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郑板桥有哪些著名的诗文?急求!!!!!! 急求郑板桥的简介!!!

2024-06-02m.verywind.com
郑板桥有哪些著名的诗文?急求!!!!!!~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笋竹二首
(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郑板桥词集

石头城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
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山
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
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
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桃叶渡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烟软梨
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假
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劳劳亭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江上征帆,
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马
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莫愁湖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前殿金
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桃
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长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细雨饧
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淮水
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台城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老蔓藏
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有人牧马,城头吹起 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再
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胭脂井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拾橡瑶
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清
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高座寺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鸦噪松
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青
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孝陵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翁仲衣
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

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蛋
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方景两先生庙

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竹杖麻
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十
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

宏光

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后来狂客。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燕子衔
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

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国
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

郑板桥的简介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一、读书、教书 郑燮(1693--1766),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他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苏州阊门迁居兴化城内 至汪头,至郑板桥已是第十四代。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 郑板桥故居 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三岁时,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岁又失去继母郑夫人。乳母 费氏是一位善良、勤劳、朴真的劳动妇女,给了郑板桥悉心周到的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成了郑板桥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十六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 填词。大约在二十岁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岁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郑板桥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二十六岁至真州 之江村设熟教书。三十岁,父亲去世,此时板桥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诗,慨叹郑生三十无一营” 二、卖画扬州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三十三岁,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 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三十五岁,客于通州。 三十六岁,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 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三、中举人、进士及宦游 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诗。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现焦山别峰庵有郑板桥手书木刻 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岁,在北京,参加礼部会试,中贡士,五月,于太和殿前丹墀参加殿试,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进士,为赐进士出身”,特作>并题诗曰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737年,四十五岁, 滞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图仕进,未果,南归扬州.得江西程羽宸资助,娶饶氏。乳母费氏卒。1739年,四十七岁,作七律四首赠淮南监运使虞见曾。1740年, 四十八岁,为董伟业>作序。1741年,四十九岁,入京,侯补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礼诚款待。 四、作吏山东 郑板桥五十岁时,即1742年春天,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1743年,五十一岁,将>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饶氏生子。郑板桥宰范期间,重视农桑,体察民情、兴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岁,自范县调署潍县。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潍县原本繁华大邑,然自是年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 重要内容,他开仓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饥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轮,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叹系之,作>。1748年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之。秋大熟,潍县灾情 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纪其事。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秋末,书>。1751年,海水溢,板桥至潍县北边 禹王台勘灾。 郑板桥作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时能体恤平民和小商贩,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们的利益,板桥宰潍期间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 深得百姓拥戴。 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1747年,满洲正黄旗人、侍讲学士德保主试山东,板桥同在试院,相与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柬封书画史”。1749年,五十七岁,饶氏所生之子又于兴化 病殁。与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园。重订>、>、>,并手写付梓。1750年撰>。。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状元桥,作>。1751年, 五十九岁,作>横幅。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撰>。在>和>里,板桥力劝潍县绅民修文洁行”,在潍且百姓间产生了 相当大的影响。同年,与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在潍县任上著述颇多,其>四十首尤为脍炙人口。 五、再次卖画扬州 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 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 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 亭,往来山阴道上。1757年,六十五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 极多,流传极广。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郑墨之子鄣田嗣。 画 郑板桥善画竹、兰、石、松、菊等,而以体貌疏朗、风格劲健的兰竹最为著称。他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 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板桥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板桥画兰,多为山野之兰,以重墨草书之笔,尽写 兰之烂漫天性。板桥画石,骨法用笔,先勾出石的外貌轮廓,有时配以兰竹,极为协调统一。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广大知识分子, 劳动人民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 郑板桥画扇 相传,清朝的郑板桥在晚年时,曾在潍县当县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赶集,见一卖扇的老太太守着一堆无人问津的扇子发呆。郑板桥赶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见扇面素白如雪,无字无画,眼下又错过了用扇子的季节,自然也就没有人来买了。郑板桥在询问的过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贫困,决定帮助她。于是,郑板桥向一家商铺借来了笔、墨、砚台,挥笔泼墨。只见冉冉青竹、吐香幽兰、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飞到扇面上,又配上诗行款式,使扇面诗画相映成趣。周围的看客争相购买,不一会儿功夫,一堆扇子便销售一空

