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网络谣言转发大户80%是中老年人,如何平衡中老年内心和社交需求,将网络谣言的危害降到最低? 被老爸老妈朋友圈支配的恐惧,为何中老年人疯狂转发网络谣言?

2024-04-27m.verywind.com
为什么谣言转发大户80%是中老年人?~

每当看到类似“大批老人拎包聚鸟巢等领钱,充耳不闻警察和广播辟谣”这一类的讯息,网民们多数会一笑而过。
正如网易用户“颜无齿”吐槽的那样:“骗子还是太少,傻子要排队。”这一“幽默”的观点获得3万点赞,不少网民都把这一新闻当作笑话来看。
但这可不是一个笑话。
近期,有消息称“慈善富民大会”在“鸟巢”召开,参与者只需交纳10元就可在活动现场领取5万元慈善金。尽管多地警方很早就辟谣,仍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受害人前往“鸟巢”,国家体育场也因此关闭。警方在现场对这些受骗者进行了劝返工作,一些受害者依然对这一骗局“深信不疑”,甚至要与劝说的家人断绝亲子关系……
当网络谣言竟然比警察的话还可信,比亲子之情更可贵,可以让天南海北的中老年人坚信一句空话时,这就绝不可笑了。尤其是当你打开微信,翻看自己的长辈是否有转发子虚乌有的“震惊”“秘闻”时,方才发现,原来自己就是新闻中的“备选主人公”。

谣言“转发大户”80%是五旬以上中老年人
“科学家发现:一味中药48小时可杀死98%癌细胞,转发吧!”“西瓜和桃子不能一起吃,速转,多一次转发就能救一条人命!”……对于这种充斥在中老年人朋友圈里的“养生秘闻”,很多人都不陌生。有人将其戏称为“中老年朋友圈毒鸡汤”。
多数人对这种养生谣言,出于“毕竟长辈们也是为我们好”的考虑,认为无伤大雅。
但近年来,却有不少老年人听信网络谣言酿成的惨剧。有媒体曾报道,湖北一位86岁的老太太患有高血压,因听信洋葱泡红酒可以治病的谣言停药,导致脑中风发作。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那些以“慈善富民”为代表,以所谓“解冻民族资产”“宣传落实国家政策”为名义的诈骗团伙,都使用“爱国”“慈善”“扶贫”等情感诱导。诈骗团伙在微信群里常采用广受中老年群体欢迎的说话方式,吸引他们的兴趣,营造温馨又严肃的气氛。
据《北京晨报》报道,这一类微信群成员之间以“家人”互称,管理员开始只是发起一些“支持国货、互相监督”“学习正能量”的话题。每日早晨7点还会将一张国旗的动图和国歌的音乐链接发到群里,号召“所有的家人一起来参加群里的升旗仪式”。

