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当代学生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答案

2024-06-03m.verywind.com
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文言文翻译~

  我只找到一点 对不起
  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中阅读70篇(1—10)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 ) ②或谓之曰( )

  ③履为履之也( ) ④而越人被发( )

  ⑤以子之所长( ) ( )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自己 ②有的人 ③穿 但是,表示转折 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略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3.★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知困 (4)教学相长也

  2.翻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__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2.(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序)

  【注释】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译文】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然积以岁月 (2)向之笑者 (3)咸来求假焉

  2.翻译

  (1) 时人嗤之。

  (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1)但是 (2)从前 (3)都 2.略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蚤死 (2)孔子哭之恸 (3)门人益亲

  2.翻译

  (1) 弟子孰为好学?

  (2) 不迁怒,不贰过。

  3.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2.略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乡里称孝 (2)师事扶风班彪 (3)一见辄能诵忆 (4) 遂博

  2.翻译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2.略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注释】

  ①吕蒙正(994--1011):宋代政治家。②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 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 ③朝士:中央官员。④同列:同事。⑤量:肚量。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喜记人过 (2)佯为不闻 (3)令诘其官位姓名 (4) 遂止之

  2.翻译

  (1)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2) 不问之何损?

  3.上文赞美了吕蒙正在怎样的品质?


  【参考答案】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②唐:空,徒然。

  【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因其饥故 (2)食六枚半已 (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2.翻译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译文】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注释】

  ①裘:皮衣。②刍:柴火。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反裘而负刍 (2)胡为反裘而负刍 (3)若不知其里尽

  2.翻译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译文】

  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的美味。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这就只用一个举动杀死两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能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管与止之曰 (2)子待伤虎而刺之 (3)则是一举 (4) 而有刺两虎之名

  2.翻译

  (1)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2) 人者,甘饵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非常荣幸我爱数学029可以为您解答疑难,如果您需要此类解答,请酌情考虑选择此答案为最佳答案,不胜感激。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3.★教学相长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 (2)从前 (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应该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 (2)假如,如果 (3)白白地 (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并在学习中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4. ★晋人好利
  1.(1)离开 (2)求取 (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15.★范仲淹罢官
  1.(1)急忙,赶快 (2)具备,齐备 (3)失意的样子 (4)结束,完毕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1.(1)祸害,灾难 (2)糊涂、愚昧的样子(3)谋划(4)防备,戒备
  2.聪明的人,还没有一点声响时就预计到了;会思考的人还没有成功时就做好防备。
  3.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1.(1)方法 (2)罢了 (3)怎么样 (4)利益,好处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19.★君子之言
  1.(1)少 (2)不及,比不上 (3)考虑 (4)灾难,祸害
  3.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寡——多、实——虚、有——无
  20.★刘备纳贤
  1.(1)后代 (2)回头看 (3)依附,依靠 (4)把……作为 (5)拜见 (6)以……为奇
  3.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绝妙好辞
  1.经过 (2)同“否” (3)走 (4)女儿的儿子 (5)记录 2.略
  3.才高八斗,绝顶聪明
  22.★牧童捉小狼
  1.距离 (2)特意 (3)快速跑 (4)样子 2.略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23.★林逋论学问
  1.(1)只 (2)方法、技能 (3)探讨、分辨 (4)“之于” (5)实在的事情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4.★一轴鼠画
  1.(1)随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
  25.★勉谕儿辈
  1.(1)用来做成 (2)不要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26.★★刘庆问饮
  1.(1)到 (2)先前 (3)只是 (4)无辜服罪
  3.自己拿着房间钥匙,房间紧闭如常而金钱却丢失了。
  4.柳庆商人:“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说:“经常自己带着。”柳庆又问:“你可曾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商回答说:“没有。”柳庆接着又问道:“与别人一同喝过酒吗?”商人回答说:“先前曾和一个僧人畅饮过两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着了。”柳庆据此判断房间主人只是因为刑讯痛苦才被迫认罪的,并不是真正的盗窃犯,那个僧人才是真正的盗窃犯。
  27.★★勾践困于会稽

  1.(1)已经 (2)同“返”,回 (3)抬头看 (4)穿
  3.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8.★★孔子过而不式

