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对孩子是“激励”还是“激将”?

2024-06-02m.verywind.com
~ 前苏联作家高乐基曾说过:“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爱孩子的方法、技巧有时让许多父母很茫然。因为父母们对家庭教育理念理解不同,造成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发展也是千差万别的。

对自己的孩子是使用激将法还是激励法,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最重要的。

“孩子,你懂事,语言表达能力强,人际交往能力也不错,真是挺好的。如果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就更棒了!”

“课堂上,你能够认真听老师讲,也积极发言,但做起作业来,还不是特别的认真细心!马虎、粗心是学习中的大敌,一定要下定决心改正,这样你会学得更扎实,成绩也会稳步提升!”

“你是个思维敏捷的孩子,做作业速度快,朗读背诵能力也强,和同学老师也能融洽相处!但是,你也要努力把数学学好!”

以上这些都是激励孩子的话语!

再来看看下面这些话:

“你怎么这么笨呀,这么简单的都不会?”

“这也算进步吗,跟别人比你啥也不是!”

“你看看隔壁家的小弟,学习多自觉啊!哪像你还要妈妈天天盯着!”

“如果这次再考不好,不要回来了!”

前苏联作家高乐基曾说过:“爱孩子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爱孩子的方法、技巧有时让许多父母很茫然。因为父母们对家庭教育理念理解不同,造成孩子在成长道路上的发展也是千差万别的。

就像日常父母们经常喜欢对孩子用的“激励”和“激将”一样,方法不同,结果也是天壤之别!

激将法:本指用刺激性的话使将领出战的一种方法。后泛指用刺激性的话或反话鼓动人去做某事的一种手段。激将法,就是利用别人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以"刺激"的方式,激起不服输情绪,将其潜能发挥出来,从而得到不同寻常的说服效果。

激将法是一种很有力的口才技巧,在使用时要看清楚对象、环境及条件,不能滥用。同时,运用时要掌握分寸,不能过急,亦不能过缓。过急,欲速则不达;过缓,对方无动于衷,无法激起对方的自尊心,也就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请将须行激将法,少年不若老年人。"

《西游记》第七六回:"三魔见老魔怪他,他又作个激将法。"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制造枪榴弹》:"我心里明白,小丁要打赌,是激我快点把枪榴弹制造成功。他使的是'激将法'。"

其实激将的目的是激起人的自尊心,使自己达到目的。

如果用不好,不但会适得其反,还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看看这些被父母用“激将”吃掉的孩子:

一位高三男生因为高考发挥失常,极度沮丧,可就在这时,父亲说了一句:“考得这么差,怎么不去死啊!”

明明是一句气话,可在那种情景之下,小伙信以为真了,留下一封“让你失望了”的遗书就上吊自杀了。

泰国一家超市里,有一位父亲,见不得儿子终日沉迷游戏,他拿来一把上膛的手枪,放在儿子面前,怒不可遏地说:有种你就别活了!

就在父亲转身离开的一瞬间,儿子扣动了扳机,等父亲回过神来,孩子已经倒下了。

“有种你就别活了”这句话,成为压死孩子的一根稻草。

可是,类似这样的话,父母们或许都说过。比如:“你太丢人了”、“你是猪脑子吗,这个都不会”、“这点小事都做不好,还有脸活着干吗”……

中国父母的“激将法”里包含两个内容:

一、“别人家的孩子”很优秀,比自己家的强。

二、我养了你简直是一种耻辱,你太让我丢脸了。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说:小孩是不会区分事实和笑话的。他们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哪怕父母真的是在“激将”,在孩子看来,也纯粹是在羞辱。

羞辱多了,孩子渐渐失去了生而为人的价值,就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死亡,从而一了百了。

北师大教授石中英说,“不管引发自杀者采取自杀行为的具体社会事件是什么,也不管自杀者属于哪种人格类型,真正直接引发自杀者在某一时刻下定决心结束自己生命的,是人生意义的匮乏感。”

很多父母总觉得,当孩子想做什么的时候,首先要否定他,如果孩子成功了,那是他们使用的“激将法”奏效了。如果孩子失败了,那是他们有远见。

父母永远是对的,在孩子的心中,自己永远是错的,就是个废物,甚至没有活着的必要。

“激将法”是一种反面激励的方法,使用的关键是要了解孩子的性格,要因人而异,把握好时机分寸。

实际生活中成功使用“激将法”的例子也很多。

如果忽略了孩子的性格特点盲目使用“激将法”,会使亲子关系受到很不好的影响,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严重的还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终生难以愈合的伤痕。

有个妈妈,一直信奉对孩子不打不骂的教育理念,但是,却是一个惯用激将法的妈妈。

考试成绩不理想:

你真的要笨死了,这样的题你也能做错?