这些看上去很正能量的“套路”,与微信圈里“毒鸡汤”的宣传模式不谋而合——都是打着看似正面的旗号,夹带“私货”。令人深思的是,这种模式竟然大有市场。
据2016年微信官方后台的统计,中老年人每日发送微信消息次数达44次,正成为微信的活跃用户。与此同时,他们也正在成为微信朋友圈谣言的转发大户。调查显示,每个月转发5条以上谣言的用户,80%都是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
精神世界空虚促使老人信谣传谣
一个显然漏洞百出的谣言,为何能在中老年群体中流传甚广?中老年人为什么屡屡成为诈骗团伙的“猎物”?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多名专家表示,老年人成为受骗主体有精神空虚、从众心理、家庭等多方面原因。
陆女士是一名国企的退休职工,平时喜欢在朋友圈转发一些养生知识,尤其爱给已经工作的女儿发。她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坦言:“我不怎么看微信说的是不是真的,毕竟对自己、对家人的身体有好处。我发这些,都是为了家人的身体着想。”
陆女士的想法也是很多中老年人转发谣言主要的动机之一。心理学家陈昊思在《社会正能量》节目中分析了中老年人这种行为:这背后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内心的孤独感。他们渴望有儿女陪伴在身边,渴望儿女知道他们的生活,渴望跟上社会的节奏,而不是成为一个被儿女、社会抛弃的边缘人。
前媒体人张敏有着长期的社会调查经验,接触过大量老人被骗的真实案例。他也认为,“中老年人与子女长期分离,出现情感上的空虚,从而容易被人攻占,这种情感招数会让老人深信,甚至心甘情愿地掏钱被骗。”
在“鸟巢”诈骗事件中,虽然“每人领5万元”缺少更多细节支撑,要素很模糊,谣言看似站不住脚,但是在群友互相鼓励强化暗示之下,最终成为“现实”。
华北电力大学法学教授方仲炳认为,老年人对新媒介缺乏认识。“老一辈人对传统媒体的报道甚少怀疑其虚假,形成了惯性思维,以至于骗子拿着一份自己印制的非法出版物,他们就相信那是经过政府审批或者同意的。其实很多被害人心里已对骗局有所发觉,只是侥幸心理较重,非要水落石出才相信被骗”。
 当老人被骗以后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空巢老人不断增加,如何平衡中老年群体内心需求和社交需求,将网络谣言的危害降到最低,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2016年10月开始,公安部组织部署全国涉案地公安机关持续开展针对“解冻民族资产”等微信诈骗活动的专项打击工作。截至目前,共打掉犯罪团伙1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04名,初步查证涉案金额逾7.3亿元,成功破获了“三民城”“巨龙国际”“5A级扶贫养老项目”等一批重大诈骗案件。但仅靠政府的力量显然不够,正如有网民评论的那样:“防止老人受骗,做子女的关爱老人多陪伴才是王道。”
深圳之窗CEO陆亚明说:“我反对让老年人离开互联网,我们应该从多个方面一起来帮助老年人能够分享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成果。”
年幼时,正因为父母教导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才有了我们今天对谣言的警觉。然而,长大后,长辈们却成了传谣的“主力”,这是谁的失职?也许在国家层面打击谣言的努力之外,子女们也应注意反哺教育。

minako的母上大人就是转发的主力军,当然现在经过劝说之后,她已经改观不少了,这就让minako很欣慰了,发现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在这条谣言的途径中先改正自己的偏信观念,并且能够积极的求证事实和真理,相信你们的父母也会随着你们的认真而对于一些信口开河+标题党的谣言停止转发!那么上面这段话是最直接的总结,而对于这个问题的攻克还必须细化,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都是寻根问源,抓到源头,方能够用最好的方式扼杀这些现象~

其实在生活中,不难发现,对于80,90后的父母出现这样问题的频率非常之高,而年纪更大的一辈人则是因为不太会使用这些电子设备,所以人数并不是很多,那么最麻烦的也就是介于半懂不懂的这个状态下的人。一是对网络崛起想要跟上时代和潮流的急切,二是对于新型内容的涌现方式深信不疑,以为和以前能够看到的电视上播的,书刊上写的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三则是以前吸收来源过低,现在碰到了一个端口,使劲的想要改善曾经的局面~
所以minako分析出来的这三点是看过的大多数乐忠于转发这些信息的这类群体所具有的原因,又或者是说特征。那么回归正题,如何平衡需求和降低网络谣言的危害。那么就minako的亲身经历来看,不妨给大家对应三点的解决方案!

