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2010第九届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的答案 当代学生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

2024-06-01m.verywind.com
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70篇 答案~

16到20没有

26/1.于:向,从 犹:还是。往:前往 尔:你 循:按照。

2.说不教他真正的酿酒之法

跟这个(人)有什么区别

3.舍本逐末 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形容轻重倒置。

求学的人不可只想着直接一步登天而忘记去打基础,结果会什么都学不到的。

27/1.材:通“才”,才能 为:成为 是故:因此 教:教育 苟:如果

2.不努力学习而能成为贤士名人的,未曾有过。

3.(1)老师是圣人(2)努力学习

28/1.初:当初 少:年轻 下:在……下面(低于)尝:曾经 师:拜师

2.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平原县相。

3.说明刘备很厉害

29/1.之徒:一伙人 其:那些 使:派遣 去:距离 且:将要 及:等到

2.曾经有人到过三神山,看见各位神仙和长生不老之药都在那里。

3.自私、迷信与荒唐最终没有好下场

30/1.窃:偷偷地,暗中 亡:丢失 或:有的人 挞: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2.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对待王冕像对待韩性一样。

3.好学不倦,专心致志

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31/1.暮:晚 何:为什么 少:年轻 阳:阳光

2.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

老年时喜欢学习,就像是点燃蜡烛照明一样。

3.学习

为什么不喜欢学习

32/1.使:派遣 久之:时间长了 工:善于,擅长 几,几乎,差不多 图,画 辞:推辞,拒绝。

2.金兵用刀子威胁,(赵广)不服从,(金兵)就将他的右手拇指砍去打发他离开。

如今有地位的知识分子所藏的李伯时的观音画,大多是赵广的手笔。

3.善于学习,坚持不懈,威武不屈,正气凛然。使图所掳妇人。广毅然辞以实不能画。胁以白刃,不从


33/1.平:平定 犹:还 已:停止 穷:尽 不堪:不能忍受 遂:于是

2.宫中的美女和珍奇玩物,没有一个院子不是满满的。

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怎么会不安居乐业呢?

3.帝王能做到清静,百姓会安居乐业

34/1.累:积累 完:完整、完好 与:参与 宜:应当

2.他留存的铠仗也精巧,连保藏都有法度规矩。郭进在城北盖房子,聚集族人宾客庆祝完工宴饮,连土木工匠也在宴请之列。

大人您诸子怎能与工匠们比邻相坐

这些人是卖宅人,应该坐在造宅人的下首位置

3.东 西

4.其:城墙 之:城北治第造好 此:工匠 此:诸子

35/1.期:约定的时间 期:相约 何:为什么 去:离开 寻:寻找 狱:案件 舍:舍去 具:完备

2.既然我已经与乙相约在五更,现在鸡都叫了,乙还不到,为什么?

乙和你相约,而乙却不到,后来你去乙家寻访时只应呼叫乙才是,你不呼叫乙却去呼叫甲的妻子,定是你杀害她的丈夫了

办事员只一句话之中,案子就结了

3.妻子:随身有物,皆不见

吏:乙与甲期,乙不至,甲过乙家,只合呼乙,汝舍不呼,乃呼其妻,是甲杀其夫也。

36/1.以:根据 为:是 奉:遵守 安:怎么 以:凭借 治:管理

2.现在要是纵容您家臣却不遵守国法,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 国家法律的尊严就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就会受到削弱,国家的力量受到削弱敌国就会入侵,敌国入侵就没有赵国存在了

奉公守法,那么全国上下就会向您看齐,全国上下奉公守法那么国家强盛,国家强盛那么赵国就巩固

赵王任用他管理国家税收,国家税收非常顺利,百姓富裕,国家府库充实。

3.于:在 于:对于 于:向

4.类比 有勇有谋 鲁莽急躁

37/1.比:等到 寻:不久

2.到屋里取十文钱,然后往外走,边走边减少准备送人的钱的数目,等到走出门去,只剩下一半了。

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至乞丐们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

3.B

4.聚敛无厌

38/1.令:县令 遣:派遣 令:让 付:交给 类:种类

2.我不马上要这三万只鸡蛋。先将鸡蛋放在你这里,用母鸡孵化成三万只鸡崽

他的贪婪成性、卑鄙无耻,就是这个样子啊!

