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如何辨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喻和比拟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才能更具有实效性

2024-05-19m.verywind.com
如何辨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喻与比拟73~

二者是不同的修辞格。

比拟:修辞手法的一种,包括拟人、拟物。是直接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作人来写。
举例:小鸟在树上唱歌。这就是拟人。

比喻:一种修辞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
举例:她像一只受伤的小鸟瑟缩地偎依在他的身旁。

阅读教学必须达到以下五个要求:
  (一)突出情感因素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 引入情境,激励思维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对本学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活动来实现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当然,阅读教学也离不开抽象思维,也不应忽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教师往往只注意课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视了蕴含于字词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结果是:本来极其生动、情感强烈的作品,经过肢解、剖析,只剩了干巴巴的几条筋。这种单调枯燥的情绪体验,又怎能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乃至最终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呢?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启学生思维,象导游一样,一步步将学生引向柳暗花明之处。
 (三)联系生活,激励学习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四) 讲究口语艺术
  这是阅读教学语言的示范性对语文教师的起码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教学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
  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论是讲解还是描述,还是复述,其语言都应当活泼新颖,富有情感和魅力。总而言之,都应当对学生是一种新异的刺激,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引起学生的模仿和学习。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在艺术中,有风格的作品才是真的。”据此,我们可以说:“在阅读教学中,有风格的教学语言才是真正的艺术。”语文阅读教学艺术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有独特的风格。或善于条分缕析,准确严密地阐明事理;或善于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述事物;或善于简明扼要、冷静客观地叙述;或诙谐幽默、富有情趣,善于诱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等等。无数事实证明,一个语言表达颇富特色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在语言修养方面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使某些学生终生难忘,终身受用。所以,欲实现阅读教学艺术化,教师必须着意学习和训练教学语言,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总之,情感、思维、需要、方法、语言是构成阅读教学艺术的五个基本要素,它们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交叉渗透,缺一不可。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由语言感知课文传达的情和意,引起大脑神经系统的思维活动,理解知识和获取知识,并不断产生学习新知的需要,进而推动其更加自觉积极地学习。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是贯穿始终的。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和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要求组织指导读写听说训练,使学生又将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这个过程既符合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实践这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规律。

