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高二论语十二章各章内容要点

2024-06-01m.verywind.com
~

高二论语十二章各章内容要点如下:

1、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2、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3、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4、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5、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则讲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

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

6、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中最好、最明理、最通达道的,就是颜回,所以叫“复圣”。颜回这个人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都做到。

7、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三层境界:知、好、乐。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8、说明了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照样可以很快乐,不道义而得到的富贵是不好的。

9、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10、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11、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

12、这则是子夏提出的仁的几个要求。丰富的知识,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13、孔子认为推已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

14、孔子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多次引用《诗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多次强调《诗经》在为人处世上的重要作用,教海弟子要学《诗》。在这里,孔子再次向弟子提出学《诗》的重要意义。

15、孔子阐述了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仁”的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



  • 《论语》十二章注释是什么?
  • 答:《论语》十二章注释:1、子:古时候对男子的自称,这儿指孔子。2、时习:准时温习。时,准时。3、不亦说乎:并不是很开心吗?不亦……乎,常见于表明婉转地反问到。说,词类活用,同“悦”,开心。4、愠:气愤,发火。5、谦谦君子:这儿指社会道德上面有涵养,有才华的人。6、吾:人称代词,我...

  • 论语十二章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 答:一、介绍了三个方面: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道德修养。二、具体内容:1、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时习之 默而识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 3、修养 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
  • 答: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释义:孔子说:学习后及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 论语12章的注解?
  • 答:《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 习,复习或者实习; 说,同 悦 ,愉 快; 朋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愠,生气,发怒; ...

  • 论语十二章主要内容概括
  • 答:论语十二章主要内容概括如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的第十二童共有十篇,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主题和内容。第一篇:“子罕言利”的主要内容是孔子对于利益的看法。孔子认为,个人的利益应该与公共利益相结合,不能只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社会的福祉。他倡导人们要有...

  • 《论语》十二章的翻译及划分段落?
  • 答:5、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没有,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劳神无所得。”寓意: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得到提升。6、原文: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好...

  • 高中论语十二章内容是什么?
  • 答:高中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如下: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3、子曰:“君子...

  • 论语12章内容
  • 答:高中新教材论语十二章原文: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注释
  • 答:论语十二章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

  • 论语十二章每一章所讲的内容
  • 答: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道德修养)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处世)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人处世)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