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两小儿辩日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024-06-02m.verywind.com
~

1. 两小儿辩日续写,要文言文的

两个小孩见孔子无法判断它们的对错,于是就嘲笑他,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孔子听了孩子的话,虽然觉得十分惭愧,但是仍然十分坦然地对两个小孩说:“知之微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虽然饱读诗书,也被人们称之为圣人,但我也有不知道的时候。对于你们的问题,我现在甘愿低头,但是我不会把这事当作一场流星,看完了就忘了,我会继续去探究,找出答案来。当我寻找出这个问题的真理是,我一定会回来将正确答案告诉你们的。”孔子说完,看看头上的太阳,又看看自己的影子,想了想,就走了。

两个小孩看着孔子,嘻嘻哈哈地笑着走了。

孔子一边想着那问题,一边慢悠悠的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一片空地里。这时正处于正午,太阳 *** 辣地当头照。孔子这是看看地下的影子,又短又小。再看看头顶上的太阳,想小盘一样大小,可见是离人类十分远,但是却像火一般的热。这到底是为什么?

为了方便观察,孔子在这块空地附近的一户人家借宿了几天。他每天早晨和正午都到那块空地里观察影子和太阳。而且每次观察他都做一些简单的纪录,然后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脑子里还在想了许多假设。有时他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在那空地一呆就是半天。

经过了十来天的观察,反复的思考和修改结果,孔子将他认为的一个最准确的假设作为他的观察结果和两个小孩那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孔子得出的结论就是:在清晨时,太阳的确是离我们远一些。就像一支箭,当它从一个人的侧身射去,箭是从人的身体擦肩而过,对人的伤害是极之渺小,甚至是没有。但是,如果箭是从人的头顶上方射去,那么对人的伤害是极之大的。如果我们把太阳照射的光假设为一支支的箭,那么可以得出:当日出时,太阳因为不是在我们的正上方,散发出的热,只等像是两只手放在蜡烛的两旁,只能感受到暖和,而很少会被烫到。这是的影子也是很长的。而日中,太阳直射我们的头顶,就像是把手放在蜡烛火苗的上方,不但感觉到很热,而且很容易会被烫到。影子也会随之而变短。

孔子为了能让两小儿能有一个较准确的答案,他还将他总结出的观点告诉他的学生,同行,希望能得出一些什么新结论,使答案能更完美。

为了这个关于太阳的答案,孔子为此用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

一个月前的今天,孔子曾为这个问题而苦恼,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一个月后的今天,孔子满怀一种自信,再次来到“两小而辩日”的地方,来解答孩子的问题。但是,当他在见到这两个孩子时,他们已经开始读书,学习道家思想了。孔子上前去告诉、皆是一个月前他们那个问题的答案是,两个小孩根本不相信了。因为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是对立的。

孔子这时叹息说:“真理怎么会有份界限的呢?只要是一个真理,无论是在什么门牌和思想中,它都是一个真理,是谁也隐藏不了的!你也不得不相信!这也是一个读书人应该知道的事。

2. 两小儿辩日的续写

孔子笑曰:“二人皆错也!”

两小孩问:“为啥呢!”

孔子曰:“你俩都是根据不同感觉来距离太阳的远近,并不正确。”

孔子接着说:“早上地球表面有云气,透过云气来看太阳,就显得太阳大。中午云气消散,就显得太阳小,其实太阳的大小并没有变。还有太阳高度不同,大气折射率不同,早上太阳高度角低,折射率大,所以太阳看起来大。”

“中午时较早晨热,是因为中午时太阳光是直射在地面上,而早晨太阳光是斜射在地面上,可以看出太阳光直射时,地面和空气在相同的时间里、相等的面积内接受太阳的辐射热较早晨太阳光斜射时多,因而受热最强。所以中午较早晨时热。”

听了孔子的话,两小孩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3.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1),问其故(2)。

一儿曰:“我以(3)日始出时去(4)人近,而日中(5)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到了。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两小儿辩日》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多智慧呢?”