  1.(1)讨伐;攻打 (2)就 (3)拿着缰绳 (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
  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
  29.★★汗不敢出
  1.(1)皇帝下诏书接见 (2)恐惧 4.钟毓是个诚实的人。
  30.★★吴郡陈遗
  1.(1)极,非常 (2)常常 (3)口袋 (4)收藏 (5)送给 (6)正值、遇到
  3.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31.★★仲尼相鲁
  1.(1)忧患 (2)你 (3)认为……骄傲 (4)接纳
  3.足智多谋
  32.★★饶州神童
  1.(1)爱慕、羡慕 (2)断、切断、断绝 (3)终了、完毕、结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33.★★烛邹亡鸟
  1.(1)爱好、喜欢 (2)掌管 (3)代“烛邹的罪状” (4)接受、听从
  2.D
  4.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杀人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
  34.★★东野稷败马
  1.(1)驾车(的技艺) (2)转动、转弯 (3)一会儿 (4)用尽
  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必然会失败。(凡事都有一个度。)
  35.★★多言何益
  1.(1)说话 (2)持久 (3)啼叫 (4)好处
  3.举例 对比 说话应切合时机
  36.★★校人欺子产
  1.(1)赠送 (2)叫,命 (3)一会儿 (4)我
  3.校人明明把鱼煮了,却编了“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的谎话来欺骗子产。
  4.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逼真地写了出来。
  37.★★陈述古辨盗
  1.(1)主管 (2)极其 (3)暗中,暗地里 (4)小偷
  3.做贼心虚
  38.★★更渡一遭
  1.(1)抓到 (2)吃 (3)名声
  3.它尚未识破主人言而无信、又装腔作势的真面目。
  39.★★害群之马
  1.(1)要,打算 (2)是的 (3)只,仅仅 (4)除去,除掉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0.★★李陵答苏武书
  1.(1)投降 (2)防御,抵御 (3)抬起 (4)和 (5)妻子和儿子 (6)辜负
  3.子归受荣,我留受辱 坚韧不屈、至死不渝
  41.★★鲁国之法
  1.(1)在 (2)兴起 (3)改变 (4)给予 (5)适合 (6)少
  2.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3.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人。
  42.★★王旦与寇准
  1.(1)屡次 (2)原本 (3)更加 (4)因此
  3.宽厚,以国事为重 忠诚正直,不徇私情

  43.★★寇准读书
  1.(1)听说,听到 (2)对……说 (3)恰好 (4)明白
  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具有自知之明。
  44.★★★金壶丹书
  1.(1)打开 (2)同“返” (3)劣马 (4)你 (5)讨厌 (6)治国的道理
  3.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45.★★欧阳修“三上”作文
  1.(1)只 (2)好学 (3)欧阳修自称 (4)同“耳”,罢了
  3.珍惜时间,勤于读书
  46.★★呕心沥血
  1.(1)快速 (2)使动用法,使……跟从 (3)一概,都 (4)醒悟
  3.穷思苦索,费尽心机 认真教育、苦心钻研技术、刻苦探讨技艺
  47.★★工之侨为琴
  1.(1)砍削(2)用作动词,装上琴弦 (3)用作名词,美器,美琴 (4)用作动词,装进匣子里 (5)往,到 (6)同“稀” (7)打算 (8)表推测的语气助词
  3.居高位者没有见识,只重虚名;世道不辨真伪
  48.★★曾子不受邑
  1.(1)接受 (2)同“返”返回 (3)向 (4)保全
  3.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不能接受别人的施舍。
  49.★★★吕僧珍无私
  1.(1)偏私 (2)承受 (3)都 (4)扩大
  3.严以律己,不谋私利
  50.★★刘行本进谏
  1.(1)鞭打 (2)稍微 (3)放 (4)怎么可能
  3.D
  51.★★★李生论善学者
  1.(1)同“识”,记 (2)劝说 (3)超过 (4)何不 (5)等到
  3.阐明勤学苦练出人才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
  4.要点提示: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52.★★★子产论政宽猛
  1.(1)使……服从 (2)很少 (3)于此,这里指“在火里” (4)所以
  (5)这个地步 (6)稍稍
  3.说明为政者要宽严相辅而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53.★★★刘崇龟换刀
  1.(1)极不,一点儿也不 (2)以为 (3)大绳子 (4)跟踪 5)等候
  (6)急,赶快 (7)处死
  3.盗贼认为女人是来抓自己,怕被抓住,所以逃走。
  富商子“践其血,污而仆”怕受牵连,所以逃走。
  4.(1)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深入调查,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2)刘崇龟用换刀的方法,以假乱真迷惑对方抓到真正的凶手,这是智慧的表现。
  54.★★★苻融验走
  1.(1)做,担任 (2)谁,哪一个 (3)就,于是 (4)过了一会儿 (5)用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3.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4.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才能辨析明了,不被迷惑,查清事实。
  55.★★★申包胥如秦乞师
  1.(1)到 (2)请求出兵 (3)国家 (4)趁 (5)叩头
  3.(1)出逃 (2)灭亡
  4.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56.★★★臣闻地广者粟多
  1.(1)辞,拒 (2)成就 (3)拒绝,抛弃 (4)帮助 (5)使……成霸业
  3.古今对比和敌我对比 君王不抛弃民众有很多好处,抛弃百姓危害极大。
  57.★★★悬赏纳谏
  1.(1)向 (2)管理 (3)即使 (4)才
  3.悬赏纳谏
  4.等到兵败才想到要求谋臣,未免太迟了。
  58.★★★扁鹊治病
  1.(1)先前 (2)治愈 (3)治疗 (4)计谋 (5)损伤,伤害 (6)好
  3.因为公扈的智慧高而性格柔弱,计谋虽多,却缺乏决断;齐婴的智慧不足而性格坚强,缺乏计谋且又过于专断。将两个人的心对换,可以扬起长而避其短。
  59.★★★狄梁公与娄师德
  1.(1)担任 (2)左右 (3)过错 (4)自夸
  3.狄梁公:知错能改;娄师德:胸怀若谷;则天皇帝:懂得用人之术。
  60.★★★王安石待客
  1.(1)拜见 (2)料想 (3)准备 (4)以……为怪
  3.嫌贫爱富、阿谀奉承 做事讲究原则
  61. ★★★窃槽
  1.(1)管理 (2)用 (3)找来 (4)这
  3.佛学的糟粕或从佛学中窃来的一点儿皮毛
  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
  62.★★★贾生吊屈原
  1.(1)担任 (2)住;到……去 (3)眼泪 (4)等到 (5)游说
  3.屈原投汨罗江殉节的事情
  4.提示:认同的讲清理由,或不认同的讲清理由。
  63.★★★韩信忍辱
  1.(1)百姓,平民 (2)推荐,推举 (3)同情 (4)你 (5)羞辱
  (6)全,整个
  3.忍辱负重,具有顽强意志
  64.★★★臧僖伯①谏观鱼

