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关于《世说新语》1,3,7,9,11的题。(要经典,尽量多,配答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语文作业本第25《世说新语...

2024-06-02m.verywind.com
《三国演义》测验题(不厉害的别答)~

  1、三国演义的原名叫什么?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
  2、三国中蜀国的“五虎将”是谁?
  赵云,张飞,关羽,黄忠,马超
  3、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卧龙先生”和“凤雏先生”的分别是哪
  两位?
  “卧龙先生”诸葛亮,“凤雏先生”庞统
  4、三国中的三绝是哪三绝?都是谁?
  智绝诸葛亮、 义绝关羽、 奸绝曹操
  5、《三国演义》中的十大战争都是什么?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夷陵之战 雒城之战 虎牢关之战 定军山之战 上方谷之 战 西凉之战 五丈原之战
  6、《三国演义》中的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实是谁?谁利用她使美人计刺
  杀董卓?
  貂蝉 王允利用她使美人计用吕布刺杀董卓.
  7、关羽过五关斩六将,过了哪五关?斩杀了哪六将?
  五关:东岭关;洛阳城;汜水关;荥阳;黄河渡口.
  六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
  8、刘备死前所施的最后一计是什么?
  先发制人的威胁策略,无奈之下的欲擒故纵.
  9、简介一下“望梅止渴”这个典故?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很酸,人想到可以吃梅子就会生出口水,因而解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便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这话,都流出口水,靠这种办法,使部队坚持走到前边有水源的地方
  10、诸葛亮讨伐魏国,乘胜追击时为什么皇帝让他班师回朝?
  皇帝听到的流言是诸葛亮要造反,如果不奉旨,那就更表明了要造反的真实性.诸葛亮班师回朝就是证明自己的清白,如果他不班师的话就让刘禅更相信那些奸臣的话.再者班师回朝更能给那些奸臣加以警戒,起到震慑心理的作用.
  11、诸葛亮临终前,给后主刘禅一道表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三个部分:第一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第二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第三明确归纳各方面的责任。重点希望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其中亲贤远佞是全文主旨.
  12、有关关羽的三国故事有哪些?从这些事例中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
  人?他被人们称为什么的象征供奉在各大庙宇中?
  温酒斩华雄 挂印投刘 过五关斩六将 刮骨疗毒 义释张辽 华容放曹 水淹七军 单刀会鲁肃 麦城拒降......
  关羽忠诚, 勇武, 信义, 仁智, 同时也高傲自负,刚愎自用.
  被尊为“武圣”,“关圣帝君”供奉在各大庙宇中.
  13、在京剧的舞台上,曹操是什么脸?这种脸是什么形象的象征?那么
  在三国中有关他的故事有哪些?你是怎么评价他的?
  京剧的舞台上,曹操是"水白脸".表现善用心机而性好猜疑的性格特点,同时也表现位高爵显、养尊处优的骄纵气度.“枣核眉”和“大三角眼”,那是侧重在形容他的奸诈凶狠。
  曹操的故事:曹操献刀,割须弃袍,杀吕伯奢,大意失荆州,官渡之战,煮酒论英雄,赤壁之战,杀害华佗......
  我认为的曹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治世能臣,一代枭雄.
  14、三国中36计运用的出神入化,看了这些计策的运用,你有什么感受?
  军事校量,政治斗争,人际关系就是谋略的竟赛;好好学吧.
  15、将歇后语补充完整
  诸葛亮用兵—— 神出鬼没
  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刘备摔孩子—— 收买人心
  司马懿破八卦阵—— 不懂装懂
  张飞使计谋—— 粗中有细
  周瑜讨荆州—— 费力不讨好
  董卓进京—— 不怀好意
  16、下面这首诗是谁写的?题目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
  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
  星稀,鸟群南飞。绕树之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
  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表达了作者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由此也可看出曹操是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以上答案,一部分出自网络搜索,惭愧.

...