念奴娇

郑板桥

其一 ⊙ 石头城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注释】

欧刀吴斧:《后汉书.虞诩传》,“宁卧欧刀,以示远近。”欧刀,行刑的刀。
吴斧指吴刚砍桂树的斧。
风利何曾泊:据《晋书.王浚传》,晋帝要浚到秣陵后受王浑调度,船过秣陵,
浚指着船帆对王浑的信使说“风利不得泊也”,自管下金陵抢功去了。

其二 ⊙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 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注释】

公瑾伯符:周瑜和孙策的字。
炎刘:指汉家朝廷。汉尚火德,故称炎。
老魅:指曹操。

其三 ⊙ 桃叶渡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
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
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注释】

管领春风:韦康赠薛涛诗,“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夷光:西施的别名。
倾城哲:《诗经.大雅.瞻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其四 ⊙ 劳劳亭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
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 。
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
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
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
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
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注释】

:把人折磨,令之愁怨。黄庭坚《宴桃源.书赵伯充家小姬领巾》,“天气
把人 ,落絮游丝时候。”

其五 ⊙ 莫愁湖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
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
前殿金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
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
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
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其六 ⊙ 长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
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
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
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 。
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
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注释】

饧箫:卖麦芽糖的人吹的箫。
缲车:即缫车,缫丝工具。明清江南文人诗词中,此词屡有出现,但是今天的选
集之类的书中的解释,什么“有轮可转”等等,都在闭眼浑说,因此这里要多写
几句。兄弟查过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内有缫车图),并和亲眼见过手工
缫车的前辈对证过。所谓的“轮”,其实是两个相同的竹木长方形框架,可以绕
着它们共同的、垂直于长边的中轴线旋转。缫丝时,把十来个茧放进沸水锅中,
用竹片搅拌。等丝头出来后,把两个框架撑开,接上丝头,再转动它们,丝就慢
慢地绕上了框架的短边。收丝时,把框架合拢,绕过框架的周长变短,就可以很
容易地把丝取下来。要真是个轮子,取丝要麻烦多了。这一段和欣赏诗词没什麽
大关系,只是一说到江南旧景,兄弟就有点口无遮拦∶-)。

其七 ⊙ 台城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
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
有人牧马,城头吹起 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
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
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注释】

再曰荷荷:梁武帝晚年信佛吃素,侯景兵乱,宫内食尽,武帝索蜜不得,曰“荷
荷”〔此处为怨恨声〕而卒。
跏趺:结跏趺坐的简称,僧人修禅时把脚掌搭在大腿上的坐法。

其八 ⊙ 胭脂井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
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
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
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
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
清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
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注释】

迷楼:隋炀帝在扬州建迷楼储美女淫乐。
萧娘:隋炀帝的皇后。据野史,炀帝曾夺宇文化及的爱妾沙夫人,宇文化及弑帝
后,淫萧后以报复。

其九 ⊙ 高座寺

暮云明灭,望破楼隐隐,卧钟残院。
院外青山千万叠,阶下流泉清浅。
鸦噪松廊,鼠翻经匣,僧与孤云远。
空梁蛇脱,旧巢无复归燕。

可怜六代兴亡,生公宝志,绝不关恩怨。
手种菩提心剑戟,先堕释迦轮转。
青史讥弹,传灯笑柄,枉作骑墙汉。
恒沙无量,人间劫数自短。

【注释】

生公宝志:生公,六朝时高僧,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之称。宝志,齐武帝
时高僧。武帝将其收付狱中,旦日又见游行市里,既而检校,则犹在狱中。