3.之:代“鸡蛋”之:代“里正”之:代“竹笋茎”

4.贪鄙不道

39/1.奚:什么 何:为什么 夫:指示代词,那 则:却 不得:不能抓获 间:窥探

2.在朝廷外谋求尊权重势而从人民中搜刮财富,在朝廷内互相勾结而对国君隐瞒他们的罪恶

众多大臣和官吏把他们当作祸害

3.C

4.人君之左右

祸害大家又不能轻易清除

40/1.御:车夫 策:驱策 去:离开指和丈夫离婚 相:担任……国相 子:你 足:满足

2.现在你身长八尺,却替人家驾车,然而你的神气,自己认为很满足了

晏子感到奇怪,便问车夫,车夫如实地回答。

3.御作为晏子的车夫却比晏子还神气

4.“满招损,谦受益”要谦虚、知错就改

41/1.或:有的(书)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陈:陈列 间:偶或 或:有时 就:走近,靠近

2.这确实像鸟窝啊

3.(略)例: 苦斋 :明朝文学家章溢隐居在龙泉县一间陋室里进行学习和创作,他以苦为乐,发奋用功,写出不少著名的诗文。他曾说:“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刘基为这种精神所感动,写了《苦斋记》一文,把章溢的书斋取名为苦斋。

聊斋:清代文学家蒲松龄题书屋为“聊斋”。相传,在创作《聊斋志异》时,为搜集素材蒲松龄常设烟、茶在路边,过路人只须到此讲讲故事、传闻,或聊聊天,便可免费享用。一旦听到有用的“材料”,蒲松龄就回去整理成文,因此他取书屋名为“聊斋”。
(注意筛选)

42/1.使:出使 与:参加(引申“跟从”) 其:句中语气词,表示揣测 衣:穿 修:研究,学习 乱:使……乱,扰乱

2.怎样治理国家呢?

这就是所说的强行改变放纵游乐的人

3.食 禄 乱

4.夺淫民之禄

43/1.定:确定 走:跑 得:抓到 使:让 止:停止 生:发生

2.现在楚国有那么多楚恭王喜欢的儿子,接班人又没有选定是谁,动乱从这发生了。

楚王听到了屈建说的话,马上立康王做太子

3.国家百姓

44/1.好:喜欢 尽:都 见:拜见 为:做 善:好 逾:超过

2.凡是见到女扮男装者,撕破衣服,剪断腰带

就如同挂着牛头卖马肉一样

3.要表里如一

45/1.善:善于 明:明确 使:让 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引:引导 居:居住

2.让齐国人教他

国王和谁一起去做好事呢?

3.周围环境特别是身边多数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学习语言也是这样,在品德修养上也是这样。

46/1.加:施加(引申“对待”)故:所以 患:担忧

2.仁者是国家的财富。

国家有了学者,那么国君的地位也会很尊贵。这些人可都不是季成你随意议论的啊。

3.重视人才

47/1.谓:说 得:获得 之:代“宠” 为:因为 故:所以

2.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担忧呢?

3.自身 生命 贵身

48/1. 行于:在……走 事:奉事,为……服务 使:派遣 期:约定时间 彼:他

2.对那些父亲、老师都不在的,其他人又能怎么样呢?

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

3.尊师 对待老师要像对待父亲一样

49/1.性:性格 为:替 大惭:很惭愧 意:心中 及:等到 引:用

2.你这种做法,恐怕是不饿。

3.(1)王罴由于台使不饿所以撤走饭肴

(2)王罴将掉在地上的瓜皮吃了

50/1.还:返回 为:当作 为:是 使:使者

2.借酒逞凶,骄纵蛮横,抢人财物子女,是百姓的祸害。

苻坚见到奏章后迅速派使者来要将强德赦免,但为时已晚。

我到如今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

3.正义、不包庇

4.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51/1.语:告诉 卒然:突然 恶:疑问代词,怎么 定:安定 一:统一 孰:谁 嗜:喜欢 与:此处为归顺,随从之意

2.如果有不嗜好杀人的(国君),那么普天下的人民都会伸长脖子盼着他来。

如果真能这样,人民归顺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谁又能够阻止得了呢?

