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让人欣慰,被贬黄州的苏轼,到底有多乐观呢?

2024-06-01m.verywind.com
~

苏轼一生风雨飘摇,他本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博采众长,是集官僚、文士、学者三位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可是问题偏偏就出在他的文士身份上,他与变法派不和,自请外任离开朝堂,几番改任后,在湖州任内写了《湖州谢上表》,措辞激烈,语气愤懑。正是这篇文章成了政敌手中的把柄,他们罗织罪名,造出了一桩“乌台诗案”,苏轼的人生从此陷入低谷。

苏轼的出身乃文学世家,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母亲程夫人也是富有文化素养的女子,她对苏轼兄弟俩细心教导,苏轼自幼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进士及第。他饱读诗书,年少成名,可以说是春风得意、英姿勃发的杰出少年。更何况这位英杰还胸存大志,“奋力有当世志”,积极参与朝廷的各种政事,希望为国尽忠。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朝堂并不是一个和平的地方,这里政见不同就势如水火,党派间你死我活的斗争让这个敏锐的文人意识到不妙,便及早抽身离去,远离了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在密州任职时,他身先士卒,带领军民抵抗蝗灾;在徐州执政时,他又身先士卒的站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将灾民的损失降到最小,除此之外,在当地的教育问题上,苏轼亦是亲力亲为教化百姓,把兼济天下的文人理想贯彻到底。

可是政敌并没有放过他,元丰二年(1079),他因“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锒铛入狱,史称“乌台诗案”。乌台诗案对于苏轼的打击是巨大的,他虽然没有被判死刑,但心灰意冷之下,从此绝了“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致仕念头,对政事再无念想。

谪居黄州初期,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一度陷入失魂落魄的绝望处境。造福苍生的愿望幻灭了,既然不能“平天下”,那就把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先从“修身齐家”开始。为了缓解苦闷消极的情绪,他致力于用文学疏解个人情怀,其率真的性格在这时候流露出来。他经常自嘲:“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自己非但没有给家人带来荣华富贵,反而一事无成,连累亲友一起遭罪。

在黄州的生活十分穷困,连住处都是朋友帮他申请的城东军营废地,只能节俭度日。每逢月初,他把四千五百钱分成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用画叉挑一份取用,用不完的就用大竹筒储存起来日后用来招待宾客。到黄州的半年后的元丰三年(1080),他的积蓄就用光了,这让他十分忧虑。苏轼曾和朋友的书信中写道:“此中百般粗糙,江边弄水挑菜,便过一日。”

但苏轼作为一个乐天派,封闭了几个月后,豁达的性格终究使他走出来,他在当地结交了许多朋友,其中既有季常等高雅之士,也有樵夫等平民白丁。他对此也很自豪,自述道:“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

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苏轼渐渐走出了贬官的阴影,放下了往日的功名荣辱,积极享受生活。还发掘了美食家的天赋,研究菜谱,兴致勃勃地写了《猪肉颂》《二红饭》等作品。到黄州一年体验了世间百态后,他反思自己过去的三十年,自认为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故我非今我”,这标志着苏轼已经克服了心理障碍。

因此,元丰四年(1081)正月,他在去岐亭时写了一首诗:“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此诗名为《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这一年多来,他结识了潘生、古生、郭生等新的三位好友,虽然生活条件艰难,但有半生好友、一壶浊酒,还有这初春的生机盎然景色,此生足矣。

苏轼有文人常见的“寒梅情节”,对梅花可谓是情有独钟。“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啅开”,也正是这种无畏寒冬的“寒梅精神”,让他获得了新生。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乐天派文人,即便身处逆境也不自怨自艾,而是投身诗书、拥抱佛老,达到随遇而安的境界。

他生在一个积弱的北宋朝廷,所有有志之士都竭尽所能扭转乾坤,其中就有苏轼这样闻名天下的才子。苏轼夹在党争之间苦苦挣扎,难以自保,最终逃不过坎坷命运。但他的一生依旧充满了旷达豪放,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样在几经沉浮、命悬一线后还能保持平静悠然的心境呢?

每个人在低谷时都应该读一读苏轼的这首《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他的诗词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对生活的热爱,对仕途的感触,对过往的淡然。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这样评价苏轼:“总之,我们所得的印象是,他(苏轼)的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他这个人可以说是最放荡不羁的一个诗人,被扁了还能那么的开心,主要是他这个人看透了人生,逍遥自在对于他来说应该更加重要。

苏轼被贬后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把重心放在了生活上以及自己喜欢的文学事业上,虽然生活上有些清苦,却也没有了朝堂上的尔虞我诈。

在那个地方,他欣赏当地的风俗人情,地貌景观,甚至利用当地的东西做出了多种流传至今的食物。

挺乐观的,也算是苦中作乐,作为那个时代的人,人们还是想尽自己的努力为朝廷做事的。

  • 化悲愤为食欲的苏东坡,为官被贬之路有多丰富多彩?
  • 答:在苏轼被贬到惠州的第三年,京城来旨将他贬到了更为遥远的儋州,在当时,被贬到此处是仅次于处死的极刑了,相当于今日的无期徒刑,那个时期的海南岛生活条件极其恶劣,然而对吃货来说最为严重的事情是这个地方居然没有肉吃。这简直是一件最为恶毒的事情,但是你以为这样能够难住一个真正的吃货吗,显...

