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诸子百家名句25篇 诸子百家的名人名言

2024-05-29m.verywind.com
诸子百家经典名句~

  墨子名言选粹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力,形之所以奋也。圆,一中同长也。


  孟子


  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所作,现存七篇。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在山东省邹县)人。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①这句话原文为:“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①[大人]有德行的人。 ②[赤子之心]婴儿天真纯洁善良的心地。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离娄下》。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①[放心]指丧失了的“善心”。“求其放心”的意思是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回来。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出自《孟子·尽心上》。


  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是谓妙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热或吹,或强或挫,或培或堕。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以上《道经》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尠。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能,而奇物滋起。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邦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兼(廉)而不刿,直而不绁,光而不眺(耀)。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者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其安也易持,其未兆也易谋,其脆也易判,其微也易散。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故曰: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皆乐推而弗厌也,不以其无争欤?故天下莫能与争。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夫言有宗,事有君。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民之不畏畏(威),则大畏(威)将至矣。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夫唯弗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而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而取此。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栝(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单(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弗召而自来,单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惟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是以圣人云:受邦之訽(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右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荀子名言


  (1)锲而不舍(《荀子·劝学》):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名言
  (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4)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荀子·劝学》)
  (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9)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白话文:燕子麻雀怎么会知道天鹅的凌云壮志呢!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春秋荀子《荀子·劝学》
白话文: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然而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春秋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白话文: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白话文: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
白话文: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

6、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南宋陆九渊《与傅全美》
白话文:听说过会很高兴,知道过错而不忌讳,改过不害怕。
7、敏于事而慎于言。——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白话文:敏捷做事,小心说话。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白话文: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哪能不死呢,我愿留下这颗赤诚的心来光照史册。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宋代屈原《离骚》
白话文:道路漫漫前途远又长,我将上天下地寻求知音。
10、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宋代朱熹《答巩仲至》
白话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

爱 国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6.烈士之爱国也如家。——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9.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11.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1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明 志1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秦伯》16.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19.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20.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2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2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2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持 节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海顿钢琴曲

  • 求诸子百家经典语录
  • 答:——《论语•宪问》 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 《诸子百家》名家经典语录美句
  • 答: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新序·杂事篇》 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孔子家语·五仪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新序·杂事篇》 任何人...

  • 诸子百家的名言 要全面 如孔子 孟子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 答:诸子百家名言荟萃 1. 天地方圆,不是用规矩制作出来的;日月星散布光明,不是磨光的力量;春天鲜花灿烂,不是浸染所称的色彩。应当知道那至真,贵在天然啊。 2. 不要争取不可能得到的,不要勉强力不胜任的,不要告诉不想知道的。争取不可能得到的,勉强力不胜任的,告诉不想知道的,这就叫老而无功。 3. 孟子说:“...

  • 先秦诸子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名言_百度知 ...
  • 答:这里有孔子的名言 1. 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译文: 如果这件事情能容忍,那还有哪件事情不能容忍 2.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第七章•述而篇》译文: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我喜欢的诸子百家名言
  • 答: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名言警句。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4、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老子 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诸子百家名言励志
  • 答:1、百家争鸣,据理力争,其实谁都没有错,只是立场不同而已。 2、思想,最好的状态是自由,任何国家都不该禁锢思想的任意形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这个意涵。 3、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主轴,至今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国人。 4、文学艺术界已形成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大大促进了文学艺...

  • 诸子百家留下的经典语句
  • 答:诸子百家经典语句如下:1、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盐铁论∙刺复》管理大事业要提纲挈领,办理小事则要勤谨。2、德胜者威广,力盛者骄众。——《新语∙道德篇》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施以仁义之德,这样它的善政可以泽及百姓而流传很广。3、大巧若拙...

  •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大全
  • 答:1.老子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做人应如水,水滋润万物,但从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样的品格才最接近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2.庄子说...

  • 关于诸子百家(老子,孔子,列子等)的名言及典故。
  • 答:有些不是诸子百家的,不好意思,只能你自己挑了。 爱国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

  • 先秦诸子百家名句
  • 答: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