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张良为什么只排在功臣第六十二?为何萧何第一曹参第二?

2024-06-02m.verywind.com
~ 汉朝建立之后,作为皇帝的汉高祖刘邦,自然是要对曾经跟随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臣子们进行论功行赏。他自己也说过,有萧何、张良、韩信三人帮助他很多,这三人也被后世称为汉初三杰。但是,萧何作为第一大功臣,排名功臣中的第一位,可为什么张良却只排在第62位?第二位是曹参,为什么他会比张良高那么多呢?
刘邦在统一天下后,曾经和大臣们讨论自己能够打赢项羽的原因,当时他给出的理由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刘邦心中军师张良、后勤(内政)萧何、将军韩信是对他打天下帮助最大的三个人。但后来刘邦按照功劳进行封赏时,为何萧何第一、曹参第二,张良却只排在六十二呢?
《索隐》曰:姚氏云萧何第一,曹参二,张敖三,周勃四,樊哙五……既然刘邦如此欣赏张良,为何论功行赏的时候张良赏赐如此靠后呢?有哪些原因?
1、关系的亲疏远近
张良和萧何、曹参两人对比起来,有一个先天上的劣势,那就是刘邦落魄时,曹和萧两人对他的扶持。
刘邦起兵是在他47岁的时候,而在此之前他在沛县的地位其实并不怎么高,大部分时间出于无业游民状态,年轻时还想过去当游侠,结果走到半路,魏国被秦国灭了。后来人到中年,也只是以亭长这个公务员体制中最微不足道的职务勉强糊口,甚至于在一次押送囚犯的过程中,还将他们放走,导致自己成了通缉犯。
《史记·卷五十四·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这时候再回头看看曹参和萧何,两人基本上是县衙内前四号人物,可以说在当地也算是名头响亮的角色了。
但这二人,不仅平时对刘邦颇为照料,后来沛县起义时,还将刘邦推上了首领的位置,让刘邦有了人生中第一桶金。
对比起来,就好像平日里我们在自己的老家只是普通人,结果两位当地响当当的人物却一直和我们称兄道弟,对落魄时期的刘邦来说,这份感情是很少有人比得上的。
在这件事情上,张良就要比萧何、曹参差一点,他毕竟一开始的目的是转投韩王信,刘邦只是第二选择。所以,单论个人情感上,张良要往后排。
2、张良的明哲保身之术
谋圣张良信奉道家,江湖更有传言他是黄石公的弟子,后来张良想要辞别吕后,外出修道便有这方面的原因在内。
张良这个人,素来不轻易牵涉进任何朝政争端当中,他的做法是把自己当成出谋划策的谋士,从来不去和人争夺名利。
这也是张良走到哪儿都吃香的原因,首先吕后不认为他有威胁,刘邦也不怀疑他会造反,可以说张良这无欲无求的形象简直太符合老板需求了——本领强、又不要求涨工资。
刘邦在论功行赏前,曾经对张良说: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三万户是何概念呢?萧何当初以首功封赏的是乃益封何二千户,这足以说明刘邦对他的器重了。
但张良却对此没兴趣,一方面是他的性格比较洒脱,偏隐士形象,另一方面是他的目的为韩报雠彊秦已经达成,此时他就是一位心愿已了,只想展翅翱翔的仙鹤形象了。
张良回答刘邦的话是: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张良说话是相当好听,咱们把这话拆开来看,包含了三层意思:
一、陛下在我心中最重要的不是三万户封赏,而是您的知遇之恩;
二、陛下您封赏给其它大臣的东西都不够,我就不给您添堵了,意思意思就够了;
三、陛下我对权力没有兴趣,只需要够自身生活所需的财物就够了,我没有野心!
刘邦听闻张良的一番话内心很高兴,于是满足了张良想要功成身退的心思,君臣两人和谐的走完了一波封赏的礼节。
所以,虽然张良只是得到了六十二的排名,但他却远比许多排位靠前的大臣幸福,他也成了功成身退的典型代表。

  • 被刘邦称为智囊的张良,为何在汉初功臣表位列62位?
  • 答:所以越是在前线拼杀的士兵,越是容易获得爵位,一旦升上军官,爵位获得就相对来说难多了,萧何为什么在功臣表上排第一,那是因为刘邦刻章提拔的,那是政治上的需要,因为打完天下之后就要治天下了,不需要军功了,刘邦将萧何定为第一功臣,无非就是为了提高萧何的政治地位,以方便文治天下。但是除了萧何...

