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元子少一横读什么 (元)字去掉上面那一横念什么字?

2024-06-01m.verywind.com
元字少一横是什么字~

兀 wù
部首笔画
部首:儿 部外笔画:1 总笔画:3
五笔86:GQV 五笔98:GQV 仓颉:MU
笔顺编号:135 四角号码:10212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5140

基本字义

1.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
2. 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
3.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兀突)也作乌涂。①既不凉也不热:兀突水。②不干脆:你怎么总是干兀突事?(兀秃)也作乌涂。①水不凉不热。②不爽利:不干脆。
编辑本段更多信息
关于“兀”字的更多的信息
古文中的兀
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蜀山兀。――唐·杜牧《阿房宫赋》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柳宗元《读书》
独立
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
现代文中的兀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又如:兀岸(直耸挺拔);兀嵝(险峻)
光秃(如毛发)的
又如:兀首(头发脱落)
茫然无知
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痴呆)
不够稳定
姓氏 
《百家姓》中没有兀姓,20世纪80年代汇载了全国5600多个姓氏的《贵姓何来》一书也没有兀姓,《辞海》、《辞源》、《新华字典》中,也没有“兀”作为姓氏的词条。
那么“兀”姓究竟来源何处?
1936年版《陕州志》卷五《族姓》里有这样的记载:“原店村兀氏为北魏安乐王元鉴之后。”
元鉴何许人也?他与陕县之“兀”姓到底有没有关系?其后人为何会姓“兀”呢?
要揭开这一谜底,还得从北魏说起。北魏又称拓跋魏、元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中央王朝,其创立者是鲜卑拓跋部的拓跋 。鲜卑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拓跋鲜卑最初生活在蒙古草原东北部大兴安岭北段的嘎仙洞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公元4世纪初,拓跋 的先人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 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称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 即道武帝。公元398年,拓跋 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经过拓跋 的“艰苦创业、进兵中原”,明元帝拓跋嗣的“隆基固本、内和外辑”和太武帝拓跋焘的“雄才大略、连年征战”,北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统一了黄河流域。
公元471年,北魏献文帝长子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孝文帝是北魏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向着进步的勇敢的民族改革家”。孝文帝在位29年,他建设平城,倡明礼乐,督课农桑,修治大道,整治政风,广开言路。公元493年,为巩固对中原的统治,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6年,孝文帝提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遂下诏北魏皇族改姓元氏,其余所有鲜卑人也都改了姓氏。“迁都”、“改姓”两项重要改革措施不仅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加快了北魏经济社会的发展。
元鉴,字长文。其祖父拓跋长乐为文成帝次子,孝文帝时被封为安乐王,孝明帝时元鉴袭安乐王爵位,初为秘书监(掌图书经籍,从二品)。元鉴文韬武略,骁勇善战,曾为北魏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其对当政者心存不满,最终成为朝廷的叛臣。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一卷记载,公元526年9月,北魏宗室广阴王元深、章武王元融被河北起义军葛荣俘斩。公元527年7月,孝明帝元诩诏令元鉴任相州(治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刺史、北讨大都督,兼尚书左仆射和北道行台尚书令,与北道都督裴衍共赴信都(今河北冀州市)讨葛荣。元鉴“幸魏多故,阴有异志”,“潜图叛逆”,裴衍“觉其有异”,遂密表上奏朝廷。8月,元鉴部下别将嵇宗“驰驿告变”,元鉴“据邺反”。孝明帝即诏令裴衍与都督源子邕、李神轨等合围邺城。8月17日邺城破,元鉴被斩,首级被传送至洛阳。
元鉴死后7年,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统治中国北方达一个半世纪的北魏王朝彻底走出了历史舞台。