  1.(1)前去 (2)劝阻 (3)引导 (4)衡量,估计 (5)显示
  (6)……的原因 (7)射猎
  3.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玩物丧志,以免上行下效。

  65.★★★陶侃留客
  1.(1)名望 (2)告诉 (3)只 (4)都
  (5)离开 (6)停止 (7)左右 (8)返回
  3.待人要真心实意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
  66.★★★王粲强记
  1.①以……为奇 ②全,满 ③ 记 ④超过
  3.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
  4.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年轻人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67.★★★岑文本官高而忧
  1. ①平定 ②称赞 ③熟练 ④尽 ⑤同“返”,返回 ⑥死
  3.江东之役,几所度之,神用顿竭。
  68. ★★★祖逖闻鸡起舞
  1.(1)踢 (2)醒 (3)指舞剑 (4)果真 (5)带领 (6)驻扎
  3.有志者及时奋起为国效力。
  69.★★★君不自诈
  1、 ①要求 ②正直 ③极、最 ④认为可耻
  3、皇帝认为用欺诈的方法去试探大臣是否为“直臣”,这种做法是可耻的,也不可能有直臣的。
  70.★★★孟子欲休妻
  1、①是 ②说 ③防备、准备 ④责备
  3、 ①与人交往,要注意礼貌。 ②与人相处,要严以律己。
  翻译句子略,见译文