  • 张良为汉朝的建立付出了汗马功劳,为何论功行赏时只排到六十二位?
  • 答:首先张良本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其祖上在韩国担任过五代韩王的国相。他与泥腿子出生的刘邦不同,刘邦是混不下去了才起义的,而张良是因为秦国灭了韩国他想复国才起义的,虽说都是以灭秦为目标,但说到底两方面只是相互合作罢了。 所以说他也根本算不上是刘邦真正的亲信,刘邦要论功行赏首先想到的应该...

  • 汉初三杰中的张良,论功行赏时为何排名六十二位?
  • 答:虽然张良为刘邦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毕竟不是从一起开始就跟自己白手起家的亲信,而是半路出家的,所以论功行赏,只能排在六十二位。我们都知道,张良与萧何、韩信一起被封为汉初三杰,由此可见,张良也可以算是汉朝的开国功臣。而刘邦也一直很尊敬他,甚至很多次在公开场合称赞张良是一个智慧囊,有&l...

  • 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为啥论功行赏却排名六十二位
  • 答:这是因为在论功行赏之前,张良向汉高祖刘邦请求,不要对自己分封功名,即便是对自己有所封赏,也不要超越其他人,自己宁愿排名靠后。张良无意功名,他明确地与汉高祖刘邦声明自己只想得一个候位,其他的别无所求,并且在此之后,云游四方,远离权力中心。这是张良的自保之方。在当时的朝局之下,他...

  • 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为何论功行赏时却排名至六十二位?
  • 答:此问有误,张良是汉初二十九侯中第二批第三位,第一批封侯具有一定的宣传导向作用,是为刘邦封赏功臣定基调的,第二批才真正是大腕云集。张良在第二批位列第三,排在其前面的是仅仅是吕氏兄弟两人,而萧何、周勃、樊哙、灌婴等大碗都在其后。所以说张良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且人家是万户侯,汉初万户侯只...

  • 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为啥论功行赏却排名六十二位?
  • 答:这是因为在论功行赏之前,张良向汉高祖刘邦请求,不要对自己分封功名,即便是对自己有所封赏,也不要超越其他人,自己宁愿排名靠后。张良无意功名,他明确地与汉高祖刘邦声明自己只想得一个候位,其他的别无所求,并且在此之后,云游四方,远离权力中心。这是张良的自保之方。在当时的朝局之下,他...

  • 刘邦登基后大封功臣,张良却屈居第62名,这是为何?
  • 答:韩信被封淮阴侯,张良被封留侯。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就立下规定,只有刘氏宗族子弟才有被封王的资格,外人功劳再大,也只能成为侯爵。所以大家都被封为了侯爵,但是侯爵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在众多侯位里,萧何的酂文终侯排名第1名,韩信的淮阴侯排第21名,而留侯张良只排第62名。

  • 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为何论功行赏时却排名至六十二位呢?
  • 答:他只是口号上排名第一,帮助刘邦管理天下大事而已!我们在说回张良!张良连最实质的土地都不要,虚名他肯定就更不要了,这个名次刘邦看着给他排就可以了。最后,张良来了一个62名。所以说这个名次排的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的,在当时是有很多现实情况造成的。事实上给张良一个不好的名次,倒是他很喜欢...

  • 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为何论功行赏时却排名至六十二位呢?
  • 答:张良是汉初三杰,也是刘邦重要的智囊。可是在论功行赏的时候,张良排名却仅仅在开国功臣中排第62位,这是为什么呢?刘邦离不开张良,但是却给了这么低的排名,实在是让人觉得不公平。不过刘邦这么做,肯定是有他的原因,让樊哙、周勃这些排在张良前面,自然是有道理的。一、张良长期吃两家聘礼,逼不得...

  • 张良被称为“汉初三杰”,为何论功行赏时却排名至六十二位?
  • 答:至于说后来韩信排在第21,陈平排47,张良排62这个排名是吕后称制时期(公元前186年),才由陈平弄出来的。之所以张良会排那么靠后,主要是这个排名主要还是看军功的,像张良这样“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牛,功劳是很难量化的。所以,刘邦虽然没把张良列到“十八侯”里面,但是却给了张良“自...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