你是猪吗?抄单词都能少抄一个字母。

想考第一名只有一个方法,班上只有你一个人!

本来孩子平时的成绩不错,作业也很认真。但一到考试就“懵圈”了,老师也很苦恼。

只要考的不好,妈妈的花样激将会把人包围的喘不过气来。本来以为这样的方法很奏效,其实孩子在面对考试的时候,心理压力更大,老怕考不好,根本无法专心致志的做题,正所谓“越怕什么越有什么”。

“激将法”的错误使用使孩子内心产生反感,他们对父母的行为不服气,不理解。不仅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亲子关系的和谐,也与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索里和特尔福特的研究,“男孩易受斥责影响,女孩易受颂扬影响”,因而对男生适当“刺激”往往会产生好效应,面对女生则应多表扬少批评,而且大多数女孩害羞胆小,使用激将法也不宜在公共场合进行。

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Berelson)和斯坦尼尔(Steiner)给激励下了如下定义:"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动机是一种精神状态,它对人的行动起激发、推动、加强的作用。

黄磊老师在分享自己的育儿心得的时候,说自己其实更愿意去和孩子沟通。如果讲的事情比较重要,就拿出郑重的态度来对待。不要用暴力对待孩子,冷暴力也不行。

如果觉得孩子成绩不够好,可以告诉他,这还不够。然后一起找方法,引导他去找到正确的路径。有效的沟通是消除代沟的捷径,多花些时间了解孩子,站在他的角度换位思考。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信任,才是孩子最大的“内驱力”,也是最好的激励。绝大多数的父母,都是相信自己孩子很优秀的。不要羞于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大胆告诉孩子:“你很优秀。”认可他的好,然后再陪他一起去把没做好的部分补上。

爱用“激将法”的父母:如果孩子做错了什么,或者没有做错什么,父母都喜欢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家孩子的优点比较。这让孩子变的非常不自信。孩子虽然知道妈妈是太爱自己,太担心自己才这样做的,但就是不喜欢父母这样对待自己,每当父母当着别人的面说自己不好的时候,内心总渴望离这个家远远的。

父母“激将法”的教育方式虽然本意上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做的更好。但在这种极端的要求下反而适得其反,孩子在父母的眼中看到的只有失败的自己,好像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曾让父母满意,而快乐也被父母看成了是一种自满。

自我认同是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感觉,但自我认同本身并非天生的。发展心理学证明,儿童做出一个行为,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认同和肯定才会导致正向的行为累积,直至评判体系形成,自我认同才有可能出现。所以,对孩子还是多激励为好。

教育家陶行知有一次作报告时,把一只老母鸡放到了讲台上,说:“这只老母鸡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你们看我怎么喂它的?”说着一把抓住老母鸡的翅膀让鸡吃米,老母鸡头一歪,不吃。陶行知说:“看来还要加压!”又按住老母鸡的头,使劲让它吃,老母鸡昂着头,一副宁死不屈的样子,就是不吃。

陶行知说:“看来这种方法行不通,要换个方法了。”他放开老母鸡,捋捋老母鸡的羽毛,摸摸它的头,老母鸡慢慢安静下来了,突然发现前面有米吃,冲上去一下就把米吃光了。

所以说利用正确方法,对待个性不同的孩子,才会取得成功。

“激将法”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才会真正在家庭教育的路上发挥作用。

使用激将法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一、因人而异的原则。

要注意区分对象。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因人施法,对症下药,绝对不能滥用,否则会适得其反。

二、把握时机原则。

要看准时机,如果出言太早,时机不成熟,就会严重打击对方的信心,出言太迟,就又变成了“马后炮”,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三、拿捏好分寸,防止过犹不及的原则。

在使用激将法时拿捏好分寸很重要,如果不痛不痒,那就是隔靴搔痒,如果言语过于尖刻,又会让对方产生反感。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的心理承受外界环境的刺激或压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在限度内,给予刺激、压力的强度和“内驱力”成正比,就会“越激越奋发”,压力变动力;如果超过了限度,就会导致与期望相反的反应或“内驱力”的降低,即“越激越糟糕,压得瘫了腰”。

