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找两篇文章 两篇文章怎么找不同之处

2024-05-13m.verywind.com
~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都可以看作游记。《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写于被贬官作黄州团练副使的元丰六年。本文就是他夜游承天寺时,触景生情而作的一篇抒情小品。《小石潭记》则是柳宗元在贬官之地永州时写的。本文原题为《至小丘小石潭记》,是著名的《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文章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十分引人入胜,既是一篇游记,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三、 写作技巧也基本相同:都善于运用比喻修辞方法、反衬的手法、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都做到情景交融,都是按照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来组织材料
《记承天寺夜游》比喻句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文章摆脱了一般描绘月色的方法,显得清新、隽永、富有诗情画意。侧面描写的方法来写月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里无一处写月,但又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从而描绘出一幅清新、秀美的月下竹柏图,创造了一个冰清的玉洁,空明如水的月光世界。苏文写的是景,但景中有情:“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这里表明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喜悦的,但也流露出寂寞之感。月色的美好不也反衬了作者境遇的凄凉吗?最后“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广袤的时空对“吾两人”的以大衬小,不言情,而其情自见,情感深蓄在词语之中。面这种感情有其特定性,表现为旷达。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这种旷达情绪反映了这个时期苏轼的思想状况,也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优雅。
柳宗元十分善于观察各种山水的形态,抓住各种不同山水的特色,假如说山水也有个性的话,他就能够抓住山水的个性把它生动地刻画出来。如第三段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并互,不可知其源。”作者连用了三个比喻:小溪的溪身就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它是静止的;就溪水而言,就像蛇在游动,它又是运动的。作者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小溪的两岸,就象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这样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事物形象来。游小石潭要写小石潭景,潭中水的描写是必不可少的,而作者仅在第一段写了水声“如鸣佩环”、“水尤清洌”几个字。第二段则干脆撇开潭水,写游鱼约百余条,历历可数像在空中,没有什么依托。空灵至此,鱼若处子,水清的缘故。阳光能直射水底,鱼影布于石上,一动不动。水清的缘故。水是鱼的生命,鱼儿忽然游动,姿态优雅,似与游人同乐,水有灵气的缘故。这一段无一字写水,可无一字不写水。作者巧妙地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潭中鱼写潭中水,潭中水清、静、灵的特点凸现在纸上。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所以写得突出,还因为他不象一般人游山玩水那样,浮光掠影,只得到一点浮泛的印象。他是把自己的性格、遭遇都写到山水中去,对山水确实有深切的观察体会,确实深有所感。这样才能够创出新的境界,写出情景相生的游记来。观鱼时写“似与游者相乐”,也折射作者的欣赏美景之初的愉快的感情。而观鱼后坐潭上,感到风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也是作者抑郁幽伤的心情的反映。
四、 同是写“乐”,表现方式不一样: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解衣欲睡,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高兴、喜悦之情已溢于言表,“念无与为乐者”,径“寻张怀民”,一个“寻”字,主动去邀请,可见心情之迫切,作者写出了心理变化过程。“怀民亦未能寝”,说明大家彼此心心相印。作者是直接从心理感受来写“乐”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见空明澄清、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世界,作者感伤之情油然而生,好在作者是一个比较豁达、洒脱之人,能在逆境中带着一份“闲情” 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妙景色,而且是以“闲人”自居。这或许是作者的洒脱,也或许是作者的自潮吧。
《小石潭记》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1)、作者“乐听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那样优美、悦耳动听。这是从听觉来写的。(2)、乐见游鱼。课文的第二段写“似与游者相乐”,我们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作者在这里采用的是拟人的手法来写的。(3)、乐望潭源。(4)、游者同乐。作者调动各种感官来写乐。
五、 作者都能抓住特征来写,但时间不同,景物的特点也不一样。
《记承天寺夜游》记的是“夜游”,所以起笔就扣住了“夜”字,径入题旨。“解衣欲睡,月色入户”,这样便把前面提到的“夜”具体化了。更重要的是,点出了“夜”的特点是月色融融,而非月黑风高。月光临照,庭下如积水空明,可以推见到月色之明了;“水中藻、荇交横”,可以推见月光之清。月光透过竹柏枝,投影地上,才会形成如此奇妙的景象。而积水空明和藻荇交横,相映生色,互相烘托,就平增添了月夜夜游的三分美景了。苏轼在此文中处处扣住“月”字写夜游,这是特点之一。他写月,不像初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繁词竞采,而是轻点几笔,则境界全出,这是特点之二。苏轼写月夜景,不是明写,而是暗写,别具匠心地从竹柏影入手,使之推见到月色清朗空明,这是特点之三。
《小石潭记》记的是“白天”的景色,突出“水清”。作者在第一段突出“水尤清洌”,清得可见“全石”。在第二段写到有景物:有游鱼,有日光,有影像,是鱼、光、影在清水中的和谐融合。作者采用“定点特写”的方法,集中于潭中,鱼儿是活动的,犹如“空游”,突出水清;日光下彻到底,影像布落石上,也突出水清。

