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论语十二章而字的用法

2024-05-31m.verywind.com
~

论语十二章而字的用法:

1、表并列关系

并列关系表示“而”所连接的前后两项是并列对等、地位相同的语法关系,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位置互换而不影响意义的表达。

2、表顺承关系

表顺承关系的“而”连接的前后两项表示两个连续发生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两项之间表现出动作先后相继,在语义上是前后顺承,顺序不能变换。

3、表转折关系

表转折关系的“而”连接的前项叙述一种动作行为,或描写行为;后项不是顺着前项的叙述或描写下去,而是转向相反、相对的方面叙述或描写。

4、表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语。“而”连接的前后两项之间有主次之分,“而”后项的动作为主,在句中充当谓语:“而”前项的词语是从方式、状态、条件、时间等方面对谓语进行修饰,在句中充当状语。

一、《论语》

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二、《论语》的中心人物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这一年冬天,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孔子70岁,称自己这时候随心行事也可以不逾越规矩。



  • 论语十二章里而的用法,有的表承接,有的表转接,有的表并列:
  • 答: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敏而好学、温故而知新、择其善者而从之,这几段中的“而”字都是连接关系,可以解释为并、而且等意思。学而不思则罔的“而”字是转折关系,可以解释为但是、然而的意思。

  • 论语十二章 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列句式
  • 答:一、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二、通假字: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

  • 论语十二章的学而篇,为政篇,雍也篇,述而篇,子罕篇,子张篇什么意思...
  • 答:学而1.0: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1.11 为政2.0: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2.10 八佾3.0: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里仁4.0:讲仁德的道理 公冶长5.0: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雍也6.0: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述而7.0: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泰伯8.0:记孔子和曾子的...

  • 文言文《论语十二章》节奏怎么划分?
  • 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春秋·孔子《论语十二章》...

  • 文言文而的意思及用法,实例
  • 答:2>表修饰 今译为:着、地.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逍遥游》3>表顺承 今译为:就、才.例释: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4>表假设 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5>表转折 今译为:却、但.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6>表...

  • 文言文论语中而字的用法
  • 答:例如:○ 《苏洵·六国论》: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有这样的气势,却被秦国的强大威势所劫持。)本例中连词“而”连接前后分句,在偏正复句中表转折关系。“而”可译为:却。注意:不能将“为秦人积威”分析为定中短语,因为介宾短语不能充当定语。○《韩愈·祭十二郎文》:信也,...

  • ...为、于、其、而、则、然、乃”这九个虚词的用法并附句
  • 答: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⑤赵王窃闻秦王善为(演奏)秦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今日嬴之为(帮助)公子亦足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⑦南取百越之地,以为(划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⑧为(治理)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论语》) 2.以为,认为。 ①此亡秦之续耳。窃为...

  • 论语十则 而的用法
  • 答: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学而不思则罔择其善者而从之学而不厌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而的基本用法表示顺接表示转折上面句子中的而字用法分别是什么?...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敏而好学学而不思则罔择其善者而从之学而不厌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而的基本用法 表示顺接 表示转折上面...

  • 虚词“而”的用法是什么?
  • 答: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④秦师轻而无礼。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②余闻而愈悲。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④灭滑而还。⑹通“如”:好像,如同。例:军惊而坏...

  • 古代汉语中“而”字的用法
  • 答:3、表示递进关系,后项意思比前项意思更近一层,可译为“而且”、“并且”等。例如:《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 [译]:“学了知识而且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4、表示修饰关系,前项修饰后项,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例如:《愚公移山》:“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译]:“河曲有个智叟...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