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李广失去汉景帝信任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2024-06-02m.verywind.com
~
飞将军李广在在拔剑自杀的那一刻,他是带着很多遗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他一生打了大小七十多仗,杀敌无数,但离别这个世界时他连个九卿都没有混上,职务一直原地踏步,丝毫没有晋升的希望。他的堂弟李蔡和他是同年兵,却混的比他好很多,已经位列三公。还有他很多下属同事,许多都爬到他前头去了,唯有他仕途渺茫,看不到希望。
李广这么能打仗,本事这么好,又是名将之后,按理说他早已是名满天下的大将军了,却为何长期蹲在郡守这种级别的位置上,而一直得不到汉景帝的赏识和提拔呢?
很多人说是李广不会打仗,不懂得排兵布阵,又没有立下多少战功,因此得不到晋升。还有人说李广不会带兵,他带领的士兵多对他有怨言,群众基础太差了,因此汉景帝对他不感冒,不愿意提拔他,其实这两种说法都站不住脚,是对李广的一种误解。
据史书上记载,李广是秦末大将李信的后人,堪称将门之后。李广身材魁伟,两臂修长,当时被人称为猿臂。有了这双长臂,李广的精绝射击也发挥极致,所以说李广是一个有独特天赋的武人。据说当时所有的李氏弟子里,没有一个人的射击技术能超过他。这说明李广作为一个武将,自身条件相当不错。
李广为人处世比较低调,也不善于言辞,不是那种口若悬河喜欢鼓噪别人的人,即使和别人喝酒,他也常常以射箭为娱乐,个人爱好比较单一。这说明李广做事踏实,执行力强,没有什么花花肠子,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李广带兵有自己的特点,他十分爱惜自己的士兵。治军比较简单,绝不用各种琐碎的纪律烦扰士兵,他的部队行军时根本没有严格的队形,到了宿营地,人人自便。夜间休息时不安排站岗放哨的人,司令部里的公事文书以及各种制度尽量简单,不搞繁复缛节。但他把自己的警戒部队安排的很远,彼此又能及时互通讯息。所以他的部队很少突然受到袭击。这说明李广士兵基础好,行军打仗也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带兵水平也不算低。
李广长期在北方边界和匈奴作战,他的这套战法具有游击战术的特点,虽然看上去不正规,但在塞外的地理条件下和匈奴兵作战特点的条件下,他的部队机动性很强,紧急反应速度很快。因为有了这样的治军策略,所以李广的部队让匈奴士兵很怕,他们一旦听到是李广的部队,就远远的逃跑了。时间一长,在匈奴士兵里就有人开始把李广叫飞将军,慢慢地,飞将军李广成了大汗王朝震慑匈奴的一面旗帜。这说明李广的影响力很大,能让敌人闻风丧胆。
既然李广这么爱惜士兵,深受士兵爱戴,又会带兵打仗,还能让匈奴兵闻风丧胆,拔腿就跑,那为何他干了一辈子,到最后也没有达到自己希望的人生目标,连个高级干部都没有混到?
要搞清楚这个事情,我们要从李广当兵时说起。
汉高祖刘邦白登山被匈奴围困之后,让他看到了和匈奴的战争是一个长期持久的战争,大汉建国伊始,并不具备歼灭匈奴的力量。因此在他被陈平献计救出之后,大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主要以和亲为主,两国互通商市,维持着表面的和平。
到了汉惠帝时期,皇太后吕雉总揽朝政,这个女人虽然干了很多坏事,但他坚持执行了汉高祖刘邦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即使匈奴单于冒顿写信侮辱她,她也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硬是保持和匈奴的和亲邦交政策,是大汉北方边界并未受到匈奴人给予的压力。
此后,汉文帝上台,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国家实力也逐年提升。汉文帝对外奉行积极的防御政策,扩军备战,养马练兵。他明白战争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所以不主张主动出击,如果匈奴来打,就要迎头痛击,把匈奴人打害怕。
汉文帝十四年,匈奴人刻意挑起边界事端,寻找借口大规模入侵汉朝,攻陷了朝那要塞,北地都尉战死。汉文帝派遣战车一千多辆,骑兵和步兵十万进行反击。
战云密布的隆冬,国家号召青年人上阵打仗,卫国戍边。在这种情况下,李广和他的堂弟李蔡,以世家弟子的优越身份当兵,参加了这次汉军对匈奴大规模的反击战。
李广在前线如鱼得水,他动作敏捷,善于抵近射击。作战时情况再紧急,敌人不入数十步内他绝不射击,一旦射击,就会百发百中。他作战勇敢,杀敌无数,事迹很快上报到汉文帝跟前。于是在战后他获得了禁卫侍从的称号,并被汉文帝调到自己身边,担任武骑常侍的军职,成为护送皇帝出行的禁卫军官。
可以说,汉文帝是李广的伯乐,李广在汉文帝身边干的也不错,得到文帝的多次表扬。
