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寒窑赋原文及翻译

2024-06-02m.verywind.com
~       寒窑赋原文及翻译
      《破窑赋》,又名《寒窑赋》、《劝世章》,是北宋贤宰相吕蒙正的作品,吕蒙正曾任当时太子(即位后为宋真宗)的太子太傅,这篇文章吕蒙正为了劝诫太子而创作的。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寒窑赋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寒窑赋
      (宋)吕蒙正
      盖闻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蜈蚣百足,行不如蛇;雄鸡两翼,飞不如鸦。
      马有千里之能,非人力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时运不能自通。
      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菜;武略超群,姜公钓于渭水。
      颜渊命短,原非凶恶之徒;盗跖延年,岂是善良之辈?
      尧舜圣明,却生不肖之子;瞽鲧愚顽,反有大孝之男。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曾为县吏。
      晏子无五尺之躯,封为齐国宰相;孔明无缚鸡之力,拜作蜀汉军师。
      霸王英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柔弱,竟有江山万里。
      李广有射虎之威,到老无封;冯唐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
      韩信未遇,乞食瓢母,受辱跨下,及至运通,腰系三齐之印;
      白起受命,统兵百万,坑灭赵卒,一旦时衰,死于阴人之手。
      是故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满腹经纶,皓首仍居深山。
      青楼女子,时来配作夫人;深闺娇娥,运退反为娼妓。
      窈窕淑女,却招愚莽之夫;俊秀才郎,反配粗丑之妇。
      蛟龙无雨,潜身鱼鳖之中;君子失时,拱手小人之下。
      衣敝??袍,常存礼仪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
      初贫君子,已成天然骨格;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
      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岂能为卿为相?
      昔居洛阳,日乞僧食,夜宿寒窑。思衣则不能遮其体,思食则不能饱其饥。夏日求瓜,失足矮墙之下;冬日取暖,废襟炉火之中。上人憎,下人厌,人道吾贱也。非吾贱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今在朝堂,官至极品,位居三公。鞠躬一人之下,列职万人之上。拥挞百僚之杖,握斩鄙吝之剑。思衣则有绫罗绸缎,思食则有山珍海味。出则有虎将相随,入则有佳人临侧。上人趋,下人羡,人道吾贵也。非吾贵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恃,贫贱不可尽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翻译
      尧舜为古代明君。相传尧之子丹朱、舜之子商均均为不肖之子。这样,尧将帝位传给了以孝著称的舜,而舜也将帝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
      相传瞽之子为舜,瞽是个盲人,舜的母亲去世后,瞽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表现出的非凡品德受到了众人的称颂。
      相传鲧之子为禹,尧时,洪水为害,尧命鲧去治水。鲧用堵塞的办法治水,结果导致洪水泛滥,被杀。禹汲取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终于制服了洪水。治水期间,还三过家门而不入,受到百姓拥戴。禹后传位给子启,开启了我国“家天下”的历史。
      北宋宰相吕蒙正,洛阳人,幼年贫苦,孜孜好学。宋太宗、真宗两朝,他曾三居相位,封昭文馆大学士、太子太师、蔡国公。真宗景德二年辞归洛阳,在伊水上流建宅,木茂竹盛,后世称吕文穆园。
      吕蒙正年少丧家,尊先父遗嘱变卖家产,寄于尼姑庵中学习佛家经典。久而久之,尼庵寺的住持开始嫌恶吕蒙正,吕蒙正只好流落街头,以乞食为生。夜晚就在洛阳城外的破窑内休息睡觉。
      传说有一天太白金星给他托梦说:当年相爷之女刘月娥正在城中奉旨搭建彩楼招亲,他们有前世因缘,让他前去领亲。吕蒙正醒后,想知道事情真相就前去观看。果然刘府有人在绣楼之上欲抛绣球,以定终身。刘月娥因是奉旨出嫁,又没在绣楼之下发现自已的意中人,就故意将绣球投向台下的一个乞丐,想给些银子打发此人后,解决奉旨出嫁一事。而此人正是吕蒙正。吕蒙正前去认亲,相爷见到他的模样,十分生气,就吩咐下人给他一百两银子打发他走,否则就打断他的双腿。吕蒙正不答应。此时刘月娥也到堂前观看热闹,看出吕蒙正举手投足之间有股才气,将来必成大器,于是不顾家人反对与吕蒙正一同寄宿破窑。
      吕蒙正不忍千金小姐与他一同受苦,而小姐却劝他多读诗书以便日后能有一番作为。一日,吕蒙正讨得一条黄瓜,在桥头之上欲切成两半,一半已用一半分与夫人,却失手掉于水于。吕对天长叹:天欲诛我,我何能生?万念俱灰,跳入河中。但却没有被淹死。在岸边晕迷之际,隐约听得有人告诉他说:你已苦尽甘来,即日可进京赶考必中头名。
      吕蒙正因年少于僧院长大,熟读各部经书,深得佛学精髓。唯他试卷与众不同,没有长篇大论,却抓住佛学悟“空”受“苦”的道理,看淡一切名利。他的言论受到大学士的赏识,果然金榜题名,位列三公。
      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文章典籍都已失传。在《宋。吕文穆公传》中,这首《破窑赋》被公认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吕当初以此文教化太子,传说中太子(真宗)年少时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而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此后常虚心向他人请教,最终成为真宗皇帝。
