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浅谈王崧舟老师《爱莲说》的教学方法

2024-06-07m.verywind.com
~   古人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每一位老师的天职。今观王崧舟老师《爱莲说》的教学视频,他把“传道”,“授业”,“解惑”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这堂阅读课不愧是经典之作,独具匠心,课堂充满了诗情画意。

  一    传道与授业的统一

传道是什么?就是传授道德、道义,就是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

授业呢,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虽然是两个方面,但又是不能分割的整体,比如这堂课是从认识花开始的,首先是“菊花”,谁喜欢“菊花”,把学生带到教学情境中来,然后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读陶渊明爱菊的诗句,“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以读代讲,使学生体会到了菊花的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陶渊明爱菊爱到骨子里,有诗为证:“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陶渊明认为食菊能长寿,可是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腐败,辞官过着隐逸的生活。有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时“菊花”象征“隐逸”,通过教学,学生受到了怎样做人的教育,学习到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紧接着让学生谈谈对牡丹的认识,用唐朝大诗人刘禹锡的诗句来引入下面的学习,“唯有牡丹争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引导学生研读诗句,重点理解“争”“动”,师生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者的引导作用。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让学生体会“狂”,唐朝人爱牡丹达到“狂”的地步,种牡丹发大财,使牡丹成了“摇钱树”“聚宝盆”,所以,牡丹象征了什么?象征富贵,你们还爱牡丹吗?同学们沉默了,这时,王崧舟老师及时点拨:“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追求富贵有错吗”,没错,这一点犹如画龙点睛之妙,使学生豁然开朗,这一过程使学生强化了象征的写作手法,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受到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传道”与“授业”达到了统一。

  二 “解惑” 突破难点,“传道”得到升华

认识菊花隐逸之美和牡丹的富贵之美,这是王崧舟老师的精心设计,为进一步阅读《爱莲说》打下了铺垫,创设了情境,使下面的教学水到渠成。

  通过研读课文,学生发现了疑惑,《爱莲说》明明是写莲的,为什么还写菊和牡丹呢?师生共同带着这个问题,合作学习,小组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通过王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明白了,原来这是运用“衬托”和“对比”的手法,写菊花的隐逸之美,写牡丹的富贵之美,是为了烘托莲花的君子之美,这种方法就叫烘云托月,这样,使学生既学习到了烘云托月的创作手法,也使学生对莲花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

  理解作者对莲花描写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是从颜色,姿态,花径,叶柄,香气,外形,位置这几方面写莲的,师生共同讨论,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学习描写细致刻画传神的手法。

  作者为什么没有写莲叶、莲蓬、莲藕,这又是一个同学们疑惑的问题,王崧舟组织全体同学讨论,重温周敦颐所处的时代背景,体会周敦颐的人格魅力和品质,作者喜欢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内在美,这就是“君子之美”,而不喜欢莲花外在的美,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方法。

  通过教学,学生解除了困惑,突破了重点,使学生对莲花的感情得到了升华。

  三  “传道”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

语文教学具有他的思想性,王崧舟老师为了使课堂教学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相结合,做了以下教学设计:用周敦颐的三个故事,体会周敦颐为官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心里始终装着百姓,唯独没有装着自己的美德,他已经成为莲花的化身吗?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吗?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周树人)周敦颐第32代孙,他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品质,有谁能忘记?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敦颐第33代孙)他那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贵品质,时刻都激励中华民族勇往直前!

  鲁迅,周恩来不就是莲花的化身吗?通过教学使学生产生了爱莲花,学莲花,做莲花的思想共鸣,这里教学过程是王崧舟老师创新教学方法的体现,是课堂教学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的范例。

  回顾王崧舟老师《爱莲说》的教学视频,使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深懂得,“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宗旨和美德!

  • 《爱莲说》教学设计「」
  • 答:《爱莲说》教学设计二 一、教学设想: 《爱莲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我在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

  • 《爱莲说》教学设计
  • 答: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藉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下面是我整理的《爱莲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 目标: 1、熟读课文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 听王崧舟老师讲课心得
  • 答:      这几天我有幸听了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好的故事》、《十六年前的回忆》、《爱莲说》等课。真是收获满满。早闻王崧舟老师的大名,但“百闻不如一见”,王老师的课高端大气,听他的课,真是一种享受。      鲁迅的作品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是有一定...

  •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三篇】
  • 答: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 爱莲说七年级语文教案
  • 答: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诵读、背诵课文,是短文两篇的教学重点。理解学习类比手法的运用是《陋室铭》的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映衬手法是《爱莲说》的教学难点。 短文两篇应以诵读(包括背诵)为主,以讲为辅、达到当堂成诵。用抓“文脉”的方法快速记诵,背诵课文。对文章的思想内...

  • 《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
  • 答:以读为主、读、析、讲、背方法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学习莲花的高贵品质。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播放歌曲《荷花颂》将学生带入情境。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周敦颐曾写过一篇《爱莲说》,他笔下的莲花又是怎样的?他是怎样描...

  • 初中课文《爱莲说》说课稿和评课稿?
  • 答: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采用了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爱莲说》评课稿 《爱莲说》选自新教材八年级上册,本文借花喻人,托物言志。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

  • 《爱莲说》说课稿
  • 答:加强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所以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了开放式讨论法、提问法、练习法等等教学方法巩固学生的文学积累。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

  •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
  • 答: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最近的几课着重于翻译。先把文段抄写在黑板,学生在下面书写。然后学生自读,了解文意,在不懂处质疑,师生交流,老师讲解。下面的设计渗透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具体步骤两个班都有差别。 比如在八班就先分析了莲所代表的品质,然后我问:如果只能选择一句话、一个词,你如...

  • 语文《爱莲说》教学反思
  • 答:语文《爱莲说》教学反思 篇3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材,明显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性,课文中加大了文言文的比例,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在“讲”与“练”字上下了很大工夫,学生学习的方法只是机械的识记,从而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我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构建...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