父母最怕的就是不被我们需要,所以拼命的努力想要找到学习的地方,抓住能够和我们聊天的话题,那么共同进步这个方面不仅仅存在于伴侣之间的生活相处,同样也存在着这个网络时代的交接点上面。那么如果微信这个谣言集中地如果给父母产生了单一的影响,那我们不如教他们多开几个端口,然后让各方信息汇总,而“信息错乱”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矛盾!矛盾到让大家都开始不相信这些谣言,开始审视之前所看到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以毒攻毒”,“拨乱反正”。这个方法虽然看似剑走偏锋,但是放在我们年轻人身上其实同样适用,为啥我们渐渐开始不相信那些“标题党”,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很多与某些结论相悖的结论,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惑,之后通过科学,实践的方式解决了之后就会明白,很多言论是谣言,我们不应该相信~对于言论的思量,那么除了上面的“偏锋”以外,还有一点就是给予正确的途径,给父母多看看权威的信息,多买一些正规出版社的读物,那么相比于去网上乱看还是能够帮助很多的。并且这时候尽量我们陪着父母一起读,免去他们的寂寞,通过对于书本的感悟产生更多的话题。minako私下经常就和父上大人讨论一些这样的问题,那么对于父女之间的感情还是很有促进的~第三点是母上大人经常跟家里人唠叨的,觉得以前不知道网络上可以学的东西那么多,现在突然发现有来源了,所以急切的想要弥补以前的不足,以此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以及弥补自己生活常识上面的缺漏。那么想要改变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以外,还需要孩子自己以身作则,告诉父母那是错误的,并且改变他们的观念,用更加新颖的思维去指导他们到底什么样的地方才能产生合适健康的读物,对于一些乱转发的行为还是要予以告知的!

那么就目前这个矛盾的问题来说,年轻人这一方还是比较没有说服力的,因为网上都号称是一些“专家”,而我们自己不是,那么这样的危害就需要我们长年累月的努力和陪伴。minako就经过大概一年的时间去努力的改变他们对于公众号那些“毒鸡汤”的信赖。所以我相信只要努力,还是有效的,毕竟那是我们的父母啊~

中老年人为什么会成为朋友圈的“转发大户”,对这些谣言深信不疑?既有生活寂寞、从众心理、家庭关系等方面原因,主要还是中老年人知识水平较低,与社会脱节严重


中老年人大多没有受过从幼儿园到大学的综合教育,缺乏基础的科学常识,中老年日常生活中大多以经验主义判断各种事情,接受新事物的来源也主要是通过他人的口耳相传。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老年人开始玩起了微信,不仅仅因为老一辈人对传统媒体的报道甚少怀疑其虚假,形成了惯性思维,更因为老一辈人从小缺少基础的科普教育,那些虚假新闻又能自圆其说,老一辈人自然分辨不出来。


而就这些虚假新闻本身而言,有两个特点。一是为健康着想,二是沾边点科学知识。


中老年人最关心的是健康,一家人的健康,虚假新闻正是抓了老一辈人的心里特点,吸引这些有大把空余时间的老年人去阅读。

而这些虚假新闻,也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既结合实际,又能抓点科学知识塞进文章里面,让老一辈人相信这些新闻说的有道理、赶紧转发。


因此,如果将网络上这些虚假新闻的危害降到最低,需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规范网络空间,严厉查处、惩治那些散布虚假信息的组织和个人,对于被转发的虚假信息超过一定次数或者造成社会不良影响的,要从重从严处理。

另一方面,则是要加强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关怀,健康发展老年文化产业。我国老年人口逐年上升,而相关的配套文化产业却相当落后。好的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趋势可数。


我认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子女和社会共同努力。


作为子女,不能把老年人赶出自己的生活圈,而是要关心关爱自己的妇女,经常陪陪中老人聊天。

作为社会,老年人文化产业既是商业机遇,也是责任,开展更多的惠及老年人的活动,例如组织老年人看电影、参加医疗科普讲座等等,在丰富中老年人生活的同时,提高中老年人的科学知识水平。




中老年人对待网络的态度是非常纠结的,接受网络,意味着要遭遇各种骗局和谣言,抵触网络,则会逐渐的与社会和时代脱节,这种矛盾的存在,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甚至改善的,只能通过子女的情感陪护进一步加深,让中老年人尽量减少独处的时间,才能更快的融入当前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如果家庭生活成为了常态,那么中老年人对网络的接触就是在年轻人的陪伴下进行的,此时对各种谣言和骗局的辨别能力也就会持续增强,当具备了去伪存真的甄别能力以后,面对网络谣言就能够识破并避免成为谣言转发者,但这个看似简单的变化,其实是需要漫长的过程才能逐渐实现的。



