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024-06-01m.verywind.com
如何理解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20世纪初期,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缔造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孙中山的英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今天,我们祖国各地有许多以“中山”命名的市、街道、公园、学校。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家的崇敬和怀念。

探索救国之路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1866年11月12日,他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

香山县在富饶秀丽的珠江三角洲南部,北通广州,南达港澳,交通十分便利。这里是最早遭受西方殖民者侵扰的地区,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林则徐曾亲自领兵驻扎香山县;关天培在香山县辖属的磨刀洋痛击英国军舰;香山县有不少群众参加过太平军;就在孙中山诞生的前两年,这里发生了袁亚兴领导的反清暴动。这块“现代思潮汇注之区”①,对孙中山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童年时代的孙中山砍过柴,插过秧,放过牛,对农民的痛苦和愿望,有较深刻的了解。有一天,他亲眼看见清朝官兵到村里来办案,乘机诬陷良人,抢劫邻居,气愤地说:“官兵简直是强盗。”孙中山还为姐姐缠足痛苦而流泪。他认为“女子把两脚毁伤实在是毫无道理的”。正是从这些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黑暗现象和摧残妇女的封建陋习中,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

孙中山10岁进私塾读书。他不满意整天背书的传统封建教育方式,大胆地向老师提出:“我来读书是为识字明理的,整天老是糊里糊涂地死背书,有什么用?”村里有个老人叫冯爽观,参加过太平军。孙中山最爱听这位老人讲太平天国革命的故事。清朝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太平天国的英雄形象,深深地刻印在孙中山幼小的心灵里。他称赞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自命是洪秀全第二。后来,孙中山离开家乡,到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读书,开始接触到西学。他特别爱读华盛顿、林肯等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传记,从而对欧美民族民主革命家推崇敬仰,并产生了效法的念头。在香港读书期间,孙中山广交立志救国的朋友。他同陈少白、尤少纨、杨鹤龄关系最为密切。他们一起抨击清朝黑暗的统治,纵论天下大事,倡言革命。

孙中山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以行医为掩护,宣传“勿敬朝廷,尽心爱国”,发展革命力量。清朝广东水师统带程璧光就是接受了孙中山的教诲,投奔革命营垒的。那时候,孙中山虽然具有了一些革命思想,但还没有成长为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受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影响,他幻想依靠统治阶级上层人物变法改革。使国家富强起来。1894年春天,孙中山在故乡闭门10多天,草拟出长达8000多字的《上李鸿章书》。书中建议政府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榜样,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工业、农业和商业;改革教育制度和选拔人才制度,使“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同年夏天,孙中山邀挚友陆皓东去天津,求见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可是,李鸿章拒而不见。

上书受挫教育了孙中山,使他认识到用和平改良的办法挽救中国是徒劳无功的。不久,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了。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举国震惊,民心激愤。孙中山决心进行革命,推翻腐朽的清朝封建统治,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创建兴中会

1894年秋天,孙中山怀着远大的革命理想,从上海经日本,再度来到檀香山,联络华侨,宣传反清革命思想。同年11月,他动员20多名爱国侨胞,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孙中山亲自起草了《兴中会章程》。在章程中,他精辟地分析了中国面临的严重危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他愤怒地谴责清朝封建统治者,“因循苟且,粉饰虚张”,“蒙昧无知,鲜能远虑”,“乃以庸奴误国,茶毒苍生”。他公开声明:“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加入兴中会,必须填写入会盟书,由孙中山带领,举行秘密宣誓的仪式。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这个誓词,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目标,从而吹响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声嘹亮的号角。
兴中会成立后,在“振兴中华”的旗帜下,很快团结了数千人。孙中山积极开展筹款,联络会党和新军的工作,准备发动武装起义。他派陆皓东等人到广州建立革命机关,计划在1895年重阳节,炸毁两广总督署,以“除暴安良”为口号,举行起义。但是,由于革命营垒内部步调不齐,谋事不密,被清政府察觉,这次起义还没有正式发动,就遭到了清政府的血腥镇压。陆皓东等不幸被捕,壮烈牺牲。孙中山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失败了。但是,以此为起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正式打出了武装革命的旗帜。

由于清政府下令通缉孙中山。孙中山断发改装,流亡国外。他赴日、美、英各国考察社会情况,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壮大组织,准备再举义旗。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流亡西安。孙中山认为机会来了。他派史坚如、郑士良等到惠州、广州发动起义。他奔走于日本、香港、新加坡之间,具体筹划起义事务。惠州起义声势浩大,起义之初,势如破竹,一度发展到两万多人。但由于敌众我寡,再加上日本帝国主义的破坏,起义军血战半个月,最后弹尽粮绝,又失败了。

成立同盟会

从1901年到1904年,孙中山不辞辛劳,奔走于各国之间,发表演说,撰写文章,宣传革命,募捐筹款,得到爱国华侨的广泛支持。1905年夏,孙中山在欧洲听到国内和东京反清革命活动蓬勃发展的信息,十分兴奋,决定前往日本,以便把各种革命力量联合起来。