内容提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已经渗透了相关的修辞手法的教学。如比喻、夸张、比拟、反问、设问、对偶、排比等。比喻句和比拟句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修辞内容。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比拟?有比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吗?有人的句子就是拟人句吗?如何判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比喻与比拟的修辞手法,是我们小学教师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一、比喻与比拟的概说(一)比喻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手法叫比喻。 ①由此而言,构成比喻就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如“我脚底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不能够成比喻,因为它不符合本质不同这个条件。而“我心里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小学语文第六册《一束鲜花》)②就能构成比喻。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例如:“这只猫像一条鱼。”不能构成比喻,因为它们没有恰似点。而“这只猫像一只小老虎”。就能够成比喻。比喻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词语)组成。比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成许多类型。教学上,一般根据比喻的构成特点分成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比喻在文中可以起到化平淡为深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 简洁的作用。例如:(1)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小学生语文第十一册《桂林山水》)(2)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3)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上述例句,例(1)是明喻,把漓江水的绿比作一块无暇的翡翠,比喻词“仿佛”。例(2)是暗喻,把雪后的万里江山比作粉装玉砌的世界。暗喻词是“变成了”。例(3)是借喻,本体柳条儿句中直接用“银条儿”代替。(二)比拟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想象的手法,故意把物当作人,甲物当乙物来描写的修辞手法,叫比拟。③比拟一般分为拟人、拟物两类。拟人,即把事物当人来描写,使它们具有人的言行、思想、情感。拟物即把人当作物或者把甲物当作乙物来描写。比拟在文中可启到色彩鲜明、描绘行象、表意分明的作用。例如:(1)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林海》。(2)风还是可以灌进来。(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3)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上述例句,例(1)是拟人,把兴安岭当作人来写。例(2)、例(3)是拟物。“风”不是吹进来,而是“灌进来”。“敌人”有“尾巴”,是把甲物当乙物,把人当物写。二、比喻和比拟的辨析有比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吗?有人的句子就是拟人吗?比喻与比拟这两种修辞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因而,正确地辨析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比拟,把握与区别好比喻与比拟的句子,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有比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吗?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能单看有没有比喻词。前面我们提过,一个比喻句必须具备本质不同而有必须有恰似点这两个条件。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1)同类相比。例如: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小学语文第六册《画杨桃》。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随着父亲去新汉普斯湖中的小岛上钓鱼。(小学语文第七册《钓鱼的启示》)(2)表示猜度。例如:门吱嘎一声,仿佛有人近来了。(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穷人》)院子里静悄悄的,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小学语文第六册《院子里的悄悄话》)(3)表示想象。例如: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小学语文第六册《赵州桥》)天,仿佛格外的蓝;阳光,仿佛更加灿烂。(小学语文第三册《难忘的一天》)(4)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2、比喻句和几种句式的区别。比喻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打比方,由于形式较多,容易与其它的句式相混淆。我们不防采用下列方法来区别。(1)缩句找特征。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构成。简单的比喻容易找,如“太阳像个大火球”。本体是太阳,喻体是大火球,比喻词是像。但句子长了就比较难判断,我们就可采用缩句找特征来判断。例如:尤其使我惊异的是高梁的根,它不但在我看不见的地下扎得很深,而且在高梁秆的下端离地尺把高的关节处,向下长着许多气根,有点像榕树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坚韧,像鹰爪一样,它们强有力地抓住地,仿佛擒拿住一个庞大的活物。(小学语文第九册《高梁情》)例句中,我们看到了三个比喻词“像”“像……一样”“仿佛”。第一个像是同类相比,不是比喻。我们可以把这个长句缩成“高梁的气根像鹰爪一样抓住他,仿佛擒住一个庞大的活物”。它的本体、喻体、比喻词特征就显而易见了。(2)换词法。用“是”作比喻词的比喻句,与有“是”字的句子容易混淆。我们就可以用换比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一般来说,用“是”作暗喻的比喻句,我们是可以换成明喻的。而不是暗喻的句子,就不能换,一换句子就变了。如“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可换成“我们像祖国的花朵。”是比喻句。而“我们是学生。”若换成“我们像学生。”句意就变了,不是比喻句。其它的暗喻也同样可试着采用换词法来判断。如“雪后的万里江山变成了粉装玉砌的世界。”可换成“雪后的万里江山像粉装玉砌的世界。”而“这一张纸变成了一架飞机。”就不能换成“这一张纸像一架飞机。”(3)去词法。比喻句中的比喻词“好像”是不能去掉的,不是比喻句的“好像”可以去掉。如:“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好像一个个的红灯笼。”去掉“好像”就不通了,是比喻句。“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他。”去掉“好像”句子仍然能读通,不是比喻句。(4)加词法。有的比喻句不用比喻词,我们就可采用加上比喻词来辨析它。如:“花儿一样的脸。”加上“像”后就变为“像花儿一样的脸。”是比喻句。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加上“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3、有人的句子就是拟人吗?比喻与比拟两种辞格都有一个“比”字,构成了它们字面上的相似。而比喻重在“喻”,比拟重在“拟”,则又造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性。比喻与比拟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二者的构成基础不同。比喻构成的基础是相似性,比拟构成的基础是仿照性。比喻要求两事物有相似点,而比拟倒是着重两事物之间的不同点。例如: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小学语文第六册《我爱故乡的杨梅》)例句中,“细雨如丝”是说细细的雨和丝在这一点上是相似的,是比喻,而说杨梅树贪婪的吮吸着春天的甘露,是把“杨梅树”当成具有人物的贪婪、吮吸的行为来写,是拟人。另一方面,二者的结构形式不同。运用比喻,不管是明喻、暗喻,还是借喻。喻体必须出现,不能省略,本体不一定出现。运用比拟,本体(被比拟的事物或人物)必须出现,拟体(比拟的事物或人物)一定不出现,一出现就成了比喻。比拟只是临时把拟体的某种品格赋予本体。例如:(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2)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小学语文第三册《看雪》)例(1)是暗喻,喻体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如改为“地球,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就变成了拟人。例(2)是一个排比,拟人兼借喻的句子。树上披着银装,“披着”很明显的是拟人。用“雪毯”和“银装”来比喻雪后的地上和树上,本体隐藏,是借喻。三、小学教材中部分疑难句子解析④1、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老是像刚下过一场春雨。(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这是一个在小学教材中让老师们争议不休的句子。有的人说这是一个比喻句,就像“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的心像刀绞一般。”其实,从构成比喻的条件来看,它们是不一样的。“老师”和“园丁”的本质区别是职业的不同,相似的是“培育”性。因而是比喻。同样,“我的心像刀绞一般。”中,本质的不同是心是没有人拿到来绞的,而用“刀绞”来比喻,就可以把心痛这种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例句中,门前的路面湿漉漉的,指的是井水洒在路面上,春雨也是水,它们是本质相同的两种事物,所以我认为不能构成比喻。2、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小学语文第七册《观潮》)有人说这个句子是用“白色战马”来比喻钱塘潮的,也就是说,本体是“钱塘潮”,喻体是“白色战马”。这样的分析不太符合作者的本意。从句子所处的上下文来看,整个自然段是从形状、颜色、气势、声响四个方面来描写钱塘潮的。这一句描写的是钱塘潮向人们涌来的气势,比喻的本体是“那浪潮越来越近”的气势,比喻的喻体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只用“白色战马”是表现不出钱塘潮的气势的。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样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小学语文第九册《草原》)这是一个比喻兼比拟的句子。用“中国画”来比喻小丘柔美的线条。而句中的“流”字又使本句具有了比拟的特征。即把“翠色”当作会流的物体(水、油等)来写。拟体是可以流动的物体,但没有出现。4、在这境界里,连俊马和大牛都有时侯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小学语文第九册《草原》)回味着草原的乐趣,很明显是人才具有的思想,是拟人。而句中虽有“好像”但我们去掉“好像”一词后,意思仍然读通。这里的“好像”只是表示想象的意思,不是比喻句。5、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似的。(小学语文第八册《古井》)句中有比喻词“像……似的”,但我们不能把“一阵风”或“一阵风就能把她吹倒”说是喻体。说把女的比作一阵风,也不符合文意,说把女的比作一阵风能把她吹倒,它们的本质都是“她”,也不能构成比喻。而再单薄的女子一阵风也不能真的把她吹倒。这应该是一个夸张句。6、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勃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子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小学语文第八册《猫》)说猫“温柔可亲”,是把猫当作人来写,是拟人。“小梅花”是指猫在稿纸上留下的脚印,不用脚印而直接写“小梅花”,是借喻。7、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而一面又把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小学语文第九册《三峡之秋》)“群峰披金甲”,“阳光跳跃”,“长江热烈”,“光辉投向”这一连串的描写是比拟,而“像一条金鳞巨蟒”则是比喻。8、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匆匆》)“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游丝样的痕迹。”是比喻。把日子的匆匆流逝比作轻烟被吹散,薄雾被初阳蒸融;把痕迹比作游丝,形象而又生动。初阳不说晒干薄雾,而用“蒸融”,是把初阳当作火来写,拟体是火,是拟物。9、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鸟的天堂》)颜色是不能“照耀”人的眼睛的,这是把颜色当着能发光的物体(太阳、灯光等)来写,即把甲物当着乙物来写,是拟物。10、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小学语文第七册《卢沟桥的狮子》)句子用了四个“好像”,学生会误以为是比喻。但我们用去词法就发现“好像”去掉后,句子的意思仍能读通,且我们在句中找不到喻体,因而不是比喻。但把柱子上雕刻的狮子说成“长吼”“专心”“偎依”“藏”“做游戏”“淘气”“按”等一系列有思想,动作行为的人,是比拟,也是排比。 11、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小学语文第六册《火烧云》)云从西边“烧”到东边,是把云当作火来写,拟体是火,没有出现。“好像是天空着了火”,是把红彤彤的云比作火。这是一个比拟兼比喻的句子。12、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穷人》)“掀起”“卷着”“敲打”,这一系列的词语就明显看出这是一个比拟句。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喻与比拟的修辞手法讲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地探究新的规律,才能让我们更好地积累更多的经验,把我们的教学工作搞得扎扎实实,有声有色。 �0�2

