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书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它美在何处 书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它美在何处?王羲之和钟繇的楷书有何不...

2024-05-23m.verywind.com
书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它美在何处~

视觉艺术
唐代人认为,书法艺术是“无声之音,无形之象”,这种抽象性,符号性的造型特点是书法艺术的生命,如不同的书体所表现出的点、画、勾、撇、捺,字形结构的变化和章法布局,可以体现抽象的形式美感,比绘画、雕塑更具有概括性和普遍性,这种抽象性的特征对世界艺术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书法是既实用又可供欣赏的艺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碑帖书法都是实用书法艺术,没有“法度”的字不是书法艺术,只有不断的临习毛笔书法帖与深谙钢笔书法“提按”之奥妙,才是钢笔书法家的绝招。书法的美就美在笔法上了。
标准字体的“结构”就像一个正常人的端坐或立正,他(她)有标准的肢体;其“笔法”则像正常发育的筋骨、血肉;其“神韵”则是其神情与姿式。
书法必须以清楚,易读为原则,写的神足法精,可当“神品”;写的结体笔法巧妙有味道,可谓之“妙品”;清秀规矩可谓“能品”;独逸品不好用,因为它“无法”。

钟繇与王羲之的书法应属各有千秋!

钟繇小楷最大的特点是“古”.“活”,而小楷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小楷要写出“古”意,字体必须往上靠,点画结体尽量带些分书意味,除此外,汉字结构是否受到偏旁部首概念的影响也是它有无古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就是说写小楷如果抛弃偏旁概念,反楷法而行之,也能加强字体的古拙趣味。而钟繇小楷,正是如此,由于钟繇生活在隶书普通使用的时代,写惯了隶书,因此,当他创新写楷书时,总还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其中运用一些隶书的笔法与结体,使楷书质朴而显古意。
“活”即自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作一些规律化的书写。钟繇的高人之处在于他在结体上并不作刻意地过分追求,往往一任自然,因字立形,如《宣示表》中开始的“尚书宣示”四字,“尚”与“示”都写得扁方,而“书”与“宣”字却写得偏长。在章法上,钟书全篇均力避“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因此有一种质朴自然之美,这当即是古人所评“钟书天然第一”的原因之一,也正是明.清两代颇耗“功夫”的“馆阁体”终不及之重要原因。
学写钟字,整体把握很重要,单从技法的角度切入,钟书并不难。但要“悟”其中清和简远的气韵,萧远恬然之雅气,绝非易事。品钟繇之小楷,如吟一首首悦美的田园诗,溟和着疏朗.儒雅.静穆的情调。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书法是心灵的共鸣,更是天地之润的延伸...

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也是中国特有的一门艺术。在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时代,参与书法活动的人非常广泛,凡是读书人自幼就得开始习字,由此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也是最初的审美训练),此后相伴终身,所以书法又是中国最实用、最普及的艺术。

  书法的历史很悠远,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那时的甲骨文和金文(青铜器铭文)是今天所能见到的最古的汉字,也是中国最古的书法“作品”。金文书法带有美化装饰的倾向,体现了整肃端庄的标准美。后来的秦朝的小篆刻石、汉朝的隶书碑刻、唐朝的楷书碑刻,还有那些装饰性的瓦当文、美术化的花样字,都接续了殷商金文书法的这一传统。甲骨文书法是当时日常的书写样式,显示出当时手写体的生动活泼。后来的楚简、汉简、名家尺牍,都是日常文字书写活动留下的遗迹,饶有随机变化的书写笔趣。我们还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书法史上最动人的作品,如东晋王羲之行书《兰亭序》以及他的行草书尺牍,唐朝颜真卿行书《祭侄稿》、宋朝苏轼《黄州寒食诗》,都出自日常的书写活动。这类随手而成的书作,仿佛大自然的造化,具有天然本真的美感。

  书法这门艺术的显著特征是由“汉字”与“书写”所决定。汉字是书法艺术的造型依据,而书写是书法的魂魄,书法的美感亦可从这两个方面来体察。

  书法的外在形式美来自汉字形态。汉字的方块式结构由点画穿插而成,经历过多次演变,形成了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每种字体都有形式上的美感特征。篆书是匀净的线条组织,结构类似图案。隶书笔画变篆书的婉转为方折,横平竖直、撇捺翻挑,结构仿佛“崇台重宇”。楷书的笔画形状最丰富,结体欹侧而端庄。行书也是欹侧的体态,但是笔画牵连映带,具有流利的美韵。草书线条连绵盘曲,特别是狂草,舍弃了一切外在的装饰,结构简略,放逸生奇。