在使用激将法时无论父母用意何其善,对孩子施行时,手中的“风筝”要放得开,也要收得回,切不可操之过急,激怒了“雄狮”,一定要考虑到自己的话语分量是否超出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

自尊坚强的孩子在引导过程中可用激将法提出较高的要求;而自卑怯弱的孩子不宜采用此法,应以激励为主,即使偶尔“激将”,态度也要和善,“刺激”不宜过大;对那些漫不经心,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孩子,要严肃认真地“刺激”,以引起他的重视;对那些踏实认真的孩子多以诱导为主,如需用“激将法”也只宜在谈及相关问题时点到为止,含蓄委婉的使用。

希望父母们都能善用“激将”,多用激励,协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 对孩子教育是用鼓励法还是用激将法好呢?如题 谢谢了
  • 答:看你的孩子的性格,如果他的性格可以接受鼓励,你就鼓励。反之就激将,这主要看你的孩子平时有没有自我意识,他的自我意识强,就激将他。如果平时比较腼腆一点,内向。那就鼓励! 谢谢采纳!满意请采纳

  • 用“激将法”教育3岁孩子,好处没有坏处一堆,如何正确激励才好
  • 答: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如果在教育孩子时,用一些和孩子行为不关联的事情激励孩子,会让孩子感到困惑,不能击中要害,自然也没有效果。孩子不收拾玩具、不好好吃饭,和表妹有什么关系呢。所以,表妹真是个垫背的,也是够冤的。那不能用“激将法”教育孩子,该怎么教育孩子呢。实际上,对3岁的孩子来说,...

  • 家长还在“激将法”式育儿吗,孩子的心你不懂?
  • 答:家长认为激将法比鼓励有用的多,批评和指责会让孩子更加地努力和上进,让孩子反思自己的错误,而鼓励只会让孩子沾沾自得,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就更别提改正。 虽然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这种只激将不鼓励的方法这给孩子造成了很深的心理阴影。其实孩子比起批评更希望获得鼓励和赞扬。 他们听到父母对他的鼓励会觉...

  • 常用“激将法”、“说反话”教育孩子会怎样?
  • 答:“激将法”,就是利用孩子的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以“刺激”的方式,激起不服输情绪,将其潜能发挥出来,从而得到不同寻常的说服效果。常言,搬兵不如激将。激将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方法,在使用时要看清楚对象、环境及条件,万不可以偏概全。同时,运用时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

  • 有些父母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采用激将法刺激孩子,这种做法正确吗?
  • 答:孩子的集体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集体,对于父母采用的“刺激法”教育方法,可以理解孩子的性格,或者掌握一定的正确尺度,适当地采用这样的教育方法必须注意执行的尺度。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不要太着急,必须保持足够的耐心,给予足够的爱情再加上有效的沟通,促进亲子之间的关系,真正是进入孩子心中的第一步。

  •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喜欢使用激将法,使用激将法教育孩子有哪些利弊?
  • 答:父母都是不可以一直应用欲擒故纵的,如果一直应用欲擒故纵得话,也会让宝宝非常反感此方法,会以为母亲只不过是在利用自身,根本就不是在对自己好。因此宝宝在不想做过这种的事情时,母亲能去激励自己的小孩给与小宝宝自信心驱动力,可以让宝宝想要去做这样的事情,而非一直应用欲擒故纵。我要知道家长...

  • 心理学家解析:为什么激将法不仅无法激励孩子,还会起到反作用?
  • 答:不爱学习的人,那么孩子就会变得自卑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慢慢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如果父母总是夸赞孩子,懂礼貌,诚实善良,这孩子一定会变得越来越优秀。所以父母不要对孩子用贬低讽刺的“激将法”,而应该用“激励法”给孩子以鼓励和向上的推动。3.给孩子犯错权利 ...

  • 教育孩子的时候采取激将法有用吗?
  • 答:倘若一味急于求成,亦或者拔苗助长,效果终究是不能达成的。只有投入持久的时间精力,把自己的心血投入于此并时不时的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效果才会被看得到。其实,家长使用激将法的初衷我们是可以理解的,无非是希望通过此法来激励孩子更好的成长。但其实,促进孩子成长的方法有很多,只有找到最适 ...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