其十 ⊙ 孝陵

东南王气,扫偏安旧习,江山整肃。
老桧苍松盘寝殿,夜夜蛟龙来宿。
翁仲衣冠,狮麟头角,静锁苔痕绿。
斜阳断碣,几人系马而读。

闻说物换星移,神山风雨,夜半幽灵哭。
不记当年开国日,元主泥人泪簇。
蛋壳乾坤,丸泥世界,疾卷如风烛残。
老僧山畔,烹泉只取一掬。

其十一 ⊙ 方景两先生庙

乾坤欹侧,藉豪英几辈,半空撑住。
千古龙逢源不死,七窍比干肺腑。
竹杖麻衣,朱袍白刃,朴拙为艰苦。
信心而出,自家不解何故。

也知稷契皋夔,闳颠散适,岳降维申甫。
彼自承平吾破裂,题目原非一路。
十族全诛,皮囊万段,魂魄雄而武。
世间鼠辈,如何妆得老虎!

【注释】

闳颠散适:这个“散”,指的就是西周老臣散宜生。
岳降维申甫:《诗经.大雅.嵩高》,“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其十二 ⊙ 宏光

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后来狂客。
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
燕子衔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
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

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
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
国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
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

【注释】

宏光:南明福王的年号。应为“弘光”,避乾隆(弘历帝)讳而改。
马阮、高刘:“马阮”指宦官马士英、阮大铖。福王时分淮扬为四镇,令高杰、
刘泽清、黄得功和刘良佐统领。孔尚任一曲《桃花扇》,把这几个人如何误国、
如何投敌,唱得天下尽知。
隆万:隆庆,明穆宗的年号;万历,明神宗的年号。

竹石
清·郑板桥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清·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效李艾山前辈体
(清)郑板桥
秋风何自寻,寻入竹梧里;
一片梧阴,何处秋声起?

和学使者于殿元枉赠之作
(清)郑板桥
十载杨州作画师,长将赭墨代胭脂。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篱竹
(清)郑板桥
一片绿阴如洗,护竹何劳荆杞?
仍将竹作芭篱,求人不如求已。


(清)郑板桥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满庭除,洒然照新绿。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绿,
莫被风吹散,玲珑碎空玉。


(清)郑板桥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题画
(清)郑板桥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满堂皆君子之风,万古对青苍翠色。
有兰有竹有石,有节有香有骨,
任他逆风严霜,自有春风消息。

题画
(清)郑板桥
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
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

题画
(清)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笋竹二首
(清)郑板桥

江南鲜笋趁鲥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分付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摊书。
笋菜沿江二月新,家家厨房剥春筠,
此身愿辟千丝篾,织就湘帘护美人。

题画
(清)郑板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竿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题画
(清)郑板桥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
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题画
(清)郑板桥
画根竹枝扦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虽然一尺让他高,来年看我掀天力。

郑板桥名郑燮,字克柔板桥。他出生于江苏兴代一个穷苦塾师家庭,自小丧母,家境清贫,其父取尚书洪范中的“燮友克”之意,冀望他成为随和的人。他家仅有屋两间,坐落于县城东面的古板桥西。护城河水流清澈,人们用木板铺成一座桥,即称板桥。郑燮长大后,在朋友们的资助下读了一些书,又刻苦自学,终成奇才。他忘不了这座桥,也忘 不了在桥头观赏景色而流连忘返的时刻,便给自己取号为“板桥道人”。他的号流传广远,本名倒不为人知了。

