的关系,便托宦官徐甲为媒,想将女儿嫁与齐王,结果齐王之母纪太后是个讲究家世身份的人,不但拒绝了联姻,还将徐甲一顿臭骂,将主父偃一顿讽刺挖苦,于是主父偃便怀恨在心。后来便找机会,屡屡向武帝进谗言,一面说齐国富庶引起武帝的聚敛之心,又说齐国曾经叛乱的历史,引起武帝的警惕之心,又说齐王与其妹妹淫乱,煽动起武帝的厌恶情,数管齐下,武帝便决定严查齐王府,并拜主父偃为齐国丞相,主理此事。结果年幼的齐王惧罪,服药自杀。

2、妒贤嫉能,揭人私隐,告发董仲舒

主父偃与董仲舒多有往来,也算是朋友了。有一次,主父偃在拜访董仲舒时,无意中在董仲舒书桌上看到了一本名为《灾异之记》的书,这只不过是董仲舒一部未完成的新书草稿而已,内容也不过是用阴阳五行说推论天象、灾异与人事、政治的相互感应,也不过是董仲舒早已宣扬出去的“天人感应”的那一套东西。结果主父偃反手就把书呈交给了汉武帝,说此书对朝廷有诽谤讥刺之嫌。结果董仲舒锒铛入狱,后来虽然被赦免,但是也被吓破胆了,再也不敢提灾异的事了。



  • 主父偃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结局如何?
  • 答:主父偃是一个“孤独症患者”,在齐地游学的时候,因为自个学的是武帝推崇的儒学,跟周围的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交不到臭味相投的朋友,只好离开了齐地。即使之后到了燕、赵、中山等诸侯国,没有出色的社交能力的主父偃,依旧交不到朋友,也不能够受到各诸侯王的赏识,没法在朝堂上一展身手,内心...

  •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一大名臣,为何一直受着别人排挤?
  • 答:主父偃是汉朝非常著名的一个人,而且他也是一名非常著名的政治家,他生在前126年,主要作品有《推恩令》,在这里我建议大家,如果喜欢这主父偃这个人物的话,不妨多看一看和他相关的书籍,来了解更多相关的历史。主父偃与东方朔说起主父偃,他在西汉时期的政治上有一定的地位。尤其在政治理论上很有...

  • 主父堰是什么样的人?
  • 答:主父偃(?—前126年),西汉齐国临淄人。他早年学“长短纵横术”、辩士之说,晚年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思想与学术比较驳杂。在故乡齐国,主父偃曾广泛结交各个学派、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人物,不仅未能得到赏识,还受到当地儒生的排挤,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因为家中贫寒,又无人借贷...

  • 不为世人接受的主父偃,为何会有不可名状的起伏人生?
  • 答:(汉武帝时期名臣,主父偃剧照) 屡次碰壁,为人不喜 主父偃是一个很不讨喜的人,尤其是让人厌恶的人。这倒不是说其人品恶劣的缘故,而是在于主父偃的性格,太容易得罪人了。 当初在家乡齐地时,主父偃便和当地的儒生贤士相结交,其人主学纵横学说,也常研习诸子百家的学说理论。 可齐地儒生与主父偃相交不久之后,...

  • 主父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主父偃生平简介
  • 答:从此主父偃平步青云,很快达到人生的巅峰,但这时的主父偃年纪已经年近六旬,距离去世只有八年时间了。主父偃对西汉王朝最大的贡献就是“推恩令”,推恩令说起来也简单,就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设置的。汉朝初年封了很多诸侯王,这些诸侯王的权势日渐增大必然会影响西汉王朝的中央集权,刘邦以铁血手段...

  • 晚年得志的大臣:主父偃是一个怎样的人?
  • 答:主父偃是西汉时期武帝身边的忠臣,他提出推恩令受武帝宠信,后玩火自焚残害诸侯王,被汉武帝所诛杀。主父偃对汉武帝提出的多项政策对汉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影响深远,而主父偃也在辉煌与赞叹之中走向了毁灭。早年无所作为 主父偃曾称自己“结发游学四十余年”。“结发”是古代男子束发为的标识,犹...

  • 主父偃帮汉武帝开创盛世,堪称首功之臣,为何最终会被满门抄斩?
  • 答:主父偃是个有棱角、很功利的人,早年间,他热衷于长短纵横之术,对儒家的仁义道德始终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与传统读书人格格不入,主父偃无论走到那里,遇到的尽是冷眼、排挤。忧愤难平之下,主父偃西入函谷关,来到京城,想用孤注一掷的办法将一身能耐卖给帝王家。《资治通鉴·汉纪十》记载...

  • 主父堰是个什么样的人
  • 答:大家都知道主父偃,也都听说过他的丰功伟绩。他是汉武帝时期的大政治家,因为提出了“推恩令”削弱了当时诸侯国的势力,大大的加强了西汉时期的中央集权。这是他的功绩,而且也只是他的功绩的一小部分。 可你知道主父堰的人品吗?主父偃作为游子,学习于各国之间,但他并没有受到什么欢迎,甚至遭到...

  • 历史课本都不愿多说的主父偃是什么人?
  • 答:主父偃就是一个从小立志要出人头地的人,贫穷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在那段时间主父偃学习可谓是刻苦至极是个三好学生都要视为榜样的人,待到学有所成的时候他就开始了他的游学之旅了,这听起来似乎挺好的,可现实时常骨感,主父偃也不例外,主父偃学习虽然刻苦也学有所成,可令人遗憾的是选错了...

  • 帮我介绍一下西汉的主父偃
  • 答:主父偃 (?~公元前126) 汉武帝时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长安。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