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NSTEMI与STEMI有何不同?临床意义何在 stemi和nstemi血运重建策略的不同

2024-06-02m.verywind.com
为什么要将"MI"分为"STEMI"和"NSTEMI"?~

这两个是按心电图表现来命名的,在心电图上ST段变化表示心肌损伤,T波改变为心肌缺血,所以ST抬高时心肌损伤更为严重,因此治疗有差异。
非ST段升高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MI)和ST段抬高的Q波心梗统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的心梗和ST段抬高的Q波心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斑块破裂。有心梗史和既往心绞痛症状者较ST段抬高的心梗多见。

现在临床上的心梗心电图表现与以往不同。以往心梗的典型ECG表现有ST段太高等,而现在有部分患者的ECG并没有前述表现,故现在临床上将心梗患者的ECG分为NSTEMI和STEMI。

1、病因

NSTEMI:斑块破裂发作后坏死的生物化学标志物(肌钙蛋白T或I)释放,但是坏死扩展的表现类型比ST段抬高的心梗较轻,当察觉到心肌坏死的临床证据时,即可诊断为非ST段抬高的心梗(心电图上常无病理性Q波)。

STEMI:STEMI病理基础主要是冠脉斑块损伤的基础上诱发急性闭塞性血栓。

2、心电图诊断

(1)NSTEMI:

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则有持续演变,结合临床症状和酶学动态演变可做出诊断。

ST-T的动态演变持续时间较长,往往超过24小时(一过性心肌缺血发作的ST-T改变常在数小时恢复),并且胸痛持续至少半小时以上或者血清酶学的改变符合心梗的变化规律和(或)血清肌钙蛋白T或I升高≥正常值的2倍以上即可诊断为非ST段抬高的心梗。

(2)STEMI:

典型的STEMI早期心电图表现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呈单向曲线)伴或不伴病理性Q波、R波减低(正后壁心肌梗死时,ST段变化可以不明显)。超急期心电图可表现为异常高大且两支不对称的T波。首次心电图不能明确诊断时,需在10~30分钟后复查。

3、治疗原则

NSTEMI:治疗目的是即刻缓解缺血和预防死亡或心肌梗死或再梗死。NSTEMI的治疗包括抗缺血治疗、抗血栓治疗、根据危险度分层进行有创治疗。

STEMI:治疗目的是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4、临床表现

(1)NSTEMI:非ST段抬高的心梗常有残余的濒危心肌存在。

非ST段抬高的心梗有心梗史和既往心绞痛症状者较ST段抬高的心梗多见。心梗的并发症多见于ST段抬高的心梗。非ST段抬高的心梗的梗死范围小于ST段抬高的心梗,非ST段抬高的心梗的梗死延展明显多于ST段抬高的心梗。梗死性心包炎多见于ST段抬高的心梗,少见于非ST段抬高的心梗。

非ST段抬高的心梗的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显著高于ST段抬高的心梗,有报道,前者为35%~50%,后者为18%~30%。非ST段抬高的心梗出院前运动试验阳性较ST段抬高的心梗高2倍。

(2)STEMI:

先兆: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数日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以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加重(恶化型心绞痛)为最突出。心绞痛发作较以往频繁、程度较剧、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诱发因素不明显。

症状:疼痛、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数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约1/3有疼痛的病人,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75%-95%的病人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内,尤其24小时内。

临床意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常见于老年、男性及绝经后女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腹型肥胖及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常表现为发作性胸痛、胸闷等症状,可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不同类型的ACS的治疗策略存在一定差异。如及时采取恰当的治疗方式,才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并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CHD: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是指因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而引起的心肌缺氧(供血不足)所造成的缺血性心脏病ACS: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其中AMI又分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及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血小板的激活在AC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 心脏搭桥手术
  • 答:而ACS作为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及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目前临床中医疗ACS,主要有冠心病支架手术(PCI)、心脏搭桥手术(CABG)的血运重建医疗及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等药物医疗两大手法。现在,冠心病是胁迫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 急性灌迈宗和症怎样治
  • 答:对于NSTE-ACS患者, 不推荐DTIs 作为首选抗凝治疗 (Grade 1B)为了使指南更具实践性, 2005年ACC/AHA推出了 UA/NSTEMI GUIDELINE急诊诊疗指南,强调了在急诊室的治疗。根据UA/NSTEMI的危险分层,将患者分为早期保守组和早期介入组,两者治疗策略不同。2.早期保守策略①阿司匹林 (Class IA);阿司匹林禁忌时选择氯吡格雷(...

  • 得了冠心病能活多久
  • 答:冠心病从轻到重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如X综合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也有将冠心病猝死也包括在内;处在不同病程的人群,危险系数相对不一样,相对...

  • acs为什么要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 答:根据患者心电图ST 段是否抬高而将其分为ST 段抬高的ACS ,主要指ST 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 和非ST 段抬高的ACS (NSTE-ACS) , 后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 、非ST 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 。ACS 的病理生理基础是血栓形成,血小板活化在其形成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在ACS 治疗中有...

  • 从“欧洲心脏协会CK-MB建议”论“心梗三项”发展趋势
  • 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肌钙蛋白再好,它不是万能的,不能用判断心肌损伤唯一标准。”那么,欧洲心脏协会和孔博士究竟孰是孰非,我将从临床和市场两个角度,探讨现在以及未来心梗三项的应用趋势。(二)国内大咖已论定,肌钙蛋白是否成熟可靠是关键! 在2017 ESC STEMI指南和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通用定义中,对肌酸激酶同工...

  • 如何治疗心梗心衰?
  • 答:心肌梗死(心梗)是心力衰竭(心衰)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因之一,主要分为急性心梗(包括STEMI和NSTEMI)后、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出现的心衰。心脏收缩功能减弱,严重的,急性期就出现了心衰,导致生命危险,或者后期心功能逐渐下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心梗后心衰的治疗目标在于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低氧,...

  • CURE研究入组的是什么样的ACS患者
  • 答:期待该研究为未来更好地了解中国ACS抗栓治疗现状,规范抗栓治疗可以显著降低ACS患者的死亡率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同时,NSTEMI患者的预后同样也不乐观,其死亡率20年来还有逐年升高趋势,这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我国有2,ACS占到了一半,7天内分别有9。对此,其中STEMI、...

  • 心梗后心绞痛负担,有无阻塞性CAD有何不同
  • 答:NSTEMI)。在心梗前4周,非阻塞性CAD患者的心绞痛更少(42.5 vs.48%;P =0.038),但在12个月随访中这种差异不复存在(24.6 vs.21.4%;P =0.199)。调整混杂因素后,非阻塞性CAD患者心梗后发生心绞痛的风险与阻塞性CAD患者相似(IRR=0.89;95%CI,0.77-1.02)。

  • 心电图以及心肌梗死的问题
  • 答:下壁心肌梗死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感觉后壁也可能有问题,不知道医院为什么没有加做后壁导联的心电图(V7, V8,V9)。如果医院没有做,说明当时接诊的医生似乎并非专业。为什么说是下壁心肌梗死呢?因为 Ⅱ Ⅲ AVF导联ST段明显太高(就是高尖的尖尖后面的部分)他表示的就是心脏的下壁,所以说下...

  • 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区别
  • 答:回答: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的区别: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特征是心绞痛症状进行性增加,新发作的休息或夜间性心绞痛或出现心绞痛持...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