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故宫博物院中三大殿河建筑布局有什么不同 御花园和三大殿的布局有什么不同

2024-06-01m.verywind.com
请你仔细观察故宫平面图,看看它的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而成。

1、在功能上是非常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的。同时达到两边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视觉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多样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十多种。以3大殿为例,屋顶也是都不同的。
2、故宫建筑屋顶铺满各种颜色的琉璃瓦件。主要的屋顶是黄色为主。绿色则是用于皇子居住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颜色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
3、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兽,相当有地吞并大脊。吻兽造型美观,可以是构件又可以是装饰品。一部分瓦件所造出龙凤、狮子、凤凰、鹤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祥瑞和威严,这些装饰物在建筑上起了很大的作用。
4、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利,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可以彰显皇帝的威严。
5、故宫的宫殿都是顺着一条由南北向中轴线排列的,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处在这条中轴线上。依次两旁展开,南北径直,左右相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了整个紫禁城,而且南到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北京城,气势磅礴,规划严谨、非常的壮观。
扩展资料:
故宫位于北京城中心。布局依据《周礼·考工记》中所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建筑在北京城南北长八公里的中轴线上,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如今故宫左前面的劳动人民文化宫,明清是皇帝祭祀祖宗的太庙;右前面的中山公园是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的社稷坛;前面有朝臣办事的处所;后面有人们进行交易的市场 。
北京故宫的北面是万岁山,南面是金水河,恰好符合古人“负阴抱阳,冲气为和”的建宫原则,万岁山是专门为营造皇城风水而筑城的一座人工山,完成于明初,位于元代寝宫延春阁旧址,用开挖护城河和南湖的淤泥堆积而成。此山的堆筑,一方面满足了皇城要“负阴”的原则,另一方面又镇住了前朝的风水,故万岁山又有“镇山”之称。 [30] 北京四九城的布局是二龙出水护着紫禁城。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星(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三大殿,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上挂“建极绥猷”匾,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中和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形体壮丽,建筑精巧。

保和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平面长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建筑装修与彩绘十分精细绚丽。

太和殿

三殿中,太和殿最大,也是全国最大的一个木构大殿。横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外有廊柱一列,全个殿内外立着84根大柱。殿顶是重檐的“庑殿式〔庑殿式〕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平脊)和四条斜脊组成。”瓦顶,全部用黄色的琉璃瓦,光泽灿烂,同蓝色天空相辉映。底下彩画的横额和斗,朱漆柱,金琐窗,同白石阶基也作了强烈的对比。这个殿建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已有255岁,而结构整严,完好如初。内部渗金盘龙柱和上部梁藻井上的彩画虽稍剥落,但仍然华美动人。

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

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其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太和殿之上为建筑形式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镇瓦,这些镇瓦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汉族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第一个饰物是一个骑凤仙人,相传原是南朝齐明王,后修道升仙。


仙人之后是十个小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是七个、保和殿是九个。其它殿上的镇瓦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只是九个。

中和殿

中和殿在工字基台的中心,平面为正方形,宋元工字殿当中的“柱廊”竟蜕变而成了今天的亭子形的方殿。屋顶是单檐“攒尖顶有多种形式,其共同点是顶部都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上端用渗金圆顶为结束。此殿是清初顺治三年(1646)的原物,比太和殿又早五十余年。

外部特征

中和殿高19米,平面呈方形,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它的面积是三大殿中最小的。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所在的台基上,设置有龙的头部形状的排水口。下雨时,排水头一起喷水,形成“千龙吐水”的景观。辛亥革命后,清逊帝仍居后宫。袁世凯意图复辟帝制,以三大殿为宫殿,对内外装潢有所改动。其中写有殿名的匾额上面的满文被凿去,汉字移至中间。

中和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金砖铺地,建筑面积580㎡。屋顶为单檐四角攒尖,屋面覆黄色琉璃瓦,中为铜胎鎏金宝顶。殿四面开门,正面三交六椀槅扇门12扇,东、北、西三面槅扇门各4扇,门前石阶东西各一出,南北各三出,中间为浮雕云龙纹御路,踏跺、垂带浅刻卷草纹。门两边为青砖槛墙,上置琐窗。殿内外檐均饰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殿内设地屏宝座。门窗的形制则取自《大戴礼记》所述的“明堂”,避免了三座大殿的雷同。

中和殿的大殿平面呈方形,黄琉璃瓦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皇帝有事去太和殿先在此小憩,接受内阁、礼部及侍卫执事人员等的朝拜。每逢加封皇太后徽号和各种大礼前一天,皇帝也在此阅览奏章和祝辞。

内部特征

中和殿内宝座前左右两侧的两只金质四腿独角异兽。它是想像中的一种神兽,传说日行18000里,懂得四方语言,通晓远方之事。放在皇帝宝座两旁,寓意君主圣明,同时为烧檀香之用。放在中和殿地平台两侧的铜薰炉,是用来生炭火取暖的。清代宫中烧用的是上好木炭,叫“红萝炭”。这种木炭气暖而耐烧,灰白而不爆。宝座两旁还放着两乘肩舆,俗称轿子,是清代皇帝在宫廷内部使用的交通工具。帝后在什么场合乘坐什么轿子都有严格规定。肩舆是其中的一种。