是在进入大学的第一月就去了周庄,在此之前那里早已是如雷贯耳,盼望已久。于是军训后的第一个假期就与同学结伴同去了。小桥、流水、人家,整齐狭窄的石板街,小河里的乌蓬船慢悠悠地穿梭,岸边的杨柳好似害羞的少女,低垂着眼帘,轻摆着婀娜的腰枝......

在此之前,在我脑海里早早就勾画出了周庄的美景,心里充满了即将见到梦中仙境的兴奋与憧憬。到了,终于到了,阳光有点刺眼,眯着眼,我迈步走在陌生的世界中。梦里水乡,此刻却如此地真实,阳光下,像画卷 一样展现在眼前。

窄窄的小河,弯弯的小桥,还有各式各样的老房子。第一眼,就感觉碧水环绕的周庄,河多桥多。就忍不住拿出相机拍了几张照片。眼前的景象完全不似电视中的那样,虽然同样很和谐,但是感觉眼前的更加有“人情味”。

之前对于周庄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一个文明古镇非常的传统,其他便没有什么深入的了解,去之前也只是为了能够目睹古镇的风貌罢了,并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玩心倒确实是很重的。但到了才发现,在这里,学习也是很重要的吧,中国第一水乡果然名不虚传。

沿着古老的砖石向前走,也许是因为清晨的缘故吧,游人很少,周围的店门都没有开始营业,整个周庄都还没有苏醒,太阳初升,周一也很寂静,感觉着这里美好的清晨,实在是一种非同一般的享受。

走在周庄的街头,波光粼粼的水巷,小船轻摇,般娘们用她们软软的吴侬语唱着吴侬小调,虽听不懂,却仍陶醉其中,不觉感叹:吴树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 游。撑篙的老大妈唱着歌慢悠悠地将船划了过来,黝黑的面庞,纯朴的面容,她竟然在给自己唱歌听,抑或是在唱给穿上的客人听。

但是她的脸上满是笑容,经过我的面前,而那歌一直没有停止下来,就在她的嘴 边,我还能感觉到她的江南小调的歌韵,一刹那,我的心中涌起感动,当老人背离我的身影,蓦然我发觉早已沉浸在浓浓的水乡之中,放佛脚上被施了魔法般,漫步其中,久久不能平静。望着周身的一景一物,感觉这古朴的风韵,置身 其中,绝对是一种幸福的滋味。身旁的伙伴们一直不住在感叹,我也随着她的感叹在心中暗暗叫好。这样的古镇,在中国,还有哪里有?这样的风韵定然是无处可寻了吧。

