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韩非子·观行》的翻译,急! “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的...

2024-06-02m.verywind.com
~ 古代的人,眼睛看不见自己,所以用镜子照着观察面孔;才智不足以认识自己,所以用法术来修正自己。因此镜子没有照出毛病的罪过,法术没有暴露过失引起的怨恨。眼睛离开镜子,就不能修整胡子眉毛;人们离开法术,就不能辨别是非。西门豹性情急躁,所以佩带柔韧的皮带来提醒自己从容;董安于性情迟缓,所以佩带绷紧的弓弦来鞭策自己敏捷。所以用多余补充不足;用长的接续短的就叫做英明的君主。

天下有三种定数:一是智者也有办不成的事情,二是力士也有举不起的物件,三是勇士也有战不胜的对手。所以即使有唐尧的智慧,却没有众人的辅佐,大功就建立不起来;有乌获的力气,却得不到别人帮助,也不可能自己举起自己;有孟贲、夏育的勇猛,却没有法术作为保障,仍不能总是取胜。所以形势总有不具备的,事情总有办不成的。所以乌获以千钧为轻而以自身为重,不是他的身体比千钧重,而是形势不允许。离朱易于看清百步之外的毫毛,却难以看到自己的盾睫,并非百步近而眉睫远,而是条件不允许。所以明君不因乌获不能自举而为难他,不因离朱不能自见而刁难他。顺应可获成功的形势,寻找容易成功的条件,所以力少而功名成。季节有盛有衰,事情有利有害,万物有生有死,君主对这三种变化表现出喜怒之颜色,那么忠贞人士就会离心离德,聪明的人就会摸到君主底细了。所以明君观察别人,而不让别人观察自己。明白唐尧不能单独成功,乌获不能举起自己,孟责、夏育不能胜过自我,运用法术则观察臣下行为的道理就尽在其中了。

原文:

古之人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已。故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已;董安于之心缓,故弦统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绩短,之谓明主。

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有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有不能胜。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故乌获轻而重其身,非其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朱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可也。故明主不穷乌获以其不能自举,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人主为三者发喜怒之色,则金石之士离心焉。圣贤之朴深矣。古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明于尧不能独成,乌获之不能自举,贲育之不能自胜,以法术则观行之道毕矣。

韩非子是中国战国时期(前475-前221)著名的哲学家、法家学说集大成者、散文家。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韩非子生活于公元前3世纪,是战国后期韩国的王族,他口吃,不善言辞却善著书。

韩非子生活的时代,韩国国势日益削弱,他出于爱国心,屡次上书韩国国王,建议变法,主张统治者应当以富国强兵为重要任务;但国王并没有采纳。于是,他根据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和现实社会状况,写出了《五蠹》、《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政治论文,辑为《韩非子》一书。他的这些论文在韩国不受重视,却传到当时的强国秦国,很受秦始皇的喜欢。秦始皇举兵攻韩国,韩国国王派遣韩非出使秦国求和,秦始皇留下他准备重用,当时任秦国丞相的李斯是韩非子的同学,深知韩非子的才能高过于他,出于嫉妒,于是向秦始皇进谗言诬陷他。秦始皇听信谗言,将韩非子投入监狱并毒死了他。

韩非子的主要著作《韩非子》是先秦法家学说集大成者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代表,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法家学说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攻击主张“仁爱”的儒家学说,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专制主义极权统治的建立,韩非子的学说是颇有影响的。

韩非子的文章说理精密,文锋犀利,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二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韩非子的文章构思精巧,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具有耐人寻味、警策世人的艺术效果。韩非子还善于用大量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作为论证资料,说明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地体现他的法家思想和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认识。在他文章中出现的很多寓言故事,因其丰富的内涵,生动的故事,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至今为人们广泛运用。

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有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有不能胜。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故势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故乌获轻而重其身,非其重于千钧也,势不便也。离朱易百步而难眉睫,非百步近而眉睫远也,道不可也。故明主不穷乌获以其不能自举,不困离朱以其不能自见。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人主为三者发喜怒之色,则金石之士离心焉。圣贤之朴深矣。古明主观人,不使人观己。明于尧不能独成,乌获之不能自举,贲育之不能自胜,以法术则观行之

43354534t243tr34

  • 观行的解释
  • 答:观行的解释观察 行为。语出《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吕氏春秋·观世》:“察实者不留声,观行者不讥辞。”《韩非子·观行》:“明於 尧 不能独成, 乌获 之不能自举, 贲 育 之不能自胜,以法术,则观行之道毕矣。” 词语分解 观的解释 观 (观) ā 看,...

  • 性急的意思
  • 答:性急指的是性情急躁。出处于《韩非子·观行》:“西门豹 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 董安于 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例句:《北史·陈元康传》:“神武 曰:‘我性急,瞋 阿惠,常如此。’”《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大官人莫要性急,且请坐下,再细细商议。”清 曹雪芹 《红楼梦》第...

  • 急需这两段的注释和译文,大家帮帮忙吧!!!
  • 答:好的药(喝起来)很苦,然而有智慧的人劝说把它喝下去,(有智慧的人)知道良药喝入后就可以治愈自己的疾病.忠诚的劝戒(听起来)不顺耳,然而贤明的君主听它,(贤明的君主)知道可以凭借(这些忠言)成就功名.注意: "而已已疾也",第一个已原意是停止,这里翻译为 治愈更为合适 "知其可以致功也","可以"...

  • 《韩非子》翻译与原文
  • 答:《韩非子》【原文】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

  • 性急的引证解释性急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 答:性急的引证解释是:⒈性情急躁。引《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北史·陈元康传》:“神武曰:‘我性急,_阿惠,常如此。’”《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大官人莫要性急,且请坐下,再细细商议。”冰心《南归》:“对于儿女,没有...

  • 汉字“急”的意思是什么急字笔画是多少
  • 答:《韩非子·观行》又如:急吼吼;急撮;急屎狗;急杀人;急脚鬼迫切;紧急〖urgent;pressing〗时恐急。《战国策·燕策》甚急。《史记·项羽本纪》事急而不断。《资治通鉴》江都围急。清·全祖望《梅花岭记》事急矣。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又如:急口;急脚;急递铺;急且;急处从宽疾速;快捷;匆忙〖fast;rapid;...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文及翻译
  • 答: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文及翻译如下: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明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其说在田鸠对荆王也。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夫药酒忠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翻译
  • 答:原文: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明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其说在田鸠对荆王也。故墨子为木鸢,讴癸筑武宫。夫药酒忠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翻译:明君治理国家的原则,像有若回答密子所说的那样,要有办法。君主听取言论时,...

  •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什么意思
  • 答:“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的释义:听取言论一定要责求实用,观察行为一定要责求功效,这样,虚妄自大的行为就无法掩饰了。出自韩非子·六反中的一句话。韩非子.六反的文章截取和译文:人皆寐,则盲者不知;皆嘿,则喑者不知。觉而使之视,问而使之对,则喑盲者穷矣。不听其言也,则...

  • 《韩非子》的全文翻译与答案
  • 答:2014-03-07 《韩非子》的翻译及其解析 2008-07-30 古文韩非子的原文与翻译 24 2010-12-30 《韩非子》的全文翻译 6 2014-04-25 《韩非子》的原文及翻译是什么啊? 2014-09-30 韩非子全文翻译 6 2006-09-24 《韩非子》部分译文 7 2007-02-25 《韩非子》 翻译 49 2007-11-30 《韩非子》翻...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