中和殿正中设有宝座,两旁陈列着两个肩舆。所谓的肩舆是皇帝乘坐的轿子中的一种,主要供皇帝在紫禁城内活动使用。

保和殿

保和殿立在工字形殿基的北端,东西阔九间,每间尺度又都小于太和殿,上面是“歇山式〔歇山式〕中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的屋面、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qiàng)脊和两侧倾斜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组成,组成两坡和四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殿顶,它是明万历的“建极殿”原物,未经破坏或重建的。至今上面童柱上还留有“建极殿”标识。它是三殿中年寿最老的,已有337年的历史。

殿内构造

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含前廊1间),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

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

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造做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舒适。

殿外构造

云龙石雕

保和殿后阶陛中间设有一块雕刻着云、龙、海水和山崖的御

保和殿后的石阶

路石,人们称之为云龙石雕。这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块石雕,长十六米五七,宽三米零七,厚一米七零,重为二百五十吨。原明朝雕刻,清朝乾隆时期又重新雕刻。在图案是在山崖、海水和流云之中,有九条口戏宝珠的游龙,它们的形象动态十足,生机盎然。

云龙石雕的石料产自京西房山大石窝。当时拖运这样重的巨石到北京需要民夫万人以上,用旱船拽运的办法拖运。为此,沿途每里凿井一口,以供民夫饮水之用。从房山到北京一百多里路,拖运时间用了将近一个月。这种拖运方式虽然艰难困苦,但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下,却也显示出了劳动者的才能和智慧。

千龙吐水

千龙是指望柱下面伸出的千余个石雕龙头,每当雨天时雨

保和殿外景

水就从龙口中排出,使分流雨水的实用功能与建筑艺术的观赏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千龙吐水 的壮观景象出自 太和、中和与保和三大殿矗立之上的三层台基。“三台”面积约为二千五百平方米,由大块汉白玉石砌成。每层台基的周围都雕有须弥座。须弥座上,横置着大块的长方石条,名为地袱。

地袱之间立有望柱,望柱之间安设栏板。在它们之下,都凿有排水孔道。 每个望柱下面伸出一个石雕龙头,整个“三台”,共有一千一百四十二个龙头。除每层台基折角的角顶伸出的龙头外,其他龙头的两唇之间都钻有圆孔,与望柱底下的孔道相通。由于台面的设计是中间高于周边,每当雨天,落在“三台”台面上的雨水自然就都流向地势底的四周,于是便从龙口中排出,形成“千龙吐水”的奇观。位于保和殿的东西两侧的庑房,现已辟为陈列馆。

三大殿中的两殿,一前一后,中间夹着略为低小的单位所造成的格局,是它美妙的特点。



  • 请你仔细观察故宫平面图,看看它的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
  • 答: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而成。1、在功能上是非常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的。同时达到两边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视觉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多样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十多种。

  • 故宫的布局特点?
  • 答:故宫布局依据《周礼·考工记》中所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意思是左边是宗庙,右边是社稷坛。前边是朝臣理政之所,后边是交易之市)的原则。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

  • 故宫建筑在布局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 答:故宫作为一个完整的建筑群非常均衡对称,其中每座建筑物都是在一条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展开,整个建筑群的中心是高大的太和殿,以此为中心由南向北伸展。故宫宫殿建筑布局沿南北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节奏,指通过有规律的变化和排列,利用建筑物的墙、柱、门、窗等有秩序的重复出现,产生一种韵律美或...

  • 北京故宫基本结构
  • 答:北京故宫基本结构 故宫的外观结构是按南北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设四个门,南门正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边为东华门、西边为西华门,四个门均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故宫的四个角,都布有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外墙有10米多高,还有护城河。故宫全部建筑由"外朝”与“内廷”...

  • 故宫建筑及布局
  • 答:这组城上的建筑,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在午门以内,有广阔的大庭院,当中有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房廊庑。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这种布局,给人以极大的吸引力。登上太和门,在3万多平方米...

  • 故宫博物院的布局??
  • 答: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1623215 故宫博物院 (1-2)总:位置:历史,建筑地位,总体布局,外观概貌,建筑总特点.分 前朝(三大殿)(3—10)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外形 内景 位置 用途 内廷 (12-15)后三宫 御花园 (16)总 回望故宫,强调艺术特点.规模...

  • 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
  • 答:整体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

  • 有关北京故宫的资料
  • 答: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紫禁城是中国五个多世纪以来的最高权力中心,它以园林景观和容纳了家具及工艺品的9000个房间的庞大建筑群,成为明清时代中国文明无价的历史见证。

  • 北京故宫的建筑布局有什么特点
  • 答:故宫的外观结构是按南北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设四个门,南门正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边为东华门、西边为西华门,四个门均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故宫的四个角,都布有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外墙有10米多高,还有护城河。故宫全部建筑由"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组成。“...

  • 北京故宫的外观、结构、历史变化、相关故事有哪些?
  • 答:一、北京故宫的外观 故宫从外观看设四个门,南门正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边为东华门、西边为西华门,四个门均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故宫的四个角,都布有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整个建筑群按南北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二、北京故宫的结构 故宫全部建筑由"外朝”与“内廷”...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