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唐会要卷七

2024-06-01m.verywind.com
~

  封禅

  兖州刺史薛胄。以天下太平。登封告禅。帝王盛烈。遂遣博士登太山观古迹。撰封禅图及仪上之。高祖谦让不许。(册府元龟。)

  贞观五年正月癸未。朝集使请封禅。(旧唐书太宗本纪。)

  贞观五年正月。朝集使赵郡王孝恭等。佥议以为天下一统。四夷来同。诣阙上表请封禅。帝手诏曰。省表具怀。自有隋失道。四海横流。百王之弊。于斯为甚。朕提剑鞠旅。首启戎行。扶翼兴运。克成鸿业。遂荷慈睠。恭承大宝。每日昃思治。弗敢康宁。兢兢夕惕。用忘兴寝。履薄驭朽。不足为喻。赖三灵显命。百辟同心。海外无尘。远夷慕义。但流遁永久。雕残未复。田畴多旷。仓廪犹虚。家给人足。尚怀多愧。岂可遽追前代。取讥虚美。所望恂恂济济。协力尽诚。辅其不逮。致之王道。如得雅颂形于金石。菽粟同于水火。反朴还淳。当如来议。十一月己亥。朝集使利州都督武士?等。诣朝堂又上表请封禅。帝曰。隋末分离。群凶竞逐。我提三尺剑。数年之闲。正一四海。是朕武功所定也。突厥强梁。世为纷更。今乃袭我衣冠。为我臣吏。殊方异类。辐辏鸿胪。是朕文教所来也。突厥破灭。君臣为俘。安养之情。同于赤子。是朕仁爱之道也。林邑贡能言鸟。新罗献女乐。悯其离本。皆令反国。是朕敦本也。酬功录效。必依赏格。惩恶罚罪。必据刑书。割亲爱。舍嫌隙。以宏至公之遗。是朕崇信也。非朕专自矜伐。欲明圣人之教不徒然也。比年谷稼频登。疾疚不作。诚宜展礼名山。以谢天地。但以丧乱之后。民物雕残。惮于劳费。所未遑也。(册府元龟。)

  贞观六年。平突厥。年谷屡登。群臣上言请封泰山。太宗曰。议者以封禅为大典。如朕本心。但使天下太平。家给人足。虽阙封禅之礼。亦可比德尧舜。若百姓不足。夷狄内侵。纵修封禅之仪。亦何异于桀纣。昔秦始皇自谓德洽天心。自称皇帝。登封岱宗。奢侈自矜。汉文帝竟不登封。而躬行俭约。刑措不用。人皆称始皇为暴虐。汉文为有德之君。以此而言。无假封禅。礼云。至敬不坛。埽地而祭。足表至诚。何必远登高山。封数尺之土也。侍中王珪曰。陛下发德音。明封禅本末。非愚臣之所及。秘书监魏征曰。隋末大乱。黎民遇陛下始有生望。养之则至仁。劳之则未可。升中之礼。须备千乘万骑之费。动役数州。户口萧条。何以能给。太宗深嘉征言。而中外表章不已。上问礼官两汉封山仪注。因遣中书侍郎杜正伦。行太山上七十二帝坛迹。是年。两河水潦。其事乃寝。(旧唐书礼仪志。)

  贞观中。百官上表请封禅。太宗许焉。唯魏征切谏。以为不可。太宗谓魏征曰。朕欲封禅。卿极言之。岂功不高耶。德不厚耶。远夷不服耶。嘉瑞不至耶。年谷不登耶。何为不可。征对曰。陛下功则高矣。而人未怀惠。德虽厚矣。而泽未旁流。诸夏虽安。未足以供其事。远夷慕义。未足以供其求。符瑞虽臻。罻罗犹密。积岁一丰。仓廪尚虚。臣所以窃谓未可。臣未能远譬。但喻于人。今有人十年长患瘵。治且愈。皮骨仅存。便欲使负米一石。日行百里。必不可得。隋氏之乱。非止十年。陛下之良医。除其疾苦。虽已乂安。未甚充寔。告成天地。臣窃有疑。且陛下东封。万国咸集。要荒之外。莫不奔走。自今伊洛。洎于海岱。灌莽巨泽。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岂可引彼夷狄。示之虚弱。殚府竭财。未厌远人之望。加年给复。不偿百姓之劳。或水旱之灾。风雨之变。庸夫横议。悔不可追。岂独臣言。兆人咸尔。太宗不能夺。乃罢封禅。(大唐新语。)

  太宗谓房元龄曰。封禅是帝王盛事。比奏请者不绝。公等以为何如。魏征对曰。帝王在德。不在封禅。自丧乱以来。近泰山州县。雕残最甚。若车驾既行。不能令无使役。此便是因封禅而劳役百姓。太宗曰。封禅之事。不自取功绩。归之于天。譬如元龄等功臣。虽有益于国。能自谦让。归之于朕。岂以不言而欲自取。今向泰山。功归于天。有似于此。然朕意常以嵩高既是中岳。何谢泰山。公等评议。

