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董卓废立皇帝时出来反对的大臣分别是哪些人?

2024-06-02m.verywind.com
~ 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将军何进和宦官之间爆发了直接的较量。当时,大将军何进征召董卓来到都城,以此帮助自己除掉宦官。但是,董卓还没有到,何进已经被宦官谋杀了。愤怒的将士们攻杀宦官,这导致东汉都城洛阳出现了内乱。于是,趁着这一机会,董卓不仅篡夺了朝廷大权,还打算废黜汉少帝刘辩,改立刘协为皇帝,这就是汉献帝。因为当时董卓手中握有兵马,而大将军何进又已经被杀,这导致朝廷上下基本上都不敢反对董卓。
但是,就笔者今天要说的两位大臣,却敢公然反对董卓,也即没有被董卓的兵马所吓倒。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位大臣的最终结局如何呢?
一、卢植
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东汉末年大臣、将领。范阳卢氏先祖。
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卢植性格刚毅,有高尚的品德。卢植师从太尉陈球、大儒马融等,为郑玄、管宁、华歆的同门师兄。在东汉末年,卢植曾担任九江、庐江等郡的太守,多次平定叛乱。黄巾起义爆发后,卢植被东汉朝廷任命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但是,后来卢植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刘宏去世,大将军何进掌控朝政,何进听信袁绍等人的建议,意图铲除宦官,甚至征召并州牧董卓进京,卢植知道董卓必为后患,竭力劝阻,而大将军何进没有听从卢植的劝谏。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大将军何进可以采纳卢植的建议,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董卓之乱了。
同年八月,东汉都城洛阳发生内乱,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顺势掌控朝政。为了进一步执掌大权,董卓意欲废黜汉少帝刘辩,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便召文武百官商讨。在百官保持沉默的背景下,卢植站出来反对。并且,卢植能言善辩,将董卓气得无话可说。
于是,愤怒之下,董卓下令将卢植处死。在这个关键时刻,蔡邕为其求情,而议郎彭伯也赶紧出来劝阻董卓说:“卢尚书是海内大儒,士人之望!如今若杀他,天下人都会感到失望。” 董卓这才作罢,仅将卢植免职而已。
不久之后,卢植以年老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返回家乡涿县。等到,董卓批准后,卢植没有从大路返回家乡,而是走小路离开雒阳。这是因为卢植担心会派人追杀自己,值得注意的是,董卓果然派人追杀卢植,却因为卢植走小路返回而没有追上。自此之后,逃过一劫的卢植便隐居在幽州上谷郡,不问世事。
初平二年(191年),袁绍取得冀州,拜卢植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卢植病逝。建安十二年(207年),丞相曹操率军北伐乌桓,途径涿县,称赞卢植的生平,并派人为其扫墓。值得注意的是,卢植不仅平定黄巾之乱,反抗董卓废立皇帝,还有两个学生成为了东汉末年的诸侯,分别是刘备和公孙瓒。对于刘备和公孙瓒来说,都出自幽州一带,这是他们可以师从卢植的重要原因。
二、袁绍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一带)人。东汉末年诸侯,司空袁逢的儿子。袁绍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起家大将军(何进)掾,历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参与指挥诛杀宦官。
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公元189年,目睹董卓八面威风,不可一世的模样,刚刚从泰山募兵回到洛阳的鲍信忧虑地对袁绍说:“董卓拥有强兵,居心叵测,如果不能及早采取措施,就要陷入被动,如果乘他长途行军,士马劳顿,发起突然袭击,还能擒拿他。”
但是,袁绍见董卓兵强马壮,心里害怕,不敢轻举妄动。鲍信不觉非常失望,带兵回泰山去了。董卓十分骄横,决意实行废立,以此威震天下。
在废黜汉少帝刘辩之前,他傲慢地对袁绍说:“天下之主,应该选择贤明的人。刘协似乎还可以,我想立他为帝。如果还不行,刘氏的后裔也就没有留下的必要了。”对此,袁绍一听非常生气,不仅反对董卓废黜汉少帝刘辩,还针锋相对地说:“天底下强大的人,难道只有董卓你吗?”说完横握佩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扬长而去。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考虑到袁绍所在家族的实力,董卓当时也没有拿袁绍怎么样。与此相对应的是,袁绍也不敢久留洛阳,他把朝廷所颁符节挂在东门上,逃到冀州。董卓下令通缉袁绍,不过,在朝廷大臣的劝说之下,董卓不仅没有追杀袁绍,还”任命袁绍为勃海郡的太守,赐爵位为邟乡侯。
中平六年(189年)九月,董卓废少帝为弘农王,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关东州郡起兵讨董,推举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与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韩馥留邺,供给军粮。豫州刺史孔伷屯颍川,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与曹操屯酸枣,后将军袁术屯鲁阳,各有军队数万。不过,在董卓挟持汉献帝刘协迁都长安后,讨伐董卓的联军,最终各自解散了。
最后,对于袁绍来说,励精图治,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区,势力达到顶点。建安五年(200年),为了和曹操争夺天下,袁绍率领10万大军发动了官渡之战。但是,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背景下,袁绍却兵败于曹操,从而走向了灭亡。建安七年(202年),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于家中。而在袁绍病逝后,他的几个儿子互相争斗,最终被曹操各个击破。至于袁绍辛苦打下的地盘,同样被曹操占据了。

  • 董单废帝誓死反对的两忠义之士
  • 答: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李儒读策毕,卓叱左右扶帝下殿,解其玺绶,北面长跪,称臣听命。又呼太后去服候敕。帝后皆号哭,群臣无不悲惨。阶下一大臣,愤怒高叫曰:“贼臣董卓,敢为欺天之谋,吾当以颈血溅之!”挥手中象简,直击董卓。卓大怒,喝武士拿下:乃...