步步向前,偶尔从周身的导游口中得到些信息,也看了各个牌子上的介绍,对于周庄的一些景点也有了小小的了解。全福晓钟,指归春望,钵亭夕照,蚬江渔唱,南 湖秋月,庄田落雁,急水扬帆,东庄积雪乃周庄著名的古八景,随着岁月的变迁,有的陈迹依旧,有的增添了新的光彩;有的却已影踪难觅,被历史的风尘所湮没。 但是我想,景再久远,点再豪华,也没有那种充满浓浓韵味来的真实,来周庄,大抵就是为了他的味菜来的吧,那种古朴自然的味道。

小巷内人丁兴旺,游客、小贩、村民混杂,叫卖声、喧闹声此起彼伏。让我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的日子,偶尔有几个叫卖的小贩走过,于幼小的我是多么大的诱惑,最 期待听到的是卖冰棒的叫卖,然而现在,那种单纯的期待早就消失了。在这里,却让我再一次的感受到那种久违的感觉。“白天的周庄是游客的周庄和生意的周庄。 ”在哪里听到这句话,感觉确实不无道理,不过那些看似全国到处都有的旅游纪念品,到了周庄似乎也多了一份水乡的味道了。

对于周庄的历史,我不是很清楚,也是查过资料的,提到周庄就不得不提沈万三了,沈万三又是何许人也呢?沈万三是元末明初“雄资巨族闻于海内”的大富豪,人将其与昆山顾阿瑛、武进倪云林相提并论。

住宅的围墙有几华里长,屋内陈设豪华之极,后来终于招致朱元璋的忌恨,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进入沈厅隐约还能感受到当年的豪华气派.但是,除了沈万三或 者三毛,抑或是陈逸飞,其他还是不得而知。

到了周庄,就会对于自己的知识浅薄感到羞愧,不过还好,三毛的作品从前是读过的,经过三毛茶楼的时候,还是很有 亲切感的,后来回去的时候特意查了相关的资料,八九年,三毛与苏州日报记者到周庄,三毛以“ 难忘”两字,形容她看到周庄的悸动心情。三毛走后,周庄作家张寄寒得知三毛来访,撰写《三毛在周庄》散文;后与三毛联系,九零年六月,三毛曾给张寄寒写过两封信,提到将再访周庄,喝阿婆茶,吃大闸蟹,“ 要在你的故里大街小巷看个够”。

然而,三毛却失约了;三个月后,三毛去世。周庄的三毛茶楼是为了纪念三毛而建的,似乎至今前来游玩的客人们都不忘来这里看 看。三毛茶楼开设以来,慕名来访者众,其中更多的是怀念三毛的读者。茶楼上下挂满三毛的照片,三毛的生平,她写给张寄寒的信;楼主并悬挂留言簿,供怀念三 毛读者留下感言。但在周庄、在茶楼,三毛犹似尚在人间,只是调皮地躲起来,永远让人寻觅,这番景象,又为周庄灌入了一丝丝的文艺气息。

但是,还是有一点点的遗憾的,看到人声鼎沸的小巷,挤满了游人,感觉到了美好的周庄气氛在渐渐消失,河面上有漂浮着的饮料瓶和香烟壳子,摄影的人你争我夺却没有办法把不想要的人群背景给取消了,周庄固然很美,但是若想要永远保存,我想,就凭着现在这样的状况还是很难维持的。

忘记了是带着怎么样的心情离开周庄的,但是只记得每每想起那次游玩,周庄美好而又安逸的景象便在脑海中久久不能抹去也不愿抹去。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过了花朝节,冬寒还没有褪尽,经常刮起冷风,一刮冷风就扬起满天沙尘。(我)只好躲在屋子里,想出去走走也出不去。每次顶着风坐车出去,总是不到百步就转了回来。

