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发扬了哪一学派的思想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哪些思想。

2024-06-01m.verywind.com
孟子有哪些思想?~

孟子(前372~前289),是战国时期鲁国(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在15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的称号,与孔子一起并称为“孔孟”。


孟子三岁时,父亲就死了,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很严,所以有“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的典范。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是孟子和他的弟子共同编写的,记录了孟子的语言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还仿效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后和弟子一起著书。


他有《孟子》七篇传世:《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和《尽心》。他的学说出发点是性善论,提偶“仁政”和“王道”,主张德治。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长于论辩。孟子在人性问题上,主张性善论。是人性向善,而不是人性本善。


孟子的思想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主张君主要爱护人民,当官的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认为,如果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这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成为仁政学说,是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到政治上,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把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主张道德修养是搞好政治的根本。


孟子的道德伦理: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成四种,那就是仁、义、礼和智。同时,把人伦关系概括成五种,也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主张,仁、义、礼和智四者之中,仁、义是最重要的。仁、义的基础是孝、悌,还指出孝、悌是处理父子与兄弟血缘关系的基本的道德规范。他认为这样,封建秩序的稳定与天下的统一就有了可靠保证。

孟子承袭著孔子的思想,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性善说。人性问题,向来是孔子哲学思想的一个核心问题。孟子的人性论,包括三个问题,
第一个是人性生成的问题,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因此是不能改变的;
第二个是人性的内容,他认为人性是善的;
第三个是道德的标准,及如何进行道德修养,既然人的本性是善的,那麼只要顺著人性发展,就是合乎道德的。

第二、中庸说。孟子从接受中庸哲学思想出发,把天的观念进一步人伦化、理念化,扩大了精神世界的作用,企图以道德的力量对抗经济的规律,坚决维护现存秩序。但事实证明,不论孟子如何从思想行动上加以反对,也阻止不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挽救不了周王室的命运,改变不了士阶层政治前途的幻灭,和孟子学派活动的悲剧性格。

第三、改造说。孟子是孔子後世最著名的儒家大师,他对孔子的思想作了系统的阐发。既有继承,又有改造。如果细加比较,就可以发现,孟子的有些重要论点,和孔子的原来提法,有所不同。这反映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儒家思想随著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儒家能在中国社会长期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孟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孟子发扬了儒家学派的思想

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年),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幼年丧父,靠母亲抚育成人.年轻时曾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学习.他悉心钻研孔子学说,后来成为儒家第二位大师,被称为“亚圣”.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均不被采纳.六十多岁回家乡,聚众讲学,著书立说.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而又有发展.他生活地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劝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孟子还主张社会分工,这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但却得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结论,为阶级剥削和压迫制造了理论依据.孟子的哲学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就有善良的本性.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还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给与)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的人性说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别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以及自我修养的作用.认为“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求人们反躬自求,“养浩然之气”,做到“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一生活动于战国中期.是孔子思想和政治主张的继承者、发扬者,也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大师和代表人物.后世,1083年被宋神宗封为“邹国公”,1331,被元文宗加封为“邹国亚圣公”.至今被世人尊称为“亚圣”.
    在中国,“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这位有远见的母亲真是没有白费心思,她的儿子孟轲终于在中国历史上久享盛誉,与儒学始祖孔子一道被称为“孔孟”,孟子本人也被尊为“亚圣.”在这部著作中,作者构建了完整、庞大的孟学体系.千百年来,无数学者把这一庞大的学说体系条分缕析,或以注疏、章旨形式,或以旁通、体认等名目,指出孟学所蕴含的价值.
    《孟子》一书是研究孟子思想最直接、最可靠的材料.从汉代开始,研究《孟子》、为之注疏者,代不乏人,尤其是宋神宗熙宁年间《孟子》被尊奉为经书之后,注疏者更是日见其众.在数以千计的《孟子》研究著作中,受到人们一致赞誉的主要有三种,即东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南宋朱熹的《孟子集注》和清代焦循的《孟子正义》.另外,宋孙爽的《孟子注疏》和清代宋翔凤的《孟子赵注补正》也是较有影响的注本.下面分别略作介绍:
    《孟子》成书之后,最初是作为诸子之书流传的.至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孟子派的儒生也惨遭横祸,但《孟子》书却没受到什么损害,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赵岐说:“孟子既没之后,大道遂绌.逮至亡秦,焚灭经术,坑戮儒生,孟子徒党尽矣.其书号为诸子,故篇籍得不泯绝.”(《孟子题辞》)到了西汉时代,《孟子》的地位稍有提高.汉文帝时曾一度把《孟子》立于学官,设置博士,称为传记博士.传记是经书的附庸,在古籍中其地位列于经、子之间.可见《孟子》在西汉初年的地位比之秦代有所提高.汉武帝即位之后,由于实行“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政策,只立五经博士而废置传记博士.《孟子》于是乎又从传记退回到诸子地位,终两汉之世也没有什么变化.由于《孟子》在汉代基本上是作为诸子之书流传的,所以研治《孟子》的人数不多,不象经书那样热门.两汉研治《孟子》的著作见于著录的,计有扬雄《孟子注》、程曾《孟子章句》、郑玄《孟子注》、高诱《孟子章句》、刘熙《孟子注》和赵岐《孟子章句》凡六家.至今,除赵岐《章句》外,其余几种皆已散佚,只有在清代的辑佚书中纔能窥见一些一残缺的片段.
   本书除收入了《孟子》的全文外,还附有详尽的注释及通俗易懂的白话译文.本书内容丰富,注释细致全面,较好地反映了原著的思想内涵.该书有助于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部古代文学经典,对弘扬传统文化、充分发挥经典古藉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

