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苏轼简介

2024-06-01m.verywind.com
~ 这是一个全能型的文化巨人,这是一个活得精彩的真心英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近一千年的时空当中,感染、感动着他身边周围、生前身后无数的人。

公元1037年,苏轼出生于四川眉山,此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呱呱坠地的新生命,在未来将会以荡气回肠、精彩绝伦的人生,影响着世间的人们。而他的一生,真的就像一部美妙的大片一样,自始至终震撼和撞击着每一个走进他的看客。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是《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自觉深受其父影响。母亲程氏是当地的大家闺秀,苏洵游学在外,程氏在家中主持家务,教育子女。她对苏轼兄弟要求很严格,亲自教他们读经史等书籍。不仅教其识字,更特别注重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据《宋史》记载,一次,苏母教苏轼兄弟读《后汉书》时,读到了《范滂传》,苏母为范滂母子不畏暴,为了正义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感动,不禁放下书来,喟然叹息。年幼的苏轼也深深被感动,他问母亲:“如果我长大后,跟范滂一样,不惜舍身就义,母亲会允许吗?”苏母肃然答道:“如果你能学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到像范滂的母亲一样吗?”假若没苏洵的发奋读书,没程氏的言传身教,也许就不可能苏轼幼年承受的良好家教,不可能年未及弱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不可能其刚直不阿的人品,更不可能日后的文学大家、士林领袖。

苏轼曾经创造了北宋科举考试历史上的“最高分”,拥“全民偶像”的殊荣。

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1057年,即嘉佑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与弟弟苏辙同登进士。后与士林领袖欧阳修、范镇等结为忘年之交。欧阳修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成语“出人头地”就是从欧阳修这句话中提炼出来的。苏轼就此步入当时中国最顶尖学者行列。

苏轼人才了得,其弟苏辙亦不遑多让,苏轼曾评价他弟弟说天下饱学之士才智能与其相匹敌的为其弟而已。他门下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苏门六君子”(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陈师道、李廌 )誉满天下。朋友中欧阳修、范镇、赵忭、司马光、王安石都是政坛及文坛的双料领袖,道潜、佛印、参廖均为名重一时的得道高僧。三任妻子王弗、王闰之、王朝云虽然秉性各异,但都不失为贤内助,伉俪情深,早为世人传诵。苏轼之幸,世人瞻望。

再来看看苏轼的头衔吧。苏轼,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天下第行书”《寒食帖》即为苏轼所写,第一为王羲之《兰亭集序》,第二为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画学文同,善画枯木、怪石、墨竹,论画主张神似,“湖州竹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哲学方面,是当时“关学”、“洛学”、“蜀学”中“蜀学”的代表人物;史学方面,也颇见地。著《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据不完全统计,“他一生当中写了2700多首诗,三百多首词,4800多篇文章,总计将近一万首篇”(语出百家讲坛,康震《唐宋八大家之苏轼》。

苏轼是一个全能型的文坛领袖,也是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曾经青云直上,指点江山,也曾经几起几落,生死未卜。四十五岁,被贬黄州,五十九岁,被贬惠州,六十二岁,被贬儋州。他的经历中,似乎多了几分坎坷与折磨,但是也许恰恰是这样的苦难经历,造就了他独特而鲜明的魅力。当我们回望他六十六年(虚岁,实为六十四年的人生,就会发现,青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愈挫愈勇,老年的达观淡泊,竟然如此完美地结合在苏轼的身上,连绵千年,依然余音绕梁。

苏轼是当时公认的“大宋第一才子”,仁宗皇帝曾遗言“苏轼、苏辙两兄弟,是我为子孙准备的两位太平宰相”。但他的仕途并不平坦,几起几落,历任杭州通判、密州太守、徐州太守、湖州太守、黄州团练副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杭州知州、颍州知州、扬州知州、礼部尚书、兵部尚书等等职务。“乌台诗案”险些丢了性命,晚年更是被发配到惠州(今属广东、儋州(今属海南。不过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颇有作为的政治家。他锐意改革,但从不莽撞突进,所行政策从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每一任期都颇政绩。在凤翔任通判,为安置流民,他不惧太守反对和朝中官员恶意中伤,私放官粮、租赁土地、修建新村;在黄州任团练副使,为救治弃婴,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孤儿院;在杭州任知州,瘟疫横行,为了抵制奸商恶医哄抬药价、见死不救,他又修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立医院,而后更西湖苏堤造福后世;在儋州任琼州别驾,当地百姓目不识丁,病不求医反诉诸神灵,他效法孔孟,传道授业,此后才海南的第一位进士符确。

苏轼为人刚直,从不趋炎附会。他与王安石、司马光是挚友,但见其执政方略或太过冒进误国误民、或太过保守不合时宜,他勇于直言,数遭贬谪亦不以为意。苏轼谈过他的为官之道“做小官时,想大事;做大官时,想小事。做大官时不忘小民,做小官时亦不忘社稷。”

提起苏轼人生中的变故,“乌台诗案”是不得不提的。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详见余秋雨《山居笔记》中《苏东坡突围》篇)自此,苏东坡进入了他创作生涯的最高峰。余秋雨先生这样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的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 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苏轼一生屡遭贬谪,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达者。五十九岁被贬惠州,僧友道潜曾修书劝他保重身体以免客死他乡,但苏轼回信说他在惠州很好,又说京城每年也会死很多人,他在惠州就像是游方的高僧一般自在逍遥。苏轼晚年曾做过一首自嘲诗“身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问汝平身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人这般评价“一生的心境,一生的成败,都在这里了,这样的传奇,几人能够?”这就是我们熟悉和喜爱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大江东去”、“日啖荔枝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苏东坡。

苏轼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神,他既写诗、填词、作文章,也挥汗弯腰种过田,他“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他是一个真诚、纯粹得让人心碎的人,一个得到了最大多数人发自内心的喜爱的人。

后记:此文仅是抛砖引玉,苏轼的一生远不是一篇文章所能详尽的,如兴趣了解更多,可以去看看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百家讲坛康震教授讲述的《唐宋八大家之苏东坡》,或者陆毅主演的电视剧《苏东坡》。

  • 苏轼简历!
  • 答:苏轼简历: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

  • 苏轼生平简介简单概括100字左右
  • 答:苏轼生平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

  • 苏轼的生平简介
  • 答:苏轼的生平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

  • 求苏轼的简介
  • 答: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

  • 苏轼的简介及写作背景
  • 答:作家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

  • 苏轼简介资料?
  • 答:苏轼简介资料?百度百科介绍如下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

  • 苏轼的生平简介
  • 答: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宋仁宗嘉_(1056—1063)年间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 苏东坡简介 20字左右
  • 答: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宋代诗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诗籍《琴诗》、《石钟山记》、《东栏梨花》、《和子由渑池怀旧》、《阳关曲 中秋月》、《赠刘景文 / 冬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热心网友| 发布于2017-12-19...

  • 求:苏轼的详细个人简介
  • 答: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家,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

  • 苏轼的简介 简短些!!!
  • 答:苏轼的简介如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

    相关主题

      相关链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