二月二十二日那天,略微暖和些,我和几个朋友一块儿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成排的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开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子里飞出来的天鹅(无比轻松)。这时河上的冰开始溶化,水波突然闪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打天镜子,冷光突然从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过后,是那样美好、光洁,呈现出迷人的风姿,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表苗出土了,高一寸左右。游人还不算很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拿着酒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可以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走路就汗流浃背。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儿,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情态,毛羽、鳞鳍当中都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我这)才知道郊田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能够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正事,潇洒地徜徉於山石草木之间,只有「教授」这种官职。而满井这地方刚好和我的居所距离近,我的游山玩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又怎能没有记录的文章呢!乙亥年二月。
赏析
本文作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满井是北京安定门东三里外的一口古井,井中飞泉喷礴,冬夏不竭。井旁苍藤丰草,掩映着清清的渠水,错落的亭台,景色优美,是当时京郊探胜的好地方。
开首点出时地节令。燕地,指现在的北京和河北省北部,古代属燕国。旧俗以阴历二月十五(一说为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为百花生日,称为花朝节。这一天人们要到野外去玩赏春光。可是,这一年过了花朝节,百花还没有消息,余寒仍然很厉害,可见北方天气寒冷,春天来迟了。
下接几句承上文“馀寒犹厉”,着重写风沙的厉害。风是“冻风”,有起冻结冰之感;而且时常刮,一刮风,就沙砾飞扬,简直没法出门。一出门,冒风快走,不到百来步就挡不住要回头。这是写渴望出游与不能出游的矛盾。作者是一位喜游爱动的人,如今花朝节已经过了,也不知花事如何,因而探春出游之意早已按捺不住,但却被寒风沙砾所阻,不得不“局促一室之内”,其懊丧和郁闷可想而知。
以下,作者记叙了廿二日偕友游满井时所见的融融春光。“廿二日天稍和”几句,状写天气和心情。一个“和”字,既写天气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冻,于是立即同几位朋友出东直门,到满井去。“高柳夹堤,土膏微润”,是出郊所见;一个“局促室内,欲出不得”的人,忽然来到野外,看到堤岸两旁高高的柳树,闻到滋润的泥土芳香,心头不禁漾出一股春天的喜悦。他四望郊原,一片空阔,快活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之样,飞向那辽阔的春天原野。“若脱笼之鹄”,鹄就是天鹅,这是着力描写从局促困居的境况下解脱出来的喜悦。
“冰皮始解”几句写春水之美。“冰皮解,波色乍明”,用对偶的句式,点出余寒已退,薄冰初消,春水开始呈现出澄明的色泽。“始”、“乍”二字扣紧早春景象,十分贴切。“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是写微风吹过水面,漾起鱼鳞般的波纹,清澈的流水闪闪发光,好像清晨刚打开镜匣,反射出镜子的清光一样。“镜之新开”、“冷光乍出”的“新开”、“乍出”,与“冰以始解,波色乍明”的“始解”、“乍明”,一是形容一天的起点,一是形容一年的起点,相互呼应,同一机杼,很有节候感,足见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刻画的工巧。另外,用新开匣的明镜来比喻明亮的春水,也显得优美熨贴;同时还可以使人联想到晨妆对镜的美人,从而具有表里相关的两层意蕴。
“山峦为晴雪所洗”几句,是写春山之美。山峦的积雪被晴日所融化,青葱的山色如同经过洗试一般,显得格外鲜妍明媚,好像刚洗过脸的美人正在梳掠她的发髻。“始掠”的“始”字,表明美人晨妆刚罢。这个比喻,与上面开匣明镜的春水的比喻,虽然分别指山和水,却一气相通,由明镜而带出对镜梳妆的美人,这就把春山春水融成一体,给人以相互生发的和谐美感。

