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

2024-06-01m.verywind.com
~



声明

本文已获诗词世界授权。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更多精品资源,见我号菜单栏“精品资源”

作者:叶寒 主播:刘炜

百期经典“诗意中国”

百期经典文化传播“诗意中国”系列,由湖北之声与“诗词世界”联合出品。

FM104.6湖北之声《炜炜道来》分享艺术领域有趣的一切。每天13:00--14:00播出。

公元960年,后周都点赵匡胤在出兵途中,发动政变,迫使周恭帝退位,建立了大宋王朝,这就是历史上记载的“陈桥兵变”。

从此,安史之乱以来长达两百余年之久的战乱与分裂局面,终于结束,进入了一百七十余年国家统一与政治上相对稳定的时期——北宋。

此一时期,北宋都城汴京,成为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中心。

宋朝统治者们,汲取了唐末藩镇割据、官僚结党的经验教训,努力加强君主集权。因而,他们不但不抑制,反而鼓励臣子宴饮寻乐的奢靡生活。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与历代相比,宋人都是最讲究生活享受的。而这种享乐的风气,正是宋词滋生繁衍的温床。

王禹偁

在词创作的最初,最先引起人们注意并得到广泛喜爱的,是那些篇幅短小、精练含蓄的小词,即“小令”。

北宋早期,大约在公元1040年之前,晏殊刚刚登临词坛。此时期,流传作品较少,仅仅只有十几位作家的数十首小令。

王禹偁(chēng)主要以诗文名世,而在词的创作上,他可算北宋初年较早的填词者之一。

传世的作品只有《点绛唇》一首,在词史上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位置。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这首词作于词人贬谪期间,抒发“世无知音”的苦闷,然而基调是对鸿雁振翅的遐想,因而词的格调并不显得悲苦沉闷,反而有一种向上的力量。

潘阆

潘阆,字逍遥,而他的性情也如他的字一般,不拘一格,逍遥自在。

他早年在京师卖药为生,后来受到宦官的推荐,登临仕途。但不久这个宦官犯罪下狱,潘阆也受到牵连,逃匿到了山中。

晚年的他遨游大江南北,“放怀湖山,随意吟咏”,过着洒脱惬意的隐逸生活。

他回忆杭州美景的10首《酒泉子》最为有名。如第十首咏钱塘江潮: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这首词写钱塘江潮的雄伟壮丽和弄潮儿英勇无畏的气概,激荡着一种人定胜天的豪情,令人不由得心胸激荡。

林逋

林逋生性恬淡,不慕荣华富贵。

据说,他终身未娶,喜欢种梅养鹤,“梅妻鹤子”的典故就是从这里来的。

他的诗清淡高远,以《山园小梅》最为有名,并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他还有一首同样脍炙人口的《长相思》,流传也十分广泛:

吴山青,越山青。

两岸青山相对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

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这首词写两情相悦的男女,无奈分别及别后的刻骨相思,清新流丽,很有民歌的风韵。

白居易也有一首很有名的《长相思》,词云: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也可以见出两者之间的一脉相承。

范仲淹

范仲淹是北宋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也是士大夫群中少有的文武全才。

他十分注重名节,写在《岳阳楼记》里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更是成为宋代士大夫精神风貌的一种新的写照。

范仲淹曾在西北边地抵御西夏入侵先后达四年之久,他治军很有成效,当地有民谣说:“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

这段军旅生活,进入到他的创作中,便有了千古名篇《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遍布词作中的,是荒凉萧瑟的边地景象,是凄凉的号角声声,牧马悲吟,雁归而人不得归,将军和士兵们熬白了头发,滴尽了相思泪,而归家之日仍遥遥无期。

范仲淹虽然有救世之心,然而北宋长久以来的“积贫”、“积弱”,却不是个人能够扭转大局,终究是“天教心愿与身违”。

晏殊

晏殊被誉为“北宋词初祖”“太平宰相”,14岁时就以神童的称号,被赐同进士出身。为官几十载,虽也偶有贬谪,但相比秦观、苏轼等人,实在幸运太多。

晏殊有《珠玉词》三卷流世,存词一百三十余首,几乎都是短小的令词。

晏殊一生到过许多地方,也曾不断品尝到离愁的滋味,因此《珠玉词》中多有写离情相思的词,如《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时穷,只有相思无尽处。