世说新语
(二)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2分)
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
译句:
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二)(8分)
9.(2分)③
10.(2分)D
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
12.(2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出行守时,交往守礼,乃基本的做人之道,但有时也会有相反的情况发生请读下面这则故事
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言;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9课)
17.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

18.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
故事的结局:
19.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
对:①

错:
20.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17.(3分)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18.(2分)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19.(3分)对:①耐心说明;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20.(2分)略

(二)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履行,实践,做③绥,安,安抚④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⑤师,学习
9.“法”字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如下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你认为“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中的“法”的意思是: (只写序号)(2分)
10.文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2分)
译句:
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回答[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2分)
①“正行此事”中的“此事”指的是什么?

②你认为元方所说的“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二)(8分)
9.(2分)③
10.(2分)D
11.(2分)对于贫弱的人,用仁义抚尉他们(用仁义安抚贫弱的人)
12.(2分)①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 ②家君没有效法袁公,袁公也没有效法家君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7—21题(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①尊君在不? ②诺,期返而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②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恐其自食其言也
19.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2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21.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4分)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7—21题(16分)
17.① fǒu ② shí (2分,各1分)
18.①约定 ②丢下,舍弃 ③才 ④害怕,担心 (4分,各1分)
19.C (2分)
20.(4分,各2分)
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
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21.(4分)答题要点:可从正面说,可从反面说可就[甲]段来谈,可就[乙]段来谈,也可两段联系起来谈 基本看法1分,结合文段适当展开2分,整体语言表达1分
例如: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补充说明]若出现:赞同做人是该守信,但对吴起的守信事例有所质疑者,可给2分//若出现:脱离文段内容泛泛而谈的,有扣守信者,最多给2分;没扣守信者不给分

文言文比较阅读(11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亻及 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亻及 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亻及 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亻及 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 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 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 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0.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丘舍去(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相委而去 杂然而前陈者 B.计日告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C.遂止于野亭 骈死于槽枥之间 D.其为人若此 安陵君其许寡人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13.文段理解(5分)
(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乙文侧重叙述(3分)
(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

答案:10.A   11.C  12.那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吗?”(或: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13.(1)做人要讲信用(答出“讲信用”之意即可) 郭伋守信(或:郭伋不违信于儿童) 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二)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魏文侯书》)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8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B 去后乃至(才)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 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C 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足日,饮酒乐,天雨(这)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9.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7

10.(甲) (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4分)
主题:
感受:
8.(2分)B
9.(4分)(1)您和我父亲约定在中午中午时您没来,就是不讲信用(2分)(2)现在即使很乐观,难道不可以相见完成约定吗?(2分)
10.(4分)为人一定要讲诚信(2分) 谈感受(2分能围绕诚信谈感想并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得满分,其余酌情给分)

课外相关文段

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
③何……为:干什么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意欲借而不敢言 ⑵借者无不皆给
⑶阮后闻之 ⑷遂焚之
25.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26.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3分)
(三)
24.⑴想 ⑵都 ⑶(有人)想借车而不敢借这件事 ⑷车
25.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
26.即使是他没有责任的事,只要这事跟他有关,他也要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他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
评分标准:
第24题4分,每小题1分第25题2分,大意对即可第26题3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母好食铛底焦饭 (2)恒装一囊
(3)战于沪渎 (4)逃走山泽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3分)
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
25、读了这则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3分)
(三)
23、(1)喜欢、爱好(2)经常、常常(3)在(4)跑
24、陈某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了,就带着锅巴参战
25、参考示例:(1)孝顺父母,是做儿女的本分(2)孝顺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持之以恒(3)百善孝为先(4)父母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做儿女的要学会感恩等意思近即可
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一(2)题 (6分)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 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
(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2.以下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一首题为“新嫁娘”的诗,写的是一位新媳妇下厨烹调的故事结合注释,细读全诗,发挥想象,请从四句诗中任选一句进行改写注意运用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100字以内,标点不计 (4分)
1. 6分
(1) 4分 ①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2分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确翻译的给满分;错一个扣05分,扣完为止)
②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2分句中的“虽(虽然)”、“岂”、“一(专一、坚守)”、“期”)
2.略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会稽:地名 ②王大:人名 ③簟[diàn]:竹席 ④荐:草垫 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⑥长:旧读zhànɡ,多余,剩余
1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可以一领及我 以 ② 后大闻之 之
14. 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 ,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 的品德(2分)
13.答案:①把(或“拿”) ②这件事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4.答案示例: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 俭朴清廉
评分:每空1分,共2分后一空只答出“俭朴”即可得1 分意思对即可
2007年淄博市(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11~12题
王恭从会稽①还,王大②看之见其坐六尺簟③,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即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④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⑤不悉恭,恭作人无长⑥物”
——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①会稽:地名②王大:人名③簟diàn:竹席④荐:草垫⑤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⑥长:旧读zhàng,多余,剩余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可以一领及我 以: ②后大闻之 之:
12.成语“身无长物”出自本文,从文段看,它的意思是: ,从中可以看出王恭具有 的品德(3分)
11、答案:①把(或“拿”) ②这件事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示例:自己没有多余的东西 俭朴清廉
评分:每空1分,共2分后一空只答出“俭朴”即可得1 分意思对即可

