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读《黄帝内经》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7——阴阳之间要相互调和

2024-06-02m.verywind.com
~ (原文)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夏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冬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解读)

“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 阴阳的关键,在于阴气要宁静于内,阳气才能固密于外。假使阴或阳单方面偏胜,失去平衡协调,就如同一年之内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了。因此可说,阴阳调和,是圣人最好的养生方法。如果阳气过强,不能密藏,那么阴气就要亏耗;阴气和平,阳气密藏,精神就会旺盛;如果阴阳分离而不相交,那精气也就随之而竭尽了 ( 身体是阴偏盛,还是阳偏盛;是阴偏衰,还是阳偏衰;找出原因,从而调和之。若阳盛就要泻阳,若阴虚就要补阴,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查出病因,从而进行调理,这是治疗最正确的方法,最好的方法 ) 。

“ 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夏乃为洞泄; ” 如果风邪侵入人体,就会生寒热。所以,春天伤于风邪,邪气留滞不去,到了夏天就会生洞泄的病 ( 风为阳邪,风木邪气最易伤肝而累及脾胃,脾胃受伤就会发生洞泻。洞泻是较为严重的腹泻表现,以至于大肠都不能回缩了,这是胃肠之气大伤的一种表现 ) 。

“ 夏伤于暑,秋为痎疟; ” 夏天伤于暑邪,潜藏于内,到了秋天,就会生疟疾 ( 暑热邪气辟于体内,热邪总要向外散,而遇秋天内敛之时不能发散,于是发为疟疾,主要表现就是寒热往来, 突发性寒战、高热,伴有头痛、乏力等 ) 。

“ 秋伤于湿,冬逆而咳,发为痿厥; ” 秋天伤于湿邪,到了冬天,就会随之气逆而痰咳,以致形成痿厥这样的重病 ( 秋天是在长夏之末,长夏主湿,所以秋天往往会先伤湿而后伤燥。七月是秋季,七月的天气还很潮湿,长夏之气未尽,所以秋初多湿证,直到九月燥证就多起来了。秋伤于湿,湿气太盛,肺气不清,上逆而咳;肺气不清,或伤了阳气,还会发为痿症或厥症;痿多见于燥热证,厥多见于阳虚证 ) 。

“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 冬天被寒邪所伤害,到了春天,必然会生发温热病 ( 冬天阳气不固,伤于寒邪,到了春阳之气生发后,就成为温病 ) 。因此说,风寒暑湿四时邪气,是会伤害五脏的 ( 是说若阳气不固,一年四季都可以受到疾病的威胁,今天可能伤了肝,明天又伤了肺,后天再伤了肾,就这样翻来覆去地伤害了五脏 ) 。

今天学习了阴阳之间要相互调和,及四时之气,更伤五脏的一些问题。在这里,多说一下 秋冬季节可以经常吃的一种 既可药用,又可用于食疗,是家常的素菜山药。每年秋冬时节,就有大量山药上市,选购时以质坚实、色白粉足、无虫蛀者为佳。早在周朝时,人们就已开始种植山药,在《神农本草经》中将其列为上品,说:“薯蓣味甘温,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长肌肉,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如今,山药已是非常常见的中药,它性平,味甘,归肺、肾、脾经。 生山药具有养胃补脾、生津益肺、补气益肾的作用,常用于治疗久泻不止、脾虚食少、尿频、肾虚遗精、虚热消渴、肺虚咳喘等症 ; 炒山药可补脾健胃,常用于泄泻便溏、脾虚食少等病症 。 简而言之, 就是补阴宜用生山药,止泻健脾宜用炒山药。 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