比喻要看有没有把什么比作什么,有就是比喻句。
拟人要看句中这个事物描写的动词是不是人能做的动作,有就是拟人句。

  • 如何辨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比喻和比拟
  • 答:比拟:修辞手法的一种,包括拟人、拟物。是直接把人当作物或把物当作人来写。举例:小鸟在树上唱歌。这就是拟人。比喻:一种修辞方式,即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举例:她像一只受伤的小鸟瑟缩地偎依在他的身旁。

  • 小学生语文八大表现手法有哪些?
  • 答:1、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问题时用同他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联系两者的词叫喻词。例如:我们是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2、比喻分三类:明喻、暗喻、借喻。小学阶段的...

  • 小学修辞手法有哪些
  • 答: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疑问、排比、夸张、对比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

  • 小学三年级语文怎么样讲修辞手法
  • 答:(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

  • 怎样辨别比喻句
  • 答: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 例如: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

  • 小学语文知识“几乎"、“好像”、“像”,各是什么修辞手法?
  • 答: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举例:拟人: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

  •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 答: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

  •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
  • 答: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C、借代1、概念: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

  • 小学语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 答: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

  • 语文议论文有哪些修辞手法
  • 答:4个回答 #热议# 普通人应该怎么科学应对『甲流』? 匿名用户 2023-03-23 展开全部 1. 小学作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反问、设问、疑问、排比、夸张、对比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 2、喻体 3、比喻词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