芳容至孝
周孝子名芳容,华亭人其父文荣,游楚客死归州官舍矣芳容十四岁,祖父母相继死,临终抚芳容叹曰:“安得汝为寻亲孝子,使我瞑目九泉乎!”芳容泣而志之,由是始有负骨归葬之念芳容自顾年已及壮,可跋涉险阻,乃自奋曰:“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乃焚香告家庙曰:“此去不父骨,誓不归矣”
自出都后,芳容日行风霜雨露中,寒燠(燠:读yù,热)失度,饥饱无时投止旅店,头晕目眩,遍身焦灼如火次日,病不能起主人见芳容病状,惧不敢留,欲徙置邻庙芳容乃曰:“吾病虽剧,心实了然,药之可以即愈且吾有大事未了,为吾招里正(里正:古代地方官吏名),当告以故”未几里正至,闻言色动,邀医至直至六月初始能步履麻鞋短服,日行三四十里或风雨骤至,往往淋漓达旦或赤脚行山蹊中,踵决肤裂,流血不已终至归州,赖老役指迷,获父骸
芳容负骨登舟,半月余竟达里门葬父于祖墓旁,得报祖父母遗命于地下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芳容泣而志之 (2)药之可以即愈
(3)且吾有大事未了 (4)闻言色动
9.下列句中的“于”与“葬父于祖墓旁”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告之于帝 B、贤于材人远矣
C、仓鹰击于殿上 D、万钟于我何加焉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1)天下岂有无父之人哉!(1分)

(2)为吾招里正,当告以故(2分)

11.全文表现了芳容哪些美好的品格?
&nbs, p;

答案:8.(4分)(1)记:记住 (2)给……吃药 ; 吃药;用药治 (3)结束;完;了结 (4)脸色;神色;面色
9.(2分)C
10.(3分) (1)(1分)天下哪里(难道)有没有父亲的人呢(吗)?(得分点:岂) (2)(2分)替我叫来(招呼)里正,(我)到时候(或:当面)把原因告诉他(得分点:为:“当告以故”句式)(句子翻译基本通顺,看得分点)
11.(2分)有孝心,知道感恩,有毅力,意志坚强,一诺千金

