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及翻译赏析

2024-06-02m.verywind.com
~

  《小雅·鹤鸣》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大家会怎么赏析这首诗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诗经小雅鹤鸣》全诗及翻译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及翻译赏析 1

  原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解释

  皋(gāo):沼泽中由小高地围成的小沼泽。皋的本义为高地,《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可证。《毛传》:“泽也。”有高地,即可拦截成水曲,《毛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九皋即九泽,言皋泽的多而深远。 还有的《诗经》版本,没有这个“九”字。

  渊:水深处。

  渚:水中小洲。“鱼潜在渊”两句,是说因九皋广大,鱼可自由居处。

  乐:可爱的,令人高兴的。

  园:园林。应该指的是西周的王家园林。

  爰:这里,此处。

  檀:檀木,高大乔木,木质坚硬。

  萚(tuò):低矮的硬杂木。

  错:琢玉的石头,必取自他山,以其硬度不同。

  榖(gǔ):又名楮(音处),今名构树,桑科落叶乔木,唐代有一部叫《酉阳杂俎》的书中说:“构,田废久则生。”是说这种树木一般生在林间隙地或开阔田野,丛生。因其木材轻软、不成材,所以又被古人视为“恶木”。其实,其树皮可以造纸,还可以缝制衣服,其分泌的汁液可以制漆。

  攻:治玉,雕琢。

  译文

  广大幽曲的沼泽中,鹤鸣之声传到野外远方。鱼潜游在深深的渊潭,有时浮游到渚边的浅滩。在那快乐园中,有高大挺拔的檀树,檀木下还生长着丛生的杂木。他处山上的坚石,可以用来琢玉。

  广远幽曲的沼泽中,鹤鸣之声传于九天之上。鱼浮游于浅渚滩,有时潜入渊潭深处。在那快乐园中,有高大挺拔的.檀树,檀树下还生长着丛生的杂树。他处山上的坚石,可以用来雕琢美玉。

  赏析

  《鹤鸣》在《诗经》中也堪为一奇,历代学者颇为措意。或谓之“全用比体”,“三百首中创调也”(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或谓之为“后世田园山水一派诗之滥觞”(陈子展《诗经直解》),或谓之为“中国最古的一首意象诗”(石天河一文题就,载《诗探索》总第11期)等等。

  《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而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他将诗中四个比喻,概括为四种思想:即诚、理、爱、憎。并认为从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

  再谈今人程俊英关于此诗的解释。程先生在《诗经译注》中说:“诗中以鹤比隐居的贤人。”“诗人以鱼在渊在渚,比贤人隐居或出仕。”“园,花园。隐喻国家。”“树檀,檀树,比贤人。”“萚,枯落的枝叶,比小人。”“它山之石,指别国的贤人。”“毛传:‘榖,恶木也。’喻小人。”她认为:“这是一首通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其实,就诗论诗,不妨认为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诗。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条意脉贯串全,结构十分完整,从而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满了诗意,读之不免令人产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读诗,读者便会受到诗的艺术感染,产生无穷兴趣。而究其深意,便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及翻译赏析 2

  原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赏析:

  此诗全赋物,无一句写人事,这种现象,在《诗经》中极为少见。也正因为如此,给后世的读者留下极大的发挥空间。

  陈子展《诗经直解》云:

  《鹤鸣》,似是一小园赋,为后世田园山水一派诗之滥觞。

  依此来解,诗歌主题句为"乐彼之园"。诗中所罗列,均园中之物,并构织出园中之景。水泽边白鹤鸣叫,水中鱼儿自由自在。树林中,草木丰茂,有散发着香气的檀树,也有矮小的灌木和楮木。园中的小山上,石头坚硬,可以用来打磨和雕琢玉器。如此小园风物,既具观赏价值,又兼顾实用美学,颇得《山海经》的蕴致,称其为最早的山水诗未尝不可。

  此诗方玉润则认为招隐诗,并发现"此中有人,呼之欲出":

  盖讽之以求贤士之隐于山林者耳。诗人平居,必有一贤人在其意中,不肯明荐于朝廷,故第即所居之园实赋其景。使王读之,觉其中禽鱼之飞跃,树木之葱茜,水石之明瑟,在在可以自乐。即园中人令闻之清远,出处之高超,德谊之粹然,亦一一可以并见。

  此诗劝讽去求一个隐于山林中的贤士。诗人闲居在家,一定是有一个贤人被他看中,又不肯明确地向朝廷推荐,所以按顺序将园中实景一一描述。使周王读后,感到园中禽鸟鱼类飞翔跳跃,树木郁郁葱葱,有水有石清澈坚硬,每一处都让人愉悦。那园中人清高淡泊的声誉,处世之高尚超脱,德行交往之纯粹,都可以一一感受到。

