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什么是窗地比?有什么作用?

2024-06-02m.verywind.com
~ 建筑的窗墙比:《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中规定:居住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北向不大于0.25;东西向不大于0.30;南向不大于0.35。

窗地比:不同的建筑空间为了保证室内的明亮程度,照度标准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窗地比是对一个单一房间来说的,即窗的净面积和地面净面积的比值.如:在住宅设计中客厅的窗地比一般是1/6~1/4,窗地比一般不小于1/6。

扩展资料:

技术发展:

A、从笨重性走向更轻型的板材和结构(天然石材厚度25mm,新型材料最薄达到1mm)。

B、品种少逐步走向多类型的板材及更丰富的色彩(目前有石材、陶瓷板、微晶玻璃、高压层板、水泥纤丝维板、玻璃、无机玻璃钢、陶土板、金属板等近60种板材应用在外墙)。

C、更高的安全性能。

D、更灵活方便快捷的施工技术。

E、更高的防水性能,延长了幕墙的寿命(从封闭式幕墙发展到开放式幕墙)。

F、环保节能(2013年以前欧美建筑市场比较常用的为金属装饰保温板,由经过彩色烤漆的铝锌合金雕花饰面、聚氨酯保温层、玻璃纤维布复合而成;兼顾装饰和保温节能功能,面漆10-15年无褪色,整体使用寿命可达45年;)。

  • 工程造价中的窗地比是指什么
  • 答:窗地比指窗地面积比,就是房间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它是估算室内天然光水平的常用指标。例如,当房间进深为窗高的2.5倍时,单侧采光的房间要获得1%的最低采光系数需要的窗地比约为1/6。窗地面积比值为直接天然采光房间的侧窗洞口面积Ac与该房间地面面积Ad之比。不同的建筑空间为了保证...

  • 窗户与房间面积的比例,窗户长与宽的比例?
  • 答:根据《86年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直接采光房间的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都有明确的规定,卧室、起居室、厨房不应小于1:7 ,厕所、卫生间、过厅不应小于1:10 ,楼梯间、起廊不应小于1:14 。(注:本表按单层钢侧窗计算,采用其他类型窗应调整窗地比。窗洞口上沿距楼地面不应低...

  • 窗地比是什么意思?
  • 答:房间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简称窗地比 采光窗窗口面积一般先用表15.4(《采光标准》中的表5。0.1)提供的窗地面积比 (Ac/Ad)进行估算,建筑尺寸对应的窗地面积比,可按《采光标准》附录B表c-2、表c-3确定。要记住Ⅲ类光气候区下面几种主要建筑的窗地面积比:1.各类建筑走道、...

  • 门窗的面积指的是什么?
  • 答:一般门窗的面积就是你的高度和宽度做门窗的话,一般都会现场量尺寸量的就是高度和宽度,还有就是有没有歪。

  • 窗地面积比的意义
  • 答:窗面积就是指窗的洞口面积,与窗户开启的大小无关。窗开启的面积大小要看窗的开启形式,现有的门窗开启形式,基本可分为:内平开下悬、平开、上悬窗、传统推拉。花城的窗户开启形式目前不详。国家规定:离地面高度低于0.50m的窗洞口面积不计入采光面积内。窗洞口上沿距地面高度不宜低于2m。窗地面积比...

  • 窗洞口大小的决定因素
  • 答:窗地比。根据搜狐新闻显示,窗洞口的作用是采光通风,洞口大小的决定因素是窗地比。窗墙比和窗地比都是房屋建设中针对窗户设计的两个系数,窗墙比更多是用于确定房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为遵守国家强制性建筑节能规范而设置。而窗地比则是为了估算室内天然光水平,保证不同空间的明亮程度。

  • 建筑知识小科普:家中采光有讲究
  • 答:👀窗户类型影响窗地比如果你的窗户不是单层钢侧窗,窗地比可能得调整一下。因为不同类型的窗户对采光的影响是不同的,所以在规划窗地比时需要考虑窗户的类型。🚪窗户离地高度规定窗户的上沿离地面不能低于2米,离地面太低(低于0.5米)的窗户面积可不算数哦!这个规定可以保证家中的...

  • 窗地比是啥?
  • 答:窗与地的标准比例

  • 窗地比一般是多少?
  • 答:建筑的窗墙比: 《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 GB 50176 一 93 中规定:居住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北向不大于 0 . 25 ;东西向不大于 0 . 30 ; 南向不大于 0 . 350 不同的建筑空间为了保证室内的明亮程度,照度标准是不一样的。离地面低于0.75米的窗户洞口面积不计入窗地比。窗户面积...

  • 建筑物窗墙面积比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
  • 答: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建筑物窗墙面积比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这两个问题的理解,如果您有不同的见解,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如果您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多找相关文章来学习。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