      文中列举了自古以来诸多名人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十分巧妙地把太子这种傲慢的态度将要造成的.后果引喻出来。可以这么说,吕蒙正不仅是太子的老师,也是天下学子的老师啊。
      吕蒙正,宋朝宰相,幼时被父遗弃,受尽人间贫寒冷眼,曾与母同住寒窑,以乞讨为生。后发奋读书,最终官至极品。从被人鄙视到被人高眼,深感天道无常、人情冷暖,故作“破窑赋”。文章中尽管有过分认命的观点,但确有不少醒世恒言。劝君常读破窑赋,从此莫要看人低。
创作背景
      吕蒙正出身贫寒,深刻体会穷人的苦难,所以读书勤奋、工作勤奋、爱民勤奋。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和寇准一起在破窑读书,体会了人间冷暖。后来做了宰相,更体会到人心的宠辱。所以他写了一段《破窑赋》。
      《破窑赋》系吕蒙正之《劝世章》,又称《寒窑赋》。由于受传统观影响太深,有人认为吕蒙正的思想过于保守消极,因此吕蒙正的许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吕文穆公传》中这首破窑赋被看作是吕蒙正的经典之作。相传当初是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吕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师。当时太子(后来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无人,没有哪个太师敢当面教训太子。吕蒙正决定写一篇文章,来告诫太子。于是写了这篇《破窑赋》。这篇文章,虽然内容短小,但是却包含了无穷智慧,聪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据说太子读过此文后,一改常态,常虚心向他人请教。
作者简介
      吕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大臣。字圣功,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丁丑科状元。授将作监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馆。公元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后任参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为宰相。为人质厚宽简,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论时政,有不允者,必不强力推行。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贬为吏部尚书。两年后复以本官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罢相。真宗即位,任命吕蒙正为左仆射。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后封莱国公,授太子太师。不久,因病辞官,回归故里。卒谥文穆,赠中书令。
文字赏析
      《破窑赋》透出的是人生命运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的思想,文章以自己从凄惨到富贵的经历,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经历的各种命运和磨难,摆事实讲道理,来说明这世界人生命运的起起落落。
      人生的始与终,在无运与有运、得时与失时的这种天地时空自然变化循环中,会产生天差地别和意想不到的人为和自然变化。只有经历过太多苦难沧桑和大起大伏的人才能够体会到最深刻地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的巨大变化,才会体会到在人困、人为和天地自然变化循环中,命运的巨烈地沉浮与很多人生无奈的结局。
      吕蒙正寻求的是他的听天地循环变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的人困人为的人生智慧。开篇就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以及最后“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并且要“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吕蒙正在作品中透出这样一种思想:在特定的并且是之前意想不到的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的变化中,人要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的人困人为努力的思想。天尚有不测之风云,人尚有旦夕之祸福,吕蒙正提示人们要重视自然界的星移物换,随着时间变迁,人与事都会带来巨大落差并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所以人必须坦然面对坦途与坎坷。
      吕蒙正用相当大的篇幅列举了自古以来历史上诸多名人各种命运起伏的得时与失时、成功与磨难的巨大落差,他特意要列举这么多数量,是因为要说明很多人想胜天,实际是多数人胜不了天。很多人活在这世上,不会接受现实和应对变化。“马有千里之蹄,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有的人虽然“满腹经纶”,但“白发不第”就是到老也当不上官,有的人虽然“才疏学浅”但却“少年登科”,就是年纪轻轻就当官了,这就叫“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命好”。《破窑赋》正是提示人们天道无常和人情冷暖是人世间的常态,提示人们要接受现实和应对天地时空的变化。