  书法的内在美韵来自书写的笔力、笔势。王羲之的行草书,笔力遒劲,有虎踞龙盘之势。米芾写行书,笔力外露,四面得势。虞世南写楷书,笔力含蓄,笔势温和。颜真卿的楷书,笔势内敛,却有一掣万钧之力。怀素写草书,尽显怒张之势。书法的“力”和“势”呈现书写的旺盛活力,是书家流于笔端的“气质”。

  古人早就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书则一字已见其心。”我们欣赏书法美,还须超越书法的外在状貌和书写的“笔力”、“笔势”,深入到书法家的内心世界,所谓“玩迹探情”。所以欣赏书法美的最高境界是“惟观神采,不见字形”,犹如庄子所谓“得鱼忘筌”。“神采”是书家在书作中显示的精神风采,因其生于用笔,只有“深识书者”才能感知。

  作者:刘涛 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主要从事中国书法史、书法技法的教学和研究。

  • 书法的意义和魅力是什么?
  • 答:区区一幅书法作品可以包含的内容,不是作品当中的几个字可以涵盖的,这就是吸引众人的重要原因。书法的意义:是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底蕴丰厚。简介 书法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书法和英文书法等。其“中国书法”...

  • 书法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举例说明
  • 答:书法的变化美 中国书法是东方特有艺术,纵观我国三千多年来书法艺术发展的历史,是一部点画、结体、章法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书法艺术是线条的艺术,它之所以能成为一门审美价值很高的艺术,主要是因为用毛笔写出的字具有线条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特点,体现了一种变化美。 1:点画的变化美 点画是构成各种书体字的最基本...

  • 对书法的认识
  • 答:不同的结构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几乎每一种视觉感受都给观者以美的体验,即结构之美这件作品每个书写单元之间都有丰富的对比关系,促成了这幅作品丰富的视觉感受所以,线条之美引申出节律之美,结构之美引申出空间之美。我们或许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书法是技法的艺术如前所述一根线条用任何一种介质...

  • 中国汉字书法之美的认识
  • 答:8、意境美:“意境”是作者通过对自然界和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思维和体会,运用熟练的笔墨技巧,从而在其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修养。它不是指某一字形或具体的点画,而是贯穿于全幅的一种精神境界,意境越高,就越能显示出它美的魅力。9、风格美:风格美是品评书法艺术的一个首要条件...

  • 中国书法的魅力何在?
  • 答: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轨迹,我们清淅地看到他与 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 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群众基础和艺术特徵。

  • 书法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那么书法有什么特征?
  • 答:”宗白华说:“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再次,中国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是汉字书写能成为艺术的又一关键因素。毛笔有弹性,笔画有粗有细,有顺有逆,可方可圆,可转可折。毛笔这种特殊...

  • 书法是一种怎样的艺术?
  • 答:书法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它以线条为基本表现语言,具有极强的概括性,是虚的体现。但同时它又以汉字为书写对象,汉字的表意特征使它同时具有实指性,是实的化身。书法融虚实于一体,兼收古代哲学、文学、音乐、绘画等学科的诸多因素,表达物象更为独特、深邃,更加博大精深。

  • 中国书法是一种什么艺术形式
  • 答: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 ;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

  • 什么叫书法美
  • 答: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美主要表现在:1.书法艺术的线条美(笔力的认识)。2.书法艺术的结构美。3.书法艺术的章法美。一、毛笔字、书法、书法艺术的基本功的要求。二、书法艺术线条美。

  • 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
  • 答:审势而扬其威,每笔皆成其形,每字各异其体。”中国书法艺术的这种特有魅力,不仅吸引着东方人,同样也吸引着西方人。远隔重洋生活在另一种文化环境中对中国书法艺术知之甚少的美国人费正清·赖肖尔在他的《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是这样赞叹中国书法的:“书法在东亚是一种伟大的艺术!”...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