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题西林壁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苏轼字什么号什么与其父什么和其地什么,并称为三苏? 《题西林壁》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的苏轼,字什么,号什么?

2024-06-01m.verywind.com
《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北宋诗人苏轼,字什么,号什么,与什么合称“三苏”?~

百家姓:苏轼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文学造诣极深,受人称赞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扩展资料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内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容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与其父苏洵,其弟苏澈(字子由)并称为三苏。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三苏”并称始见于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该书卷四“才识条”说:“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纵横评说,长于分析,很有气势,代表作《六国论》。

苏轼是宋代伟大的文学家,又擅长绘画和书法。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现存2300多首诗,340余首词和散文。他的诗意境新、笔力壮、变化多。佳作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他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创始人,词作视野开阔,想象丰富,笔力奔放,雄健豪迈。他的散文代表了北宋文学鼎盛时期的成就。苏辙是个善于驾驭多种文章的散文家,其文“汪洋澹泊。深醇温粹,似其为人。”他的诗又受苏轼影响,风格也相近,现存诗1189首。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澈(字子由)并称为三苏。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相应的诗句是什么?
  • 答: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背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

  • 题西林壁 (宋)苏轼
  • 答:庐山的风雨云雾使诗人感到惊异骇怪。庐山如此神奇莫测,似乎在于云烟雾霭的作用。然而北宋大诗人苏轼却以他独特的感受,翻出新的意境,这便是脍炙人口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的作品。其实,十几天前他刚入庐山的时候,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青山若无素...

  •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写的
  • 答:《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 题西林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是什么
  • 答:2、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3、原文:《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4、创作背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

  • 题西林壁的诗句全诗
  • 答:题西林壁 宋代: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注释 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

  • 题西林壁古诗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 答:《题西林壁》这首古诗相信很多人都还记得,也知道这是一首哲理诗。那么大家是否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又是哪个朝代的呢?不知道的小伙伴就要和小编一起来回顾一下了。《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

  •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全诗
  • 答:该诗句出自宋代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白话释义: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辨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注释: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

  •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
  • 答:【《题西林壁》赏析】: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

  • 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什么
  • 答:《题西林壁》【作者】苏轼 【体裁】七言绝句 【年代】北宋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四月,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的作品.其实,十几天前他刚入庐山的时候,曾写过一首五言小诗:“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他很风趣地说,第一次见到庐山,好象遇到一位...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唐朝还是宋朝的诗,其作者是谁?
  • 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唐朝还是宋朝的诗,其作者是谁?——答案:出自宋朝 苏轼的《题西林壁》。《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