  • 苏轼被贬黄州之后,他的心态有多么乐观?
  • 答:苏轼初到黄州时,对贬官可以保证处之泰然,但由于时长向消逝,自身就拥有了一种天崖沦为的凄苦孤寂之感,大家从他的《卜算子》中可觉得一二: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来往?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人无人省。拣尽寒枝不愿栖,寂寞沙洲冷。从词中看得出,苏轼是一种什么样的孤...

  • 苏东坡在黄州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 答:苏轼自从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之后,他在黄州的生活非常贫苦,有时候连吃饭都很困难,不过,他从不愿向别人叫苦。这些都被一个叫马正卿的人看在眼里,此人非常仰慕苏轼的文采和为人,二十年来一直追随着他。苏轼每到一地任职,马正卿总要前去,在苏轼手下做一些具体工作。在黄州,眼看着苏轼的生活一天比...

  • 多次被贬入狱,经历丧子之痛,苏轼的一生有多传奇?
  • 答:出狱的那一年,苏轼已经44岁了,他突然意识到原来自己的人生已经过了一大半了,可到底什么事都没干成。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轼随后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回到家中,他见到了妻子王润之,她还和以前一样,温柔又从容,对他关心备至。不像其他人,得知他遇事后唯恐避之不及。苏轼这才恍然大悟,他...

  • 苏东坡三次被贬,一生洒脱旷达
  • 答:年轻的哲宗没有放过苏轼的意思,苏轼再次被贬至儋州。数百个受苦难折磨的大臣里,只有他一个人贬谪到此处。苏轼漂洋过海,浪迹天涯,始终认真生活热爱生活,没肉就吃羊蝎子,吃生蚝。60多岁的老臣被贬至蛮荒之地,可苏轼的达观让他活了下来,反倒熬死宋哲宗。最终苏轼得以离开海南。苏轼一生跌宕起伏,...

  • 苏东坡被贬至黄州的经历怎么样?
  • 答:”(林语堂《苏东坡传》)苏东坡被贬黄州原因:乌台诗案”。也就是一个文字狱案。一些小人进谗言,说苏轼在诗中有对皇帝和朝廷不敬的言辞。苏轼因此被关押四个月,最终因为太后的宽容和皇帝的明智以及苏辙的援救等得以免除死罪,贬为黄州团练副史。苏东坡相关信息: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 苏轼被贬黄州期间都有哪些人生的顿悟?
  • 答:一、理想破灭,顿觉人生如梦 被贬黄州,这一人生经历的大转折给苏轼以沉重的打击,对于平时一直想“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海上,扶病入西州”的苏轼而言,梦想无疑已被现实击得粉碎。黄州之贬的苏轼,倍感人生之虚幻不定,难以预料,一切似乎都要归于“空”,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醒来之时,一切“有...

  • 苏轼的心态有多好?被贬黄州都不忘拿自己开玩笑!
  • 答:令人惋惜的是,苏轼在文学创作上得意,但是在仕途上失意,被贬黄州,只能说是苏轼生不逢时,造化弄人。 苏轼从小就表现除了超越同龄人的才华,尤其是在吟诗作赋方面,这也是它能够为后人所传唱的原因。仕途上的挫折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创作热情,为官数载,见证了官场的黑暗,屡次被贬,由此还被贬为...

  • 《黄州安国寺记》中苏轼的心情如何?
  • 答:我们就一同来探讨一下,苏轼的黄州心态。 一、被贬缘由 在被贬黄州前,他科考得意,佥判凤翔、直史馆、通判杭州,历知密、徐、湖三州;神宗元丰二年(1079)8月,苏轼在湖州任上,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作了一些讥刺朝政的诗文,但恰恰让他的政敌抓住了把柄,想利用这一“把柄”置苏轼于死地。如御史中丞李定说苏轼有四大...

  • 被贬黄州的苏轼从《东坡》到“东坡居士”,都经历了什么?
  • 答: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爆发,苏轼下狱受审,后经他人求情从轻发落,被贬黄州团练副使。初上任的苏轼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孤寂痛苦的状态,看看这时他写的诗句,什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什么''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整个儿一怨妇形象,空有牢骚满腹没地儿...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