1.★鲁人徙越
1.①自己②有人③凭④长处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2.★农夫殴宦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3.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3.★教学相长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1.(1)但是 (2)从前 (3)都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齐人有好猎者
1.(1)回家 (2)妻子孩子 (3)应该 (4)努力耕田
3.人在遇到困难时,不可勉为其难,有时暂时后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做任何事情不能一味蛮干,当失败时,应该注重考虑成功的策略。)
12. ★何梅谷之妻
1.(1)将(2)黄昏 (3)指何梅谷妻每天念千遍“观音菩萨”这件事。(4)留下。
3.何梅谷妻每天念佛千遍,何梅谷阻止她她不听,不阻止她呢,又恐怕会让读书人见笑。
13. ★邴原泣学
1.(1)能够 (2)假如,如果 (3)白白地 (4)钱,学费
3.发现邴原无学而泣,躬身垂问。得知邴原身世后,甘愿舍弃自己的收入,免收邴原学费。这位老师“关心贫幼”、“帮助有志者成才”的品质值得每一个人敬佩。
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并在学习中刻苦勤奋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4. ★晋人好利
1.(1)离开 (2)求取 (3)给 (4)比……严重
3.虽然强抢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但晋人的辩解却也令人深思。好利是人类普遍的本性,最好的做法当然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表面君子风范,说起廉洁慷慨激昂,而暗地里却贪得无厌,为自己利益费尽心机者,实在比这晋人还要差!因为他们多了一条更卑劣的品行——虚伪!
15.★范仲淹罢官
1.(1)急忙,赶快 (2)具备,齐备 (3)失意的样子 (4)结束,完毕
3.亟令询之、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
4.表现了范仲淹体恤民生艰难、心系百姓疾苦的道德风范与人格魅力。
16.★一知半解
1.(1)却 (2)圣贤 (3)因此 (4)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无义
3.读死书而不善于运用,变得非常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和人情伦理都忘却了。
17.★非所言勿言
1.(1)祸害,灾难 (2)糊涂、愚昧的样子(3)谋划(4)防备,戒备
2.聪明的人,还没有一点声响时就预计到了;会思考的人还没有成功时就做好防备。
3.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
18.★武王问治国之道
1.(1)方法 (2)罢了 (3)怎么样 (4)利益,好处
3.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
19.★君子之言
1.(1)少 (2)不及,比不上 (3)考虑 (4)灾难,祸害
3.前者寡而实,后者多而虚。
4.寡——多、实——虚、有——无
20.★刘备纳贤
1.(1)后代 (2)回头看 (3)依附,依靠 (4)把……作为 (5)拜见 (6)以……为奇
3.要有一番作为,就要善于海纳百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绝妙好辞
1.经过 (2)同“否” (3)走 (4)女儿的儿子 (5)记录 2.略
3.才高八斗,绝顶聪明
22.★牧童捉小狼
1.距离 (2)特意 (3)快速跑 (4)样子 2.略
3.要善于用智慧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
23.★林逋论学问
1.(1)只 (2)方法、技能 (3)探讨、分辨 (4)“之于” (5)实在的事情
3.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4.★一轴鼠画
1.(1)随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
25.★勉谕儿辈
1.(1)用来做成 (2)不要
3.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26.★★刘庆问饮
1.(1)到 (2)先前 (3)只是 (4)无辜服罪
3.自己拿着房间钥匙,房间紧闭如常而金钱却丢失了。
4.柳庆商人:“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商人回答说:“经常自己带着。”柳庆又问:“你可曾和别人一同住宿过吗?”商回答说:“没有。”柳庆接着又问道:“与别人一同喝过酒吗?”商人回答说:“先前曾和一个僧人畅饮过两次,酒醉得大白天就睡着了。”柳庆据此判断房间主人只是因为刑讯痛苦才被迫认罪的,并不是真正的盗窃犯,那个僧人才是真正的盗窃犯。
27.★★勾践困于会稽

1.(1)已经 (2)同“返”,回 (3)抬头看 (4)穿
3.卧薪尝胆 忍辱负重,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28.★★孔子过而不式

1.(1)讨伐;攻打 (2)就 (3)拿着缰绳 (4)扶着车前横木敬礼
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
29.★★汗不敢出
1.(1)皇帝下诏书接见 (2)恐惧 4.钟毓是个诚实的人。
30.★★吴郡陈遗
1.(1)极,非常 (2)常常 (3)口袋 (4)收藏 (5)送给 (6)正值、遇到
3.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
31.★★仲尼相鲁
1.(1)忧患 (2)你 (3)认为……骄傲 (4)接纳
3.足智多谋
32.★★饶州神童
1.(1)爱慕、羡慕 (2)断、切断、断绝 (3)终了、完毕、结束(4)指考中做官
3.文中培养儿童的做法是揠苗助长,扼杀了儿童的天性,实在是危害极大。
33.★★烛邹亡鸟
1.(1)爱好、喜欢 (2)掌管 (3)代“烛邹的罪状” (4)接受、听从
2.D
4.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为了一只鸟而要轻易杀人的残忍,赞扬了晏子巧言善谏的睿智。
34.★★东野稷败马
1.(1)驾车(的技艺) (2)转动、转弯 (3)一会儿 (4)用尽
3.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极限,超过了这个极限必然会失败。(凡事都有一个度。)
35.★★多言何益
1.(1)说话 (2)持久 (3)啼叫 (4)好处
3.举例 对比 说话应切合时机
36.★★校人欺子产
1.(1)赠送 (2)叫,命 (3)一会儿 (4)我
3.校人明明把鱼煮了,却编了“刚开始放入池中,那些鱼显得疲弱而游得不太灵活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就灵活自在了,迅速地游动看不见了”的谎话来欺骗子产。
4.把校人因骗过子产而颇为得意的语气极为逼真地写了出来。
37.★★陈述古辨盗
1.(1)主管 (2)极其 (3)暗中,暗地里 (4)小偷
3.做贼心虚
38.★★更渡一遭
1.(1)抓到 (2)吃 (3)名声
3.它尚未识破主人言而无信、又装腔作势的真面目。
39.★★害群之马
1.(1)要,打算 (2)是的 (3)只,仅仅 (4)除去,除掉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0.★★李陵答苏武书
1.(1)投降 (2)防御,抵御 (3)抬起 (4)和 (5)妻子和儿子 (6)辜负
3.子归受荣,我留受辱 坚韧不屈、至死不渝
41.★★鲁国之法
1.(1)在 (2)兴起 (3)改变 (4)给予 (5)适合 (6)少
2.子贡在诸侯国中赎出鲁国人,却不愿依鲁国法律领取应得的赎金。
3.孔子不赞同子贡的这一做法。孔子从小事情便能看到教化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孔子认为圣人的行为可影响百姓,子贡不取赎金,便不能引导不富裕的百姓效法她去赎回更多为奴的鲁人。
42.★★王旦与寇准
1.(1)屡次 (2)原本 (3)更加 (4)因此
3.宽厚,以国事为重 忠诚正直,不徇私情

