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郑板桥家书原文及翻译

2024-06-02m.verywind.com
~

《郑板桥家书》原文及翻译如下:

1、原文:

来书促兄返里,并询及寺中独学无友,何竞流连而忘返。噫,兄固未尝忘情于家室,盖为有迫使然耳。忆自名列胶庠,交友日广,其间意气相投,道义相合,堪资以切磋琢磨者,几如凤毛麟角。而标榜声华,营私结党,几为一般俗士之通病。于其滥交招损,宁使孤陋寡闻。焦山读书,即为避友计。兼之家道寒素,愚兄既不能执御执射,又不能务农务商。

则救贫之策,只有读书。但须简练揣摩方有成效,不观夫苏季子,初次谒秦王不用,懊丧归里,发箧得太公《阴符》之书,日夜攻苦,功成复出,取得六国相印,于以知大丈夫之取功名,享富贵,只凭一己之学问与才干。若欲攀龙附凤,托赖朋辈之提拔者,乃属幸进小人。愚兄秀才耳,比较六国封相之苏秦,固然拟不与伦,而比较敝裘返里之苏秦,尚觉稍胜一筹。

且焉学问之道,于其求助于今友,不如私淑于古人。凡经、史、子、集中,王侯将相治国平天下之要道,才人名士之文章经济,包罗万象,无体不备,只须破功夫悉心研究,则登贤书,入词苑,亦易易事耳。愚兄计赴秋闱三次,前两届均未出房,因此赴焦山发愤读书。

客岁恩科,竟获荐卷,旋因额满见遗。具见山寺谜书,较有稗益。再化一二年面壁之功,以待下届入场鏖战,倘侥幸夺得锦标,乃祖宗之积德;仍不幸而名落孙山,乃愚兄之薄福,当舍弃文艺,专工绘事,亦可名利兼收也。焦山之行止,亦于那时告结束。哥哥字。

2、翻译:

你的信催促我返回老家,并且询问我在寺庙中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为什么如此留恋而忘记返回家。唉,我固然未曾忘记对家室的感情,大概是被迫这样啊。回忆自从进入县学,交的朋友一天天增多,其中意气相投,道义相符,可以凭借来切磋琢磨的,几乎没有凤毛麟角。

而结党营私,招揽是非,几乎是一般世俗之人的通病。在那些滥交招致损害的人里面,宁愿孤独地做我的穷书生。在焦山读书,就是为避开朋友考虑的。兼之我家道寒微,愚兄我既不能骑马射箭,又不能务农经商。那么救贫的策略,只有读书。

但必须简练揣摩才有成效。难道没看过苏季子吗?他第一次拜见秦王没有被任用,懊丧地回到家里,从匣子里取出太公的《阴符》一书,日夜攻读,功夫完成后再出来,取得六国相印,由此知道大丈夫取得功名,享受富贵,只凭自己的学问与才干啊。如果想要攀龙附凤,依赖朋辈提拔,乃是属想进的小人。

我是秀才,比较六国封相的苏秦,固然比不上;而比较敝裘返里的苏秦,还觉得稍胜一筹。况且啊,学问的方法中,向今人求助,不如私淑古人。凡是经、史、子、集中,王侯将相治国平天下的重要道理,才人名士的文章经济,包罗万象,无体不备,只须下功夫悉心研究,那么登贤书、入词苑,也是很容易的事了。

我计划赶赴秋季乡试三次,前两届都没有出房。因此到焦山发愤读书。去年恩科考试时竟得以呈上推荐卷(被推荐参加殿试),随即因为额满见遗(因名额已满被遗弃)。可见山寺读书较有益处。再用一二年面壁苦功,以等待下一届入场鏖战。倘若侥幸夺得锦标,那是祖宗积德;仍不幸而名落孙山,那是愚兄我福薄命浅。

当舍弃文艺专门从事绘画之事也可名利兼收啊。焦山的行止(行止:去留、行止),到那时结束啊。哥哥字。

《郑板桥家书》创作背景:

《郑板桥家书》是中国古代齐家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郑板桥生活在清朝时期,当时社会风气封闭保守,士人阶层注重私德和家庭伦理。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板桥通过家书这一形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的见解和思考。

郑板桥在家书中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应该注重家庭伦理,关爱家人,尤其是对父母、妻子和子女要尽到责任。他主张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关注兄弟姐妹之间的和睦相处。同时,他也强调了夫妻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信任和支持,子女要孝顺父母并继承家族的优秀传统。

郑板桥在家书中深入探讨了道德修养的问题。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齐家的根本,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习惯,才能为家庭带来长久的幸福和稳定。他主张要注重自身的修养,从日常生活中点滴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宽厚待人、勤俭节约。同时,他也强调了要有自知之明、谦虚谨慎,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

郑板桥在家书中还谈到了家族传承的问题。他认为,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每一个家族成员的命运息息相关。因此,他主张家族成员之间要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维护家族的团结和繁荣。同时,他也强调了要有远大的眼光和宽广的胸怀,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为家族和国家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 《郑板桥家书》—养鸟有道的译文
  • 答:又骤然飞去,眼睛都看不过来,其中的乐趣本来就不是一笼一鸟可以相比的。大概人生的乐趣,就是把天地当做园林,把江河当做水池,(让它们)各自顺应自己的天性,这才算是最大的快乐,比起那盆中养鱼,笼中囚鸟来说,这样空间的大小,用心的仁慈或残忍,相差多么远啊!参考资料:《养鸟有道》原文 ...

  • 郑板桥读书全文翻译
  • 答:【《郑板桥读书》全文翻译】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学习,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啊,后来稍稍大了一些,虽然长高了,但相貌平平,没有人认为他会有什么改变。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发愤,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

  • 郑板桥的两封家书的原文
  • 答:《郑板桥集》中除开诗、词、题画之外,还有16通《家书》。其中有两通是托他的弟弟教育儿子的,很有意思。郑板桥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做过“七品官耳”的县太爷,又是画、诗、书法“三绝”的艺术家;家有田300亩,是个不大也不小的地主;52岁才得一子。就这几项来说,他...

  • 郑板桥家书 体天之道 白话文,用自己的话
  • 答:这一生我不喜欢在笼中养鸟,我是贪图情趣,鸟在笼中就如囚犯囚在监狱里,这又怎说的过去,而必须使它屈服,在顺应情理。至于用线讲蜻蜓、螃蟹绑起来,这是小儿子所搞的玩具不过一会儿,就被弄折死了。造养出了这大地,造化长育是很辛劳的,一只蚂蚁或一只虫,便为上帝所最珍惜之物。如果我们居然...

  • 郑板桥的致其介弟之家书 翻译
  • 答:我的弟弟买了一宅府,用于住家正好.就是天井太小,只见一小片天空,我的弟弟有高远志向 (不好意思要撤了有空接这译)

  • 郑板桥家书--体天之道
  • 答:今舍弟又有书来,始知此事大半系于阁下之口。始则以言挑拨,继则乘风煽焰,推波助澜。云端里看厮杀,的是好玩。其如重重冤孽累积而难消,何闻冯、陶讼累经年,两家所化钱财半入阁下囊中?现今小弟又有书信来,才知道这事大多与你挑拨有关。开始用言语挑拨,接着就乘风煽焰,推波助澜。你隐在...

  • 《郑板桥家书》—养鸟有道原文
  • 答:所云不得笼中养鸟,而予又未尝不爱鸟,但养鸟之有道耳。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将旦时,睡梦初醒,尚展转在被,听一片啁啾,如《云门》、《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颒面漱口啜茗,见其扬翚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固非一笼一羽之乐而已。大率平生...

  • 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原文及翻译赏析
  • 答:注释 (1)选自《板桥家书》。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清朝 书法家、文学家。潍县署,当时郑燮供职于此。潍县,今属山东省。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潍县署中寄舍弟第一书,郑燮在官署中给自己的弟弟的第一封家书。(2)以…为:把…作为。(3)济事:能成事,中用。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