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李广难封是什么原因?在李广自己还是卫青?

2024-06-02m.verywind.com
~

由于司马迁写的《史记》中对李广事迹的描述,让我们对李广的形象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同时,对李广悲惨的遭遇十分同情。李广为汉室江山征战一生,却临死也没有实现封侯的夙愿,实在让人感到惋惜。后人还为此写过一句诗,那就是“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那么,李广难封的原因究竟是因为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运气不好吗?

那么,让我们看看李广的生平,去看看他没有封侯的原因到底在哪里。我们知道,汉朝的封侯是有严格的规定的。那就是在建国的时候,刘邦和大臣们约定的,非刘氏不王,无功不得封侯。李广要封侯,就要至少符合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军功。

李广是秦朝世家军人子弟,当然带兵打仗有他的家传。再加上猿臂善射,在军队中很快脱颖而出。史书上说,汉文帝曾经很欣赏李广的才能,对他说:“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这就在李广心中播下了依靠军功封侯的种子。

但是,李广并非不是没有遇到时机。虽然在汉文帝的时候,天下没有大的战争,可是,汉文帝去世后,连续两代君主,汉景帝和汉武帝都发生过大的战争。李广也参与了这些战争,可是他还是没有能够封侯,那么时机不利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在汉景帝的时候,发生了七国之乱。在这次战争中,李广大显身手。他在战争中夺取了对方的旗鼓,立下了功劳。按理说,有这样的功劳是够得上封侯了。因为在后来李广的儿子就是因为跟随霍去病出征,在战役中夺取了匈奴的旗鼓被封为关内侯的。

但是,李广却没有被封侯。为什么?这是因为李广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所以没有得到汉景帝的封赏。这个问题就显示出了李广在政治上的问题。梁王是汉景帝的一奶同胞的弟弟,仗着母亲的宠爱,觊觎皇帝的宝座。李广是汉景帝的将军,却去接受梁王的拉拢,接受梁王的将军印,这个问题是十分严重的。从此,李广被汉景帝打入另册,再也没有封侯的机会了。

到了汉武帝的时候,李广的机会又来了。汉武帝即位后,急于扭转边防的不利形势,对匈奴进行打击。于是,他从马邑伏击战开始,对匈奴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击战。李广因为在边疆多年,有对匈奴作战的经验,所以也成为反击战的主要将领。

可是,李广的战绩却是差强人意的。他不要说取胜,能够平安回来的次数都极少。在他对匈奴反击战的战绩中,一次没有遇到敌人撤回,一次全军覆没被俘逃回,一次被匈奴包围,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一次的大决战因为迷路误期而自杀。

我们可以看看,李广这样的战绩,如何给他封侯?因此说,在汉景帝的时候,是因为犯了政治上的错误被剥夺了封侯的资格,而在汉武帝的时期,是因为他没有战功没资格封侯。

那么,为什么李广在对匈奴的战略反击中没有建树?他不是被司马迁说成“飞将军”的吗?这要从李广的带兵方式和个人性格说起。

我们看司马迁对李广带兵方式的记载。司马迁记载这些,主要是和当时的汉朝另一位名将程不识做比较,用以表现李广带兵能力高超的。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我们看李广的作战方式,他对军队的行军、住宿都很随意,唯一的警戒措施就是远远的派出哨兵。这种方式应该是李广家族传下来的带兵方式。这种带兵方式在国内作战是有效的。因为国内作战的主力是以步兵和战车为主的军队,机动性很差。以骑兵为主的李广的军队,只要远距离的放出骑兵警戒,就足以给自己的军队提供预警的时间,做好战斗准备。

对匈奴的防御战中,这种作战方式也是有效果的。这是因为匈奴地理不熟,作战不敢过于大胆。比如李广在面对优势匈奴的时候,故意在匈奴军队前休息。匈奴不知道李广的虚实,不敢攻击一样。在防御作战中,这种作战方式也可以为李广的军队提供预警保护。

可是,这种作战方式到了对匈奴的进攻作战的时候,已经完全不起作用了。李广面对的是比他的军队机动力更强的匈奴军。而他所处的地域,是人生地不熟的匈奴的控制区。如果他被匈奴盯上,他的警戒措施是根本不起作用的。这也是他在对匈奴的战略反击战中屡屡受挫的原因。

程不识对李广的作战方式评价是中肯的,虽然将士都感觉和李广一起作战很轻松自在。可是,一遇到匈奴的进攻,就无法很快做出反应,会遭到严重的打击。

李广的作战方法不适应时代的要求,这是一个方面。而另外一个方面,他的性格也造成了他的悲剧。李广在汉景帝的时期遭到了压制,性格方面对上级有着一定的抵触情绪,这也直接影响了他的作战行动。

比如他和张骞一起出征的那一次,张骞是主将,率领主力,而李广率领四千骑兵作为前部。在出征后,李广孤军深入,竟然将张骞的主力甩掉了一天的行程。从这一件事,就看出李广对张骞的态度。结果李广被匈奴包围,险些全军覆没。最后功过相抵,没有赏赐。好好的一次立功的机会,就这样被李广丢弃了。

而李广根本就不从中汲取教训。在最后一次出击的时候,他担任前将军。而卫青在得到匈奴单于主力位置后,制订了正面迎敌,侧翼包抄的作战计划。当让李广率领全军五分之二的主力迂回的时候,李广却根本不同意。他以自己是前将军的理由,拒不执行命令。最后是在卫青的强令下,才气呼呼的离去,连礼都没有向卫青行。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李广对卫青的态度。