唐《元和姓纂》载:“兀,后魏改安乐王为兀氏。”
宋郑樵《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载:“十三曰以凶德为氏,十四曰以吉德为氏。此不论官爵,唯以善恶显著者为之。后魏安乐王元鉴为同姓,故改元为兀。”
这是史籍中有关改元姓为兀姓的确切记载。可见兀姓确实由元而来,而且是因为安乐王元鉴之故而改的。
北魏立国以来,刑法严峻,被处以死刑者极多,特别是对于谋反者要实行族诛,甚至其子孙虽养于外族人家中,也要“追还就戳”。公元452年(北魏兴安元年),文成帝准大臣源贺上奏,“宽宥死囚”,改死刑为戍边,并不再诛杀族人。因此,元鉴被斩首,而其族人未被诛杀。但孝明帝元诩以为元为国姓,元鉴以谋反绝其藉,不得姓元,乃“诏改其元氏”。于是,元鉴的家人只有从京城洛阳迁往附近州县避难,并改了元姓。
据传元鉴被杀前嘱其长子元览:“吾死后汝即改姓兀氏,永不得复姓。”窃以为,元鉴之所以让其后人改元为兀,一方面是暗示元去头为兀,让后代铭记祖先杀头之恨;另一方面也在激励后人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求东山再起。《辞海》中“兀”字有“兀鲁思”的词条,是蒙古语“领地”、“国家”的意思。作为北魏王朝掌管图书经籍的秘书监,元鉴选择“兀”字作为其后人的姓氏可谓煞费苦心。
元览最终改名兀览,在金水河畔安家置业,几代人后遂为村落。因兀览后人在村中经商开店,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元氏祖宗,村名就取元之谐音“袁”,称为袁店村。宋代石佛龛“大宋国陕州陕县曲泉乡大成保袁店村”石刻,现在还较为完好地保存在陕县文化馆内,证明原店村原来名为袁店村。
经过近1500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的兀氏族人已发展到7000多人。除了陕县原店镇原店村和大营镇兀家洼村的5000多兀姓人口外,另外还有两支比较重要的兀姓聚居地,一支在陕西省蓝田县 湖镇的兀家岩村,该村有家谱记载:明朝天顺三年,因黄河决口、蝗虫蔽日,民不聊生,原店村有名叫兀从益的与妻徐云翠担挑4个儿子从陕州逃荒到此,至今已有1000余口人;另外一支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的西桥村,据载该村兀氏是明朝初年因躲避兵荒迁去的,现有70余户350余人。

从公元527年到现在,兀姓族人已在陕县繁衍生息了1478个年头,其间也出现过几位载入典册的名人,均为原店村人。其中一个叫兀礼夫,清道光年间人,官至布政司(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员)。据载,道光十二年,做了布政司的兀礼夫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建成了规模庞大的兀家寨。据传兀家寨之规模、奢华及精雅,可与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相媲美。至今在原店村仍保存一四合院,被当地人称作“兀家大院”。
在一个深秋的阴雨天,我和几位朋友慕名来到原店村,沿着洒满黄叶的金水河向南,穿过一处陇海铁路桥再折向东几十米,便到了“兀家大院”。
推开那扇厚重的木质大门往里看去,不得不承认,虽然这里的一切都已老旧,但宅院的建筑布局、结构以及砖雕、石雕、木雕、彩画等都有着相当的水准。现存的“兀家大院”分东、西两院,西院为主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如果俯视,其整体格局呈繁体“喜”字。东院现已废弃,西院还有一户兀姓人家和一户张姓人家居住。西院的建筑布局为典型的二进四合院,进门有影壁墙,前面是大门厅,穿过二门楼与门厅正对的是正房,东西两侧是厢房,厢房和门厅中间有相对的耳房。
迎门的影壁墙上有一幅名曰“百鸟朝凤”的砖雕作品,“兀家大院”也因此又被称为“百鸟朝凤”院。历经百年的岁月沧桑,原来的青砖影壁已呈土黄色,但仍以其意趣盎然、繁复华丽的构图和细腻圆熟的刀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影壁墙高约5米,由正中央一只被百花簇拥的凤鸟和周围花枝丛中数十只鸟儿组成。中间的凤鸟体态轻盈、高雅大度,做展翅欲飞状,只可惜鸟头已不知去向。周围的数十只鸟儿点缀在二十几个花枝缠绕的小方格内,这些鸟儿或栖或飞或鸣或两相取悦,无不栩栩如生,娇俏动人。传说由于砖雕图案上的花鸟形象太逼真,竟在影壁墙建好的当晚引来群鸟在院内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使得主人和邻居无法入眠,主人一气之下命人把正中央那只凤鸟头打掉,大院才恢复了宁静。
过影壁墙右拐可进入门厅,门厅建筑是整座四合院中最为考究的,采用框架式结构,即先立木质框架,后进行墙体修建,框架与墙体相互独立,亦即“墙倒屋不塌”的建筑风格。据现在的屋主、68岁的兀长茂老人介绍,原来的门厅共有相通的5间约150平方米,现在被他们用土墙分割,堆放家什杂物。站在一堆杂物中抬头看去,只见屋顶的椽、檩、梁等呈深红色,看上去稳重润泽。最吸引人目光的是横梁上的那些木雕彩绘,雕工的繁冗细腻自不必说,即便是那些莲花造型的彩绘,或粉或绿或黄或白,至今看上去依然艳丽夺目。
门厅与正房南北相对,正房原为5间,现存3间,如今已废弃。正房前面是东西对称的厢房各4间,这就是西院的内院,外院与内院由一造型别致的小门楼隔开,为二门楼。二门楼也算是兀家大院建筑艺术的精彩之笔,上面的木雕作品极尽繁复精雅之能事,只是经多年风化,现已有些摇摇欲坠。西院的正房、厢房、耳房全部是两层阁楼式房屋,房内铺设的楼板至今仍能承载重物,屋前都有廊檐,屋的高度依次降低,屋顶及过廊的拐角处镶嵌有不同的木质彩色图案纹饰。
站在兀家大院门口,兀长茂老人指着一路之隔的陇海铁路说,修铁路前,兀家寨的正院还在,为一处五进院,因为修铁路被扒掉了。现存的兀家大院,充其量只是当年兀家寨的一个“家眷院”。如今,大院还经常会迎来一批批前来参观的客人。是啊,即使繁华落尽,风流亦被雨打风吹去,那些一路走来的曾经鲜活生动的生命与艺术的气息,也会吸引许多如我一样的游客,在一个偶然的日子,在兀家大院作一次短暂的驻足。

