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历史著名廉洁人物 历史上的廉洁人物有哪些,简略介绍

2024-05-31m.verywind.com
我国历史上清正廉洁的人物有哪些?~

宋朝: 包青天~ 包拯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明朝:海瑞
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

1、寇准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
真宗即位后,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
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瀛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准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景德三年(1006年),因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
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
追赠中书令,谥号“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
2、刘罗锅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 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
历任翰林院庶吉士、 太原府 知府、 江宁府知府、 内阁学士、 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
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 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3、纪晓岚
纪昀(1724.7.26-1805.3.14),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今河北沧州市)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
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纪昀学宗汉儒,博览群书,工诗及骈文,尤长于考证训诂。
任官50余年,年轻时才华横溢、血气方刚,晚年的内心世界却日益封闭。其《阅微草堂笔记》正是这一心境的产物。他的诗文,经后人搜集编为《纪文达公遗集》。
嘉庆十年(公元1805)二月,纪昀病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

4、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狄仁杰出身于太原狄氏,早年以明经及第。
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以不畏权贵著称。
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宰相,担任地官侍郎、同平章事,但在相位仅四个月便被酷吏来俊臣诬陷谋反,夺职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
他在营州之乱时被起复,并于神功元年(697年)再次拜相,担任鸾台侍郎、同平章事,进拜纳言。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拜内史,于同年九月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唐朝复辟后,追赠司空、梁国公。
5、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
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寇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罗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纪晓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狄仁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拯

1、包拯——不持砚归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包拯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2、汤斌——俸银八两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

汤斌为官一生,除著书立说,发展理学学说外,几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务和漕运的治理上。“永不加赋”是他的理念,其为官清廉,至死仅遗俸银八两,连买棺材的钱都不够,真正可谓是一代廉洁好官。

3、海瑞——八十贯绞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海瑞生活的年代,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转折时期。他为匡正时弊,严肃法纪,主持制定了贪污满“八十贯绞”等严刑。他铁面无私,对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阶也毫不留情,将徐家仗势多占的40万亩良田退还原主,将欺压良民的徐阶的两个儿子及20多个家人依律问罪。

4、刘宠——一钱太守

刘宠(生卒年不详),字祖荣。东莱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东汉大臣,汉室宗亲,为西汉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年轻时跟随父亲刘丕学习,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出任东平陵县令,有仁惠之政。之后连续担任豫章、会稽太守。

汉代会稽太守刘宠,在任时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后来朝廷调他进京任职,路过山阴,有几位百姓拦住车驾,一定要送他百钱以示感谢,刘宠只得选了一个钱作为纪念。从此,“一钱太守”的绰号便在民间传开。

5、于谦——两袖清风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中体现的是刚烈之气。

6、李汰——黄金难换心

李汰(1448-1520),字清之,号立庵,明代进士。湖北浠水县兰溪镇竹林塘村上马冲湾人。1448年9月19日出生,1520年2月7日去世。1486年,由儒士领成化丙午年乡荐69名,登丁未乙榜,任江西永新训导。1498年,升任浙江义乌教谕。

明代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一天深夜,有位求录者送来一包沉甸甸的黄金,请求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的回绝。事后,李汰挥笔写下了一首表露心迹的拒贿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7、张伯行——悬檄督抚

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清朝大臣,理学家。

清代江苏督抚张伯行,做官清正廉洁。他任督抚时,常有亲朋故旧携礼来见。为杜绝送礼者,便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高悬堂上:“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当地百姓戏称他为“悬檄督抚”。

8、羊续——悬鱼太守

羊续(142年-189年),字兴祖,兖州泰山郡平阳县(今山东邹城市石墙镇羊续村)人。东汉时期大臣、廉吏,为西晋初年名将羊祜祖父。历任扬州庐江郡太守、荆州南阳郡太守。

东汉羊续任南阳太守。一次,有个府丞听说羊续爱吃鲜鱼,便送他两条大鲤鱼,羊续婉言辞谢。府丞把鱼往案上一搁,转身就走。于是,羊续把那府丞送来的鱼高悬于官衙中,以示拒贿。

司马迁
  司马迁任太史令时,朝中最得势的将军李广利千方百计想拉拢他,便派家人给他送来一对珍贵的玉璧。
  司马迁之女妹绢见这对晶莹透亮的玉璧非常喜欢,司马迁却深情地开导女儿说:“玉璧贵在无瑕,人也应如此。如果我收下这对玉璧,心灵上就会留下斑污,并要受制于人。”说完,便命人把玉璧退了回去。

2.张衡
  张衡曾两度任朝廷太史令,永和初年又出任河间相牗地方官牍。当时,世风日下,弊政甚多,但张衡法治严明,着力打击那些地方豪强劣绅。为此,有的豪富便派人暗中送来“金错刀”,进行贿赂。

然而,张衡并没有被金钱所诱惑,他愤然拒收“金错刀”,使这些富豪的阴谋彻底破产。张衡坚持“法治不失志”,过了不久,郡中上下肃然,民风大正,百姓安居乐业。

3 .王安石
  王安石善诗好文,且酷爱收藏文房诸宝。有一位地方官员为了巴结这位朝廷重臣,特意登门送来一方宝砚,并在王安石面前不停地夸奖这方宝砚“呵之即可得水”。
  王安石听了后,笑着反问他:“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牵”羞得那人无言以答,只好收起宝砚起身告辞而去。

