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你如何看待孔子在中外历史上的不同形象 中国的历史起源

2024-05-28m.verywind.com
什么叫历史?~

十万个冷知识

在中国历史上的七种形象

孔子到了汉代,在国家政治思想领域已树立了合法正统的形象:他的著作《春秋》是治理天下的一面镜子,孔子本人则是王者之师。

第一种形象是“圣化”。一介布衣的孔子被初步塑造成圣人,中间大概经历了四五百年的过程。吴国大夫曾向孔门弟子子贡发问:你老师莫非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呢?子贡回答道:上天赋予他做圣人的资质,所以他又多才多艺。这里子贡把孔子赞美成“天纵之将圣”,首次把孔子的形象定位成天赋“圣人”。一百多年后,孟子对孔子作了高度评价,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意思是说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孟子认为“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孔子“皆不为也”(《孟子·公孙丑上》)。古代圣人有许多不同的侧面,而在孟子看来,孔子身上凝聚了圣人的各方面的优点,是古代圣人的“集大成”者。

第二种形象是“矮化”。“矮化”孔子可以说是自老子开始。孔子当年西行,向老子问礼。老子认为周礼的创始人周公早已死了,要复周礼必须要估量时代潮流是否允许。老子告诫说:“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史记·老子列传》)这说明孔子身上有两大不足:趾高气扬的神态(骄气、态色),过多的欲望与理想(多欲、淫志)。

第三种形象是“正统化”。自从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以来,孔子的形象就逐渐趋于正统化。董仲舒声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原先对孔子的形象无论是“圣化”还是“矮化”,都是一种民间行为。现在董仲舒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把孔子思想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来强行统一天下人的思想,使之成为一种国家的意识形态。董仲舒极力推崇孔子所作的《春秋》一书,认为“《春秋》之道,大得之则王,小得之则霸”。《春秋》一书具有“大一统”的观点,追求“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包含了国家政治版图与意识形态的双重统一。因此,统治者掌握了《春秋》一书的思想本质,就可以称王天下,至少也可以称霸天下。

第四种形象是“神化”。孔子在汉代除了被官方及御用学者董仲舒等人独尊而“正统化”之外,还受到另一批公羊学派儒生的高度“神化”。在《春秋纬·演孔图》、《孝经援神契》等书中,从孔子的出生、相貌至行为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编造的“神化”:1、孔子并非是俗人凡胎,他诞生于人神交合之中。孔子父母“祷尼丘山,感黑龙之精,以生仲尼”。2、孔子生有异相殊表:“孔子长十尺,海口,尼首,方面,月角日准,河目龙颡,斗唇昌颜”,“手垂过膝,耳垂珠庭,眉十二采,目六十四理,立如凤峙,坐如蹲龙”。3、孔子作为奉天承运的“素王”,编撰《春秋》、《孝经》,为后世制定了治理天下的大法,带领七十二位弟子朝拜北斗星,这时天空“白雾摩地,赤虹自上而下化为黄玉,长三尺,上有刻文,孔子跪受而读之,曰:宝文出,刘季握,卯金刀,在轸北,字禾子,天下服。”孔子在此预言刘邦将取代秦王朝而登上帝位。

第五种形象是“僵化”。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孔子的形象到了宋代就渐渐被理学家所“僵化”。从思想史的发展脉络来看,“僵化”是“正统化”难以避免的逻辑结果。首先,宋代皇帝进一步制造了尊孔的社会氛围,宋太祖赵匡胤多次去国子监主持盛大的祭孔仪式,宋真宗赵恒亲自去曲阜祭孔,追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有了统治者政治上的大力倡导,理学家就努力把孔子改造成只知维护天理、极力遏止人欲的“僵化”形象。朱熹说:“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孔子之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春秋时期的孔子思想丰富多彩,何尝“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呢?孔子曾经提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提倡“君子不器”,意即人们应该具有多方面的才能,鼓励人们搞些下棋、射箭有益身心的活动,甚至还赞赏这样的生活态度:暮春三月,穿着春装,集合几位友人去郊外休闲,在河中游游泳,在高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吟唱着诗歌归来。