兀 拼音:wù 简体部首:儿 总笔画:3 笔顺编码:横撇折 解释: 1.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 2. 高高地突起

元字少一横
这个字是 兀
读音:[wù]
部首:儿
五笔:GQV

  • 虎子加三撇,元子少一横是那两个字? 谢谢
  • 答:彪 biao 兀 wu

  • 元子里面一个斗啥字
  • 答:《篇海》讫黠切,音戛。量也。

  • "还"字在姓氏中读什么?
  • 答:2. 亦可读作huàn或huán 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还途之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典籍《周礼·冬官考工记》的记载,有环涂之官。还途(环涂、轘途)之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还氏、环氏,读音作xuán。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环人官位...

  • 元子什么意思
  • 答:元子读音:yuán zǐ。元子出处:《尚书·微子之命》:“王若曰:猷,殷王元子。”元子例句 1、那益元子哪里肯依,又苦留了两日,唐僧取经心重,不肯淹留,无已遂行。2、镇元子延手亲迎敖烈入殿,入得殿中,分宾主坐定后,清风明月即去看茶。3、在尔朱荣入洛前,元颢已经担任骠骑大将军、开府...

  • 元有什么组词?
  • 答:元[ yuán ]部首:一 笔画:4 基本解释 1. 朝代。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立。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宋。定都大都(今北京)。2. 姓。详细解释 〈名〉1.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

  • 桓温与庾翼友善文言文
  • 答:1. 桓温传翻译 开头为 桓温字元子 桓温传翻译: 桓温字元子,是宣城太守桓彝的儿子。 未满周岁时太原人温 峤见了他说:“此儿骨骼不凡,请再让他哭一下。”等到听了他的哭声,又说:“真是英才降世!”桓彝因为此儿为温一峤所赏识,所以给他取名叫温 。 温一峤笑着说:“果然如此,将来也要改作和我一姓。”...

  • 元子是什么意思
  • 答:第三,你也可以把元子的概念融入到哲学、宗教、文化等领域中。比如,元子可以用来比喻万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也可以用来代表世界的起源。可以探讨元子在不同领域的意蕴和来龙去脉。此外,你也可以结合某个具体宗教或文化,讲述其中与元子相关的传说或故事,从而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元子在不同文化中的涵义...

  • 挣元子是什么意思
  • 答:在一些地方,有一些自己地方的方言,比如挣元子的意思就是挣钱的意思。挣钱用自己的双手依靠出售技能或资源去换取薪酬。 在这个过程中,其始点为物,终点也是物。而且换取的薪酬跟劳动成果成正比,但是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所以能换取的薪酬比较少。为了让自己能够换取更高的薪酬,只能去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熟练...

  • 子的笔顺字的笔顺
  • 答:子的笔顺横撇/横钩、竖钩、横。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