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为什么称武则天的政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为什么人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024-06-01m.verywind.com
为什么人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因为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后来奠定了基础,所以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因为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的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后来奠定了基础,所以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武则天我国右代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是中国历史上称帝最迟的皇帝(67岁即位,其次是南朝皇帝刘裕64年),同时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对于武则天后人对她评价并不统一,毛主席对她的评价:武则天确实是治国之才,她既有识人之才,又有用人之术。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才,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十六首。

武则天政治举措。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武则天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一、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二、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三、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如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另外,长安二年(702年),还“初设武举”,扩大了选官范围。

武则天选官范围广泛,不免有滥竽充数;但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如《新唐书》所说:“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

这些贤才不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玄宗“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如姚崇、宋璟等。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陆贽说:“(太后)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此外,武则天在同高宗共同执政时,还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更加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因而中唐以后出现“冠冕皂隶,混为一谈”的情况。

武则天执政的时代,继承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族怀柔政策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所以武周时期边疆稳定!正是由于武则天善于治国,所以她执政期间国家稳定,经济繁荣,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裕。武则天的这些功绩都为后来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所以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才会说武则天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要说武则天给我们现代人留下了什么,至少有长安大雁塔、嵩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乾陵等这些古建筑。

特别是自安史之乱以来,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于是从前士庶之间严格界限便逐渐消失,凡是姓郑的都自称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无从辨别其为旧士族还是新士族。

武则天养面首常常让人认为是她的过失,可是我觉得这倒是人之常情,比如:赵姬和宣太后谁不是如此,武则天是皇帝她为什么让人说三道四,不过武则天却因为男宠迁努于永泰公主和懿德太子确实让人不解。

不过我觉得是功大于过吧!毕竟皇室无亲情,也许像无字碑一样千秋功过任人评说,但武则天仅凭千古女帝这一头衔就足以名留青史,何况她确实留下了一个不定磨灭的时代,也许就是她的名字日月当空足以光耀千秋。

武则天



1、整顿吏治,严惩贪吏,拔擢贤才

(1)武则天承袭贞观年间整顿吏治、严惩贪污的政策,“尝与宰相议及刺史、县令”,并派遣“使者以六条察州县”,考核州县官吏是否清正称职。对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不论官位高低,一律严惩不贷。反之,对于贤才则破格拔擢。武则天对于为官清正、正直不阿的臣僚非常器重,对于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士非常赏识,并能对其一一加以重用。

由于武则天能够注意整顿吏治,赏罚严明,赏其当赏,罚所当罚,明察善断,有知人之明,因而能从广泛搜罗人才中拔擢贤才以为己用,正如《资治通鉴》所评说:“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2)广开言路,注意纳谏

武则天对纳谏的重要性有深刻的理解,在建言十二事中,“广言路”、“杜谗口”,也占了重要地位。垂拱二年(686年)三月,她还设铜匦于朝堂,鼓励群臣上书言事。

武则天虽然政令严明,刑罚严峻,“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但是她对于直言敢谏的臣民却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在她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3)任用酷吏

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开始启用酷吏。为巩固统治,武则天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称帝第二年,武则天便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697年),杀死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4)经济

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武则天称“天后”时,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议“劝农桑,薄赋役”。为贯彻诏命,朝廷规定对地方官吏的考核,以农业生产是否发展作为重要标准,如果州县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开辟,家有余粮”者则予以奖赏;反之,如“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则加以惩罚。

武则天掌权以后,为了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经验和生产技术,又延揽农学家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此时均田制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普遍。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

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这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但民户的逃亡,也使政府税收受到了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而武则天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武则天时期社会还是向前发展的。武则天的后一位皇帝是李隆基,李隆基在位期间有一段盛世,被称为开元盛世,这与武则天时期实行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称政启开元。而武则天前期的李世民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而武则天时期把它发扬光大了,所以称治宏贞观。

武则天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皇帝。

其含义是赞扬她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生于624年,死于703年,并州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



为什么称武则天的政治为政启开,治宏贞观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1、武则天简介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与汉朝的吕后并称为“吕武”。
武则天为荆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岁时,进入后宫,为唐太宗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神都”,建立武周。武则天在位前后,大肆杀害唐朝宗室,兴起“酷吏政治”。但她“明察善断”,多权略,能用人。又奖励农桑,改革吏治,重视选拔人材,所以使得贤才辈出。晚年逐渐豪奢专断,渐生弊政。
神龙元年(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革命”,拥立唐中宗复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复唐朝后,为其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同年十一月,武则天于上阳宫崩逝,年八十二。
中宗遵其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其后累谥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涉文史,颇有诗才。有《垂拱集》、《金轮集》,今已佚。《全唐诗》存其诗四十六首。
2、武则天政治举措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武则天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
一、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洛城南门,亲自临试。”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
二、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
三、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如天授元年(6

  • 为什么称武则天的政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1、武则天简介 武则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 ),自名武曌(zhào),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82岁)...

  • 为什么人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起开元,治宏贞观”
  • 答:武则天在位时,基本上延续了“贞观之治”,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故上联称“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下联“剑阁”之名,多见于史籍,成为蜀地的象征。“利州”,辖境即今广元。下联称女皇之美名流传蜀地,是蜀地的骄傲,利州更被其荣光所覆盖。联语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武则天...

  • 为什么人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正启开元,治宏贞观”?
  • 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含义是赞扬她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 为什么郭沫若称武则天之时为政起开元 治红贞观简答?
  • 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其含义是赞扬武则天发展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又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赋役宽平,刑罚清省:赋役变得轻松,不再有很多的赋役,刑罚等刑律变得清楚。

  • 为什么后人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志宏贞观”
  • 答: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参考资料: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教科书

  • 武则天的统治为什么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答:基本使用贞观之治时的政策,因此在武则天时期百姓依然很是安居乐业;但是到了李隆基时期,为了使百姓更加富饶,也因为时期的变换,不能再继续贞观之治了,所以李隆基调整政策成为开元盛世,可是之所以能够有开元盛世是建立在武则天的基础上的,因此后人称武则天的功劳为上承(继承)贞观,下启(开启)开元。

  • 为什么人称武则天统治为“政启开元,志宏贞观?”
  • 答:贞观之治说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开元盛世说的则是唐玄宗李隆基 而武则天的统治刚好承袭了贞观之治,又为开元盛世打下了基础

  • 为什么人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答:因为她重用酷吏、引用庶族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改《贞观氏族志》为《姓史录》;大力发展科举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如姚崇、宋璟、狄仁杰;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统治期间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省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称她“政启贞观,治宏开元。

  • 为什么后人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志宏贞观”?
  • 答:武则天统治期间,发展了唐太宗贞观之治所留下的成果,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为什么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答:武则天称帝时,治国的政策沿袭了贞观时期的政策,并因为国力已经比贞观开国初期时强盛,所以治理的效果就更加宏大。武周末期,提拔了一些年轻的大臣,如开元时期的宰相宋景,使得她的政策在开元年间更加发展。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