内心世界的情感需求也是中老年人比较渴望的,但在高压生活状态下,子女作为年轻人需要承受来自工作和生活中的各方面压力,这也就导致了孝心难以有着周到的体现,当子女的陪伴和交流成为了一种奢望,就很难让中老年人的内心情感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社交需求的满足是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社区中心、活动机构、公益组织等诸多主体机构都可以带来这方面的改变,但前提是有完善的运行机制,才能确保中老年人对社交的不同需求可以有所满足,关键是能够在缺乏子女陪伴和交流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凭借自身努力融入社交体系,这对提高中老年人的社交关系辨别能力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网络谣言不仅仅是对中老年人这个群体的伤害,因为群体性的转发也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又不能因为中老年人无法辨别真伪而禁止其进入社交平台,如果在网络平台的信息传播机制上能够进一步改善,尤其是强化审核机制以后,对中老年人来说就能够有效规避网络谣言的伤害,简单来说,杀伤力惊人的网络谣言,不能指望中老年人的自主屏蔽,而是需要从传播链条上加以控制,尤其是对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加强管理,毕竟中老年人对社交平台上的名人警句是存在较强依赖性的,而这些所谓网络名人才是各种网络谣言的幕后推手,所以说从根源上遏制要远远好于末端转发的限制,这也是提高中老年人去伪存真能力的基本前提。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年少的时候学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听老师讲,这是五柳先生一生清高,官场不得志时,又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从而选择归隐田园,从此以后任由自己的天性,追求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老师说的固然没有错,可是今天再重新读起这位田园诗人的文章,又有了一番不一样的感受——先生已老,感叹自己“生之行休”,人生的奋斗年华已经过去,来日不多。为什么不能看淡生死“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听自己想要听的,看自己愿意看的,从此乐安天命。


时如逝水,转眼千百年过去。可是今天,很多中老年人还是保留了这种想法,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尤其是老年人,奋斗了一生,“解甲归田”,前半生操劳太多,渴望过上随心所欲的生活。同时,这个年纪的人,大多已经读过“万卷书”,行过“万里路”,自以为“阅人无数”,以往昔的阅历,足以应对余生的风雨。于是不想再被大千世界的纷纷扰扰所困惑,不想再去接触日新月异的社会,导致耳中听进的只有自己想听的话,眼中看到的只有自己愿意看到的场景。对于其他,视而不见,充耳不闻——难得糊涂。


所以我们就会看到,网络谣言转发大户是中老年人、类似“交十块钱,就可以去鸟巢领取五万元”“解冻民族资产需要资金周转”这样赤裸裸的骗局中,受骗的基本上都是中老年人,如今呈肆掠势头的非法集资、第三方理财的受害者也主要以老年人为主。


很多人说,中老人信谣传谣是因为,精神寂寞。他们离开了原来的单位,原来的圈子,虽然变得无拘无束,但子女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加之陌生人社会,左邻右舍形同虚设,所以孤独的在网络上面寻找精神的寄托,从而信谣传谣。其实这样说,有失偏颇。因为相比中老年人而言,年青人面临着同样的互联网世界,甚至更为复杂。事实上互联网不是中老人受骗的罪魁祸首,抛却行骗之人的卑鄙策略不谈,中老年人拒绝正确的认知,丧失怀疑精神才是根本的原因。



《论语》有言:“六十而耳顺”,表达的意思是人到了花甲之年,能明白是非,好的坏的自己都能辨别。依靠的是什么?依靠的是前半生的经验。然而,孔子所处的时代在2000年前,那个时候社会形态比较单一,很多东西甚至千年不变。所以一个人用尽半生,几乎可以看破红尘。然而自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社会就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信息大爆炸,情况更甚。