乙、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①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②,迎拜于道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注释:①行部:巡视州郡 ②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③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素结恩德( ) ②后行部至西河( )
15.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郭伋“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更被传为美谈阅读本文,说一说郭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
(乙)14.①平素(或“一向”,或“平时”) ②到(共1分,每小题0.5分)
15.围绕“郭伋比约定的日期早到了一天,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就在路边的野亭里信了一夜,准备第二天和孩子们相见”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回答即可得满分)
16.围绕“郭伋是一个对儿童守信、亲切和蔼的人”回答即可(共2分,能围绕“讲信用,喜爱儿童”回答亦可得满分)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行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1)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 称:
(2)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法:
2.文章划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老 父 在 太 丘 强 行 绥 之 以 德 弱 者 抚 之 以 仁恣 其 所 安 久 而 益 敬
3.袁公两次问陈元方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袁公两次问话的主要意思说出来(2分)
4.指出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4分)
1.(1)称赞,赞许 (2)效法
2.老父在太丘 强者绥之以德 弱者抚之以仁 恣其所安 久而益敬
(错、漏、多1处均扣1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3.第一次问元方父亲在太丘为官时是如何赢得称赞的,第二次是问自己和元方父亲究竟谁效法谁
4.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有一次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令尊在太丘县认职时,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是怎么治理的呢?”元方说:“家父在太丘时,对强者用恩德来安抚他,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他,放手让他们安居乐业,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的父亲效仿我,还是我效法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两个不同的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做法却是如出一辙,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误认
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B.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就连忙跟他解释
C.心里明白这个人不辨是非,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D.心里知道这马不是那人的,但还是解下马给他
9.卓茂问“子亡马几何时矣”的用意是 (2分)
10.这件小事表现了卓茂 的品质,表现了“马主” 的品质(4分)
四(12分)⒎(4分)⑴还,归还(2分)⑵往,到……去(2分)
⒏(2分)D⒐(2分)想确认马是谁的 ⒑(4分)仁厚(宽厚、宽容)(2分)诚实(2分)

  • 《世说新语》中读书笔记,我要二十篇的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感情,越...
  • 答:《世说新语》 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今名。全书原八卷...

  •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课文原文
  • 答:《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下面是我整理的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欢迎大家分享。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

  • 《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故事,有你从来没听过的故事
  • 答:《世说新语》中的经典故事,我敢保证,有你从来没听过的故事《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从这本书以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

  • 《世说新语》8,9,11,13的翻译
  • 答:咏雪: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9:无奕女:指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无11和13的解释。陈太丘与有期:8: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去,离开。9: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1:顾:回头看。无13的...

  • 关于世说新语的小故事文言文
  • 答:孔融对着使者说:“戴罪在身的是我,我的两个儿子能不能放过?”儿子说:“大人知不知道把一个鸟巢打翻,还有完整的蛋吗?”过了不久,他两个儿子也被害了。 启示: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5. 《世说新语》的故事三个,古文,还有标题 。《世说新语》三则就讲述了三个这样的故事。 第一则《咏雪》讲述的是...

  • 《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 答:《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东汉末年至东晋时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谈轶事的书。《世说新语》是由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刘峻(字孝标)注。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该书原名《世说》,后人为与刘向书相别,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

  • 《世说新语》里有哪些故事?
  • 答:2、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与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世说新语·伤逝》)王仲宣就是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文帝就是魏文帝曹丕。曹丕和弟弟曹植当时都很欣赏王粲,知道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于是在他死后让参加丧事的人各学一声来为王粲送行。3、...

  • 列举十则《世说新语》短小精炼的文章
  • 答: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9sPloBrZcsXDdnJZ4Wj7Q 提取码:buf9 《世说新语》一书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捷悟、夙慧、豪爽、容止、自新、企羡、伤逝、栖逸、贤媛、术解、巧艺、宠礼、任诞、简傲、排调、轻诋、假谲、黜免、俭啬、汰侈、忿狷、谗...

  • 哪可以找到<世说新语>的整篇译文,有注解也行!
  • 答:《世说新语》译注德行第一言语第二政事第三文学第四方正第五雅量第六识鉴第七赏誉第八品藻第九规箴第十捷悟第十一夙惠第十二豪爽第十三容止第十四自新第十五企羡第十六伤逝第十七栖逸第十八 ……太多了,老师不知你要哪一篇!看来我白忙了.给你个网站慢慢看吧!!!http://www.ynhzyz.com/ywyd/ssx...

  • 世说新语名篇有哪些?
  • 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5、《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