  贞观六年。公卿百寮。以天下太平。四夷宾服。诣阙请封禅者。首尾相属。帝不许。尝从容而言曰。朕本诸公子也。始望不及此。属天下丧乱。遂有捄焚拯溺之志。义师入关之始。群凶鼎沸。当此之时。但得三分天下。亦为足矣。朕以不武。内禀太上皇之谋。外假士大夫之力。数年之闲。六合大定。升中告禅。信亦其时。然朕往昔蒙犯霜露。遂婴气疾。但恐登封之后。弥增诫惧。有乖营卫。非所以益朕也。少欲自怡。用安年寿。公卿等勿复为言。(册府元龟。)



  • 现今名刀谱(实体的)
  • 答:《唐会要》卷七二军杂录门略云:其年(开成元年)三月,皇城留守奏:城内诸司卫所管羽仪法物数内,有陌刀利器等……其诸司卫所有陌刀利器等,伏请纳在军器使,如本司要立仗行事,请给仪刀。可见陌刀不是羽仪法物,而是利器。由此可见后世统称的唐刀有四种:仪刀、障刀、横刀、陌刀。按照使用的不同划为礼仪和实战刀...

  • 有没有关于中国古代唐刀的资料
  • 答:由此可见后世统称的唐刀有四种,仪刀、障刀、横刀都是短兵,按照使用的不同划为礼仪和战斗刀两种,陌刀与仪刀、横刀、障刀(即一般的护身刀)均不同:首先,它不属于宿卫兵仗,上引《唐律疏议》卷八宿卫者所持兵仗有横刀、甲、矟、弓、箭之类,但没有陌刀。其次,陌刀是重兵器。《唐会要》卷七二军杂录门略云:其...

  • 有人知道中国的唐刀吗?
  • 答:由此可见后世统称的唐刀有四种,仪刀、障刀、横刀都是短兵,按照使用的不同划为礼仪和战斗刀两种,陌刀与仪刀、横刀、障刀(即一般的护身刀)均不同:首先,它不属于宿卫兵仗,上引《唐律疏议》卷八宿卫者所持兵仗有横刀、甲、矟、弓、箭之类,但没有陌刀。其次,陌刀是重兵器。《唐会要》卷七二...

  • 求 有关唐刀 的资料~
  • 答:由此可见后世统称的唐刀有四种,仪刀、障刀、横刀都是短兵,按照使用的不同划为礼仪和战斗刀两种,陌刀与仪刀、横刀、障刀(即一般的护身刀)均不同:首先,它不属于宿卫兵仗,上引《唐律疏议》卷八宿卫者所持兵仗有横刀、甲、矟、弓、箭之类,但没有陌刀。其次,陌刀是重兵器。《唐会要》卷七二军杂录门略云:其年...

  • 日本唐剑和中国唐剑是什么关系?
  • 答:由此可见后世统称的唐刀有四种,仪刀、障刀、横刀都是短兵,按照使用的不同划为礼仪和战斗刀两种,陌刀与仪刀、横刀、障刀(即一般的护身刀)均不同:首先,它不属于宿卫兵仗,上引《唐律疏议》卷八宿卫者所持兵仗有横刀、甲、矟、弓、箭之类,但没有陌刀。其次,陌刀是重兵器。《唐会要》卷七二...

  • 神话中的雨神有哪些
  • 答:起源于中国神话,是道教俗神,亦称萍翳、玄冥等。传说掌管雨的神,源于中国古代神话,认为是毕星,即西方白虎七宿的第五宿,共有8颗星,属金牛座。后有雨师为商羊或赤松子二说。关于雨师的神话传说,最早来自对雨水的自然崇拜。南阳汉画像石中的天文图中常有毕星的星象,这与祈雨的风俗有关。汉画中...

  • 说说唐代的禁卫系统
  • 答:新成立的羽林军,之所以名之为"羽林",原因之一大概是取自于它所隶属的屯卫军士的番号.新成立的羽林军军士,则是原来在北门宿卫的屯营中的飞骑,加上新补充的府兵越骑,步射组成的.现在的问题是,羽林军正式成立后,它是否脱离了屯卫 或者说何时脱离了左右屯卫而自立 我们先来看看《唐会要》卷七二《京城...

  • 唐朝横刀刀法跟倭刀刀法有什么区别
  • 答:无论从形制还是功能等各方面看,这些所谓“横刀”都是一种在日本本地演进后的衍生品种,与七世纪前后隋唐、奈良时期的“横刀”已完全不是同一种类了,故不在此讨论。除正仓院保存的这口传世横刀外,日本尚有一些出土的同期横刀实物,如北海道北大博物馆所藏的“金铜庄丝卷横刀”与“黑作横刀”等,其...

  • 唐会要卷三十六
  • 答:《唐会要》是记述唐代各项典章制度沿革变迁的史类文学作品。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唐会要卷三十六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学习! 修撰 武德七年九月十七日。给事中欧阳询。奉敕撰艺文类聚成。上之。 贞观五年九月二十七日。秘书监魏征。撰群书政要。上之。(太宗欲览前王得失。爰自六经。讫于诸子。上始五帝。下尽晋年...

  • 四部文明的特色
  • 答:此外,在具体文献的收罗上,也尽量采用全本,如《唐会要》一百卷,为治唐史所必须借重之重要文献,自清人辑入《四库全书》即阙卷七至卷十计四卷,库本《会要》该四卷为后人所补,已非原貌,后民国间商务印书馆出版国学基本丛书,收录《会要》一以殿版为式,至数十年来中华书局仍据商务本影印行世。中四卷抄本原貌...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