4.李汰

李汰任朝廷主考官时,有一年在福建主持科举考试。一天深夜,有位求情者送一包沉甸甸的黄金,请他给予通融,当即遭到李汰的回绝。他还挥笔写下了一首表露心迹的拒贿诗:“义利源头识颇真,黄金难换腐儒心。莫言暮夜无知者,须知乾坤有鬼神。”

5.施世伦

  施世伦当时是有名的清官,人们把他比之于包公,他的事迹在民间特别是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施公案》讲述的是他在侠士黄天霸的协助下侦破疑难案件,惩治恶霸豪强,救助无辜受害百姓的故事。施公的足迹遍及江苏省:在江都(今扬州市),捉拿佛门败类九黄僧人、七珠姑姑,擒获恶霸关升;在天津关,平息了苏州船帮与杭州船帮的打斗;在徐州、宿迁县,收伏张桂兰、郝其鸾;在沐阳县,捉拿郎如豹;在赣榆县,处决假知县毛志虎;在海州,破落马湖水寨,执水贼之首;在淮安,破何氏妇杀丈夫案、费德功控民女案,杀盗贼余成龙、杀恶霸。

6. 于谦
  于谦是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监察御使,他很注重清廉自律。宣德年间,他由河南巡抚调京任兵部侍郎时,河南幕僚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就带上点土特产吧!如绢帕、蘑菇、线香之类的。”于谦听罢仰面大笑,笑罢秉笔赋诗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

诗里行间的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不要让老百姓指戳脊背。从此“两袖清风朝天去”挂上他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
  于谦为官之清廉刚正,一生家无私积,是与他青年时代读书写下言志诗《石灰吟》密切关联的:“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7.于成龙

于成龙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乃山西永宁(今离石)人。明崇祯年间,他曾考取过副榜贡生,倡导经世之学。清取代明而起后,他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被提为广西罗城县知县,从此开始了其清正廉明的仕途生涯。此后,由于其政绩昭著,又屡被提升。曾先后出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北武昌知府、福建按察使、布政使,及直隶巡抚、两江总督等职。
168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两江总督任所。死后被谥为“清端”。其著作有《于清端公政书》。康熙二十年,其任直隶巡抚时,康熙就曾称誉他是“清官第一”,其病逝不久,康熙于同年南巡时,又在“延访吏治理,博采舆论”,对各级官吏进行稽核考察的过程中,再次称赞说:“原任江南、江西总督于成龙,操守端严,始终如一”,其“居官清正,实为天下廉吏第一”。

8.张伯行

檄文禁馈送清代乾隆年间,张伯行出任江苏巡抚。上任伊始,他便公布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官箴《禁止馈送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牵”他正是这样惠政砺己,廉洁自律,始终不违誓言,在历史上享有“江南第一清官”之誉。

1、包拯——不持砚归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包拯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立志要为国家出力,“竭忠死义”。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对皇亲国戚、宦官权贵的不法行为,一律极力主张绳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狱,是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的主要内容

  • 历史上的廉洁人物有哪些,简略介绍
  • 答: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 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 太原府 知府、 江宁府知府、 内阁学士、 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

  • 我国历史上清正廉洁,以身作则的人名
  • 答:1、海瑞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参加乡试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

  • 廉政的历史人物有哪些
  • 答:1、房玄龄,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齐州临淄人,唐初政治家、宰相,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十八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后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典管书记,是李世民得力的谋士之一,贞观二十二年,房玄龄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2、包拯,...

  • 历史上哪位名人清正廉洁?
  • 答: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三次被举“卓异”,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被康熙帝赞誉为“清官第一”。4、狄仁杰 圣历元年(698年),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劫掠百姓万余人。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征讨突厥,并许以便宜行事之权。突厥军杀尽俘虏,由五回道(在今河北...

  • 关于廉洁方面的历史人物
  • 答:1、司城子罕:春秋时期宋国人,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2、杨震:东汉人。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

  • 中国古代十大廉吏都有哪些人物啊?
  • 答:1、包拯: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 ,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2、海瑞:海瑞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

  • 历史上清廉的名人有哪些
  • 答:1、汤斌把一生的心血都花在了河漕的治理上。他希望当朝政权永远都不要再为百姓增加赋税,一生清廉,死的时候,就连买棺材的钱都拿不出来,还是百姓们为他买了棺材,送他一程。2、海瑞为官期间,明朝正在走下坡路,他看到贪官横行,心里十分焦急,立志一定要生活匡扶正义,严肃法纪,他铁面无私,即使...

  • 清政廉洁的历史人物有哪些?这些事例分别是什么?
  • 答:1.陆贽上书“防微杜渐”唐朝宰相陆贽廉洁守法,别人送他的礼物都拒不接受。唐德宗看到他这样“苛求”自己,觉得有点过分,就劝他说:“卿清慎太过,诸送馈,一皆拒绝,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类,受亦无伤。”陆贽听后上书“防微杜渐”,文曰:“贿道一开,展转滋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

  • 历史上有哪些清廉不贪的人,像:《杨震拒贿》的
  • 答:1两袖清风 于谦,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进士。1449年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在这个国家生死存亡的时刻,于谦挺身而出,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瓦剌兵逼京师,身自督战,击败瓦剌,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于谦为官清正,当年宦官王振专权,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

  • 历史人物中最清廉的人是谁
  • 答:1、明代的于谦:于谦生于1398年5月13日死于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2、明代的海瑞:海瑞生于1515年死于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尚书丞、南直隶巡抚、南京都御史...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