43.★★寇准读书
1.(1)听说,听到 (2)对……说 (3)恰好 (4)明白
3.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具有自知之明。
44.★★★金壶丹书
1.(1)打开 (2)同“返” (3)劣马 (4)你 (5)讨厌 (6)治国的道理
3.有法不实行,便像无法一样。一个人如果只是将修身的格言置于座右,却并不打算实行,他就不可能获得长进;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将治国良策付诸实践,那么再好的国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45.★★欧阳修“三上”作文
1.(1)只 (2)好学 (3)欧阳修自称 (4)同“耳”,罢了
3.珍惜时间,勤于读书
46.★★呕心沥血
1.(1)快速 (2)使动用法,使……跟从 (3)一概,都 (4)醒悟
3.穷思苦索,费尽心机 认真教育、苦心钻研技术、刻苦探讨技艺
47.★★工之侨为琴
1.(1)砍削(2)用作动词,装上琴弦 (3)用作名词,美器,美琴 (4)用作动词,装进匣子里 (5)往,到 (6)同“稀” (7)打算 (8)表推测的语气助词
3.居高位者没有见识,只重虚名;世道不辨真伪
48.★★曾子不受邑
1.(1)接受 (2)同“返”返回 (3)向 (4)保全
3.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不能接受别人的施舍。
49.★★★吕僧珍无私
1.(1)偏私 (2)承受 (3)都 (4)扩大
3.严以律己,不谋私利
50.★★刘行本进谏
1.(1)鞭打 (2)稍微 (3)放 (4)怎么可能
3.D
51.★★★李生论善学者
1.(1)同“识”,记 (2)劝说 (3)超过 (4)何不 (5)等到
3.阐明勤学苦练出人才的道理,勉励人们刻苦努力,提高道德修养。
4.要点提示: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52.★★★子产论政宽猛
1.(1)使……服从 (2)很少 (3)于此,这里指“在火里” (4)所以
(5)这个地步 (6)稍稍
3.说明为政者要宽严相辅而行,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53.★★★刘崇龟换刀
1.(1)极不,一点儿也不 (2)以为 (3)大绳子 (4)跟踪 5)等候
(6)急,赶快 (7)处死
3.盗贼认为女人是来抓自己,怕被抓住,所以逃走。
富商子“践其血,污而仆”怕受牵连,所以逃走。
4.(1)做任何事情都要全面深入调查,不能被表象所迷惑。
(2)刘崇龟用换刀的方法,以假乱真迷惑对方抓到真正的凶手,这是智慧的表现。
54.★★★苻融验走
1.(1)做,担任 (2)谁,哪一个 (3)就,于是 (4)过了一会儿 (5)用严肃或严厉的神色
3.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4.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才能辨析明了,不被迷惑,查清事实。
55.★★★申包胥如秦乞师
1.(1)到 (2)请求出兵 (3)国家 (4)趁 (5)叩头
3.(1)出逃 (2)灭亡
4.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
56.★★★臣闻地广者粟多
1.(1)辞,拒 (2)成就 (3)拒绝,抛弃 (4)帮助 (5)使……成霸业
3.古今对比和敌我对比 君王不抛弃民众有很多好处,抛弃百姓危害极大。
57.★★★悬赏纳谏
1.(1)向 (2)管理 (3)即使 (4)才
3.悬赏纳谏
4.等到兵败才想到要求谋臣,未免太迟了。
58.★★★扁鹊治病
1.(1)先前 (2)治愈 (3)治疗 (4)计谋 (5)损伤,伤害 (6)好
3.因为公扈的智慧高而性格柔弱,计谋虽多,却缺乏决断;齐婴的智慧不足而性格坚强,缺乏计谋且又过于专断。将两个人的心对换,可以扬起长而避其短。
59.★★★狄梁公与娄师德
1.(1)担任 (2)左右 (3)过错 (4)自夸
3.狄梁公:知错能改;娄师德:胸怀若谷;则天皇帝:懂得用人之术。
60.★★★王安石待客
1.(1)拜见 (2)料想 (3)准备 (4)以……为怪
3.嫌贫爱富、阿谀奉承 做事讲究原则
61. ★★★窃槽
1.(1)管理 (2)用 (3)找来 (4)这
3.佛学的糟粕或从佛学中窃来的一点儿皮毛
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
62.★★★贾生吊屈原
1.(1)担任 (2)住;到……去 (3)眼泪 (4)等到 (5)游说
3.屈原投汨罗江殉节的事情
4.提示:认同的讲清理由,或不认同的讲清理由。
63.★★★韩信忍辱
1.(1)百姓,平民 (2)推荐,推举 (3)同情 (4)你 (5)羞辱
(6)全,整个
3.忍辱负重,具有顽强意志
64.★★★臧僖伯①谏观鱼