4.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及翻译如下: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扩展资料

《两小儿辩日》的艺术特色在于:

1、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2、两个小孩为什么观点不同,那是因为他们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一个从视觉出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形状的大小;另一个从触觉出发,写出了太阳在中午时的灼热。

3、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和求知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两小儿辩日

5.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

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就问他们在辩论什么。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子碗口那样小, 这不正是远的显得小而近的显得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嘲笑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6. 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

5.两小儿辩日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但是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另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

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7.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1)

孔子东游(2),见(3)两小儿辩斗(4),问其(5)故(6)。

一儿曰:“我以(7)日始(8)出时去(9)人近,而日中(10)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11)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12),及(13)日中则(14)如盘盂(15),此不为(16)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7),及其日中如探汤(18),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9)也。

两小儿笑(20)曰:“孰为汝多知乎?(21)”[2-3]

2注释译文编辑

词句注释

(1)选自《列子·汤问》。原文共十三章,这是第七章。《列子》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列御寇编写。

(2)东游:到东方游学。

(3)见:看见。

(4)辩斗:辩论,争论。

(5)其:代词,两小儿。

(6)故:缘故,原因。

(7)以:以为,认为。

(8)始:刚刚,才。

(9)去:距离。

(10)日中:正午。

(11)初:刚刚。

(12)盖:车篷,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3)及:到,至。

(14)则:就。

(15)盘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盂:一种装酒的敞口器具。

(16)为:是。

(17)沧沧凉凉:清凉,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

(18)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汤,热水,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19)决:裁决,判断。

(20)笑:嘲笑,讥讽。

(21)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孰,谁。为,通“谓”,说,认为。汝,你。知,通 “智”,智慧。[2] [4] [3]

(22)问:询问。

白话译文

孔子到东方游学,遇见两个小孩争辩,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升起像一个车盖,到正午就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

小近大吗?”

另一个小孩子说:“太阳刚升起清清凉凉,到中午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吗?”

孔子不能判定(是否)。

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见多识广呢?”[2]



  • 《两小儿辨日》记述了什么的故事,赞扬了两小儿什么什么的品质?
  • 答:《两小儿辩日》记述了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赞扬了两小儿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 《两小儿辩日》讲的什么内容?
  • 答:”他们两个,一个认为太阳早晨时比在中午时看起来大,所以太阳在早晨时离我们近.另一个认为中午太阳比在早晨时温暖,所以中午时太阳离我们近,他们两个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得出两个完全不同的结论,而且说得都很有道理,连孔子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的。2、作品简析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

  •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 答:1. 两小儿辩日讲述了什么样的故事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

  • 两小儿辩日是通过什么的寓言故事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简介
  • 答:两小儿辩日,是《列子·汤问》中的一则寓言故事。孔子东游时,遇到两个小孩在辩论。一个小孩说:“太阳在早晨时离大地近,中午时离地面远。因为早晨刚升起的太阳像车盖那么大,而到了中午则像个盘子那么小。看东西,都是近大远小嘛!”另一个小娃说:“我认为早晨的太阳离地远,中午的太阳离地近...

  • 两小儿辩日的意思是什么?可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答: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鲁国.一天,孔子在路上碰到两个孩子正争得面红耳赤.孔子上前问他们说:“你们为什么事争得不可开交呀?”两个孩子争先恐后地告诉孔子,他们正在争论早晨和中午的太阳哪一个离我们近.一个孩子说:“我认为早晨太阳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因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有车盖那么...

  • 两小儿辩日是通过什么的寓言故事
  • 答:《两小儿辩日》是通过两个小孩子辩论有关于太阳而引发的寓言故事。《两小儿辩日》为古文名,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

  •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讲的是什么内容?
  • 答: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原文: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

  • 《两小儿辩日》这个故事想要说明什么?
  • 答:这个故事叫《两小儿辩日》,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话说黄金周学生们都放假回家了,孔子大学士也决定趁着假期出去溜达溜达。他来到一所风景秀丽的小山村,正欣赏田园风景。忽然听到两个熊孩子在激烈争吵,都快打起来了。他便上前去问个究竟:你俩瞎吵吵啥!俩孩子回答说:...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