第六种形象是“维新化”。晚清康有为搞“戊戌变法”,他需要发掘古代思想资源作为变法的理论支撑。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祖师,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假托古人尧、舜的言论而亲自写成的作品。那么,孔子为什么要“托古改制”呢?康有为认为孔子以“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意思是说:孔子作为一个老百姓想要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简直耸人听闻,不如假托古代帝王尧、舜的名义来进行,既不使人吃惊,自己也可以避祸。这些言论无疑是康有为的“夫子自道”。康有为想要变法,挽救奄奄一息的清王朝,面对的是一大帮清王朝旧制度的维护者,他只能抬出一个经过改造后的“维新化”的孔子形象与之抗衡。

第七种形象是“丑化”。晚清以来,孔子的形象江河日下,或被严重扭曲,或被无情抨击。太平天国洪秀全率领农民起义,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阶层,对于所谓“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的孔子本人及其思想自然全无好感,他说:“推勘妖魔作怪之由,总追究孔丘教人之书多错。”《太平天日》一书编造了新的神话:天父上帝审判孔子,命天使捆绑及鞭挞他。孔子跪在天兄基督前哀求不已,上帝始命停止鞭打,永不准他下凡。太平军所到之处,焚烧孔庙,捣毁孔子像。宣布《四书》、《五经》为“妖书”,“凡一切妖书,如有胆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太平军抵制孔子及其思想,或许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孔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对鬼神持怀疑态度。洪秀全创立上帝教,对于不信鬼神的孔子自然要打倒丑化。这是因政见及信仰不同而遭到丑化。

在西方历史上的三种形象

几百年来,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孔子在西方历史上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形象。第一种形象是“哲人”。第二种形象是“智者”。第三种形象是“完人”。

孔子思想大概从16世纪开始主要是通过西方传教士传播到西方的。几百年来,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孔子在西方历史上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形象。

第一种形象是“哲人”。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传教史》中说:“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他所说的和他的生活态度,绝不逊于我们古代的哲学家;许多西方哲学家无法与他相提并论。故此,他所说的或所写的,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奉为金科玉律;直到现在,所有的帝王都尊敬孔子,并感激他留下的遗产。”“虽然不能说在中国哲学家就是国王,但可以说国王是受哲学家牵制的。”

第二种形象是“智者”。德国黑格尔虽然说过“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成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但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不能算是哲学家。黑格尔的理由如下:1、孔子只注重常识道德,或者说是“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教训”。2、孔子不懂思辨哲学。因此,“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

第三种形象是“完人”。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基督不过禁人行恶,孔子是劝人为善。他尤其赞美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格言,以为“西方民族,无论如何格言,如何教理,无可与此纯粹道德相比拟者。孔子常说仁义,若使人们实行此种道德,地上就不会有什么战争了。”伏尔泰在自己的礼拜堂中挂了孔子的画像,朝夕礼拜。

,我没有自己的个人观点,但是我可以给出一些历史事实和观点供您参考。孔子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一位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他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提出了“仁者爱人”、“中庸之道”等著名的思想理念,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人们称他为“大成至圣先师”,并奉之为道德楷模和教育典范。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孔子通常被视为一位东方哲学家,代表着中国文化和思想的传统。他在文化交流和东西方哲学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西方人们尊称为“Confucius”。当然,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文化的变革,人们对孔子的评价也各不相同。有些人认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化代表,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代表了缺乏个性与创新的传统道德规范。无论如何,孔子始终扮演着重要的文化符号,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与生活。

说实际的,孔老二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他并不是一个人,并且真认识他的人也十分有限,并且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关于这个符号的信息渠道全是传说,传说的内容无非是说书的人想让听众知道的消息而已,至于,说书的人和听众之间的利益纠葛,说书的人为什么要免费给听众说书,那就属于另外的问题了

