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3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

2024-06-01m.verywind.com
课内阅读。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

1.D 2.A 3.B4.(1)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2)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意对即可)

小题1:作者“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 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 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 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 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划线处各1分,若答“自由自在”“超然独立”“洒脱自在”等亦可给分。)小题2:作者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上万物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1分)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静止;(1分)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能永久存在。(1分)人用不着羡慕无尽的江水,不必哀叹人生短促,(1分)应该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好的一切,(1分)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1分) 小题3:正当他攻破荆州,打下江陵,顺流向东进发时,……本来就是一代英雄啊,但他现在在哪里呢?(“方”,“下”,“东”,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各1分) 小题1:试题分析:作者面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江景,从“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这些动作上,已经表现出愉快的心情,接着作者以轻快的笔触,写出“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样欢快的语调,“白露“点明是秋天,”横江“点明地点是在江上。表现出了在清风明月之间,架舟行驶江面所引发的快感:“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架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抒发了作者心旷神怡的心情和飘然欲举的超然之乐,情和景已经达到融合的境地。此时的泛舟感受,也就是东坡词里的“我欲乘风归去”的心情。点评: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的基础。小题2:试题分析: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我们若从不变的观点来观察,那么万物包括你我,都是无穷无尽的,你何必“羡长江之无穷,抱明月而长终”呢?苏轼的回答,反驳了客人的虚无看法,阐明自己从宇宙的变化中看到人类和万物同样永久地存在着,给予人生以积极意义。“点评:首先要弄清选项中的“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对象、文句范围。就是要看选项中列举的作者观点态度是针对哪一个人物、哪一桩事件的,具体在文中表现为一个语句还是一个物,一件事、一个文段,还是涉及全文。小题3: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 “方”:正当;“下”名词活用作动词,攻下;“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句,各1分。点评:翻译一般要求直译,每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都要有所体现,还要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


小题1:①望 :农历每月十五。 ②危:端正。 ③下:攻下。(各1分)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1)多么广阔浩瀚,像是凭空(凌空)乘风飞去,不知自己将停留在何处。
(2)面对着江面斟满酒,横执长矛吟诵诗篇,本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 答: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 小题1:D小题1:C小题1:不亦乐乎 温故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 吴下阿蒙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待)(写出“刮目相看”也可)小题1:( “愠”1分,省略成分补出1分)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 (“辞”1分,句式1分 ...

  • 文言文阅读余德蒲松龄
  • 答:小题1:C小题1:A小题1:D小题1:(1)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仍然)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2)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C、屠自后断其股 股:大腿。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用法的能力。 A.复投之,...

  • 文言文阅读贾黄中
  • 答:【参考译文】贾黄中,沧州南皮人.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写文章,能赋诗吟咏.父亲经常让他粗茶淡饭,说:“等到学业完成,才能吃肉.”十五岁进士及第,授校书郎,升为著作佐郎.开宝八年,通判定州,判太常礼院.贾黄中通晓典故,每次审定礼文,增减适当,人们称他称职.岭南平定后,任贾黄中为采访使,他廉洁正直 宽厚,远方...

  • 文言文阅读贾黄中沧州南皮人
  • 答: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唐相耽四世孙。父玭严毅,善教子,士大夫子弟来谒,必谆谆诲诱之。 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触类赋咏。 父常令蔬食,曰:“俟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 答: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题:D小题:C小题:C小题:(1)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繁叶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3)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颍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小题:以:因为小题:】...

  • 韩滉字太冲文言文
  • 答:4.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 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 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 貌寝,口讷,而辞...

  • 大命文言文阅读答案
  • 答: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大命①⑴三糠七粞而犹 11.C12.B13.B14.(1)三成米糠七成碎米掺在一起吃都不能凑够,你靠什么活下去呢?(“三糠七粞”“不足”“奚以”,句意各1分)(2)他比父亲能干,命运却比不上他父亲,因此我才哭得如此伤心。 (“过”“不如”“是以“哀”各1分)【解析】11.试...

  • 阅读下列文言文司马光
  • 答: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1.C 12.C 13.A 14. (1)苏轼问母亲:“苏轼如果将来做范滂那样的人,母亲是否允许呢?”程氏说:“你能够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成为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许”“为”“顾”各1分,句意2分,共5分。) (2)他的文章博大丰富,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文章产生以来...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春秋之未,至于战,诸侯卿相,皆争养...
  • 答: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为自己打算,争着收养人才。那些谋士、说客和谈天说地的、修饰文词的,辩论「坚白同异」的等等,往下到击剑行刺的、力能扛鼎的、会学鸡鸣狗盗的等等,没有不以宾客的礼节去款待他们的。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珍贵的食品,被招待在官府里的人,不能数得清有多少。越王勾践有「...

  • 外科医文言文阅读答案
  • 答:5.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小题1:A小题2:D小题3:C 小题4:C 小题5:⑴计谋有长期的、短期的,但治乱(治世和乱世)的情况则随着计谋之长期短期而变化(“久近”“治乱”“分数”“因”)(4分)⑵一个副将从战场上回来了,中了箭,箭头射到了皮肉之内,请他去治病。 (“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