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卫灵公第十五第六章原文及翻译

2024-06-02m.verywind.com
~

卫灵公第十五第六章原文及翻译如下: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译文】

子张问自己的行为怎样才能正确。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动恭敬踏实,即使是到了蒙昧落后的地方也能行得通。说话不诚实守信,行动不真诚敬慎,就是在本乡本土又怎么能行得通呢?站着,就好像看见‘忠信笃敬’几个字在眼前;坐车,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可在车前的横木上。这样就到哪都行得通。”

子张把这句话写在自己的衣带上。

【解读】

一句话,做人要诚实,诚实到哪里都会通行,无论文明与否,这与人的本性相关。但做到这一点又是何其难啊。而子张为很好地践行这个道理,便把这句话记在了自己的大带上,随时提醒自己不要忘记。

看来忠信笃敬是人的本性渴求的品质,无论文明与否、环境大小,所有的人都会希望被人以此对待,遵循人的本性需求,就会通行无阻。

拓展知识:卫灵公

卫灵公(前540年—前493年),姬姓,名元,春秋时期卫国第二十八代国君,前534年—前493年在位。因多猜忌且脾气暴躁留下不好的史学评价。但其擅长识人,知人善任,也正是他提拔的三个大臣孔圉、祝鮀、王孙贾的合作,才使卫国的国家机器运行正常。

轶事典故

定公七年,北宫氏因”平乱“之功势力越来越大,灵公几不能制,故灵公与齐景公密谋,先派北宫结聘齐(其时北宫喜已卒,谥贞子,北宫结为家族长),再让齐景公寻隙把北宫结抓起来并出兵侵卫,灵公把责任推到北宫结身上,趁机削弱北宫氏的势力,然后再和齐景公盟约让其退兵。

既解决了北宫氏尾大不掉的问题又不使其他大臣起疑心,同时还加强了与齐国的关系,可谓一石三鸟。



  •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中个别句子翻译
  • 答:1.贪财的人为财而死,重义轻生的人为名而献身,矜夸而贪图权势的人为争权而丧生,平民百姓则贪生而恶死 2.像这样的人如果名声埋没得不到称扬,多么可惜啊!

  • 论语翻译及延伸解读(十五)—卫灵公篇
  • 答:论语卫灵公篇的智慧与实践 卫灵公向孔子请教军事策略,孔子却以礼乐祭祀之道回应,揭示了他以和平与秩序治理国家的理念。老子的“师之所处,荆棘生焉”揭示了战争的破坏性,而孔子在陈国的困境中,他教诲子路,即使面临困境,君子也要坚守道义,坚持仁德。孔子强调学问的真谛在于融会贯通,而非单纯的...

  • 论语卫灵公篇原文及翻译解读
  • 答:论语卫灵公篇原文及翻译解读具体如下:子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孔子说: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有关作战的兵阵之事,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还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1、对于战争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孔子对于...

  •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是什么意思
  • 答:大概意思是: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宿不睡觉的去思考问题。可是这样做并没有任何好处,还不如去学习。这句话的出处是《论语》,是弟子们记录孔子和弟子的言论。这句话的选自《卫灵公篇》,全文讲述的内容有很多。而这句话主要是用来教导,告诉他们只会思考是没有用处的,学习也很重要。而只思考不学习...

  • 求名言警句100~150字的,越多越好
  • 答:1、君子贞而不谅。——《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译文:孔子说:“君子能够坚守正道,而不是不顾是非的去讲究信用。”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译文:说话一定要坚守信用,说道的事情,一定要能够做到。行动起来,一定要坚决果断。3、轻誉者失实,轻许者失言。——《刍言》译文:...

  •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有感
  • 答:      孔子在卫国待了很久,直到卫灵公去世。说实话,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真没有多少可以容身之处。各个国家似乎都是一样的状态,就像传染一样,都是奸佞的重臣把持国政,国君势单力薄。        而孔子要推行的仁政是帝王之才方可,没有一个...

  •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10:最好的道场在人间
  • 答:《论语·卫灵公第十五》10:最好的道场在人间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子贡问成仁的方法。先生说:“想要提高做事的效率,一定先改善做事的工具。居住在相应的邦国,奉事相应邦国大夫中的贤者,与相应邦国士中的仁者为友。”孔子...

  • 初中课文论语十二则
  • 答:如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文言文
  • 答:1. 史记孔子世家原文及翻译 孔子于是去到卫国,寄居在子路的妻兄颜浊邹家。 卫灵公问孔子:“在鲁国得俸禄多少?”孔子回答说:“俸禄粮食六万。”卫国人也致送粮食六万。 过了不久,有人向卫灵公说孔子的坏话。卫灵公派大夫公孙余假频繁出入孔子住所。 孔子害怕得罪卫灵公,居住了十个月,离开卫国.孔子打算前往陈...

  • 《论语·卫灵公篇》15.36~15.38
  • 答:《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篇第36-38章 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15.37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原句译文 15.36 孔子说:“遇到可以实践仁道的机会,对老师也不必谦让。”15.37 孔子说:“君子讲大信,而不拘泥于守小信。”15.38 孔子说...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