儒家学派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 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的孟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 答:孟子是孔子的孙子孔车脑俅弟子,他早年丧父,与母亲仉氏相依为命。因为他和孔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所以后人把孟子和孔子并称为孔孟,又因他出自孔逞派,所以把他和孔巢⒊莆思孟学派。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推行仁政,他和孔子一样,周游列国,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学说上,他反对墨子和道家...

  • 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生平简介有哪些?
  • 答: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

  • 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怎么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
  • 答:3、孟子和荀子都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但又有不同。孟子继续发扬孔子的“仁”,进而发展成为“仁政”,提出“民本”思想继而有了“民为贵,社稷次之,鼎鼎尺刮侔钙踌水穿惊君为轻”。而荀子虽然也是儒家代表但又提出新的观点而自成一派,荀子提出“性本恶”与孟子的“性本善”大相径庭,他还运用...

  • 孟子的核心思想和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
  • 答:孟子的思想主要有三个:“仁政”学说、“民贵君轻”说、“性本善”说。 仁政:仁政是一种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代表孟子从孔子的“仁学”继承发展而来。是孟子学说中的“民本”、“仁政”、“王道”和“性善论”等政治理想之一。这种思想主要宣扬“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理论。 民贵君轻:孟子提出...

  • 简述先秦时代孔子、孟子、庄子、荀子的主要思想及作品的艺术特色
  • 答:”(《孟子�6�1公孙丑下》)仁政:仁政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在孔子仁政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其发扬光大,建立起自己完整的仁政学说体系。孟子仁政思想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养民---一要制民之产,“是故明君必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

  • 孟子有哪些思想?
  • 答:孟子(前372~前289),是战国时期鲁国(今山东邹城)人,汉族,名轲,字子舆。在15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是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的称号,与孔子一起并称为“孔孟...

  • 孟子思想在哪些方面是对孔子思想的发扬光大
  • 答:1、孟子“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领,就是“仁政”。“仁政”的基本精神也是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和爱心。2、...

  • 《孟子 告子》,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学派,而孔子是()
  • 答:《孟子 告子》,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 儒家 )学派,而孔子是(儒家创始人)

  • 孟子是什么学派
  • 答: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一说字子舆或子车,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

  • 孟子的学派、著作及思想
  • 答:这个问题的解答可浅可深。如果按人云亦云的方式回答,可以很浅显地说孟子是儒家学派。但如果真正深入去说,前人对孔孟的理解都是错的,这个问题需要真正对儒学有深刻理解,才能彻底说清。孔子以降,儒分为八,孟子的师门传承为孔子-曾子-子思-孟子,思孟学派开创人性本善之说,上承孔子之学,下立程朱...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