3.雨润禾苗,水向低处,生活中习见之事,易明之理,既为人熟知又深感贴切。

52/1.承教:接受教导 刃:泛指刀剑等 异:不同 且:尚且 恶:厌恶 恶:疑问副词,何,怎么 其:他们

2.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3.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53/1.善:善于,擅长 秘:秘籍 秘:领悟 蔽:遮住(引申为“耽误 ”)盈:满 语:告诉

2.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

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

3.有秘籍和刻苦的学习 刻苦学习将来必成大器

54/1.吊:吊唁 正:使……正 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 垢:耻辱 岂:难道 说:教导

2.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

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3.衬托出老父特别从而引出下文

4.孙叔敖是个谦虚尽职,善于纳谏的人

55/1.见:拜见 好乐:喜好 益:增长 受:接受 镞:箭头 再:第二次

2.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朋友的缺点,品德就容易有缺失。

由此说来,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

3.孔子因势利导,语言简明而深入地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56/1.许:表示约数,左右 覆:遮盖 故:原来的

2.看见蛇有数丈长,身围就像碗一样,高高地盘踞在屋梁上,下垂着它的头用来吸蛋

贼竟然是你,我必定有报复你的方法

像这样经过了三天,就死了

3.蛇吸蛋的过程

蛇挣扎的过程

4.C

57/1.行:走 就:靠近 漫:随便 信:真的 足:值得 灭:消失

2.阳气未尽,所以阴火点不燃。

陈在衡就知道他们是鬼了

世人都说人怕鬼,真的么?

人有什么可怕的?

3.遇到意外不要慌张,要沉着面对

58/1.于:向 食:吃 归:回家 伐:讨伐 使:派遣 谢:谢罪

2.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

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

3.C

4.教子有方,深明大义,明事理

知错就改

5.得人心者成人事,失人心者损人事,为将须得与士兵同甘共苦方能克敌。

真正深明大义疼爱子女的父母更应该立其身、正其行,培养他的操行品德。

59/1.具:饭食,酒肴 比:等到 食:食物 食:吃 强:强求 责:责怪

2.有一个直指使(官名),在饮食方面苛求下属官吏,郡县都感到害怕。

可以知道饮食本来没有精粗,饿的时候容易吃饭,饱的时候难以吃东西,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的罢了

3.让直指使亲身体验他的属下的感受从而深刻认识错误

59/1.遣:遣放 诣:到……去 疏:给皇帝的奏议 易:换 刺:担任……刺吏 平居:平日百姓 临:遇到 少:稍微

2.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以致于无法向母亲说明一切

人在困窘时才最能表现出他的气节和道义。

3.C

4.俊杰廉悍

5.记叙、议论 柳宗元的高尚人格

61/1.凶:荒年 然:这样 察:观察 以:用 喻:比喻 既:已经 或:有的人 以:按照

2.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

老百姓养生丧死没有遗憾,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3.逃了50步

木材、食物、谷物吃不完

4.逃了50步和逃了100步都是逃跑

62/1.克:攻下 恶:憎恨 咸:都 入:进见 为:对 居:居住 平:使……平,平定

2.把有罪的杀掉,无罪的让他活着,怎么样?

凡是尊重士人君子的人,是因为他们仁爱而有德行。

3.爱屋及乌

4.仁 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

63/1.观:参观 为:是 闻:听说 顾:回头

2.倒了一半水时欹器就端正了,装满了水后欹器就翻倒了,倒空了水它又倾斜了。

唉,怎么会有满了而不倾覆的呢?

3. 做人也好,做官也罢,都要掌握一定的尺度。

64/1.莅:统治 御:侍奉 止:停止(引申“栖息”) 名:称呼 长:使……长 观:观察 释:放弃

知:明白 诛:诛杀 举:推举 举:发动 霸:称霸

2.楚庄王不因为好事太小而不做,这样就有了高的名望。

大器总是在晚一点的时候形成,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

3.立功 大器晚成

65/1.行∶走 道:道路 逸∶逃跑 食:吃 取:扣留 请:请求 说:劝说 鄙:鄙陋 说∶通“悦”,高兴 方:方法、办法

2.解开马的缰绳就给了他。

君子只决定自己的行为,不可能决定别人的反映。

3.说亦皆如此其辩也! 千万不要轻易地去蔑视别人的思维定式。

66/1.昔:曾经 亡:灭亡 墟:荒废的城址 归:回来 语:告诉 赏:赏赐

2.郭氏的房屋怎么会成为废墟呢?

赞扬好人却不能任用,批评恶人却不能除去。因此变成了废墟。

3.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

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

67/1.食:吃 尽:完 故:所以 鄙:庸俗、浅陋 余:多余 行:实行 遣:派遣 振:救济 出:使出 归:归附

2.渔人知我的缺点,便以献鱼来开导我.