1.(1)前去 (2)劝阻 (3)引导 (4)衡量,估计 (5)显示
(6)……的原因 (7)射猎
3.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玩物丧志,以免上行下效。

65.★★★陶侃留客
1.(1)名望 (2)告诉 (3)只 (4)都
(5)离开 (6)停止 (7)左右 (8)返回
3.待人要真心实意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
66.★★★王粲强记
1.①以……为奇 ②全,满 ③ 记 ④超过
3.强记默识;善算;善属文
4.蔡邕关爱、推重年轻人才的心胸令人感动;年轻人的成长需要前辈的关爱和支持;人要有才,更要有高尚的品格
67.★★★岑文本官高而忧
1. ①平定 ②称赞 ③熟练 ④尽 ⑤同“返”,返回 ⑥死
3.江东之役,几所度之,神用顿竭。
68. ★★★祖逖闻鸡起舞
1.(1)踢 (2)醒 (3)指舞剑 (4)果真 (5)带领 (6)驻扎
3.有志者及时奋起为国效力。
69.★★★君不自诈
1、 ①要求 ②正直 ③极、最 ④认为可耻
3、皇帝认为用欺诈的方法去试探大臣是否为“直臣”,这种做法是可耻的,也不可能有直臣的。
70.★★★孟子欲休妻
1、①是 ②说 ③防备、准备 ④责备
3、 ①与人交往,要注意礼貌。 ②与人相处,要严以律己。
翻译句子略,见译文

23.林逋论学问
24.一轴鼠画
25.勉谕儿辈
26.柳庆问饮
27.勾践困于会稽
28.孔子过而不式
29.汗不敢出
30.吴郡陈遗
31.仲尼相鲁

这些只是21到31文言文的题目 内容和答案我没写

1.★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①,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②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鲁人对曰:夫不用之国,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广,奈何穷也?”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缟(gǎo):古代的一种白绢。②铣(xiǎn):光脚。

【译文】

鲁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白绢,(他们)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们说:“你们一定会很穷的。”鲁人问:“为什么呢?”(那个人)说:“草鞋是用来穿的,可是越人光脚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可是越人披头散发的,凭你所擅长的技能,到用不着的国家去(谋生),想要不贫穷,难道可能办到吗?”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

①鲁人身善织履( ) ②或谓之曰( )

③履为履之也( ) ④而越人被发( )

⑤以子之所长( ) ( )

2.翻译下面这个句子。

鲁人身善织履,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人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自己 ②有的人 ③穿 但是,表示转折 ⑤凭、用

2.略 3.略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韩愈《顺宗实录·宫市》)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街使的属吏捉住他上报,德宗颁诏将宦官废免,赐给农夫十匹绢。然而,宫市并不因此而改变,谏官与御史们屡次规谏,德宗都不肯听从。)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略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3.★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选自《礼记·学记》)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知困 (4)教学相长也

2.翻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__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2.(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选自《齐民要术》序)

【注释】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译文】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然积以岁月 (2)向之笑者 (3)咸来求假焉

2.翻译

(1) 时人嗤之。

(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1)但是 (2)从前 (3)都 2.略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蚤死 (2)孔子哭之恸 (3)门人益亲

2.翻译

(1) 弟子孰为好学?

(2) 不迁怒,不贰过。

3.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2.略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乡里称孝 (2)师事扶风班彪 (3)一见辄能诵忆 (4) 遂博

2.翻译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2.略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

【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注释】

①吕蒙正(994--1011):宋代政治家。②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 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 ③朝士:中央官员。④同列:同事。⑤量:肚量。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喜记人过 (2)佯为不闻 (3)令诘其官位姓名 (4) 遂止之

2.翻译

(1)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2) 不问之何损?

3.上文赞美了吕蒙正在怎样的品质?