如果不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如果不及时更新自己的认知,如果不对这个世界抱着起码的批判,那么可能步步深渊。百年前胡适先生就曾说,我这里千言万语,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可见越往后这越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综上,促使中老年人一味受骗的深层原因并不是其内心需求和社交需求,没有人内心和社交需求受骗。而是,他们拒绝认知,拒绝怀疑。因此将网络谣言的危害降到最低,就需要我们的中老年人勇敢的走出自己划定的认知舒适区,重新以怀疑的眼光看到这个世界,质疑这个世界。虽然,终身学习,时刻更新认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微信朋友圈一直都是谣言和微商的重灾区,笔者有一位亲戚为了做微商而不打扰亲人,选择重新开了一个小号专门做微商。这还算好的,直接在大号上做各种广告的微信朋友圈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每天打开朋友圈满满都是乌烟瘴气的微商广告和谣言,让人实在苦不堪言呐!微商主要是全职太太和学生做,而朋友圈的谣言主要是由中老年转载,对于很多听起来匪夷所思的谣言他们是深信不疑。

中老年人之所以会对朋友圈各种谣言深信不疑,是对网络的复杂不了解,和现实中言出必行出言谨慎不同,网络上的信息太混杂了,遇到什么都选择相信,那些看上去说得有理有据的谣言,他们一不小心就上当了,并且深信不疑。就拿笔者的母亲来说吧,她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女生被大四学长骗到传销组织的消息,立马打电话过来和笔者说让笔者不要随便被约出去。这个例子是有事实根据的新闻,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中老年人之所以深信谣言是出于一种对于晚辈的关怀,是害怕晚辈真的吃了这十种水果能致癌。
中老年人轻信谣言,这是件没办法的事情,造成这样现象的出现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家庭、社交需求等。而我们作为晚辈作为子女,能做的只是陪在他们身边让他们少一些上网受骗的机会,也可以进行具体的解释,让他们理解网络上很多信息都是不能够轻信的,当然这样的做法很多人都尝试过,效果甚微。最好的办法还是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感,告诉他们自己在外面很安全,让他们不用担心。能做的真的不多,不能真的不让用微信切断社交,只能耳提面命的一遍遍强调这样的信息不能信不要信,笔者作为一位受害者,在这方面也无能为力。

  网络谣言转发大户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是有原因的:



  一,长期以来,中老年人的信息接收习惯不易改变。纵观如今国内外,大部分信息渠道(电视新闻、纸质媒体等)都有国家把关,在中老年人年轻时更是如此。很多中老年人年轻时候没有接触过或是很少接触现代电子产品,对这些神奇的小方盒子自然是充满了好奇,他们认为新闻里来的就差不多是对的,就比如我家一位老人对地方台各种假药假保健品假健康消息深信不疑,因为老人认为“都上中央台了” 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人尚且困惑,何况是老人们呢。对此,网络从业者或者相关公司应该积极履行好网络信息监管的义务,对一些披着信息知识外衣的虚假或谣言信息要即使屏蔽,对有意发布此类信息的媒体进行约管。
  二,谣言内容大多关乎自身利益。显而易见,大部分谣言都是和政策(法规修改与制定、新的退休方案等)、医疗(包括食品安全、养老等)有关的。中老年人在上世纪的社会环境中经历了复杂且残酷的政治动荡,这种不安感和不信任感促使他们时刻绷紧了怀疑的弦。中老年人怀疑政策、时局、方向、尤其是自己和子女的未来。对此,国家或各级政府应该积极建立相应的政策方针等信息发布平台,让中老年人有相关信息的权威阐述平台可以浏览可以讨论。



