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孔子论孝悌全文翻译,在线急求啊!!谢谢!!! 孔子 言论 “孝悌”

2024-05-17m.verywind.com
古文:孔子论"孝" 翻译 急~~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原文】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论语·学而篇》中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即孝敬父母,“弟”同“悌”,指尊敬兄长。“孝悌”作为孔子学说中的一个伦理道德观念,规定了一个人,对父母、兄长所应具有的态度和行为要求。

“今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篇》)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对待父母仅仅能够做到赡养就说是孝,而心中没有“敬”的情感,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意思是: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我们侍奉他以规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如果他死了,我们则在埋葬他时也按照规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在举行祭奠的仪式时也遵照祭祀仪式规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就行了。

曾子强调“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在《论语·先进篇》中孔子说: “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论语.为政第二》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向孔子求教如何孝敬长辈。孔子说:“父母最担心的唯独是孩子有什么毛病。”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当有事时,年轻人去做;有丰盛美食时,由长辈吃;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

【原文】
2、子曰:“弟子入则孝①、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

《论语•学而篇》
【注释】
① 弟子:此指年纪幼小的人。 ②文:指古代文献。

【翻译】
孔子说:“弟子们无论在家还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了。”

【解读】
“入”“出”互文见义,意即不论是“出”,还是“入”,都要讲究“孝”“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三句紧随,一气呵成,鱼贯而下,语势自然。孝、悌、谨、信、爱、仁,孔子从六个方面告诫弟子。以“孝悌”为根本,“谨”“信”“爱”为行为规范,以“仁”为核心,以“仁”为奋斗目标。学习应是广义的,不仅仅限于学习书本知识,首先是学做人,其次才是“学文”。孔子教育学生,要求做人在前、读书在后;进德在前,修业在后。这段话表现了孔子为“学”的基本思想。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翻译
  • 答: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翻译:有子说: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的,是很少见的。原文出处:《论语》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字义注释:有子:明若,鲁国人,孔子...

  • 子曰:孝悌也者,仁之本也,本立而道生.周子曰:道生而长而大而强而固而行...
  • 答:子曰:孝悌也者,仁之本也,本立而道生.周子曰:道生而长而大而强而固而行必有德,是谓道德。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孔子说:孝悌是仁的根本,根本的观念建立起来了,社会运行的规范就产生了。周子说:规范产生以后不断完善、扩大、增强、巩固、落实到行动上,一定产生好品德,这就是道德。

  • 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 答:原文如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原文翻译如下:孔子说:“学习并且反复练习,这不...

  • 论语十二章原文和翻译
  • 答: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论语》学而第一(翻译及全文)
  • 答:全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

  • 孔子论语全文
  • 答: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 论语(论孝)六则解释,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_百 ...
  • 答: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原文】 1•9 曾子曰:“慎终(1)追远(2),民德归厚矣。”【注释】 (1)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旧注曰:慎终者丧...

  • 孔子在州里的译文翻译
  • 答:这么好的至德要道你可知道?曾参听到老师发问,赶紧从席上站起来,恭敬地回答说:弟子生性愚顿,还没能知晓这个至德要道。孔子说:至德要道就是孝悌之道!它是所有德行的根本,也是一切教化产生的源头。你再坐下来,我慢慢告诉你。(二)、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 孔子论语学而篇原文及翻译
  • 答: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

  • 孝经全文的白话文解释有知道的吗?急求
  • 答: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因此说能够在家里尽孝悌之道、治理好家政的人,其名声也就会显扬于后世了。”谏诤章第十五 曾子说∶“像慈爱、恭敬、安亲、扬名这些孝道,已经听过了天子...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