  方氏认为,诗人借赋园中之景,来衬托园中主人高尚的情操。因此,园中之景不再是纯粹的客观景物,而带有一定的隐喻内涵:鹤是古代文人的挚爱,羽毛洁白、体形优美,而且能一飞冲天,用来比喻才华卓越、志向高洁(纯粹没有功利之心)之人;檀为香木,楚辞中多用香草象征美好的人格;鱼游于浅滩,等待垂钓之人,比喻有用世之心,鱼游于深渊,比喻避世而隐居,此言贤士在仕与隐之间欲作抉择;山石之质坚,比喻贤人志向之坚;灌木与楮木的存在,以喻贤人宽厚包容的胸怀。

  诗序中毛氏亦认为此诗与人才相关,是"教宣王之求贤人之未仕者",是给宣王进谏用人之策。

  如"爰有树檀,其下维萚",毛氏解释为"尚有树檀而下其萚",郑玄进一步解释说"人曰有树檀,檀下有萚,此犹朝廷之尚贤者而下小人",就是把贤人放在高位上。 "它山之石"被释为其它地方的山石,喻其它国家的人才也可为我所用。而"在渚"、"在渊"则比喻人才世乱而隐,世治而仕。

  还有一种说法是园中之物各代表一类人才,以此劝讽周宣王选拔人才要不拘一格,人尽其用。

  子曰:"兴于诗"。《诗经》可以启发人的心智,诗读多了,于智商、情商都有所裨益。今人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读诗,会让人不局限于眼前,而通过现象去探究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这首《鹤鸣》,旅人看到了美景,隐士读出了闲适之乐,政治家悟出了治国之道。各取所需,岂不美哉!



  • 诗经小雅鹤鸣原文小雅鹤鸣原文和译文
  • 答:1、原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_。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_。它山之石,可以攻玉。2、译文: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

  • 诗经小雅鹤鸣全文的意思
  • 答:【原文】鹤鸣于九皋(1)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2)。乐彼之园,爰有树檀(3),其下维择(4)。它山之石(5),可以为错(6)。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于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彀(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注释】①皋(gāo):沼泽。九皋:曲折深远的...

  • 诗经《小雅鹤鸣》带拼音的有吗?
  • 答:《诗经·小雅·鹤鸣》佚名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hè míng yú jiǔ gāo ,shēng wén yú yě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yú qián zài yuān ,huò zài yú zhǔ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宅萚。lè bǐ zhī yuán ,yuán yǒu shù tán ,qí xià zhái tuò 。它山之石,可以为...

  • 诗经•小雅·鹤鸣
  • 答:《小雅·鹤鸣》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历代学者对其主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讽谕周王朝最高统治者应该招用隐居山野的贤才。全诗二章,每章九句,大致上是写诗人在广袤的荒野听到鹤鸣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看到游鱼潜入深渊又跃上滩头,又看到园林檀树近旁的一座山峰,于是他想到山上的石头可...

  •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翻译为现代文
  • 答:鹤鸣于沼泽的深处,很远都能听见它的声音。比喻贤士身虽隐而名犹著。《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晋朝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云:“鹤鸣九皋,犹载厥声。况乃海隅,播名上京。”释意: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出处:~,犹载厥声。况乃海隅,...

  • 《诗经·小雅·鹤鸣》全诗翻译
  • 答:诗经名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 诗经·小雅·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句名句的.意思是:指别国的贤才可以用来...

  • 有关鹤鸣的诗句
  • 答:1. 关于写鹤鸣的诗句 关于写鹤鸣的诗句 1.求诗经>里'鹤鸣'的句子及解释 小雅·鹤鸣 子不语 发表于 2006-2-6 23:24:00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谷。 它...

  • 诗经中明确表示写诗目的的诗句
  • 答:诗经中明确表示写诗目的的诗句如下: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赏析:其他山上坚硬的石头,也可以琢磨成玉器。比喻其他国家的人才,也可以为我们国家效力。有时也比喻别人提出的意见,可以帮助我们改正自身的缺点。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玉。落月屋梁,相思颜色,暮云春树...
  • 答:1、民之失德,乾餱以愆。出自《诗经•小雅·伐木》。民:人。乾餱:干粮。愆:过错,过失。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人在失去美德之后,一口干粮也会引起埋怨。这句诗从反面说明,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纷争往往由饮食细故引起,要注意处理好细节。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鸣》。

  • 小雅·鹿鸣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答:赏析 《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此诗原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唱。朱熹这一推测该是符合事实的,直到东汉末年曹操作《短歌行》,还引用了此诗首章前四句,表示了渴求贤才的愿望,说明千余年后此诗还有一定...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