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王安石“享负天下盛名三十年”或是说“负天下之望三十年”的出处? 王安石对,还是司马光对

2024-06-01m.verywind.com
王安石“享负天下盛名三十年”或是说“负天下之望三十年”的出处?~

这是司马光说王安石的。具体我查查。
我在《欧阳修集》里查到一点
,公负天下之望而居其职
公自言学道三十年,所得者平心无怨恶尔

没有谁对谁非。

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司马光曾经多次上书皇帝取消新法。同时改革的最主要支持者宋神宗在关键时刻发生了动摇,宋神宗死后司马光出任宰相,彻底废除新法,连很有成效的募役法也被废除。   
从各项经济上改革内容可以看出,王安石的新法规模甚大,其中理财方面最为重要,受到时人抨击。平情而论,王安石变法遭到失败,也不能完全推到守旧派反对上,他的政策和做法都值得检讨。下列可就四方面论之:   
(一) 变法事先缺乏宣传,导致在变法的过程中无法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在变法的反对阵营中,有一大批的知名人物,而其中的精英部分,在经过足够的宣传说服后应该是可以被吸收进变法阵营中的。   
(二) 政策执行不力─—如青苗法、免役法之实行,与理想相去悬绝。如果贫困民户自愿请贷官钱,尚有可说,但实际上是地方官强迫农民五家互保后在逐家派定数目,称为散青苗,地方官为了保障秋后本息全部收回,散派的对象是中上之家而非贫下之户,盖怕贫下户无力偿还,这还谈什么惠民呢?而青苗法中要收取利息二分,即是百分之二十,这数目是一般平民所不能负担的。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合适的人才推行新法。   
(三) 刚愎自用─—王安石性刚,与神宗议论国事,有所抗辩,声色俱厉,神宗每为之改容听纳。创行变法之初,司马光曾致函叫他不要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安石覆书抗议,深不以为然,二人本是极要好又互相推重的朋友,从此画地绝交。例如,苏轼本来是拥护新法的最好人选,但苏轼的很多正确的意见也未能被王安石采纳。   
庆历新政失败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终于掀起一次更大的变法活动。 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新法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他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根本触及核心,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   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宋神宗赵顼即位。神宗立志革新,他向元老重臣富弼等人征询富国强兵和制胜辽与西夏之策,他们规劝神宗,在20年内不要提及用兵二字。宋神宗从此不再倚靠这班元老重臣。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的王安石入京,用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当时王安石已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士大夫们大都以为只要王安石登台执政,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为了推动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建立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后条例司废,变法事宜由户部司农寺主持),并与吕惠卿、曾布等人一道草拟新法,各路设提举常平官,督促州县推行新法。由此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王安石变法,便大张旗鼓地开展起来。从熙宁二年到熙宁九年(1076年)的8年内,围绕富国强兵这一目标,陆续实行了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募役、市易、免行、方田均税、将兵、保甲、保马等新法。   
各项新法或多或少地触犯了中上级官员、皇室、豪强和高利贷者的利益。因此,在每一项新法的推行过程当中,遂无例外地都遭受到他们的阻挠和反对。到宋神宗逝世之后,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掌握了政权,此前的新法便在元祐初期全被废罢。史称元祐更化。   
变法失败后四十一年,北宋灭亡(1127)。

  那是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

  司马光在给王安石的信中,称:“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成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立可致,生民成被其泽。”

  另曾巩在《与王介甫第一书》亦有提起。
  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汉族,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熙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

  窃见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远近之士,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敬,生民咸被其泽矣。天子用此起介甫于不可起之中,引参大政,岂非亦欲望众人之所望于介甫邪?今介甫从政始期年,而士大夫在朝廷及四方来者,莫不非议介甫,如出一口。下至阖闾细民小吏走卒,皆切切怨叹,人人归咎于介甫。不知介甫亦尝闻其言而知其故乎?光窃意门下之士,方日誉盛德而赞工业,未始有一人敢以此而闻达于左右者也。非门下之士,则皆曰:彼方得君而专政,无为触之以取祸,不若坐而待之,不过二三年彼将自败。若是者不唯不忠于介甫,亦不忠于朝廷。若介甫果信此志,推而行之,及二三年,则朝廷之患已深矣,安可救乎!如光则不然,忝备交游之末,不敢苟避谴怒,不为介甫一一陈之......

这是司马光说王安石的。具体我查查。
我在《欧阳修集》里查到一点
,公负天下之望而居其职
公自言学道三十年,所得者平心无怨恶尔

这个说法是司马光评价王安石的,在司马光写给王安石的第一封信中.内容如下:

窃见介甫(王安石字介甫)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才高而学富,难进而易退。识与不识,咸谓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也。

说法应是以上演化而来

新宋 第一章

  • 王安石的简介
  • 答: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阳村人),汉族。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死后谥号“文”。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

  • 王安石vs司马光 人气&实力
  • 答:人气上呢,两人不分伯仲,王安石“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拜相前就已经有巨大的声望了。司马光敦厚君子“纯臣”的声望也不是盖的。但是司马光一直都是所谓的“旧党赤帜”,一直打而不倒,而王安石干宰相的时候却天下沸腾,死了之后被泼了一身脏水,至今不能洗清,这样看还是司马光厉害些。总的来说...

  • 王安石简介
  • 答: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王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嘉佑三年(1058年),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

  • 王安石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不是文学贡献哈,我只是指为民生的贡献)我需要...
  • 答:《三言二拍》中对王安石的描述: 开话已毕,未入正文,且说唐诗四句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此 诗大抵说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第一 句说周公。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有圣德,辅 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年天下。武王病,周...

  • 王安石的简介
  • 答:王安石简介 (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 王文公。 生平 王安石自幼随做地方官的父亲王益转徙于新 淦、庐陵、新繁、韶州等地,至景□四年(1037),全 家始定居于江宁。早年的播迁生活,使他较为广泛地接 触到社会的贫困和人...

  • 谁有王安石变法的资料啊,发上来看看
  • 答: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翰林学士范镇认为实行“青苗法”是变富人之多取而少取之,然“少取与多取,犹五十步与百步”,七八月间范纯仁上书皇上,公开指责安石“掊克财利”,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御史中丞吕诲上书劾王安石巧诈,说他:“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 一次...

  • 王安石变法的动机?
  • 答:个人认为王安石变法就是的原因主要是一个钱字,神宗时期的后面几年几乎年年都在吃老本。神宗还总是在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打仗就要有军饷。可是国内冗官冗兵,这就占用了很大的一笔钱。所以他就启用王安石,王安石在仁宗和英宗的时候率招不起有负天下三十年的大名。后来王安石要开源,司马光要要节流。就...

  • 王安石是什么朝的?写过哪些诗?
  • 答:宋朝,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罢相(1076年左右)划界而分为前、后期,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区别。“王荆公少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群牧羊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叶梦得《石林诗话》)。前期的诗歌,长于说理,倾向性十分鲜明,涉及许多重大而...

  • 王安石变法那么先进,为什么会失败?
  • 答:熙宁元年(1068年)四月,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的王安石入京,用为参知政事,要倚靠他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当时王安石已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士大夫们大都以为只要王安石登台执政,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为了推动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建立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

  • 王安石的诗文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论文
  • 答:但是王安石的家乡的一些文人出于同乡的原因进行了一些争辩,例如陆九渊等。 历史发展到近代,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变故,改革的呼声日益提高,所以对王安石变法开始进行正面的评价,主要的人物有梁启超、严复等,梁启超的《王安石传》,他说:“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