--------------------------------------------------------------------------------

2 满井游记的译文及赏析
写水写山之后,转笔写植物。杨柳是敏感的春天使者,也是春色的象征。“柳条将舒未舒”,写柳芽刚吐,枝头鹅黄嫩绿,宛如朵朵蓓蕾,欲开还闭,别有一种风韵。“柔梢披风”,则写出杨柳的动态美。轻柔的柳梢,虽然还没有垂下万缕金丝,却已经迎着和暖的春风低昂而舞了。用一“柔”字、“披”字,写早春杨柳的风姿,很传神。这几句写杨柳,回应前面“高柳夹堤”一句,而作进一步的领略观赏。“麦田浅鬣寸许”,则回应前面“土膏微润”一句,视线由高而低:那一望无际的平畴上,浅绿的麦苗已经从芳润的泥土中探出头来,刚刚只有寸把长呢,整齐得像短短的马鬃一样。作者以极其简练的文字,把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审美感受鲜明地表现出来,每一句都渗透着明朗而喜悦的感情色彩。
以上几小段,从初到野外的第一印象写起,进而逐层展示春水之美,春山之美,杨柳之美,麦苗之美,构成了一幅北国郊原的早春风光图,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这是描写早春风光的第一大层次。
接着写早春的游人。余寒刚过,盛春未到,游人也还不多。但是春天毕竟来了,第一批郊游者也跟着来了。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泉而茗者”,是饮泉水煮茶的,显得清雅而悠闲;“罍而歌者”,是边喝酒边唱歌的,显得豪爽而痛快;“红装而蹇者”,写穿着艳丽服装的女子,骑着毛驴缓缓而得,显得从容而舒适。“亦时时有”,是说经常可以看到。这一句反接“游人虽未盛”一句,说明游春者已颇有人在。作者对这些最早到郊外来寻春的游人,显然是欣赏而怀有好感的。“风力虽未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这两句是抒写自己的感受,尽管郊原的风还很有点劲道,但徒步而游,从背上沁出的汗水中,却分明可以感到暖融融的春意了。这一节从游人着笔,写出各得其乐的种种情态,无异是一幅郊原春游图。他们既领略着最早的春光,又给余寒初退、大地回春的景色增添了不少的生气和暖意。这一倒叙之笔,成为描写早春风光的第二大层次。
“凡曝沙之鸟”几句,写大自然中的生物。“曝沙之鸟”,指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呷浪之鳞”,指在水波中呼吸的鱼儿。曝沙,描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刻画鱼的自由天真。作者通过鱼鸟一动一静的情态,概括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春光中的悠然自得之感。他甚至发现和感受到鸟的羽毛和鱼的鳞鳍之间,都洋溢着一股“喜气”。这真是体察入微,化身为鱼鸟的代言人了。所谓“替山川写照,为鱼鸟传神”,作者以画工的手段、诗人的敏感,把早春景色写活了。这一节着眼于大自然的生物,构成了春光描写的第三大层次。
通过以上三个层次描写,得出一个审美结论:“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春在郊田之外,而居住在城里的人还不知道。辜负春光,岂不可惜!这几句与开头“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对照,可以感到作者由衷的欣慰之情。他在郊田之外,呼吸领略到初春的气息和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心头的郁闷荒寒到这时便为之一扫。另外这与前面的“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的景象,也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这是作者郊游满井的结论。“始知”二字,得之于目接神遇的深切感受,也就是说,当他站立在郊田之外,沐浴着大好春光的时候,对于那些长期蛰居城内,感受不到早春气息的人,很有几分感慨。辛弃疾《鹧鸪天》词中说“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袁中郎的感慨在这一点上颇有共同之处,因而其寓意似乎也不局限在感知春色上,而含有引发人们摆脱尘俗,向往大自然的美好情怀。
以上写景,写人,旁及鱼鸟,然后拍入到人自身。“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这几句是说:能够自由自在地遨游于山石草木之间,而不至于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的,只有我这个官员啊。当时他正在作顺天府学教官,是个闲职,因而有时间纵情遨游,不怕耽误公事。“惟此官也”的“惟”字,颇有自傲和自慰之感,他不因官小职闲而懊恼,反而为此深自庆幸没有那种庸俗的封建官场习气,流露出袁中郎独特的性情与个性。
结尾“此地适与余近”,从字面上是说此地刚好与我的住处接近,但这个“近”字,不仅指空间距离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山水也有性情,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这里就体现了物我交融、如逢知己之感。“余之游将自此始”,表示这一次满井之游,将成为一个值得纪念的开端,怎么能不记下这美好的第一印象呢?把感受化为文字,是为了巩固记忆,时时回顾,充分流露了作者的眷眷珍惜之情。事实上,作者在写这篇游记的前一年(万历二十六年),已经游过满井,而且写了一首诗;但他在这里却说“余之游将自此始”。这大概是因为这一次的感受特别深刻,所以把它作为一个美好的开端吧。最后点明写这篇游记的时间是“己亥二月”,也就是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篇末记时,是古代游记的一种常见格式。
这篇游记描写北国早春气象,既能传达出山川景物之神,又处处洋溢着作者悠然神往的情感。作者从城居不见春叙起,接着写郊外探春,并逐层写出郊原早春景色的诱人,而最后归结道:“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回应开头困居局促之状,迥然有苦乐之异和天渊之别,表现了作者厌弃喧嚣尘俗的城市生活,寄意于山川草木的潇洒情怀。通篇写景都渗透着这种洒脱而悠然的感情,使文字具有一种清新恬静的田园节奏。而简练的白描和贴切的比喻,更为行文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始得西山宴游记》赏析(范培松)