有一次,汉文帝出行,李广侍驾随从,突然遇到一只猛兽,李广立刻下马与猛兽格斗,顷刻之间就把猛兽打倒在地。他勇毅的表现,让汉文帝大为赞叹:可惜你生不逢时,如果高祖皇帝时代,封你个万户侯不在话下!
九年之后,汉文帝病逝,太子刘启登基成为汉景帝。
刘启继位不久,就把李广从从陇西都尉调为骑射郎,按照汉代的官制,郎属于禁卫侍从部队,分车、户、骑三种,骑郎将就是禁卫骑兵部队的主管,相当于现在中央警卫团里一个连级干部,官阶不大,但因为在天子跟前值班站岗,所以比较牛逼,荣誉感很强。
汉景帝三年,因为朝廷推行的削藩令过于刚猛,导致西汉发生了内乱,吴王刘濞、楚王刘戊等七位藩王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反对中央政权。
吴楚联军势如破竹,很快占领了很多地方,战争推进到梁国的刺壁。梁孝王刘武是汉景帝刘启的亲弟弟,他带领梁国军民据守睢阳和叛军对峙,顶住了吴楚联军的攻击。为汉景帝镇压叛乱赢得了时间。汉景帝趁机派周亚夫为大将发兵剿灭叛乱。
在这次战斗中,李广以骁骑都尉官职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在昌邑城下夺得军旗,立下了赫赫战功。
内乱平息后,李广跟随部队回到了首都长安。但他并没有因为在平乱中立功而获得朝廷的表彰,反而被莫名其妙的调往胡笳这种荒凉的边塞地方去上班。至此之后,李广就开始坐上了冷板凳,被汉景帝刘启闲置起来,不升也不降,让他在上郡、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常年做郡守,三十年下来转了七八个郡,连个正厅级干部都混不上,顶多就是个处级干部。
后来,有一个汉朝的典属国公孙昆邪实在看不下去,他就向汉景帝苦奏说:李广才气天下无双,叫他这样作战,很快就要阵亡的呀!汉景帝听后,一点反应也没有。
那么,汉景帝为何要这样冷处理飞将军李广呢?他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皇帝始终对他不冷不热,把他当做一个边缘人呢?李广为何得不到皇帝的欢心呢?
这个原因估计李广到死也没有明白过来,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去认真想过这个问题。
原来,李广在平定七王叛乱的时候,由于他作战勇敢,立下不少战功,当时梁王刘武就把李广叫到办公室,授予李广一个将军印信。李广接受梁王所封将军印信时,也没有多想,便把这个东西收了起来。
消息很快传到汉景帝刘启的这里。刘启很不高兴,对李广的这一做法心生不满。当然他并没有立马表现出来,而是立刻把李广调往人迹稀少,条件艰苦的边塞地区,对他做了冷处理。
那么汉景帝为何特别讨厌李广接受梁王刘武的将军印信呢?这事还得从汉景帝最初继位时说起。
第一,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长子刘启,一个是次子刘武。但窦太后最喜欢的儿子却是刘武,对这个儿子百般宠爱。甚至当着汉文帝刘恒的面,多次暗示让刘武顶替刘启当太子。此后,又多次让汉景帝立刘武为皇储。刘启一看母亲这个态度,当时也就答应了这个事情。
第二,汉景帝确实对弟弟刘武曾经有过承诺,答应立自己这个弟弟刘武为皇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刘武在七王叛乱时并没有参加,而是选择和哥哥刘启站在一起。但平乱之后,面对母亲的督促和弟弟的表现,刘启内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或者说他当初对母亲和弟弟的承诺本身即是一种权宜之计。总之,平乱之后,刘启并没有立梁王弟弟为皇储,而是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第三,汉景帝时期,梁王刘武是所有诸侯王里实力最大的一个,也是窦太后最喜欢的一个儿子,因此刘武的存在是对汉景帝皇权的一个威胁。当刘启在平乱后没有兑现对梁王刘武的承诺时,双方的矛盾加剧了。虽然是亲兄弟,但双方都把对方当做自己的敌人,欲除掉而后快。
第四,当李广接受梁王的将军印信时,他作为一个级别较低的武官,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件事把自己陷入了皇帝和梁王的矛盾中,让他成了最后的牺牲品。他私下接受梁王的封印,能不引起汉景帝的高度紧张吧!
这件事也成了李广戎马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一个偶然的事情,却是他永远失去了汉景帝的欢心,对他处处防备,更谈不上封赏和提拔了,封侯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 “李广难封”,一代名将李广为什么终身没封侯?是汉武帝偏见吗?_百度知 ...
  • 答:李广难封,汉武帝对他的偏见不是主要原因,李广确实运气不好,让汉武帝也觉得他点背,对他有偏见。但李广不能封侯,很大一部分还是自身的原因。李广巅峰时期是在汉文帝,汉景帝时期。这期间,李广在平七国之乱时虽有机会表现,但因私接梁王将印,不受景帝信任。后来被调去守匈奴。文景帝期间,大汉国力...