最后,卫青在和单于主力交战的时候,李广却迷路了。最终,卫青虽然打败了单于,却因为将近一半主力没到,只打了个击溃战。这一仗,卫青全军都没有封赏。李广的态度更加强横,他干脆自杀了事。

结语:

我们可以从李广的生平可以看到,李广没有能够封侯,除了客观原因外,和他自己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汉文帝的时代,没有战争,使得李广无用武之地。

在汉景帝的时代,在七国之乱时,李广建立了足以封侯的功勋。可是因为政治立场错误,接受了梁王的将军印,被剥夺了封侯的资格。

最后到了汉武帝的时代,他却已经落后于时代了。他的作战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战争形势的需要。因此,他在战争中屡遭挫败。而李广本人在性格上也有着一定的缺陷,他不是汲取教训,向霍去病这样的年轻将领学习,改进自己的作战方式,只管抱残守缺。在作战中又过于强调自己的主观意愿,不尊重上级的意见。最终,李广错过了所有封侯的机会,只得含恨而终。



  • 李广一生未能封侯,原因何在?居功自傲还是时运不济?
  • 答:后世有人将李广难封的原因归结为:军功不够、性格因素、杀降至祸,还有人通过对比李广和卫青这两个同时代军事人物的命运,认为是汉武帝任人唯亲,抬举卫青,排斥和压抑李广。事实真的是这样吗?60多岁的老将李广迷路的真实原因是汉武帝的授意?早在李广在参与卫青大将军的漠北之决战前,公孙昆邪曾和...

  • 李广为什么不能封侯
  • 答:李广固执己见,在汉军出塞后,又迷失道路,最后落得自尽的下场。3、治军不严。作为主要将领,李广喜欢单独行动,常常使自己处于险境,很多次都是侥幸生还。用兵并不是逞个人之勇,李广所起的作用并不正面。李广的军队管的非常宽松,这与治军严明的程不识形成了鲜明对比。人们时常为李广鸣不平原因 一方...

  • 都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为何他的儿子都封侯了,李广依然没被...
  • 答:“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最终没被封侯,是因为对方太强大,也因为李广自己的气度不够大。“李广难封”这句话在中国流传两千多年。李广难封的原因主要有:第一,他的竞争对手,太强大,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汉武帝时期为迎击匈奴,大汉派遣的将领有:汉武帝小舅子卫青、骑将军公孙敖、轻车将军公孙贺、...

  • 李广难封的原因?
  • 答:纵观史册,李广其实败多胜少,其战功根本无法与卫青、霍去病此等擅长大兵团围歼战,动辄取首级上万的将领相媲美。换言之,不合行军之矩的李广宜为骁将,难成大将,没有卫、霍那样封狼居胥,换来“漠南无王庭”局面的丰功伟绩,自然在封侯之事上缺少话语权与主动权。三、不懂为官之道 李广的悲剧,...

  • 李广难封的原因?
  • 答:李广难封的原因:一、军功不够 据《史记》、《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因军功封侯的共有26人。而其封侯标准有以下几点:1、捕斩敌军王、相、将军、阏氏等;2、斩敌千级以上;3、在战斗中为夺取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4、父亲在战斗中做出重大贡献而死,儿子可以获封侯。而李广在文景两朝的对匈战争中...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军李广,难封的原因在哪里?
  • 答:所以“李广难封”,就不难理解了。而系出名门,一直未建功立业的李广,并没有忘记为自己家族争得荣誉,延续辉煌。久而久之,也成为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公元前119年,六十多岁的李广自感机会不多了,一再请求武帝,要与卫青、霍去病一道出击匈奴。汉武帝无奈,让他做了前将军,同时交代卫青,...

  • 李广一生征战七十余场,未被封侯是因怀才不遇吗?
  • 答:《滕王阁序》中有这样一句话: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讲的是两典故,分别为冯唐老来难以得志,李广功高却未被封爵。温庭筠也曾说:侯印不闻封李广,他人丘垄似天山。杜甫也有过:但见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广未封侯……图丨李广画像 李广这位西汉名将,自古在文人墨客笔下,似乎一直是怀才不遇的形象,“...

  • 李广难封是自身的原因吗?
  • 答:一是来自汉景帝与汉武帝对李广的压抑与排斥,这可以说是导致李广终身未能封侯的重要原因。二是李广自身所犯下的错误,而导致了他错失了封侯的良机。在他第二次封侯的机会中,也正是因为汉武帝的干预,从而导致了他错失了这次机会。因而,有人便说李广难封是因为他的时运不济。这其中固然有着他时运不...

  • 为什么说“李广难封”?李广不仅打仗厉害,而且箭术高超,三朝元老。为...
  • 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由一个李广酒后把石头当老虎射穿的传说,而演化出的成语。但是这样一个名将,在连年用兵、军功易得的汉武帝时代,居然没有博得封侯。王勃引李广的典故就是基于这个史实。既有怀才不遇的意思,又有对世态人情的感慨。而两千余年来对于“李广难封”原因的讨论也没有断绝过。归纳起来大致...

  • “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
  • 答:“李广难封”的意思就是说,李广很难被封为列侯。因为李广的运气不好,错失了很多被封侯的机会,所以他一辈子都没有成为诸侯。其实李广这个人还是非常厉害的,也很有能力,他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个将领。他常年镇守边关,抵御匈奴人的侵扰,匈奴人非常害怕李广,称他为“...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