柳宗元在永贞元年(805),因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而获罪,被贬为永州司马。遂与永州山水结缘,孕育出许多优美的游记篇章,借以抒发被贬后的情怀,其中“永州八记”尤为著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之首,和后面的《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同为元和四年在永州任司马时所作。

它仿佛“永州八记”的序言,因此也是欣赏“永州八记”的一把钥匙。

文章一开始便交代了作者自己的“人”身份和一直惴惴不安的忧愁心情。这一交代和提示对我们准确地理解和赏析“永州八记”很有帮助。

由于作者是罪人,才能有闲暇;由于作者内心忧闷,故需要排遣。这一切决定了他的游览方式是“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这种游览方式的特点是:(1)无目的性“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2)散漫放任性“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觉而起,起而归”。尽管这种游览的滋味有些苦涩,但也不免有乐,虽则是苦中作乐。以上这些描写,都是反映了作者被贬到永州后的心情。但这并不是目的,作者突然一转,说道“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至此,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上面这些笔墨都是虚晃一枪,为的是衬托和突出“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从这一点来说,以上文字只是个引子,文章还才开始呢。写得曲折生姿。接着便正面写西山。作者先是采取先远后近的步步紧逼法来写的,通过坐法华西亭获得远望西山的初步印象,觉得西山青异怪特。尔后再“过湘江,缘染溪”,通过“斫榛莽,焚茅”,登上了西山的最高点。上了西山,作者立即改用俯视方法来写,这种居高临下的扫瞄,开拓了视野,增强了西山的怪异感,将俯视所得的“岈然洼然,若垤若穴”的怪异景象尽收眼底。“尺寸千里”,又增添了西山气势。因此,知道西山奇特,不能与一般的山同日而语,所以留连忘返。在西山顶上,作者感受到并神往于大自然的浩然之气,悠悠然任意驰骋,至此,开始写的那种“恒惴栗”的感情冰释了,出现了“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即物我合一的境地,把那种放任的情态推向了高峰。但作者仍嫌不够,进一步把它推向极端,说始“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原来先前的那种“施施而行,漫漫而游”统统称不上什么游览,今天才尝到游的滋味。开始那一大段文字,又一次被用来作为游西山时物我合一情态的陪衬。本文是采取由抑到扬的方法来写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的心态。

(选自《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 找两篇以“感恩”为话题的优秀作文
  • 答:当年的雏鹰面对蓝天,他们一无所知,心里藏满解不开的迷;如今,他们凭借着强劲的翅膀翱游天空,去寻找未知的答案。但不管他们飞得多高,飞得多远,一定不会忘记他们可爱的家,一定会感谢父母给他们的爱。还记得你的第一个老师吗?还记得老师和你说的第一句话吗?还记得老师第一次教育你吗?为了那无...