当时,中国留学生荟萃日本东京。国内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的骨干分子,为躲避清政府的搜捕,也先后流亡到日本东京。孙中山满怀热情地向他们陈述各省分散起义的弊病,指出:“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②提议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赞同。1905年8月,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伺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会上,孙中山当选为总理,建立了领导机构,决定创办《民报》,作为宣传革命的刊物。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不到一年时间,海内外会员迅速扩展到10000人以上,“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里,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③

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在日本东京正式发行。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昙花一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在同盟会领导下,革命形势风起云涌。从1907年至1911年,革命党人连续不断地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屡败屡起,斗志不衰。终于在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武昌起义,并一举成功,夺取了武汉三镇。武昌起义后,仅一个多月的光景,全国半数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清政府土崩瓦解了。

1911年12月,各省代表集会南京,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诞生了。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订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居住、出版、言论、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弹劾总统的权力。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看到清政府难以继续维持,就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选中袁世凯,作为它们新的走狗。帝国主义鼓吹中国局势非袁世凯不能收拾,要求清政府起用袁世凯。清政府被迫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掌握军政大权,以镇压革命军。

袁世凯掌权后,一面利用革命党人的软弱,采用欺骗手段,派人南下和谈,争取当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另一方面采取强硬手段,压迫清朝皇室,逼清帝退位。

孙中山没能识破袁世凯的诡计。他曾经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遵守临时约法,可以把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由袁世凯继任。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软弱,由于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这次革命的果实,被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势力窃去了。辛亥革命只赶跑了一个封建皇帝,却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充分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分析孙中山个人的时候(分析别的历史人物也一样),要注意:
1:孙中山先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受当时的时代束缚。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要求人家,也不能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标准去衡量他。
2、孙中山先生推翻的封建专制制度,并不是封建制度整体。封建制度是随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消失而彻底消失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封建专制制度灭亡了,但是中国的封建势力仍然在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1952年,中国才完全了土地改革。


1)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在1905年成立了同盟会,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发表了同盟会纲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5)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积极斗争,他相继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等并发表了《讨袁宣言》、《第二次讨袁宣言》和《讨逆宣言》。
6)积极与共产党合作,并在1924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接受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7)创办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人才。
8)扶病北上,领导国民会议运动。
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由于和袁世凯妥协,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又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在五四运动中没有看到无产阶级工人的力量。而把五四的成功归功与资产阶级。
总之孙中山他推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分析孙中山个人的时候(分析别的历史人物也一样),要注意:
1:孙中山先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受当时的时代束缚。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标准去要求人家,也不能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标准去衡量他。
2、孙中山先生推翻的封建专制制度,并不是封建制度整体。封建制度是随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消失而彻底消失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封建专制制度灭亡了,但是中国的封建势力仍然在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1952年,中国才完全了土地改革。

1)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并在1905年成立了同盟会,它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发表了同盟会纲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5)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积极斗争,他相继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等并发表了《讨袁宣言》、《第二次讨袁宣言》和《讨逆宣言》。
6)积极与共产党合作,并在1924年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接受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7)创办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人才。
8)扶病北上,领导国民会议运动。
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由于和袁世凯妥协,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又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在五四运动中没有看到无产阶级工人的力量。而把五四的成功归功与资产阶级。
总之孙中山他推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 答:他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孙中山是怎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国同盟会和三民主义又是怎样一回事呢?这就要从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开始说起。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名文,号逸仙,旅居日本,从事...

  • 中山先生指的是哪位革命先行者?
  • 答: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

  • 为什么说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
  • 答: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维新变法的失败和随之发生的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的入侵,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社会各阶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推翻清政府。于是,孙中山倡导的反清革命迅速地发展成为广泛的社会运动。20世纪初年,一批公开或秘密反清的革命小团体在...

  • 孙中山对近代史的意义,?
  • 答: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2、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3...

  • 为什么说孙中山是革命的先行者
  • 答: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缔造了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为什么说孙中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人?
  • 答:因为他是第一个举起反专制的旗帜

  • 为什么说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 答:他动摇了清廷的统治基础。孙中山带领的是中国资产阶级,起先其实大部分是做着富国强兵梦想的学生和留学生,而这些人基本是清廷末年的小地主和小资产阶层。至于说民主革命,应该是孙中山提出了五权分立的政治纲领。至于说先行者,当然意思是你只能是先行者,决定因素还是由于有共产党的领导嘛?

  • 如何评价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 答:毫无疑问,孙中山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的最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近代民族主义革命的开拓者。孙中山先生毕生坚持“民主”“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理念,坚持三民主义救中国的信念与理想,而其领导的“辛亥革命”也同样也是坚持“三民主义”为核心理念。孙中山先生通过其领导的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

  •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什么人?
  • 答:孙中山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伟大的民族英雄,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广府人。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

  • 谁被称为中国近代革命的先行者为蜼的清朝的方封建统治 ,他进行了哪 ...
  • 答: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生于广东...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