【参考答案】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选自《百喻经》)

【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②唐:空,徒然。

【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因其饥故 (2)食六枚半已 (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2.翻译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译文】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注释】

①裘:皮衣。②刍:柴火。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反裘而负刍 (2)胡为反裘而负刍 (3)若不知其里尽

2.翻译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译文】

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的美味。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这就只用一个举动杀死两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能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管与止之曰 (2)子待伤虎而刺之 (3)则是一举 (4) 而有刺两虎之名

2.翻译

(1)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2) 人者,甘饵也。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

1.(1)制止 (2)代词,指老虎 (3)举动 (4)却 2.略

3.做事应善于分析矛盾,把握时机,以逸待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农夫殴宦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译文】

曾经有一个农夫,用驴驮着木柴到城里来卖,遇到宦官自称“宫市”拿走他的木柴,只给了他几尺绢,又就地索取“门户”税,还强要(农夫)用驴把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哭了,把得到的绢又给了宦官,(宦官)不肯接受,说:“必须用你的驴把柴送到内廷。”农夫说:“我家有父母、妻子、儿女,等着卖柴得钱后,才能有饭吃。现在我把木柴给了你,不向你要价钱就回去,你还不肯放我,我也只有和你以死相拼了!”农夫就殴打了宦官。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才与绢数尺 (2)农夫涕泣 (3)不取直而归 (4)遂殴宦官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仍邀以驴送至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刀劈狼首 B.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3.把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4. 文中卖柴农夫与白居易笔下的卖炭翁的遭遇,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卖柴农夫与卖炭翁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给 (2)眼泪 (3)通“值”价值 (4)就 2.A 3.略

4.揭露了“宫市”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迫害。

卖柴农夫性情刚烈,敢于奋起反抗;卖炭翁淳朴善良,逆来顺受。

3.★教学相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食品,不吃,就不知道它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 (3)知困 (4)教学相长也

2.翻译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教学相长》集中论证了____和___的关系,说明了___的道理。

【参考答案】

1.(1)味美 (2)即使 (3)困惑 (4)增进,促进

2.(1)学了以后才知道自己自己有不够的地方,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2)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3.教 学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4.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释】樊重:人名。梓漆:梓树和漆树。

【译文】

樊重曾经想制作器物,他就先种植梓材和漆树。当时的人们都对他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在几年之后,梓树和漆树都派上了用场。过去那些耻笑他的人,现在返过来都向他借这些东西。这说明种植树木是不可以停止的啊!俗谚说:“作一年的打算,不如种谷子;作十年的打算,不如种树。”说的就是这件事呀!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然积以岁月 (2)向之笑者 (3)咸来求假焉

2.翻译

(1) 时人嗤之。

(2)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3.“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1)但是 (2)从前 (3)都 2.略

3.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造作准备,有长远打算。 启示:学习也是如此。

5. ★颜回好学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蚤死 (2)孔子哭之恸 (3)门人益亲

2.翻译

(1) 弟子孰为好学?

(2) 不迁怒,不贰过。

3.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早 (2)极度悲哀 (3)更加 2.略

3.颜回年轻轻就死了,现在没有像他那样好学的人了。

6.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译文】

王充少年时死了父亲,家乡人都赞扬他很孝敬。后来到了京城,在太学学习从业的本领,拜扶风班彪为师。王充爱好广泛,浏览而不拘泥于某些段落和句子。他家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街上的书店,浏览人家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背诵。天长日久,于是(他)广泛地弄通了众多流派的学说。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乡里称孝 (2)师事扶风班彪 (3)一见辄能诵忆 (4) 遂博

2.翻译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

3.上文中“百家之言”中的“百家”是指什么?

【参考答案】

1.(1)赞扬 (2)以……为师 (3)就 (4)就 2.略

3.指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等。

7. ★不记人过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记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 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不问之何损?” 时人皆服其量⑤。

【译文】

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刚刚担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了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况且)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注释】

①吕蒙正(994--1011):宋代政治家。②初任参知政事,初:刚刚; 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 ③朝士:中央官员。④同列:同事。⑤量:肚量。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不喜记人过 (2)佯为不闻 (3)令诘其官位姓名 (4) 遂止之

2.翻译

(1)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

(2) 不问之何损?

3.上文赞美了吕蒙正在怎样的品质?