打渔人献多余的鱼以谕楚王,楚国人民因之得到了好处,可以说他做了仁慈而明智的事。

3.楚民欣欣大悦,邻国归之。

善于纳谏

68/1.闻:听 以:拿 坠:掉 徐:慢慢地 置:放 书:记录 解:消除 赐:赏赐 去:离开

2.官员回头慢慢的捡起牙齿,放在怀里。

3.敢于直谏 知错就改

69/1.尝:曾经 向:刚才;过去,往昔 扬:宣扬,揭发 过:过错 易:换取 负:背

2.最后都没有追究他的过失。

3.赞同。无论唐临还是阳城,他们对待僮婢时,不因其地位低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其呼来喝去,他们的宽容态度让人敬服

(不赞同。宽容也应有针对性并且适度,毕竟宽容是作用于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果能够起到缓和与教诲的效果固然好,否则不分情况,放纵尺度,将宽容变为纵容,就会扭曲了宽容的真正含义。)

70/1.比:等到 方:正 即:连词,就 故:原因 绝:消失 去:距离

2.这个西南民族的人正是以此坑为天险,不料大队敌军突然压境。

3.重视人才,广招天下才士。预备板、草,越沟攻破贼巢。派骑三百,密林搜歼敌人。


老兄,给你弄了这么多,加点分吧

宜兴义牛
宜兴铜棺山有个农人叫吴孝先的,他家里有一头公牛,力气大又有好的品格,每天可以耕二亩地,即使很饿了,也不吃田里的禾苗,吴孝先把它当宝一样看待,让他的儿子吴希年来放牧。有一天,牛正在水涧边吃草,忽然,一只老虎从牛后面的树林子里跑了出来,想吃掉吴希年,牛就转过身来用角对着老虎,一边慢慢地走,一边吃草。吴希年非常害怕,爬在牛背上不敢动。老虎看到牛朝自己走过来,于是也趴下身来,准备等牛走近了就把牛背上的人打下来。老虎已经很近了,牛突然朝它奔过去,用角下死力气顶老虎。老虎本来正想着吃牛背上的吴希年,没想到牛朝它奔过来,所以促不及防,被顶得个四脚朝天地掉到了狭窄的水涧中,不能动弹,水慢慢地浸过了它的头,不一会儿就淹死了。吴希年骑着牛回家,告诉了父亲,喊了一帮子人把老虎抬了回来,煮了吃掉了。 后来有一天,吴孝先和邻人王佛生争水。王佛生家里有钱而又很凶暴地对待乡里,平日里就被乡里人们所怨恨,所以都认为他没理,都袒护吴孝先。王佛生更加生气了,就带领他的儿子们把吴孝先打死了。吴希年就去告官,王佛生向县令行重贿,反而判吴希年的罪,结果打死在公堂之上。吴孝先、吴希年父子死后,没有其他的兄弟可以来继续鸣怨的,吴孝先的妻子姓周的,每天都在牛面前哭诉:“以前幸亏你,我的儿子才没有被老虎吃掉。今天,他们两父子却都死在仇人的手里,老天爷啊,又有哪个人可以为我来报仇呢?”牛听了,大怒,长长地叫了一声,就直接跑到了王佛生家里。王佛生父子三人正在请客吃饭,牛就直接跑到他家的客厅里,直接把王佛生撞死了。王佛生死后,牛又把他的两个儿子也撞死了,那些来吃饭的客人拿着长杆和牛斗,也都被牛弄伤了。乡里的人就赶紧跑去报告县令。那个县令一听,吓死了。

18. ★杀身成仁

【原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②,小人穷斯滥矣④。”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注释】

①兴:起。②愠:音yùn,怒,怨恨。③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④穷斯滥矣:斯,就。滥,泛滥,指胡作非为。

【参考译文】

(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陈国遭到了断粮数日的厄运,跟随的弟子们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能安守穷困,小人穷困时就会胡作非为。”

孔子说:“志士仁人,不会因贪生怕死而伤害仁义,只会牺牲生命去成全仁义。”

【阅读训练】

1.(1)绝:断绝;(2)从者:跟随的人,文中指跟随孔子的学生;(3)兴:起身;(4)穷:穷困。

3.君子与小人在穷困料到时的区别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君子在穷困潦倒时能固守节操,坚持秉承一贯的仁义而不退缩;小人则贪生怕死、无所不为而伤害仁义。

19.★弃书捐剑

【原文】

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③怒之④。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⑤知其意,又不肯竟⑥学。

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去:去掉,指放弃学书)。③项梁:项羽的叔父。怒④之:意动用法(以之为怒)⑤略:大概。⑥竟;完毕。

【参考译文】

项籍年少时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放弃了;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他的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罢了;剑术,也只能与一个人对敌,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后来只知道兵法大概的意思,又不肯深入的学习下去。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凭借智取,而项籍则以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是智力用尽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少时:年少时候 (2)怒之:对他很生气 (3)足以:能够 (4)足:值得

3.项羽年少时不肯学书学剑,而后终为刘邦所败,这个故事给人的教训是什么?