  • 谁能给我两篇关于暑假生活的作文
  • 答:2繁星 春水 这是我完整地读过第一篇现代诗文,也是第一次读到冰心的作品,更是第一次读到《繁星 春水》这篇动人的大作,读完之后,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忽然在我的脑子里晃动。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我从小就听说的名字——冰心写的。在小的时候,家人天天跟我讲冰心奶奶的故事,可是我...

  • 两篇散文名篇(文章)
  • 答:怀着这种孤独苦闷的心情,朱自清先生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储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 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我们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道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冰心的小桔灯 这是十几年以前的...

  • 找茨威格的两篇文章 《历史是公正的吗》和《 世界正变得单调》_百度知 ...
  • 答:找茨威格的两篇文章 《历史是公正的吗》和《 世界正变得单调》 140 谁能帮帮我。... 谁能帮帮我。 展开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199505030 2009-06-02 · TA获得超过71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8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

  • 找两篇事理说明文(关于保护环境的) 及文章的赏析。急急急急急!_百度知...
  • 答:找两篇事理说明文(关于保护环境的) 及文章的赏析。急急急急急! 200 赏析内容如下1分段2段意3中心4句子赏析5感悟越详细越好分数不菲今天下午就要... 赏析内容如下1 分段2 段意3 中心4 句子赏析5 感悟越详细越好分数不菲今天下午就要 展开  我来答 3个回答 #热议# 你觉得同居会更容易让感情变淡吗...

  • 寻找两篇作文
  • 答:寻找两篇作文 15 第一篇:红楼一梦文章内容:有一种情感,可也沉淀千年,真是又带点虚幻,有一种生命可以世代永恒,唯美中透着朦胧.第二篇:执着(中间有一点)缘大概:我与佛坐在菩提树下谈论人生... 第一篇:红楼一梦 文章内容:有一种情感,可也沉淀千年,真是又带点虚幻,有一种生命可以世代永恒,唯美中透着朦胧...

  • 谁能给我找几篇有具体事的文章!!!
  • 答:那天,我刚要出门就被妈妈叫住。“把垃圾袋扔到楼下去!我和你爸今天晚回来,把钥匙拿好了!”我应了一声,随手拿起钥匙和带子便下楼了。一到楼下,我看到一位老清洁工正在清理垃圾,大夏天的,他铲出的垃圾又黑又臭。我看见他就像看见瘟神一样,立马保持距离,在两米以外的地方出手,“嗖”地...

  • 速求两篇德语文章
  • 答:不知道楼主要多长的篇幅,随便找了两篇供参考。第一篇最新的法兰克福汇报上的文章 Wird Deutschland wieder Weltmeister?Seit mehr als einem halben Jahrhundert hat es keine Nation geschafft, den WM-Titel zu verteidigen. Und davor auch nur Brasilien in den Zeiten des jungen Pelé, das war...

  • 帮忙找下这两篇文章是什么里面的?
  • 答:《韩非子·说林上》 巧诈不如拙诚 “乐羊为魏将以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县其子示乐羊,乐羊不为衰志,攻之愈急。中山因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食之尽一杯。中山见其诚也,不忍与其战,果下之。遂为文侯开地。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秦西巴纵麑 孟孙猎得麑。使秦西巴持归,其母随而鸣...

  • 谁帮我找两篇 寒假见闻 为话题的作文?急要
  • 答:谁帮我找两篇 寒假见闻 为话题的作文?急要 要600字左右,初三水平!低水平的就不要了!不要写城市,谢了... 要600字左右,初三水平!低水平的就不要...不断增强,我的老师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当初他教我时还是个初中老师,但经过不间断地学习,现在已经是高中部的一名优秀老师,并在《世界英语》中发表过文章...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