  • 破窑赋[宋]吕蒙正 文中的典故意思和全文翻译
  • 答:遇事敢言。太宗曾夸称京城繁盛,他则当面指出郊外因饥寒而死者甚多,不惧犯颜。太宗、真宗两朝,他曾三居相位。后累封至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加司空、太子太师,封蔡国公。真宗景德二年辞归洛阳,在伊水上流建宅,木茂竹盛,后世称吕文穆园。《破窑赋》系吕蒙正之《劝世章》,吕蒙正年少丧家...

  • 蜈蚣百足,不及蛇行,鸡虽有趐,不如鸟飞,出自何处,接下去是?
  • 答:出处:北宋大臣吕蒙正的《破窑赋》原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翻译:天气的变化是很难预测的,人早晚的命运是很难说的。蜈蚣虽然有百十条腿,但爬行却不如蛇(快)。家鸡的羽翅很大...

  • 吕蒙正的名言有哪些
  • 答:《破窑赋》原文: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年长,岂是善良之辈。尧帝明圣,却生...

  • 草木成精的文言文
  • 答:千年奇文《寒窑赋》 北宋传奇状元宰相吕蒙正有一则流传了1000多年的《寒窑赋》。 如今读来,朗朗上口,其状物之精、明理之深,堪称一代奇文。发来大家共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盖闻:人生在世,...

  • 千古奇文寒窑赋原文译文
  • 答:千古奇文寒窑赋原文译文如下:岁云暮矣,羊肠之路,冰霜益甚,天寒地冻。士无甲兵,女无珠翠,车服倾销,饮食无充。饥凫之下,犬戎之旁,鬼方之内,饮食寝处,无所不至。至于夜夜有战,昼夜不安,以至于今,人民骨肉相食,父子互飨,吁嗟之间,不知所为何事。译文:岁末已至,道路弯曲,冰霜更加...

  • 《少年中国说》原文及翻译
  • 答:《少年中国说》原文及翻译 2018-06-16 15:07:06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原文: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 寒窑赋原文译文
  • 答:寒窑赋原文译文如下:天有难预测的气候变化,人有难料的灾祸与福气。蜈蚣有上百只足,但却不如蛇行走得快。雄鸡翅膀虽然很大,却不能像鸟一样高飞。马虽然能行走千里之遥,但没有人驾驭也不能到达目的地。人有远大的理想,但没有机遇就无法顺利实现。人们常说:人生在世,富贵时,节制而不挥霍,...

  • 吕蒙正的《寒窑赋》全文翻译及逐句详解
  • 答:《寒窑赋》又名 《破窑赋》,也称《命运赋》。作者吕蒙正(公元944年 - 公元1011年),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宰相、太师。下面是我整理的《吕蒙正的《寒窑赋》全文翻译及逐句详解》,供你参考。 解题: 吕蒙正曾任太子太傅,这篇文章据说是吕蒙正为了劝诫太子(后来的宋真宗)而写的。 窑,就是窑洞。西北黄土高原...

  • 《寒窑赋》的全文翻译?
  • 答:[注]①克:约定。 ②白:告诉。 ③审:确实。 ④乖违:做事不合情理。译文:范式,字巨卿,和汝南人张劭是好朋友。两人一起在太学求学,后来两人一起请假回到家乡。范式对张劭说:“两年以后应当返回,我将拜访你的父母大人,看看你的孩子。”于是一起约定了见面的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

  • 吕蒙正寒窑赋译文
  • 答: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冬日寒窑生活 冬天到了,气温骤降,许多人都开始感受到了严寒的气息。而在古代,由于条件的限制,许多人不得不在寒冷的冬季里,生活在寒窑中。吕蒙正的《寒窑赋》就是一篇描写冬日寒窑生活的佳作。生活环境 寒窑,就是指在山洞或...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