项羽年少时,学什么都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因此,长大后虽然也有雄心壮志,但最终因缺乏真才实学而导致惨败,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

20.★陆游家训

【原文】

后生才锐①者,最易坏事。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②,令熟读经学③,训以宽厚恭谨④,勿令与浮薄⑤相处,自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⑥。吾此言,后人之药石⑦也,各须谨之,毋⑧贻⑨后悔。

【注释】①才锐:才思敏捷。 ②简束:检点约束。 ③经学:指儒家经典,诸子百书。④恭谨:谦虚谨慎。⑤浮薄者:浮躁轻薄之徒。⑥端:这里指一个方面。⑦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这里指良药,规劝。⑧毋:同“无”。⑨贻(yi):留下。

【参考译文】

后辈中才思敏捷的人最容易做出坏事,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做父兄的人应当引以为忧,而不能够把这当作是高兴的事。一定要经常约束他们,命令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谦虚谨慎,不要让他们与游手好闲的人来往和相处。从这以后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养成。不这样,那些可以担忧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我这些话,是年轻人的治病的药和石针,都应当谨慎对待,不要给后人留下后悔和遗憾。

【阅读训练】

1.解释

(1)之:指代,这样的人。 (2)忧:担忧 (3)令:命令,规定

(4)恭谨:恭敬,谨慎 (5)令:让,使 (6)自从:从这以后

3.上文说了一件什么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天生聪明、才思敏捷、智慧过人的人要特别注重自身修养;家里生有这样的孩子尤其要加强约束和管教,不要让他们与浮夸子弟混在一起。

陆游的家训对今天仍有意义,今天我们更要加强思想教育,因为如果教育不好,他们的破坏和影响将会更大。

21.★病痞

【原文】

余病痞①且悸,谒医视之,曰:“唯伏神②为宜③。”明日,买诸市,烹而饵之,病加甚。召医而尤④其故,医求观其滓,曰:“吁!尽老芋也,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子之懵也,而反尤于余,不以过乎?”余戚然慙惭,忾然忧,推是类也以往,则世之以芋自售而病人者众矣,又谁辨焉!

(选自柳宗元《柳宗元集·卷十八·辨伏神文》)

【参考译文】

我得了腹内郁结心悸反常的病,到医生那看病,说:“只有茯苓适合治疗。”第二天,到市场上买,煎好服下了,病加重。叫来医生责问他缘故,医生要求观看药渣,看后说:“唉!全是老芋头啊,那卖药的欺骗你而将他的老芋头卖出。你自己糊涂,却反而怪于我,不是过分吗?”我忧愁惭愧,愤恨忧心,将这类事推而广之,那么世上像这样以芋头出售害人的人很多,又有谁来分辨呢!

【注释】①痞:肚子里生的硬块。 ②伏神:中药名,外形似芋。 ③宜:合适。④尤:指责 ⑤病:危害。⑥诸:之于。

【阅读训练】

1.解释:

(1)谒:请,拜访; (2)宜:合适; (3)诸:之于;

(4)尤:指责; (5)鬻:卖; (6)病:危害

2.翻译:

彼鬻药者欺子而获售

翻译:那卖药的欺骗你而将他的老芋头卖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烹而饵之”中的“饵”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饵:服;前:走上前;均为名词作动词。)(斗:想北斗星;蛇:像蛇;犬:像狗一样;分(fèn):按名分;均为名词作状语。)

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B.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

C.其一犬坐于前。(《狼》)

D.予分当引决。(《指南录后序》)

4.从全文看,“鬻药者”得逞的原因是:

买药者的无知(或:“子之懵也”。)·

22.★司马光勤学

【原文】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参考译文】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尝:曾经; (2)为:担任; (3)若:如; (4)既:已经;

(5)俟:等到; (6)已:停止; (7)及:等到; (8)或:有时

2.翻译:

(1)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

译文:(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2)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译文:等到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

3.司马光学习的特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发奋苦读勤学,咏其文,思其义,于是所得多矣。

23.★昔有长者子

【原文】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伽斯那《百喻经》)