《郑板桥自叙》云;“父立庵先生,以文章品行为士先,教授生徒数百辈,皆成就。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十六岁以前,有一段在真州(今江苏仪征)毛家桥读书的经历。大约在十六岁,随邑人陆震(字种园)学作词。陆是兴代有名的词家,人品、学识出众,板桥后来诗词和品学的成就,受陆影响甚大。约二十五六岁,因娶妻有了子女,再加父亲年,不得不从此担负起一家生计,遂设塾于真州之江村(又称西村)。三四年的教馆生涯,使诗人对江村其地和那里的民众,以及教读之外的生活产生了特殊的感情。诗人深爱这里的湖光山色,和这里的文土地,老农、酒家、道士等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离去后常常想念这里,甚至有在此度过晚年的设想。板桥这时生活十分拮据,弄到几乎难以糊口的地步。关于这段生活的窘况,他三十岁时作的(七歌)里有真实、动人的记录。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三十三岁,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及其门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此期谙,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三十五岁,客于通州。三十六岁,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在扬州十载,结识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郑板桥五十岁时,即1742年春天,为范县令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1743年,五十一岁,《道情十首》几经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为上元司徒文膏。1744年,妾饶氏生子。郑板桥宰范期间,重视农桑,体民情、与民休息,百姓安居乐业。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岁,自范县调署潍县。是年山东大饥,人相食。潍县原本繁华大邑,然处是年灾荒连年,救灾便成了郑板桥主持潍县政事的一项重要内容,他开他赈货,令民具领券供给,又大兴工役,修城筑池,招远近民就食赴工,邑中大户开厂煮粥轮食之。尽封积粟之家,活万余人。秋以收,捐廉代输,尽毁借条,活民无算。潍县饥民出关觅食,板桥感吧系之,作《逃荒行》。1748年大学士高斌和都御史刘统勋为特使到山东放赈,板桥随之。秋大熟,潍县灾情渐趋缓解,饥民也由关外络绎返乡,板桥作还家行纪其事。为防水浸寇扰,捐资倡众大修潍县城墙。秋末,书《修潍县城记》。1751年,海水溢,板桥至潍县北边王台勘灾。郑板桥做官意在“得志则泽加于民”,因而他理政时能体恤平民和小商贩,改革弊政,并从法令上、措施上维护他们的利益,板桥宰潍期间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深得百姓拥戴。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1747年,满洲正黄旗人、侍讲学士德保主试山东,板桥同在试院,相与唱和,1748年,乾隆出巡山东。郑板桥为书画史,参与筹备,布置天子登泰山诸事,卧泰山绝顶四十余日,常以此自豪,镌一印章云:“乾隆柬封书画史”。1749年,五十七岁,饶氏所生之子又于兴化病殁。与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园。重订《家书》、《诗钞》、《词钞》,并手写付辞。1750年撰《板桥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状元桥,作《文昌祠记》。1751年,五十九岁,作《难得糊涂》横幅。1752年,主持修潍县《城隍庙碑记》。在文昌祠记和城隍庙碑记里,板桥力劝潍县童生韩镐论文,并作行书七言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瓣二月花。”郑板桥在涨县任上著述颇多,其《潍县竹枝词》四十首为脍炙人口。

郑板桥为“扬州信怪”之首。一幅“墨竹图”和“难得糊涂”的书法,将其“怪”彰显得淋漓尽致。“墨竹图”中,翠竹分两组纵列,上下顶天立地,犹似散乱的篱笆,此是画竹之大忌民。满纸竹竿与竹节,仅寥寥几丛竹叶,可他在竹竿的空隙处又穿插了数行题跋,倒使得画面疏密有致,陡现出一派新奇。他的绘画清朗峭拔,苍劲潇洒,虚实得当,有气冲霄汉之感。而“难得糊涂”的书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遒劲,沉雄诡,将真、草、隶、融于一炉,自称“六分半书”,指的是不八分,另一分半乃行楷、法、画意,有自我解嘲之意。据说,他在街上看到几个小孩子玩耍倒铁钉、抓石子游戏,用铁钉石子摆玩,郑板桥望之入神,反复玩味,将其意韵化入字体中。他的书法与笔画中间颇有铁钉横斜、乱石铺街的味道,人们又称郑板桥的字是“乱石铺街”体。从郑板桥的字画中可体味出他狂放不羁的姿态,惊世骇俗的精神,愤懑痛苦的内心。

郑板桥的诗歌亦为一绝,有一些诗词与道 情至今仍在民间流传。他六十三岁时作客如皋,寄居不汪氏文园,写的一篇《板桥自序》里谈到,他甚为推崇杜甫的诗歌,“板桥无不细读”,“一首可值千金”。而且,他以为,“忧国忧民,是天地万物之事”,“关心民间疾苦应是诗中重要主题。他诗歌中的《逃荒行》、《还家行》、《悍吏》等篇,也确实可以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及白居易的《卖炭翁》相比美,那些诗反映了农民的悲惨命运与痛苦的生活,体现了诗人的同情悲悯之心。当时山东各地发生严重灾荒,可繁重的苛捐杂税仍是不见减免,农民们卖儿鬻妻,逃荒要饭,惨不忍睹。郑板桥作为地方官吏,觉得有责任向同僚及上司呼吁,谁想到反而横遭诬陷。在当时以阿谀逢迎为风气的黑暗官场,郑板桥的性格又成为一“怪”了。