恨别出于恋生,热爱生命的人,才会痛伤离别。

晏殊是理性的诗人,他有悲苦,但从不沉溺,因而读他的词作,总让人生出一种暖意与释然,如这首著名的《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欧阳修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文革新的倡导者。他曾主编《新唐书》,并独立撰写《新五代史》,可谓一代文豪。

在平庸的宋代士大夫群体中,欧阳修是一位十分有个性的张扬者,无论在仕途上,还是在表达个人情感上,他都毫无顾忌,不顾人言,我行我素。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首《蝶恋花》,是欧阳修代言,细致地描摹出了一位上层妇女的闺怨。

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一连使用三个叠字,别具匠心,李清照就曾对此大加赞许。

张先

张先可谓宋代词人中最长寿的一位,卒年89岁。

他一生虽然没有做过高官,然而优游杭州、湖州间,放舟垂钓,吟咏自乐,与歌儿舞女为伍,85岁高龄尚纳了一位小妾,苏轼赠诗说:“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张先流传最广的一首词,是这首《天仙子》: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

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首词还为他赢来“张三影”的称号,“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与另两首词作中的“帘压卷花影”、“堕风絮无影”并称“三影”。

有宋一朝,君臣上下都以能写词为荣,宋人记载里通过写词而得到官爵、受到赏赐的佳话比比皆是。

一些词人更是因名篇佳句传名而成为词林佳话。

除了张先的“张三影郎中”外,还有如: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秦观的“山抹微云秦学士”;

贺铸的“贺梅子”等。

晏几道

晏几道,是晏殊的第七子。由于出身关系,他十多岁时便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可谓赢在起跑线上。

然而宋代的官僚体制是,既给予一些贵族家子弟以相当照顾,同时又对他们加以防备,防止威胁到君王的权力。

因此,与早年富贵公子的生活相比,晏几道出仕后的地位、生活、环境都是一落千丈。

加上晏几道孤高自傲,阅世不深,是一个具有浓厚书生气的贵家没落子弟,处境就更加艰难。

这样的性格与不幸遭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晏几道的创作道路,在他的词作中也便流露出了深沉的忧思。

《小山集》里,多是写他个人的抑郁失意,对往日繁华生活的追忆,和困顿潦倒的愁绪。

晏几道的名篇之一是《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柳永

柳永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位专业词人。

柳永是宋词发展转变过程中的关键性人物,他一方面在慢词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影响深远,另一方面,还发展了词的俚俗性特征,使之更符合市民阶层的审美口味,开创了“俚俗词派”。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柳永有用世的志意,然而一阙《鹤冲天》断了他的仕途,他只能故作放达,以“奉旨填词柳三变”自名。

官场的失意加深了他的痛苦,而这种无法摆脱的痛苦,却也成就了他的歌词。

秦观

作为继柳永之后的慢词大家,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情兼师友,关系密切。政治上的挫折把他们牵连在一起,秦观因此而终生不幸。

然而秦观与苏轼两人的性格却是截然不同,由此写出的词风也便大相径庭。

苏轼是超然的旷达,无论遭受过多少次的贬谪、磨难,他都能始终达然自喜,“一蓑烟雨任平生”。

而秦观,他缺少那样广阔的胸襟与坚定的信念,他的心太敏感,也太单薄,因此,深重的哀愁如同一团阴翳,永远笼罩着他,不得解脱。

他的词作中常流露出一种绝望的哀伤,让人读之仿佛也要肝肠寸断。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彬江幸自绕彬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踏莎行》

王安石

王安石不仅是北宋伟大的政治家,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散文、诗歌都有相当的成就,为后人推崇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最负盛名的词作是《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词人用托古喻今的手法,隐曲地指出北宋王朝太平盛世背后的千疮百孔。

作为一个进步且清醒的政治家,王安石对国家前途命运满含忧虑,然而统治者们却仍沉醉在迷梦中,在管弦声声中,享受着歌舞升平的假象。

狂澜既倒,大厦将倾,北宋王朝的前方,并不平坦。

苏轼

苏轼的到来,在北宋词坛上再度掀起风起云涌的巨变。

苏轼作为革新的主将,他打破了诸多创作的陈规戒律,在词中肆意地抒发自己自由的个性,豪放的情怀,被时人归纳为“以诗为词”的变革。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是苏轼中秋之夜怀念弟弟子由(苏辙)而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更是因其饱蕴着的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给后世无数为离别所苦的人以慰藉。