【 注释】 ① 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② 沉水:即沉香木,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③ 售:卖出去。 ④ 直:通“值”价值。

【释“诣”】

“诣”可解释为“前往”、“到……去”。上文中“诣市卖之”,译为前去市场出卖它。又,“诣官讼之”,意为前往官府将这事告状。“诣”也可解释为“拜访”、“拜见”。《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句意为渔人到了郡府,去拜见太守,禀报了如此这般的情况。

【参考译文】

很久以前,有一位年长者的儿子,到海中打捞沉香这种木料。过了一年,才打捞了一车,并把它运回家。他把沉香木拿到市场上去卖,由于价格昂贵,一直没有人买。过了许多天,他都没能卖出去,感到很疲劳厌烦,十分苦恼。他看到卖木炭的,都很快地将木炭卖了出去,便想不如把沉香烧成木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于是就把沉香木烧成木炭,运到市场卖掉,只卖了不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间上的愚人也是这样。

【阅读训练】

1.解释

(1)方:才; (2)诣:前往; (3)以:因为

(4)故:原因; (5)为:成为; (6)直:同“值”,价值

2.翻译:

(1)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译文:他就把所有的沉香木烧成了炭,拉到市场上去卖,结果得到不到半车炭的价值。

(2)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译文:世上的愚人也像这样。

3.你从文中得到的启示是: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应有耐心和恒心。

24★岳飞二三事

【原文】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①,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②。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③,饰④名姝遗⑤之。飞曰:“主上宵旰⑥,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⑦,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续资治通鉴》)

【注释】①求访:寻找。②药饵(ěr)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③交欢:结友。④饰:打扮。⑤遗(wèi):送给。⑥宵旰(gàn ):即宵衣吁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国事。⑦营第:建造住宅。

【参考译文】

岳飞特别孝顺,她的母亲留在黄河以北,他就派人去寻找他母亲,并且接了回来。她的母亲有病,经久难愈,岳飞就一定要亲自给母亲喂药。岳飞的母亲去世,岳飞三天不吃不喝。家中没有婢女伺候,吴玠一向敬仰岳飞,愿意与他结为好友,将奴婢打扮成美女送给他。岳飞说:“主上终日为国事操劳,怎能是臣子贪图享乐之时?”岳飞没有接受,将美女送回。吴阶就更加的敬仰飞了。岳飞嗜酒,皇帝告诫他:“你等到了河朔,才可以这样酗酒。”于是从此不再饮酒。皇帝曾经想要给飞建造一个住宅,岳飞推辞道:“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 有人问:“天下何时才会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至:极,很; (2)遣:派遣; (3)素:一向,向来

(4)遗:赠送; (5)绝:戒绝; (6)惜:吝惜

2.翻译:

敌未灭,何以家为?

译文:敌人尚未被消灭,怎能能够建立自己的家呢?

3.从文中可以看出岳飞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孝敬、自律、知错就改、以天下为己任

25.★和尚敬茶

【原文】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选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六·鸽异》)

【参考译文】

灵隐寺的某个和尚,凭借烹煮茶而得名,对烹茶的工具都精通。这样以后他储蓄的茶有几种,经常看客人的贵贱来烹茶进献给他;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不会全部拿出来。一天,有高官到来,那个和尚恭敬地拜见,拿出好茶,和尚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高官希望得到他的称攒,高官默不作声的样子。和尚感到很困惑,又用最上等的茶叶烹煮进献给他。高官已经喝完了,并没有称攒。和尚着急的不能在等待,鞠躬问道:“茶怎么样?”高官拿着茶杯手一抬说:“茶太热。”

【阅读训练】

1.解释:

(1)以:凭借,因为; (2)及:以及; (3)进:进献; (4)待:等待

2.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A储蓄;B恭敬;D水的温度高,与“冷”相对。)

A.然所蓄茶有数等 蓄:含蓄

B.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 恭:通“躬”

C.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 惑:迷惑不解

D.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热:热情

3.翻译:

(1)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

那些最上等的茶叶,不是高贵的客人以及知心朋友,(僧人)不会全部拿出来。

(2)手自烹进,冀得称誉。

僧人亲自动手烹煮进献给(贵官),希望得到(他的)称赞。

3.概括文中僧人的性格:

趋炎附势,攀附权贵,奉承拍马。

4.文末僧人听了贵官的话后的心情应是( C )

A.愉快、满意 B.厌恶、不满

C.失望、沮丧 D.仇恨、恼怒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