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历史例子)

2024-06-02m.verywind.com
历史上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的例子~

公元239年魏帝曹叡病逝于洛阳,和他父亲曹丕一样,也是个短命帝王,时年三十六岁。曹叡病逝后,年仅8岁的曹芳继立为帝,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刚开始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别贬为无实权的太傅,从此曹魏大权尽落于曹爽之手。公元249年,曹芳离开洛阳去祭扫魏明帝的坟墓,其亲信均跟随一起。这时司马懿看准时机,乘机上奏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并带兵控制了整个京城,史称高平陵之变。
当时司马懿为了稳住曹爽,他不断派说客劝曹爽投降,而且司马懿还让蒋济给曹爽带去了一封书信,信中司马懿谈到:只要曹爽交出兵权,就会保住他们的性命,而且可以保证他们的荣华富贵。由于事出突然,曹爽当时也是信以为真,不过曹爽的手下桓范等人并不赞同,他们劝曹爽挟持天子曹芳到许昌,然后向各地发布勤王诏书,同司马懿做殊死决斗,不过当时的曹爽已经全然听不进去这些进言。经过一晚的挣扎后,曹爽还是决定自免其职,跟随魏帝曹芳回京。
在曹爽一行人刚到京城,就被司马懿率兵包围,关进了大牢,再后来,司马懿违背了信中的诺言,以谋反的罪名诛杀了曹爽三族及其党羽。因为司马言而无信,当时朝廷中许多大臣都拒绝和司马氏家族来往。司马懿得到权利后,他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甚至在关键时候可以出卖朋友,这是司马懿的可怕之处,也是西晋王朝的起家之路。
公元266年,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晋,我们都知道晋王朝是一个短命王朝,在司马炎称帝后不久,就爆发了历史上有名的“八王之乱”,此次动乱前后延续了16年之久,到最后,这八王之中的七个都死了,只剩下一个东海王司马越,他毒死了晋惠帝,另立其弟司马炽,这就是历史上的晋怀帝。
八王之乱给中原带来了一场大灾难,当时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乱华时期。在这期间,汉族文化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当时汉人死伤无数,这一时期也是汉族人民的屈辱历史。
公元420年刘裕废晋自立,建国宋,史称南朝宋,是为宋武帝, 东晋至此灭亡。晋朝作为一个被灭亡的中原政权,其亡国程度犹如北宋的“靖康之耻”,刘裕篡位后,对司马家族进行了大量的屠杀,据传当时只要跟司马氏沾边的皇族子弟无一幸免,司马家族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灭族的皇族。

扩展资料: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介绍:
1、表达意思: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2、出处:出自《孟子》中的一篇《孟子·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商汤伐夏桀,夏桀失道寡助,商汤得道多助
2.周武王姬发伐商纣,商纣王失道寡助
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失道寡助,陈胜和吴广得道多助
4.隋末杨广无道,各地农民起义,瓦岗军得道多助
5.瓦岗军首领失道寡助,英雄豪杰纷纷投靠得道多助的李渊(唐)
6.元顺帝无道,朱元璋率领的红巾军得道多助
7.二战期间,德意日三国失道寡助,中美英等抗战国得道多助
8.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得道多助,国民党失道寡助

商朝的暴君殷纣王,周幽王…………可以在百度上直接搜到的…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就是啊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