  • 董卓进京想要废掉皇帝, 朝堂上为何唯独袁绍敢公开反对?
  • 答:当董卓在朝堂上,正式表示要废立皇帝的时候,朝廷元老无人敢反对。倒是年轻的中军校尉袁绍站了出来。那袁绍何许人也?和刘备、曹操不同,袁绍出身名门。在当初袁绍向何进进言,愿率军五千拥立新君的时候,文中曾经介绍他是司徒袁逢之子,太傅袁隗之侄。其实袁家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

  • 第一个出来反对董卓废帝的是谁?
  • 答:丁原:卓待百官到了,然后徐徐到园门下马 ,带剑入席。酒行数巡,卓教停酒止乐,乃厉声曰:「吾有一言,众官静听。」众 皆侧耳。卓曰:「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 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如何?」诸官听罢,不敢出声。座...

  • 董卓公开谈论废帝第一个提出反对的人是谁?不是袁绍
  • 答:这个人正是丁原,他痛斥完董卓之后,便扬长而去。丁原可以算是汉末三国时期最早的一位枭雄,也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董卓废帝的人。丁原并非世家子弟,而是一位出身贫寒家庭的孩子,但是丁原从小天资聪颖,很有才能。长大后,他异常的勇猛,每次出战都是身先士卒,一直做到了执金吾的位置,有了很强的...

  • 丁原仗义身先葬,袁绍争锋势又危是什么意思
  • 答:丁原反对董卓废帝,董卓用赤兔马收买丁原义子吕布,吕布杀了丁原!袁绍与曹操争锋,失败的首要原因是因为大骂了贪污受贿的许攸,许攸于是投奔曹操献计火烧袁绍的粮草,打败袁绍!这两句主要在于说小人的,丁原有勇,可惜吕布无情!袁绍大义,无奈许攸太贪 ...

  • 东汉朝堂都有那些人反对征召董卓进京师呢?
  • 答:卢植:相对于曹操来说,卢植反对董卓的态度更加刚强一些。董卓为了宣示权威,打算行废立之事。卢植阻止董卓废立皇帝,吸引了董卓的仇恨,多亏蔡邕等人的维护,卢植才没有被董卓所杀,只是免官而已。卢植在免官后从小路逃出洛阳,隐居在幽州上谷郡。后来袁绍控制冀州后,请卢植为军师。可惜卢植去世得比较早...

  • 三国演义第三回完整翻译
  • 答:董卓欲行废立之事,遭到丁原的反对,董卓用离间之计使丁原义子吕布背叛丁原,投奔了董卓。 赏析《三国演义》第三回 第三回一开始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何进入宫被张让设伏杀死。“让等将何进首级从墙上掷出”,而后“袁绍厉声大叫:“阉官谋杀大臣!诛恶党者前来助战!”何进部将吴匡便于青琐门外放起火来。袁术引兵...

  • 刘备的老师有多厉害?受曹操敬仰,袁绍请他当军师!
  • 答:特别是董卓掌握东汉朝廷的大权后,只有卢植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董卓废立东汉皇帝的行为。不过,董卓虽然非常痛恨卢植,但是,考虑到卢植的名气和威望,董卓最终不敢杀了明确反对自己的卢植。四 最后,因为无法除掉掌握东汉朝廷大权的董卓,所以,卢植选择了告老还乡,也即回到了家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

  • 三国演义第二回翻译!
  • 答:董卓收了吕布做义子,从此便为所欲为。很快废了少帝,立陈留王为皇帝。九岁的皇帝无力治理国家,相国董卓把大权都握在自己手中,入朝见皇帝不拜,带剑上殿,大臣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中军校尉袁绍反对董卓废掉旧皇帝,另立新皇帝,便怒气冲冲地投奔冀州去了。董卓为拢络人心,不仅不杀袁绍,反而封袁绍为渤海太守。 董卓把...

  • 为什么董卓要行废立的时候,袁绍会不要命的反对?
  • 答:早在废立皇帝之前,董卓就想利用袁绍来支持他,可是遭到袁绍的极力反对。袁绍说:“东西两汉王朝恩德布满四海,万民拥戴,国豢民安。今皇上年纪虽小,但并没有恶行传布天下。你如果要罢黜皇上,改立新帝,恐怕没有人赞同你的意见。”董卓听后,凶相毕露,持剑怒叱袁绍说:“我是有意看重你,没想到你...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