郑板桥家书也非常精彩。他的书信自称“共百数十通,”但散佚约有一半以上,“及今搜检,只存五十五通”了。这些书信,可以说是流露着真性情的精美散文,亲切平易耐人体味,随手写来,绝不矫饰,颇有自然质朴之美,也是这位文化大师的心灵独白。人们如今常 评论他的“难得糊涂”哲学,以为是不执著其中,任其自然。殊不知,谤也是一种思想困惑与矛盾。他所处的康乾盛世,实质上接近封建社末世,已有大厦欲颓之势,郑板桥敏感 地看到了这一点。他忧国忧民而又充满无奈,无力挽救时艰,尤其是他的思想难以突破旧的传统道德文化的桎梏,只能在些迷圈中徘徊,就必然造成了痛苦、复杂与分裂的文化人格,这是他怪诞的深刻缘由。

本书诗文卷全部先自《四库全书·部郑板桥全集》影印本,其题图诗、词与本书《诗文卷》之文多有出入,些非为疏忽所致。古人多有一诗写就稍后删改之例,郑板桥书画中亦多些作,《郑板桥全集·刻诗序》亦明言之,故两存之。

曹惠民 乙酉年冬

  • 郑板桥的诗句有哪些?
  • 答:郑板桥的诗句有哪些? 谢谢辛苦了... 谢谢辛苦了 展开  我来答 12个回答 #热议# 公司那些设施可以提高员工幸福感? 百度网友678b01977 2005-11-04 · TA获得超过21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展开全部 郑板桥诗集 念奴娇 郑板桥 其一⊙ 石头...

  • 郑燮的诗有哪些
  • 答: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清扬州府兴化县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著名的书画家和文学家,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著有《郑板桥集》。郑板桥的诗 1、《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来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

  • 谁知道有关郑板桥的诗句、语句和郑板桥写的诗?
  • 答: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自述幼年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其诵书,时常入忘我之境,“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下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 郑燮最著名的5首诗
  • 答:郑燮最著名的5首诗有《竹石》、《山中雪后》、《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墨竹图题诗》、《新竹》、《咏芭蕉》。郑燮的《竹石》是一首题画诗。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充分表现了劲竹顽强的生命力和刚毅的性格。《山中雪后》写山中大雪后初晴的清晨所见,诗人借此诗作托...

  • 郑燮十首有名的诗
  • 答:郑燮十首有名的诗:题画竹、 竹石、山中雪后 、新竹 、满江红·思家、题画兰、咏梧桐 、泜水、念奴娇·胭脂井、念奴娇·石头城。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

  • 郑板桥最著名的几首诗是什么?
  • 答: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

  • 郑板桥的诗 有哪些?
  • 答: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虽老来得子,可从来不溺爱,病危时他把儿子叫到床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儿子不敢违背,勉强答应,但他不会做,郑板桥命他去请教厨师。儿子费了九牛二虎之...

  • 郑板桥所写的诗有哪些?
  • 答:二、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xiè ),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今山东潍坊)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

  • 郑板桥的诗词名句
  • 答:【16】: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郑板桥 【17】: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郑板桥 《画竹诗》【18】: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郑板桥 【19】: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 ...

  • 郑板桥的诗作 郑板桥的诗作有哪些
  • 答:郑板桥的诗作有《村居》《兰》《道情》《题画兰》《竹枝词》等。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原名郑燮,人称板桥先生。郑板桥的诗书画,世称“三绝”,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等。郑板桥的诗作欣赏 《村居》雾树溟潆叫乱鸦,湿云初变早来霞。东风已绿先春草,...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