  • 李广可谓是优秀忠心,他为什么却没有被重用?
  • 答:首先,作为统军将领贪图钱财,甘愿受人驱使,哪个君王也不敢重用。可以实锤的一个证据,就是他收受梁王的贿赂。原本他跟着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算是立了大功,然而却又整这么一出,怎么能让汉景帝不生气呢?要知道梁王虽然是景帝的亲弟弟,却也是皇位的争夺者。景帝想让儿子刘彻当皇帝,李广的举动让皇帝...

  • 李广有三次封侯机会都错过了,真的是汉武帝薄情吗?
  • 答:纵观李广的一生,他参加过七十几次攻打匈奴的战争,但是,他取得的功臣还未达到西汉封侯的标准。因此,这并非是汉武帝的薄情。而是以下几个方面,使得李广三次错失封侯的机会。李广的政治立场不坚定,使得汉武帝对其缺乏信任在西汉汉景帝时期,由于地方割据势力的加大,发生了一次诸侯国叛乱。李广在平定“七国...

  • 身为三朝元老的李广,哪几个因素导致他和爵位无缘?
  • 答:此后匈奴经常犯边,景帝派了一位深受信任的宦官随同李广到边地抵御匈奴,一次宦官带着几十个骑兵出猎,遇到三名匈奴人,宦官一看匈奴就仨人,打他们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结果由于战斗力的悬殊,宦官手下几十号人全部阵亡,宦官狼狈逃回汉营中。李广知道后决定一定要把三名匈奴人除掉,于是他带着...

  • 军事才能出众的汉将李广,为何最后拔剑自刎?
  • 答:李广军事才能并不出众,他只是个人武力勇猛,跟吕布有点像,属于那种个人武力发达,军事能力低下,屡战屡败的那一类将领。李广率军打仗基本上没有打过胜仗,也没有功劳,这也是他不能封侯的原因,李广从汉景帝时期,一直活到了汉武帝时期,可谓是三朝元老。李广是秦朝名将李信的后裔,李信就是那个率领20...

  • 飞将军李广的祖上李信,因为什么事情,失去秦始皇的信任?
  • 答:才可以顺利取得这样的领土。就是因为当时他虽然是想要打赢战争的,但是他是很缺乏耐心的,面对这样持久的战役,他会选择一鼓作气去作战,这也预示着他战争的失败。其实作为一个当朝的将领,该学会重视自己的敌人,而且要找到敌人的缺点,才可以获得战争中的胜利,也不会导致秦始皇对他失去信任。

  • 李广是历史上有名的飞将军,为什么到死都没有封侯
  • 答:第一:与汉景帝和汉武帝有关,这是最主要的。第二,与卫青有关,这是致命的第三,与当时受宠的学术儒家有关,这是他的社会原因。第四,与整个公孙家有关,这是李广难封的命运不济的真正原因。 第一条,李广参军是在汉文帝时期,而飞将军之称谓得自于文帝晚年时期,文景两代所奉行的国策是和亲政策,而匈奴一直对汉朝...

  • 李广没有得到汉武帝重用的原因是什么?
  • 答:汉景帝时,七王作乱,叛军西进,梁首当其冲。此时太师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驰骋,与景帝弟弟王曦梁合作,打了几场胜仗。在一次关键战役中,李广所向披靡,卯足了劲,拿下了敌主的大旗。无敌的李广自然赢得满堂喝彩。虽然他只是一名上尉,但李广被前敌军总司令王曦梁私下授予将军的印章。这是对变态的...

  • 飞将军 李广 为什么失宠?
  • 答:当时诸王势力危及皇权,李广身为朝廷军人,不辨形势,接受诸王号令,无疑犯了朝廷的大忌,汉景帝凯能重用梁孝王拉拢的军人?四,当时国家赏罚不合理,尤其是受到武帝偏见和卫青的压制。文帝、景帝、武帝三朝用人风尚不同,文帝、景帝时用老臣,李广当时年轻而不被重用;至武帝时任用年轻人,李广已老从而...

  • 李广为什么难以封侯
  • 答:李广难以封侯的原因是李广的政治智商太低。早在汉景帝时期,李广就已经可以封侯了,可是他却做了一件错事,彻底得罪了汉景帝。事情是这样的,公元前154年,西汉发生了吴楚七国之乱。汉景帝命太尉周亚夫率领大军出征,李广也参加了这次军事行动。在昌邑城下,李广冲入敌阵,一举夺取了叛军的军旗,自此声名...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