  三,中年老人综合文化程度偏低,科学意识淡薄。由于历史经济文化等复杂原因,中老年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较浅,很多人甚至连基本的科学常识都不是很了解,他们只能采取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可以说,科学和迷信对他们来说是一样的,管用就行。迷信有“专家”证明了就是科学。对此,日常科普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对于中老年人,对于社会上的相关弱势群体都要进行科普再教育。
  除此之外,社会各阶层都应该有所行动,关爱中老年人,多于老人们沟通交流,让他们心有所属,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

  • 中老年人为什么成为了网络谣言重灾区?
  • 答:”王扬补充说:“在不相信谣言的情况下传达它是一种关怀和关怀的态度。”岭南观察到,中老年人学习电子产品的能力比同龄人更多,并且感觉更好。硬件设备很容易获得,并且推广“软件”(例如信息素养,网络素养和科学技能)相对...

  • 为什么老年人的谣言传播力会超年轻人的6倍?
  • 答:即使他们和孩子住在一起,由于年轻人过度的工作压力、代沟和其他原因,也很少交流和沟通。这导致老年人内心的孤独。这种孤独会导致老年人精神世界的空虚。他们渴望他们的孩子发自内心地交流,跟上社会的步伐。这时,就像网络谣言...

  • 为什么感觉很多老年人会相信微信群里随手转发的谣言?
  • 答:老年人是存在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他们对信息掌握的不多,而且特别善良。觉得微信群里都是朋友,所以就容易产生信任。

  • 为什么40,50岁中老年人在朋友圈,亲友群中老转发谣言和鸡汤视频,点进去...
  • 答:宣称看看新闻就能赚钱,中老年人多半被这种营销策略打动,成为广告流量的传递和发散者。而且这类app还整出分享奖励加倍、试玩就能拿现金这类的策略吸引流量,无疑成为中老年朋友圈转发的最大动力。

  • 为什么有些大妈喜欢传播谣言呢?
  • 答:希望能够帮助咱们老年人摆脱网络谣言的侵扰,免受骗局的伤害。如果你认可我们,也想了解更多的防骗辟谣的真相,朋友们可以关注我们倔老头辟谣,我们每天都会更新,您可以转发文章到你的好友群和朋友圈,同时别忘了点击文末的点...

  • 为什么感觉很多老年人会相信微信群里随手转发的谣言?
  • 答:如今微信在年轻人或是老年人群里都是非常普遍的,而很多的老年人都会相信微信群里随手转发的谣言是因为他们的教育水平以及思想观念的影响,老年人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这会使得他们容易相信谣言。

  • 老年人为什么最容易受到网络谣言的蛊惑?到底是什么原因?
  • 答:一些老年人被欺骗了,特别是因为他们想在财务管理方面赚点钱,想让自己的钱成倍增长。也有一些老年人对自己的身体太过重视,总认为东海湘安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所以他们愿意在健康方面投入大量资金。背叛有不同的特点:无...

  • 微信群里老人总是转发些谣言,还经常带不转不是中国人等一些字,可以怎么...
  • 答:可以无视,也可以直接艾特他,说群里禁止发这些。你就直接说看见这些就心里不舒服,只要说清楚了,估计他们也会不发了。很多时候,他们转发也没注意,有时候就是觉得那文章挺新奇的,莫法。我家也有老人,也转发过类似的...

  • 为什么农村中老年人对鸡汤文很感兴趣,经常在朋友圈转发?
  • 答:之所以他愿意这样做,也是觉得这是一个新生事物,觉得这样好的东西,愿意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分享。这种行为的初衷是好的。如果说当他们接触网络时间过长的话,也许他们对于这种行为就会看得很淡,就不会再有转发这种心灵鸡汤的...

  • 父母用上微信后总是喜欢转发一些健康类文章,但是谣言居多,你都收到过...
  • 答:以前网络社交软件都是我们年轻人的专利,但是自从我们的“父母”加入进来之后迅速的成为了社交软件的主力军,朋友圈转发的文章也是越来越奇怪。尤其是一些健康养生的信息,比如水果上面的农药残留,塑料颗粒做的粉丝和大米等等,刚...

    相关主题

      相关链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