苏轼曾作了一首《定风波》赠送友人侍妾,词中说“此心安处是吾乡”,其实这也是苏轼一直奉行的人生准则。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苏轼所留给后世人的,岂止是那些境界高远、情怀豪大的诗词,他还教会我们:

在寒风冷雨中,如何豁达乐观,如何“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贺铸

苏轼以后,较为全面承继苏轼作风,并将“诗化”革新推向更深层次的词人,是贺铸。

贺铸生的颇为粗犷,“长七尺,眉目耸拔,面铁色”,人称“贺鬼头”。然而他的词作却写的柔情似水。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青玉案》是一曲追忆理想中美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怅惘凄愁的恋歌。其中寄托着词人仕途坎坷、功业未建的痛苦。

贺铸一生渴望建功立业,然而他生性耿直,每每触怒权贵,因而一直官职卑微,且被东调西遣,不得安定。

他倍感失望,遂在58岁时提前退休隐退,但隐居本非他愿,因而词作中总带着一股郁郁寡欢的愁绪。

周邦彦

周邦彦及其他大晟词人是北宋词坛的终结者。

宋徽宗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新乐修成,朝廷专门设置了大晟府,以区别于掌管旧乐的太常。

这是宋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一大批懂音乐、擅填词的艺术家,被收罗进府中,一时形成了创作风气,后人称他们为“大晟词人”。

大晟词人是御用文人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创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视徽宗的喜恶而转移。生活圈子的狭窄,让他们很难寻求歌词内容方面的突破,朝廷应制的要求也使得作品流于空泛。

除了周邦彦外,鲜有较高的成就。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最优秀的词人,也是大晟词人中最为杰出的一位。

他继柳永、苏轼之后,从歌词内部的声律音韵、结构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改造了北宋词,从而为南宋词人的创作建立起了一套可供寻觅的创作程式——清真词风。

周邦彦生性浪漫疏放,并幸运地遇上了注重个人才华的神宗,早早就脱颖而出,进入仕途。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苏幕遮》

这首词以描写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宋徽宗赵佶

徽宗,是神宗的第十一子。

在位26年间,政治上他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无端发动对外战争;生活上他荒淫奢靡,导致国库的空虚与国力的贫弱,最终招致了国家的灭亡。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徽宗又是一位天分极高的诗人和艺术家。他能诗能词,精通书法,自创“瘦金体”;擅绘画,工花鸟,熟谙音律,长于演奏。

某种程度上,他同李煜一般,明明天才卓著,却偏偏被放到了不适宜的位置上。

靖康二年(1127),他为金人俘虏北上,在荒凉的边地度过了近十年的亡国之君的囚徒生活,绍兴五年卒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宁远一带),终年54岁。

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写亡国愁苦与囚徒凄怨的《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穷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公元1127年,在历史上绵延了167年的北宋王朝正式拉下序幕,金兵的铁蹄踏着中原的寸寸国土,留给南宋一朝的,将是无尽的凄风冷雨!

留给南宋词人们的,是宋词的登峰造极,也是词中满溢着的一腔悲愤,“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更多精彩】

50苏轼: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谁?
  • 答:柳永,他科举屡试不第,就写了一首词,其中有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后来再次考试的的时候,皇帝看到他的试卷,便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于是再次落榜,柳永便自称“奉旨填词”,混迹青楼,专为歌妓填词为生

  • 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
  • 答: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柳永。艺术成就:柳永还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

  • 北宋第一个专力填词的作家是谁?
  • 答:柳永因一首词得罪了皇帝而无法再参加科举考试,别无出路,就更加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在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过着流浪、放荡的生活。他戏谑地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这简直是在向皇帝示威,突出地表现出了他的狂傲的性格。于是他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写词的词人。柳永专力从事作词后...

  • 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是
  • 答: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

  • 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人
  • 答: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约984年—约...

  • 柳永对宋词有什么贡献
  • 答: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大词人。柳词在当时曾广泛流传。1.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2.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还表现在拓展了词...

  • 北宋第一个专业的词作家是()
  • 答: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中国古代文学 简述柳永词题材内容的拓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 答:1.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从内容上来看,柳词...

  • 宋代善于以词表达羁旅行役之苦的著名词作家是谁
  • 答:柳永 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

  • 谁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 谁是北宋第一个专于写词的人
  • 答:2、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祐进士,官...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