【参考答案】

1.(1)过失、过错 (2)假装 (3)责问 (4)制止 2.略

3.吕蒙正为人正直,襟怀坦白,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寻机报复。有胸怀,更有智慧。

8.★欲食半饼喻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嗔恙①,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②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注释】①嗔恙:责怪自己有病。②唐:空,徒然。

【译文】

比如有个人因为肚子饿的原因,要吃七个煎饼。他吃了六个半时就停下了,觉得很饱了。这时,他就责怪自己有病,用手打着自己,说了这样的话:“我现在吃饱了,是因为吃了这半个饼,前面的六个饼都白白地浪费了。假如知道这半个饼就能吃饱,我就应该先吃这半个饼。”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因其饥故 (2)食六枚半已 (3)设知半饼能充足者

2.翻译

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3.这个故事讽刺了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原因、缘故 (2)停止 (3)假如 2.略

3.讽刺了那种不究因果而钻牛角尖、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

9. ★反裘负刍

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①而负刍②。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译文】

魏国国君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然后背柴火。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而背柴火?”路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文侯说:“你不知道里皮磨坏了,那么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注释】

①裘:皮衣。②刍:柴火。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反裘而负刍 (2)胡为反裘而负刍 (3)若不知其里尽

2.翻译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背 (2)为什么 (3)你 2.略

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0. ★管庄子刺虎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

【译文】

有两只为争吃一个人而相斗的老虎,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暴的动物;人是它们的美味。现在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这就只用一个举动杀死两只老虎了。不用刺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却能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阅读训练】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管与止之曰 (2)子待伤虎而刺之 (3)则是一举 (4) 而有刺两虎之名

2.翻译

(1)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

(2) 人者,甘饵也。

  • 当代学生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训练49—70...
  • 答:当代学生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训练49—70的翻译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如果墙壁被贴满,就取下第一天所粘上的那篇文字,将它收进竹箱中。再将新摘录的文字,贴在此处。这样随着收旧文立即补新文,每天如此。一年内,竟然大约有...

  • 当代学生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高中文言文训练 答案
  • 答:一、 大度 译文: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坍塌的古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丝毫的斑痕,可算传世之宝了。”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他格外欣赏珍惜(玉杯)。每次设宴招待客人,都要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有一天,韩魏公...

  • 第八届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中的高中篇古文解释《画手》
  • 答:2009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翻译 第1篇.祖逖是东晋人,有远大志向,经常想着恢复中原国家。后来和刘琨一同当司州主簿,感情好、交情深切,盖同一条被子一起睡觉。半夜里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声音!”于是起身在院子里舞剑。后来祖逖渡过长江,招募士兵,铸造兵器,要扫...

  • 2009年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
  • 答: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60首答案及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中预组)答案.非常感谢,请给全些吧!... 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60首答案及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决赛试卷(中预组)答案.非常感谢,请给全些吧!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网文质量是不是下降了?HC的知识库 2009-09-03 · ...

  • 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第七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 ...
  • 答:三、阅读理解题(30分)(一)(14分)51.(2分)如梦令 52.(6分)颜色(2分) 花儿怒放,二色并妍(4分)53.(6分)武陵(2分) 心地高洁、超凡脱俗(4分)(二)(16分)54.(4分)(1)攀缘 (2)很,极 (3)慢慢地,缓缓地 (4)完 55. (4分)(1)老虎头皮发痒,就让...

  • 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51-61翻译
  • 答:”集合起来不久,又宣布解散,命令屠夫们各自留下屠刀,第二天再来。等屠夫们散后,刘崇龟便让人用杀人刀换下一口刀来。第二天,众屠夫纷纷认领了自己的刀走了,只有一个站着不动,说:“剩下的这口刀不是我的刀。”问他是谁的刀,回答说:“是某人的刀。”刘崇龟急忙命人前往捕捉,结果该人...

  • 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中的第58扁鹊治病的翻译_百度知 ...
  • 答:鲁人公扈和赵人齐双有疾病,一同请扁鹊治疗。病已经都好了,扁鹊对公扈、齐婴说:“你俩以前的病,是从外部侵入内脏的,因此,本是用药物针灸可以治好的。如今你们还有一种从胎里带来的病,这病要和身体共同成长。现在我给你们治疗,怎样?”二人说:“我们想先听听病情和疗效。:扁鹊对公扈说:...

  • 跪求:古文测试试卷(答案也要)
  • 答: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初赛试题(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30分,第6题每空0.5分,其余每空1分)1.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江畔何人初见月,___。3.民为贵,___,君为轻。4.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___。5.痴儿了却公家事,___。落木千山天远大,___。6.隋代起中中央...

  • 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阅读70篇答案
  • 答:2009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高中文言文阅读70篇答案 邮箱403995916@qq.com... 邮箱403995916@qq.com 展开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得了狂犬病会有什么症状?小小水冰月 2009-12-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教学目标]1、知识...

  • 求2009第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70篇中的1-10...
  • 答:求2009第8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初中文言文阅读练习70篇中的1-10、30-40、60-70篇答案。 还有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60首的答案。有没有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60首的答案。(主要)... 还有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60首的答案。有没有初中古诗词阅读鉴赏训练60首的答案。(主要) 展开  我来答 4个...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