说书的人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的人说了不同的版本,那是因为这不同的听众所给的价钱不一样,

在许多学生的心理,孔子并不怎么样,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娱乐,他们会想,没有了孔子现在就没有了学校,他们就可以天天在玩游戏了。在成人的角度,他们会对孔子的印象好一些,在老外的角度,他们会认为孔子是一个十分道德的人,十分尊敬。

  • 如何看待孔子在中外历史上形象多变的现象
  • 答:孔子以具体的几微(诗书礼乐射御)导引人们进入仁境,使人心胸宽大,心怀天下;;独善其身,光风霁月.与老子庄子一道开启和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影响至深至远.真正敬佩孔子的人,别有用心的人都在其身上找到有用之处;前者限于学力眼光不免有歪曲之处,后者则纯粹把孔子当作枪使.于是便有了多变...

  • 孔子在中外历史上有多种历史形象 在历史舞台上
  • 答:孔子很仁爱,他要我们爱自己爱父母爱别人,要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宽容别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享受赞美和承受诋毁最多的人。孔子是丰富多彩的多面体,他是诗人和歌者,做过法官和外交官,他放过羊,算过账,是多才多艺的吹鼓手和主持人。孔子是情感丰富的普通人,他高兴时手舞足蹈,忧伤时泪如雨下。他不...

  • 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 答: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矮化”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或策反孔子的学生:与其追随“避人之士”(指孔子),不如跟随避世之士(指隐士);或暗示孔子应改弦易辙,“往者不可...

  • 孔子在国内外的地位及影响
  • 答: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公元一世纪,孔子文化南下越南,东渡日本。早在明朝初年,朝鲜就创设成均馆于汉城,祭孔于文庙,促进了文化、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孔子的各种画像说明了什么文化态度
  • 答:1、从生平经历说,孔子年少时贫贱,却能发愤自强,从放牧牛羊等低官职做起,到出任鲁国中都宰等高官,不同身份的画像可表示其奋斗历程。2、从思想主张说,孔子一生以复兴周礼为己任,创建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提倡恕道精神,不同身份画像可象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恕道内涵。3、从教育实践来...

  • 论述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你怎样评价孔子?(300字以上)
  • 答: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是绝对的精神领袖。说《论语》是中国文化的圣经、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圣人,那一点儿也不算夸张。虽然自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强势冲击,但时移世易,孔子的许多思想包括他的和谐思想,仍然被人们所推崇和弘扬;孔子的《论语》,仍被中外人士普遍视为中国文化“最古最有价值之宝典”。

  •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为中华传统文化所作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答:应该说,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才是中国史学之父。因孔子作《春秋》,“春秋”二字便成了历史的代名词。 哲学上的贡献。《易》是大道之源,也是中国哲学之源。《汉书·艺文志》记《易》之由来,“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认为在《易》之早期发展史上,有三个至关重要的阶段: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阶段,周文王由八卦...

  • 孔子到底在中国历史上有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他这么有名?
  • 答: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孔子与世界 孔子学说在中国周边地区,如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地,都有深远的影响,形成了东亚儒家文化圈.孔子的思想也对世界其它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西方,儒家学说推动了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洛克、霍尔巴赫...

  • 孔子和苏格拉底:中西两大圣人有哪些相似之处?
  • 答:第一,两位大圣人都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孔子比苏格拉底稍微早一些,约在公元前551-前479年。苏格拉底约在公元前469年—前399年。 有人会问,比较两人生活的年代有何意义呢?我们再想一下人类文化史上另一位大圣人,就是印度佛教的创始人释迦摩尼,他生活的年代也差不多是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 你看,这不是...

  • 孔子的历史地位及对世界的影响
  • 答:孔子的学说传播到西方。它是在400多年前由意大利传教士开始的,他们翻译了《论语》,将孔子的言行记录为拉丁文。如今,孔子的学说已经发展到五大洲。孔子学院在各国的建立,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理念。在东汉,国家正式采用孔子作为国家之神,其地位与...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